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项目风险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论文_李正宇

浅析项目风险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论文_李正宇

摘要: 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工程项目的规模在持续扩大。在这种形势下,如何采取有效的方式控制项目风险是项目管理中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因此工程项目管理要实施施工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关键词:项目风险;项目管理;风险控制

风险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风险发生后会对项目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在项目管理中要对存在的风险加以识别,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以使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同时要尽可能降低风险产生的影响。

1.项目风险的分类

1.1签订合同时存在的风险

在项目实施前的准备阶段,项目的相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及账务人员要结合项目的技术内容,实施标准、经济效益等多面的内容全面分析工程项目,详细掌握工程项目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会成为项目合同签订的依据。但是在项目合同的签订中,由于合同双方对于项目本身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状,项目内容难以全面体现在合同的内容中,所以在签订合同后,合同的双方都会产生资金方面的隐患以及工程质量方面的隐患。

1.2 合同内容存在的风险

项目承包企业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依据合同的内容,因此项目的实施会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有一定的风险存在。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竞争环境在面临着新形势下,主要存在的风险有项目承包中产生的合同风险以及项目在分包后存在的风险。施工企业和发包业主在签订项目的合同时,承包企业与项目的业主对于项目本身采用的计量方式,核算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外,在项目的后期的验收阶段,承包企业与项目的业主也有可能存在争议,带来工程纠纷。

1.3项目质量存在的风险

在项目的风险管理中,项目的质量问题是发生的可能性最大,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部分承包企业人为地降低工程造价,这样的行为给项目实施产生很大的风险。施工企业缺少必要的质量控制措施,施工质量的不达标会给社会的产生不良的影响,经济管理的效果难以保证。项目发生的质量风险来自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是主要原因,在施工中不注重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使用不合格的施工材料,缺少质量管理制度,而部分企业为了提前完工,采取不合理的项目组织方式,工程建设的安排不合理,这些问题的出现可能会发生安全问题,带来了资金风险。

1.4工程经济管理发生的外包的风险

在当前的市场中,存在着层层外包的情况,有些项目企业在获得合同后,自己不去组织实施,而是将项目外包,通过外包获取中间的差价,这种层层转包的方式会带来许多风险,最后实际从事项目施工的企业很难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资质,项目管理能力难以达到标准要求。施工人员缺少安全意识,施工标准不同,施工水平不高,这种情况很可以发生伤亡等用工纠纷,施工质量不能保证也会增加风险。

2.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

2.1 评估风险概率

项目中的风险概率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发生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和产生的后果。这是风险控制的基础,也是制定风险防范措施的直接依据。对于风险要采用数学统计的方式,通过概率计算研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项目存在的风险要准确分析概率和评估风险,关键内容就是明确各个阶段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风险发生的概率,因此需要查询原有的施工数据和资料等,借助原有的施工进程实施数理分析。如果没有类似的施工资料,则可以借助概率模型分析工程中不同施工阶段的风险发生概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预测项目风险后果

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风险评估的重点是对施工过程产生的风险后果实施预测,预测要有科学的依据。工程项目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项目管理比较复杂,如果发生风险事故,将会给工程带来危害和损失,典型的有:人员发生伤亡、工期发生延误、结构受到损坏等。针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后果实施科学预测要立足于现有的预测模型,要依据相应的方法和内在的规律,对于施工中产生的风险要采取可靠措施控制到最小,风险后果预测要依据发生风险后损失的严重程度,要采取定量和定性的方式进行分析预测,这种方式可以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提供科学的评估依据。此外,在预测和评估过程中,还要对施工阶段产生的风险后果实施正确有效地核算。此项内容会涉及到估算损失、价值确定、时间经济价值三个不同的模型。其中,应用估算损失模型是为了核算风险和损失大小的内在联系,核算时要注重损失大小与严重程度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规范的度量方式,因此需要借助价值转化模型来实现,对不同风险产生的损失实施价值转化。此外,在施工阶段存在的风险损失还包括延误工期,这项内容要体现在施工的风险后果预测和评估中,要借助构建时间价值损失模型,以实现更好的控制效果。

3.项目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3.1 应对风险的方式

为规范工程施工存在的风险安全管理,要采取多种控制措施,要注重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将风险管理和质量管理相结合。所制订的施工风险应对措施和预警方案要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其中在质量管理方面,要强化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要保证施工内容达到相关的技术标准。为了最大化的降低风险,还要采取多种方式应对存在的风险。

规避:如果工程中施工条件和技术条件允许,在效益和收益可以许可的基础上,可以对原有的工程设计实施变更,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安全,消除潜在的风险。

转移:采用分包和保险以及担保的方式,将施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转移,转移后风险责任被弱化。该种方式可以将施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解,因此可以有效消除由于风险集中产生的不良后果。部分难以掌握的风险可以保证安全。

缓解:在施工中,要制定系统化和科学合理的风险应防控方案和对策,将施工中存在的风险系数尽可能性地降低,以实现缓解风险的作用。

利用:对于施工中潜在风险如果可以接受,要在施工单位对风险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加以利用,通过利用实现增加价值。该种处理方法需要施工企业要对施工风险有全面的认识,对风险进行准确地识别和科学地评价。

上述措施方法各有特点,要结合施工的实际采取应对措施,通过有效的方式降低风险的影响,提升施工的可靠性。

3.2 施工风险的解决

施工风险要结合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为了确保施工中的风险可控,风险控制要不断强化,采取有效的风险处理措施。施工风险要实施科学地评价,全面了解施工风险,这样才能保证评估结论的科学性,对于施工中潜在的风险隐患要有预警措施及处理预案,因此风险控制具有动态管理的特点。风险管理要重点注重风险因素较多的施工项目,项目开展前要进行前期的风险确认,要制定并落实风险应对措施,保证风险应对对策可以很好地执行,评估风险控制的效果。此外,还要做好不同施工阶段的信息管理工作,密切关注施工的变化情况,进而可以保证动态化的管理效果。这种风险管理方式工作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结束语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管理人员要注重分析工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建立并实施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这有助于降低风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锋华.关于工程施工风险控制技术的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16,(11):227-128.

[2] 袁玉嵘.初探施工安全控制技术[J].科技风,2016(06):108-109.

[3] 李卓甫.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及其应对[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266-267.

[4] 张文俊.浅析项目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 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6):87.

论文作者:李正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2

标签:;  ;  ;  ;  ;  ;  ;  ;  

浅析项目风险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论文_李正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