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北京、哈尔滨植物景观探讨与分析

深圳、北京、哈尔滨植物景观探讨与分析

李文[1]2001年在《深圳、北京、哈尔滨植物景观探讨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日益重视人类的生活空间。城市景观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植物景观。植物景观设计,是集于美学、生态学及文化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体。它既是一种科学行为,又是一种文化行为。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迫切希望找到适合国内发展的植物景观设计的参照点。 本文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图片的分析,从地域性差异出发(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经济条件、政治因素),结合植物景观设计原则,对深圳、北京、哈尔滨叁座城市的植物景观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从而得出国内植物景观的现状与不足,同时为我国的植物造景工作提出对策,更好地做到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结合,为我国的城市环境建设找寻适宜的路子。 本文强调指出植物景观设计时只有深入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特点,与艺术、历史、文化、景观设计、建筑科学结合,才能创造出符合人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的植物景观。

程袁华[2]2007年在《深圳市居住区植物景观研究》文中提出园林植物种类的选择是居住区植物景观营造的基础,植物空间构建和植物色彩季相构成是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针对植物景观设计的空间构建问题和色彩季相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力图将已有的植物造景理论与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应用相结合。选择了深圳市10个已建成的优秀住区作为典型案例,对其植物景观和植物种类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研究。首先,从植物种类选择应用方面,对当前深圳市居住区常用园林植物种类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总结了其植物种类的应用特点。其次,针对6种居住区内不同类型的植物景观空间(入口空间、中心绿地、宅旁绿地、活动空间、居住区道路和立体空间),重点研究了其植物景观的具体设计方法。并在对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深圳市居住区植物景观的现有特点和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在所作调查分析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进一步提出了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思路。以期对深圳市将来的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及其他城市居住区建设有所指导和借鉴作用。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提出了构成和组织居住区植物空间的若干方法。色彩设计上应适当减少暖色系花植物数量,并增加白、黄、蓝紫色花植物的运用,以适合深圳的环境特点;2.树种选择上要加大南方乡土树种,提高绿化树种多样性并突出岭南特色。合理进行搭配,并利用彩色叶植物弥补春色叶、秋色叶乔木较少的不足,加大开发和应用层间植物、板根、茎花植物;3.将居住区绿地分为六类空间类型,设计时应根据其不同的功能和要求有所侧重,采用相适应的植物配置手法;4.加强对植物景观文化内涵的挖掘体现。继承传统岭南园林中务实求效、灵活利用空间为基本特色的植物配置手法。

