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人民医院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科行气管切开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气道湿化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湿化效果、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现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的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进行集束化护理,对重塑患者气道正常生理功能发挥着作用,可有效改善气道湿化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减少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气管切开;气道湿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4-0046-03
Application of cluster nursing in airway humidification in tracheotomy
Mao Xiaoqin,Cao Yan,Long Tingyu, Xiong Xiaolan.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luster nursing in airway humidification in tracheotomy. Methods We selected 80 patients with tracheotomy from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as subjects. According to the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each group of 40 cases.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airway humidification ca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ison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wetting effect, sputum scab formation, irritating cough, airway mucosal bleeding situation. Results The airway humidification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putum scab formation, irritating cough and airway mucosal bleeding were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It is effective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airway humidification, and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pulmonary infection complic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irway humidif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tracheotomy.
【Key words】Intensive care; Tracheotomy; Airway humidification
气管切开是解除危重患者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畅通、抢救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的基本保障,而气道湿化效果直接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1-2]。如果湿化不充分易造成腔内分泌物、黏液阻塞管腔,影响患者正常通气功能,增加发生肺部感染并发症的风险。集束化护理是汲取“集束化干预策略”的理念,通过多项措施共同实施来更好地提高护理效果的一种管理策略[3]。为了提高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抗感染能力、维持呼吸道正常的生理需求。我院对40例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进行集束化护理,其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科行气管切开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初次行气管切开的患者;(2)行气管切开未进行机械通气,无重要脏器衰竭的患者;(3)授权委托人同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1)无咳嗽反射者,既往存在肺部疾病的患者;(2)授权委托人不同意参加本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1.2.1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气道湿化护理,采用0.45%氯化钠溶液作为气道湿化液,利用氧气进行气道湿化驱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集束化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2成立气管切开湿化集束化护理质控小组 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和动态评估。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气管切开湿化的相关护理措施进行分层级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1)无菌操作规范操作。无菌操作被公认是最有效的预防交叉感染措施之一,是防止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4]。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气道湿化护理中,如添加湿化液、更换湿化装置、更换切口敷料等,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2)湿化液的选择。常见的气管切开湿化液包括0.9%生理盐水、1.25%碳酸氢钠、0.9%氯化钠溶液混合同比例的灭菌注射用水。目前较多研究推荐将0.9%氯化钠溶液混合同比例的灭菌注射用水作为气道湿化液的首选[5]。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掌握湿化液的种类及配制比例。(3)正确选择湿化方式。目前临床常用的人工气道湿化方法多样,主要包括持续和间断氧气雾化。要求护理人员知晓不同湿化方式的利弊,根据患者的痰液粘稠度情况,选择湿化方式、次数及时间。(4)开展业务学习。定期开展科室业务学习,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必须熟悉的掌握常见雾化药物(如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α-糜蛋白酶、盐酸氨溴索、地塞米松等)的药理作用、常用剂量、注意事项等。(5)湿化装置的连接。将雾化液注入雾化罐内,接气管切开面罩,连接于密闭式吸痰管侧口,采用5L/min氧气进行驱动,根据患者痰液黏稠度调节雾化流量。定期对湿化装置的连接进行操作考核。
1.2.3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 (1)实施心理干预护理。气管切开早期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无法经语言表达,易产生抵抗心理和不配合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对患者进行有计划、有时段、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避免非计划性拔管意外的发生。(2)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净化病房空气,每日用紫外线消毒机消毒2次,每次1小时左右,减少空气中的细菌;病房环境温度控制在20~22℃,湿度60%~70%[6]。(3)强化常规基础护理。术后24~48h患者取平卧位,之后如无特殊体位要求,抬高床头30~45°,置患者为半卧位[7];加强翻身、叩背,翻身2h/次;口腔及气管切开护理每天2次,每日更换气管切口敷料,如有发现潮湿立即更换,更换时注意防止气管套管脱落。(4)适时按需吸痰。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1次1管,吸痰时间<15s/次,吸痰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保持吸痰用物的无菌。(5)严密监测。保证湿化管道通畅,及时评估雾化液余量,防止雾化液过少而影响湿化效果;评估湿化管道集水杯的积水量并及时清掉,防止湿化液过多而引起患者呛咳;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切口缝线及敷料渗液情况,确保切口缝线无松动,保持敷料清洁。(6)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手卫生,特别是在更换湿化装置时,在接触患者的黏膜、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前后,均要洗手;在更换不同的患者的湿化装置时更换手套并洗手;预防交叉感染。
