(大竹县职业中学 大竹 6351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重大变化。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面对新课标,面对新教材,面对新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我们就有必要重新学习,甘当一名小学生,认真领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区别新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的不同,吃透新教材的特点,重构新的教学体系。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师,结合本职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习兴趣为前提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于所学的材料的兴趣。”伟大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也说:“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最大的动力。”这些话简洁明了的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的先决条件,是有效地提高学习的一种动力。只有对某一件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有强大的内驱力。才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智慧,在实践学习过程中,作到自主的学习。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正说明了“好”、“乐”对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可以说是精神支柱。培养兴趣,可以让学生去背诵、抄录一些精彩的片断,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以及课外知识都可以。这样,慢慢积累。还可以参加一些关于语文方面的活动,比如演讲、征文等等。由此可见,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是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尔后,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技术性问题,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句话,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以培养学习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方法正确,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初中语文教学要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就论及“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须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其不断燃烧。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适当的启迪,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将学生的思维焦点,引向知识的彼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教《藤野先生》一文,可提出以下问题:
(1)题目是《藤野先生》,为何开头却写“清国留学生”?
(2)作者写“弃医从文”跟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3)我”既然“太不用功”,怎么会得到藤野先生的特别关照?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也在讨论中明白:这些问题涉及到人物性格、文章选材及主题思想几个方面。此时教师可将这样一个问题留给学生:如果要你写自己的老师,你要怎样安排、组织材料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这样更能帮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写作,形成自己对阅读与写作之间关系的独立理解。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份尊重,一份关爱。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当好导演,起好主导作用,树立教为学服务的观念,充分发挥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初中语文教学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能力
叶圣陶老先生有一句非常中肯的话:“教是为了不教”。传统的教学方法却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唯考而教,单纯进行知识的传授,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是高分低能。语文课堂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注重因材施教,就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就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个性、培养能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及书写的能力。听、说、读、写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会说、会写是学生最起码的素质,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我所在的农村中学的学生,能坚持讲普通话的不多,能讲比较纯正普通话的更是凤毛鳞角。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交往,影响了信息的摄取。再说写的方面,不少学生写字潦草,模糊难辨,这种恶习甚至带入了中考试卷。在达州市历年的语文中考试卷中,错别字、不规范的简化字随处可见。由此表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及书写能力并非小题大作,而是当务之急。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严格要求他们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并辅之以方法技巧的传授。如练习用普通话朗读、演讲,要求咬准字音,掌握好语调及节奏和情感韵味。要指导学生熟悉汉字的基本笔画,掌握字形意义。课堂上多给予学生实际锻炼的机会,并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够说一口清晰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规范漂亮的字;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课堂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掌握课文内容,而理解、掌握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训练,只有通过训练,才能让学生有效地巩固知识,提高运用技能。因此,老师要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解题方法的指导。如对记叙文语段的阅读理解,其操作过程是先给每个句子编上序号,抓住关键词语,尤其要抓住复杂单句进行剖析;然后通过语句的照应,上下文的连贯,把握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义关系;进而对其语言风格、语体风格进行品味;最后在认识个性的基础上把握规律。否则,不掌握要领,不会运用方法,只能是读书万遍,其义难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人说,21世纪所需要的是开拓型人才、创造性人才。从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看,这话说得很地道。
语文课是基础课、工具课,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现在的中学生,可以说是集思想感情和主观能动性于一身的人,他们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勇于探索。针对这一特点,老师要加以指点、引导,让他们学会多元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等,用丰富多彩的思维去创造丰富多彩的思想。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语文,为以后的语文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朱道勇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5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4
标签:学生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感兴趣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论文; 能力论文; 兴趣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5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