宋婷婷[3]2017年在《哈尔滨道路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哈尔滨在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历程中,道路绿地景观质量有了显着的提高。但是,道路绿地的植物景观在生态角度、景观视觉质量与人的使用需求等视角还存在许多的欠缺之处。因此,研究通过实地调研、案例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方法来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可借鉴经验,为哈尔滨城市道路绿地的植物景观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前期团队研究基础上,选择了64条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道路案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前期文献研究,根据道路绿地变化选择了100m样地2~5个,共205个样地。实地调研采集植物种类、数量和规格数据并实测道路绿地案例种植设计平面图,选择典型案例在候温法划分哈尔滨季节时段的基础上,利用NCS色卡采集春夏秋季节植物叶、花、果的色彩数据并记录观赏性状的持续时间,并拍摄植物群体景观照片。从绿地率、植物种类选择、空间设计和季相设计以及公众的审美偏好等不同的层面和视角,利用比较研究来探讨哈尔滨道路绿地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道路绿地率达标率为37.5%,与国家园林城市评价体系标准相差42.5%。与2009年相比,绿地率减小的道路占43.8%。2.在植物种类构成上,植物共76种,其中乔木33种,灌木29种,草本14种,仅比2009年增加4.1%。与2012年城市树种规划相比,基调和骨干树种应用比例为73.3%。乡土植物种类占59.68%,小于生态城市建设标准;常绿与落叶树种比例为1:7,与2012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不匹配。在观赏性状上,观花植物种类占30.3%,花果俱佳占18.4%,而彩叶植物仅占2.6%。3.在植物景观空间设计上,植物景观层次简单,采用乔灌绿篱草本四层结构道路仅占9.4%,73.4%行道树绿带以乔木单层为主。不能满足规范和行业标准所要求的遮阴和防眩光功能的道路占21.9%;平面种植形式单一的道路占78.1%,景观视线设计不合理道路占82.8%,不能考虑人的使用需求道路占82.8%。4.在植物景观的季相设计上,道路植物叶色不丰富,春、夏、秋叶色范围为S2070-G40Y~S7020-G90Y,共52个标准色,其中红色系和黄色系仅占9.6%。春季季相景观突出,观花植物花色范围为S0300-N~S2040-R40B,花期持续时间9~35d,花期超过10d的道路占93.7%;但夏季和秋季景观有所欠缺,夏季有花可观道路仅占25%,秋季有果可观道路仅占18.7%。5.在公众对哈尔滨道路绿地植物景观偏好上,超过57%的人们更喜欢层次相对丰富、种类相对较多的配置形式;超过71%的人们更喜欢疏密得当、观赏视线时收时放、平面种植形式丰富的道路景观;超过87%的人们喜爱春季观花、夏季观花和秋季观果以及彩叶植物景观;超过97%的人们更喜欢有植物遮阴、休憩设施的道路。6.综上,哈尔滨道路绿地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着道路绿地率低,种类构成不合理,植物景观层次简单,种植形式缺乏艺术性,景观视线设计不合理,不能充分满足人的使用需求,夏季和秋季季相景观不丰富等问题。7.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角度,应重视道路绿地地位,对现有绿地空间尺度进行完善;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角度,应继续加强道路绿化普及和提高绿地质量以及立体绿化发展;从国家设计规范和行业标准角度,应营造复层植物群落结构和满足交通安全需求;从景观视觉形态,应营造景观节点和合理控制种植密度以及丰富季相景观;从人的使用需求,应增加可供人休憩设施和设计合适的绿地尺度等改进策略。

薛丽君[4]2013年在《深圳城市公园景观特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与城市居民息息相关的城市公园,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在不断提高。深圳在努力打造“公园之城”背景下,不遗余力地建造或改造出大量城市公园的同时,城市公园设计和和建造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在探索城市公园景观特色过程中,景观从事人员既面临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强烈冲击,又存在理论和实践基础薄弱之问题。经济全球化使得信息传媒发展迅速,文化碰撞不可避免。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的地位,使得在深圳,经济地位更加受到重视,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更加猛烈;深圳的年轻,一方面表明城市的活力,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城市底蕴的缺乏。因此,深圳的城市公园建设中,城市文化特色、历史文脉、民族民俗传统这些困扰景观人的高频率、周期长的问题表现的更加突出,解决起来也更加困难。对深圳城市公园景观特色进一步详细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且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会有更多的城市如同深圳一样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因此研究的典型性对其他城市和公园建设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文章以整个深圳公园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了5个典型的城市公园代表,利用“景观特色级区模型”的理论和数学模型对深圳城市公园景观特色进行评价和分析。首先将公园景观分为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等9个景观特色评价元;其次对每个典型公园进行景观特色评价,得出各个公园的每个景观特色评价元绝对值,统计分析做出总评;基于数据,分析深圳城市公园景观特色现状,有何优势与不足;最后,分析深圳城市公园景观特色形成的因素,并探讨深圳城市公园特色景观营造方法。总的来说,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景观特色级区模型”首次在城市公园范畴的应用尝试。“景观特色级区模型”是余柏椿教授领导的自然基金——城市景观特色级区理论模式研究的一部分,一直用于城市景观特色的评价研究中,本文将其用于城市公园景观特色研究,得到了科学合理的数据结果,有利于量化评价城市公园景观特色。(2)深圳城市公园景观特色建设的现状和不足。深圳城市公园景观特色现状总体来说并不理想,但是也有相对的可取之处,比如其植物景观,充分采用岭南地区植物材料,合理搭配不同树种,形成了独具热带风情的植物景观;地形景观特色,深圳城市公园开发自然地理地形资源,并合理规划空间布局,总体形成让公众喜爱的地形景观特色;建筑景观特色,先进的技术和建设思想结合岭南建筑形式及文化,创造出特色的风景园林建筑。(3)深圳城市公园景观特色形成因素。深圳城市公园景观特色形成即受到海滨自然地理条件、开放性政策、多元文化和技术的碰撞等快速发展型城市具有的普遍因素的影响,又受到岭南文化、移民文化和独特区位、经济产业结构等深圳特区特色因素的影响。(4)深圳城市公园特色景观营造方式方法探讨及改善策略。深圳城市公园城市景观要想营造特色,要从设计立意开始制定一个领导整个规划的特色主题;准确定位公园在一个区域或城市中的地位,得功能需求;分析公园所在场地的现状条件,做到规划建设时清楚取舍;城市公园分区建设形成即有各自特色又能够统一加强主题特色的公园格局;在每一种景观特色营造,注重细节表达。规划同时还应该注意新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运用结合,创造出既传承传统又具有时代气息的特色景观;城市公园规划要注重景观与人的交流,设法让人参与到景观营造中;设计往往会有参考,但是需要规划设计人员把握好借鉴的度,在参考时充分分析是否适合自己的设计。

