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深度学习的背景下,尝试为小学生与文本的深度对话为宗旨,来处理背景材料:自主学习时切入,让学生对诗歌充满情感期待;合作探究时切入,让学生体验诗歌的感情温度;在拓展时切入,让学生积淀诗歌的情感厚度。会发现背景资料不仅不会成为教学材料的“鸡肋”,反而会为阅读教学增光添彩。
关键词:诗歌阅读 资料出示 情感体验
小学诗歌阅读教学中,常常遇到对作品中作者和背景材料的处理问题,不少老师经常直接介绍作者和背景,这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千篇一律的课前出示,就会显得过于刻板,缺少了小学生主动学习期待;而千篇一律的资料介绍方式,影响了小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也必将影响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
我们不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不是每篇诗歌都需要简介背景资料,如果需要介绍,选择合适的时机,采用恰当的方式介绍作者和背景效果会更佳。在深度学习的背景下,尝试为小学生与文本的深度对话为宗旨,来处理问题或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其实,只要教师对教材经过精心的解读,合理地裁剪教材,进行资源的整合,再适时适当地处理背景材料,你会发现背景不仅不会成为教学材料的“鸡肋”,反而会为诗歌阅读教学增光添彩。
一、自主学习时切入,让学生对诗歌充满情感期待
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苏霍姆林斯基语)。在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教师要善于营造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激发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丰富,选取符合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材料设计教学,促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情境。我在指导六年级孩子自主学习《长江之歌》时,先播放殷秀梅演唱的《长江之歌》,学生用心聆听,被歌曲中激荡的情感感染着,然后出示准备好的写作背景,话语不需要多少,娓娓而谈,引发了学生的尽情朗读,学生走进了长江母亲的怀抱,心灵贴着慈爱宽厚的母亲,自然感受诗歌气势磅礴的豪情,学生的心中激荡着的热烈的爱国情感自会汹涌而出。
二、合作探究时切入,让学生体验诗歌的感情温度
在诗词课堂教学中,适时引进背景资料助读,既要看文本的特点,又取决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需求。初中的教材中有许多诗歌,尤其是经典的文言文,不少作品学生理解是有难度的。在学生们解读作品困难的时候再出现,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还增加了课外阅读的材料,增加了阅读的宽度和厚度,从而用心贴近文本,感受作品中作者流淌的感情的温度。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句简洁,而意蕴丰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学习时,学生们反复诵读,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不难,可是让他们把握作者以“喜”为线索字里行间流淌的爱国思家情感温度,就出现解读的“瓶颈”。此时介入背景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效果就更佳,我在教学时就使用下面的背景资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他听闻消息后,欣喜若狂,恨不得马上回到和平、安定的家乡。
在学生思虑阻塞时,学习资料的及时切入,帮助学生去感受杜甫在这首诗中的不同层次的“喜”:有听闻捷报的喜极而泣,涕泪满裳;有眷顾妻儿的漫卷诗书,欢喜欲狂;有放歌纵酒,希冀“还乡”的憧憬;更有归心一动,家即目前的圆梦。学生在论世中知人,去感受作者的情感流露,学生努力地贴近文本,贴近作者,感受诗歌中流动的情感温度。像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细心的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资料,启发学生思考的时机,当学生学习中的困惑、无法完成时,适时适当地提供能启发学生分析问题的背景资料,学生通过努力走出山重水复的困境,迎来柳暗花明的惊喜。
三、在拓展时切入,让学生积淀诗歌的情感厚度
教材提供的诗歌是有它的局限的,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自己的才智,恰当地链接背景资料来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让诗歌厚实起来,也让学生读得扎实起来,方能超越课堂,形成厚实的语文素养。
在学习陆游的《示儿》之后再出示背景资料,让学生重新认识人物风貌。陆游退居山阴老家已68岁,虽然躯体老迈,但是爱国未减,夙夜思念报国,可是在南宋卑躬屈膝的“求和”政策下,即使是文武双全的作者也只能寄希望于梦境。在一个“风雨大作”的深夜,作者情难自禁回顾一生,希望金戈铁马驰骋中原再展素日宏愿。
与次同时切入陆游的另外一首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让学生对陆游的诗歌有更多的理解体会:中原百姓饱受沉重的压迫,长久的折磨,企望恢复中原。可是南宋统治者,在西子湖畔醉生梦死,早把国恨家仇弃置脑后。真是年年岁岁盼北伐,岁岁年年都成空。这样出示背景资料,让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又站到一个新的高度来看历史人生,有助于获得深刻的感悟,让阅读变得丰富起来,厚重起来。
总之,教师在课堂对背景资料的出示,应该有自己的个性方式。不管是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时,还是在拓展延伸、课堂收尾时,恰当运用好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用好背景资料,深刻细致地理解诗歌内容,获得独特的认识,才能促进深层的阅读思考,收获丰富的阅读体验。
论文作者:孙鲁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2月总第28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学生论文; 诗歌论文; 背景论文; 资料论文; 情感论文; 作者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12月总第28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