1.3 观察指标
每日对患者的湿化效果[8]、痰痂的形成[9]、刺激性咳嗽[10]、气道出血[11]状况进行评估。(1)湿化效果包括湿化满意、湿化不足、湿化过度三个方面,湿化不足和湿化过度均视为湿化效果不佳。湿化满意:患者痰液较稀薄,能顺利吸出,人工气道内无痰痂,听诊气管内无干鸣音;湿化不足:患者痰液较黏稠,不易吸出,人工气道内形成痰痂,听诊气道内有痰鸣音;湿化过度:痰液过于稀释需持续不断吸引,听诊气道内较多痰鸣音,患者频繁咳嗽,出现缺氧性发绀等表现。(2)痰痂的形成:吸痰时吸出痰痂。(3)刺激性咳嗽:指在气道湿化过程中发生连续性咳嗽或呛咳。(4)气道黏膜出血:吸痰时发现痰中带血丝。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湿化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湿化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 集束化护理在气道湿化中应用的优势分析
集束化护理策略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更是一种提高护理质量的理念[12]。气管切开术后,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自净、加温、加湿功能,导致气道干燥,致使出现气道黏膜损伤、痰液黏稠,影响患者通气功能,增加了肺部感染发生的风险[13-14]。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后护理中的重要环节,对防止和减少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集束化护理将分散的有效的气道湿化护理措施归纳起来,使其系统化、针对性,故执行起来目标更加明确,更好地提高了气道湿化效果。本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集束化的气道湿化护理,将常见气道湿化方式的优势归纳起来,优化护理模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提供系统化、针对性的气道湿化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气管切开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对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以及康复预后均具有积极影响。
3.2 集束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气道湿化效果。
集束化护理在强化执行气道湿化具体护理措施的同时,对有用的信息进行反馈,有利于不断改进气道湿化的护理措施和改善医疗护理质量[15]。合理有效的气道湿化护理是避免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损伤、痰痂形成、气道堵塞的重要环节之一。本研究中,通过成立质控小组、加强病房患者管理、强化常规基础护理、严密监测及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等方面综合入手,为观察组患者提供气道湿化集束化护理,其气道湿化的效果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现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的情况少于对照组,说明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进行集束化护理,对重塑患者气道正常生理功能发挥着作用,可有效改善气道湿化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减少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旨在帮助医务人员为气管切开患者提供尽可能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降低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感染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红,周成超.改良人工气道间断湿化法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6):91-92.
[2] Song J,Jiang M,Qi G,et al.Effect of airway humidification on lung injury induced by mechanical ventilation.[J].Zhong hua Wei Zhong Bing Ji Jiu Yi Xue, 2014, 26(12):88
4-9.
[3] Jafar TH,Jehan I,de Silva H A,et al.Multicomponent intervention versus usual care for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n rural Bangladesh, Pakistan and Sri Lanka: study protocol for a clus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Trials,2017,18(1):272.
[4] Gorgulu T, Buz A, Kargi E. How to make a sensitive and sterile caliper in less than a minute during an operation.[J]. Surgical Innovation, 2015, 22(1):108-109.
[5]李艳.人工气道病人气道湿化方法的应用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31).
[6]李丁莲.病房温湿度与患者体温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影响[J].当代护士旬刊,2013(11):71-73.
[7]朱金兰,余银凤,毕玉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
[8]郑佩君.不同的气道湿化法对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0):2047-2049.
[9]王静,苗春艳.ICU患者人工气道内痰痂形成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07):57-58.
[10]曹樱.气管切开患者术后刺激性咳嗽的原因与对策[J].上海护理,2013,13(7).
[11]崔君霞,金奕,余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采用不同吸痰方式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24-126.
[12] FamK,WldmN,NmVDB,etal.Implementingtargetedexpectantmanagementinfertilitycareusingprognosticmodelling:aclusterrandomizedtrialwithamultifacetedstrategy[J].HumanReproduction,2017:1.
[13]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7.
[14]王东平,王萍.ICU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吸痰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221-1222.
[15]张卫星,张蔚蓝,杜红莲.临床护理路径联合集束化护理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3):1564-1566.
论文作者:毛小琴,曹燕,龙亭羽,熊小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9
标签:患者论文; 气道论文; 气管论文; 效果论文; 对照组论文; 肺部论文; 黏膜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