蔡籽焓[5]2008年在《深圳南山商业中心核心区植物景观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市商业中心环境景观的营造离不开植物景观。植物景观具有生命的特质,不但在视觉上满足商业适用人群的审美需求,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商业中心环境的生态性。商业中心植物景观设计就是从城市植物景观的微观设计出发,将植物景观优化商业环境的功能和作用可持续性表现出来,积极推动城市商业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深圳是中国经济发展特区,其城市建设的卓越成就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深圳南山商业中心核心区植物景观建设在同领域城市建设中作为成功的范例,可以指导岭南地区植物景观的营造。本文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商业环境植物景观设计进行理论研究,力图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植物景观设计应用相结合,以深圳南山商业中心核心区植物景观为研究主体,通过对深圳南山商业中心核心区植物景观的前期研究,为植物景观设计对策剖析奠定理论和现实基础,继而得出以指导岭南地区商业中心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策略。前期研究中包括深圳城市背景、南山商业中心区核心区发展以及核心区植物景观的现状、对核心区植物景观的内涵进行研究、分析影响植物景观的因素。深圳南山商业中心核心区植物景观设计对策,主要从宏观总体策略到中观配置造景对策以及微观种植养护的设计方法叁方面进行详细的解析。通过对核心区植物景观设计对策的剖析总结,归纳出指导岭南地区商业中心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从总体、方法、管理实施叁方面,研究总结出可实际操作的植物景观设计对策。本文对岭南地区商业中心植物景观设计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对其它地区商业中心植物景观设计也有对比参考价值。

刘驰[6]2013年在《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设计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代办公建筑体量大且功能复杂,单体运营耗能巨大,节能问题突出。已有研究表明,建筑立体绿化可有效降低建筑能耗,提升建筑的节能水平。但是,我国建筑立体绿化设计理论和实践水平有待提高,且缺少对设计实践的科学指导。本文立足深圳市办公建筑,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科学的建筑立体绿化设计方法及策略,以指导建筑立体绿化设计实践,规范建筑立体绿化设计,这对我国建筑立体绿化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结合国内外建筑立体绿化设计发展经验,基于详细的实地调研,分析了深圳市建筑立体绿化设计的现状,并运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法,综合分析深圳办公建筑立体绿化设计现存的核心问题,进一步提出适合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设计的策略,指导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设计。本文首先从政策法规、设计实践和构造做法角度对深圳立体绿化设计现状进行分析,深圳在办公建筑立体绿化设计方面在我国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其核心问题为绿化设计与建筑设计脱节、绿化空间忽略人的感受、绿化植物配置不科学叁个问题。其次,深入探讨深圳办公建筑立体绿化设计核心问题原因,并结合绿化建筑设计相关理论,分析得出深圳办公建筑立体绿化设计的绿化与建筑设计协同性、绿化空间人本性、植物配置科学性叁大原则;最后,在深圳办公建筑立体绿化设计原则的指导下,基于相关设计理论和方法,提出建筑立体绿设计与建筑协同设计策略、绿化空间以人为本设计策略和科学植物配置策略,直接指导建筑立体绿化设计实践。

夏德美[7]2017年在《深圳市道路和公园植物应用现状及常见树种生长模型构建》文中研究表明基于国务院批复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本文以深圳市城区道路和公园绿地为研究对象,深入调查分析其在规划中期建设情况,以期为规划目标实现提供指导。采用踏查与典型样地选择的方法,选取176个样地,道路、公园分别为85、91个,综合分析比较深圳市道路和公园绿地植物应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群落垂直结构特征;探究群落郁闭度与群落植被生长状况的关系;对最优群落内阔叶乔木的高度和径阶分析,了解群落生长动态;构建深圳市园林应用中常见阔叶乔木生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样地道路绿地植物共出现189种,其中乔木102种、灌木57种、草本30种,乔灌比为1.79:1。公园绿地样地共出现221种,其中乔木129种、灌木56种、草本36种,乔灌比为2.3:1。道路绿地中乡土植物共有66种,占总物种的34.92%,其中古树8棵3种,为榕树、木棉、樟树;公园绿地中乡土植物有78种,占公园总物种数的41.27%,其中古树有6种为荔枝、榕树、鱼木、高山榕、金桂、青皮木棉,共13棵,并具有颇具特色的海岸原生植物群落;两种类型绿地乡土植物种类占比都低于建设生态园林中乡土植物占70%的标准。有南亚含笑、观光木等30多种应用前景广阔的野生观赏植物值得大力推广,在未来几年的建设中,建议增加乡土树种的比例,进一步丰富植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合理开发古树资源的应用,特别是榕树、木棉等,营造具有深圳绿化特色的行道树景观,严格执行保护现存红树林湿地的政策,维护和营造适宜生态环境。(2)调查样地道路绿地中植物隶属于65科,123属,较大科有3个,为棕榈科、豆科、桃金娘科;公园绿地中植物隶属于67科,92属,较大科有4个,分别为棕榈科、豆科、桑科、大戟科。近几年深圳市道路和公园绿化越来越重视观赏价值高的豆科植物的使用。道路样地中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之比为1:0.189,公园绿地中为1:0.249。绿化中常绿树种为主,建议适当增加落叶树种的种类应用,增加季相变化。(3)深圳市道路绿地景观花量较大的时期为5-9月份,绿地中1-3月份主要以扶桑、红花羊蹄甲等红色花和黄槐、马缨丹等黄色花为主;4-8月份以红色、白色、黄色为主要色调,开红花的有凤凰木、朱樱花、朱槿等,开白色花的有九里香、米兰、蜘蛛兰、白兰等,开黄色花的主要有黄花重瓣朱槿、蟛蜞菊等,9-12月主要以红色(扶桑、朱樱花、琴叶珊瑚)和黄色(黄槐、金边决明)为主色调。公园绿地景观花量较大的时期主要集中在5-9月份,10到次年5月份均是以红色(扶桑、琴叶珊瑚、木棉、火焰木)、黄色(黄花风铃木、大花五桠果、桂花、杧果)、白色(白花洋紫荆、尖叶杜英、栀子花)为主色调,6-9月份主要以白色(白兰、茉莉、狗牙花)、黄色(黄槐、米兰、软枝黄蝉)、红色(红花夹竹桃、希茉莉、扶桑)为主,同时,大叶紫薇和粉花夹竹桃、小叶紫薇等的盛开,增添了紫色和粉红色。深圳市近几年大量使用引进黄花重瓣朱槿、美国紫薇、大王龙船花等花灌木,提高园林景观效果。道路植物应用观果树种较少,仅有水蒲桃、扁桃、面条树、高山榕等。公园绿地应用观果树种较多,主要有荔枝、龙眼、吊灯树、大花五桠果、杧果等。(4)道路绿地植物群落乔木层重要值较高的有蒲葵、大王椰子、南洋楹、非洲楝等,灌木层重要值较高的有红背桂、簕杜鹃、黄金榕、黄花重瓣朱槿、龙船花等,草本层重要值较高的有蟛蜞菊、大叶油草、巴西鸢尾、蜘蛛兰、台湾草;公园绿地植物群落中乔木层重要值较高的有荔枝、大王椰子、南洋楹、小叶榕、大叶紫薇等,灌木层重要值较高的有四季桂、鸳鸯茉莉、红背桂、毛杜鹃、黄金榕等,草本层中重要值较高的有大叶油草、蟛蜞菊、台湾草、巴西鸢尾、海芋等。两种绿地类型中重要值排在前十的植物与同气候带城市相比均是乔木层相差较大,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种类差别不大。(5)在物种丰富度方面,道路绿地植物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3.971、8.332,0.931、0.903,2.123、1.094,0.459、0.271;公园绿地植物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7.536、8.444,0.95、0.934,2.525、1.321,0.521、0.328。两种绿地类型植物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较高,植物多种多样,但均匀度指数不高,植物分布不均匀。(6)调查道路绿地样方中共出现12种群落垂直结构层次,其中应用最多的是乔木上、中+灌木+地被+草坪,占总样方数的23.53%,绿地植物垂直结构大多数为五层或多层;公园绿地群落垂直结构层次较为丰富,共出现18种,其中应用最多的垂直结构为乔木上、中+地被+草坪的垂直结构层次,占总样方数的20.88%;深圳市道路和公园绿地植物垂直结构较丰富,基本达到园林景观建设以乔灌草为主的建设目标。(7)群落植物生长状况为优和良所占的比例与群落重迭郁闭度有极显性相关关系,与总郁闭度、上层郁闭度有显着性相关关系,群落总郁闭度、重迭郁闭度、上层郁闭度分别为70%、20%、40%,群落生态效益较高,植物生长状况为优和良的数量占植物总数量的比例较高,均高于80%。(8)道路绿地郁闭度最合适的群落中胸径小于15cm、高度小于10m的阔叶乔木分别占阔叶乔木总数的46.57%、51.52%,公园绿地中分别占总数的32.99%、50.27%,群落阔叶乔木有足够的生长空间,群落属于增长型。随着植物生长,要适当人工调整郁闭度,使之保持在植物生长状况为优和良的数量占植物总数量80%左右的群落郁闭度,促进群落的良性循环。(9)基于阔叶乔木冠幅与胸径的显着相关性,首次构建了深圳市常见67种长势为优的阔叶乔木冠幅-胸径生长模型,为种植设计中适宜种植密度的确定提供参考。

陈翠翠[8]2009年在《哈尔滨市区道路植物配置对策的研究》文中认为近年哈尔滨市政府对道路绿化的投资建设获得了显着的成效,但其道路植物配置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以哈尔滨市区道路植物配置为研究对象,力求为其道路植物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采用随机调查与典型取样的方法,共调查了不同等级的道路78条,取样299个,对道路的植物种类构成、数量、频度、本地资源的选择、公众对道路植物配置的审美认知、乔灌草的配置特点以及植物的种类与配置形式对道路景观的影响等进行相关研究,同时对调研的典型道路进行评价,提出哈尔滨道路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其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配置形式的数量、人工群落植物种类的丰富度及多样性、速生与慢生树种的比例、常绿与落叶树种的比例、乔灌草的组合形式、植物的生长状态、养护管理水平、植物空间的平面构成、立面构成以及色彩构成11个要素分叁个等级层面,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典型道路进行综合评价。其综合得分超过6.5分认为配置较好,哈尔滨道路仅叁条道路超过了6.5分,为调研道路的4%,说明哈尔滨的道路植物配置水平整体质量较低。针对评价结果,应该采取有计划的丰富绿化树种的种类,重点引进本地季相变化丰富的植物,增加常绿树种的种类与数量,丰富植物配置的形式,注重乔灌草的复合结构设计,同时注重道路的养护管理对策。(2)哈尔滨市区道路共有乔灌木63种,其中乔木38种,灌木25种,其中的常绿树6种。属于本地资源的植物有41种,占市区道路树种总数的65.1%,没有达到哈尔滨生态城市建设的70%的标准。应该采取增加本地植物资源的种类和数量的对策。(3)公众对哈尔滨道路植物配置的满意度很低,仅为2%,超过47%的人偏好层次、色彩丰富的乔灌草结合的自然植物景观,偏好常绿植物和乔木树种,应采取增加常绿与乔木树种的比例,增加季相变化丰富的植物使用量,尽量应用乔灌草结构的对策。(4)绿化树种过度集中于银中杨、旱柳、榆树、红皮云杉、樟子松、丁香、小叶丁香、榆叶梅、水腊等种类。行道树则集中在银中杨、旱柳和榆树3个种类上,常绿树种比例较小,其与落叶树种的比例仅为1:12,草本花卉仅有16种,其中宿根花卉8种,占1/2,但其使用率低,仅少量几条道路有应用。应该采取增加常用绿化树种、常绿树种以及花卉植物的种类及应用比例的对策。(5)不同植物的光适应性及根系的空间分布特点不同,哈尔滨道路应用的植物绝大多数为喜光植物,为保证植物设计合理性应采取综合考虑其特点的对策。(6)新阳路的行道树绿带,珠江路、中山路、学府路、长江路、红旗大街等的路侧绿化带以及南直路中央分车带的植物种类都在20种以上,配置形式在6~12种之间或更多,其他道路的各绿化带的植物种类和配置形式都偏少,应该采取典型借鉴的对策。

张金玉[9]2008年在《城市综合性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城市综合性公园是城市环境建设的主体,而植物景观是综合性公园内部最重要的景观元素,其设计水平不仅是作为人们单一审美情趣的反映,更是展示当地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的橱窗,因此,研究城市综合性公园内的植物景观设计特点,对完善公园景观效果具有一定意义。本文对上海、北京、哈尔滨叁个城市15处综合性公园内的植物景观进行实地调查后,分析研究了不同城市综合性公园内植物景观设计的特点,以期为城市综合性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依据。论文从城市综合性公园中植物景观与其它园林要素的关系出发,研究了不同园林要素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法,继而对综合性公园植物空间的形式以及综合性公园植物景观空间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并从景色分区和功能分区的角度归纳总结了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研究发现综合性公园各园林要素的不同形式对植物景观有不同要求,综合性公园内的植物空间有其独有特点,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构建后可以形成多层次的景色分区及功能分区,不同的景色分区及功能分区内植物景观的基本形式具有明显差别。通过对案例的研究还发现综合性公园的植物景观可以通过对植物种类的选择、树形与色彩的人为设计等艺术加工的手段提升文化韵味,加深了对城市综合性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理念的再认识。最后结合多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综合性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方法。此外,还针对在本文研究过程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以后的相关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刘瑞雪, 彭媛媛[10]2017年在《基于公众感知的城市滨海绿地植物景观评价》文中研究说明以深圳湾滨海公园为例,采用美景度评价法,研究公众对城市滨海绿地植物景观的审美感知.构建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建立评价模型,分析美景度与景观要素的相关性,找出影响城市滨海绿地植物景观公众审美偏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公众与专业人员在植物景观的审美偏好上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影响公众审美偏好的8个景观要素为植物生长状况、乡土性、覆盖度、季相变化、层次性、亲水性、可达性和公共服务设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升城市滨海绿地植物景观质量的方法与途径.

参考文献:

[1]. 深圳、北京、哈尔滨植物景观探讨与分析[D]. 李文. 东北林业大学. 2001

[2]. 深圳市居住区植物景观研究[D]. 程袁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3]. 哈尔滨道路绿地植物景观设计的研究[D]. 宋婷婷. 东北林业大学. 2017

[4]. 深圳城市公园景观特色研究[D]. 薛丽君. 东北林业大学. 2013

[5]. 深圳南山商业中心核心区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 蔡籽焓.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6]. 深圳市办公建筑立体绿化设计策略研究[D]. 刘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7]. 深圳市道路和公园植物应用现状及常见树种生长模型构建[D]. 夏德美. 东北林业大学. 2017

[8]. 哈尔滨市区道路植物配置对策的研究[D]. 陈翠翠. 东北林业大学. 2009

[9]. 城市综合性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研究[D]. 张金玉. 东北林业大学. 2008

[10]. 基于公众感知的城市滨海绿地植物景观评价[J]. 刘瑞雪, 彭媛媛.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7

标签:;  ;  ;  ;  ;  ;  ;  ;  ;  ;  ;  ;  

深圳、北京、哈尔滨植物景观探讨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