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乔[1]2016年在《当代新地域主义建筑在台湾地区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台湾与大陆同宗同源,有着共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自从1949年以来分治至今,虽然各自的地域建筑探索都经历了60余年的波折与荆棘,摸索与停滞,但最终都取得了傲人的成就。在台湾,地域主义可被理解为为表达台湾在地建筑的传统形式、空间、材料与技术的一种建筑意识及尝试。这是中国地域主义建筑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如何应对现代文明的冲击却又不失特色,这不只是台湾面临的问题。大陆的城市发展也将我们引入了一场关于传统与未来的讨论之中。光复后的台湾,价值观日趋成熟与多元、真实并开放。同样,建筑界也随之发生改变,新生代的建筑师们没有紧随美国的后现代运动,仍然在现代主义的路线上慢慢前行。现代主义建筑的冲击和人们对传统形式的情感牵挂,使一些建筑师陷入了反思,台湾建筑到底要走什么样的路?哪个方向可以让台湾建筑继续前行?随后,人们发现只有地方传统才最能在平凡中触动人的心灵,于是,对建筑的地域性思考慢慢的引起建筑师们的共鸣,一批年轻建筑师静下心来,更关注于当代社会、当代生活。他们认为建筑不应一味的反映政治与商业,视建筑为作品而非商品、看重人文与环境,以满足大众心理需求为立场将现代与传统进行结合,极具诚意的完成了一系列“走心”的建筑尝试,并都获得了社会正面反响。之后,台湾地域性建筑不再以形式来诉求认同,而是返回到地域建筑在本质上亲民的、与生活居住密切相关的空间上。这是处在改革开放与社会变革初期、经济与建筑市场快速发展的大陆同行需要借鉴与思考的。鉴于此,本文将基于新地域主义相关理论,通过对台湾当代新地域主义建筑在创作思维与设计手法方面的剖析研究,总结经验及可借鉴的方法,获得启发,并为今后的建筑创作提供参考。
裴宇[2]2007年在《基于地域特征的商业步行街设计》文中提出商业步行街作为现代城市商业空间重要类型,也是最具魅力的城市公共空间之一,它不仅是步行活动和商业活动的统一体,也是人们交流、休闲和娱乐的中心场所,更是展现城市景观、商业文化,表达城市精神、社会文化的重要窗口。它的规划和建设已成为完善城市职能,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建筑的地域性创作作为寻求建筑文化的特殊性和多样性的途径,以及作为实现自然、人文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创作方向,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同的地域导致了人们在审美趣味、文化观念、思想意识、等多方面的差别,也使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各自的特点。地域性丰富的创作内涵已经深深的渗透到建筑创作的各个领域,城市商业步行街设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它的影响。在这样大的背景下,本文将地域性的理论,从自然环境、风土民情、历史文脉以及场所精神四个方面与城市商业步行街结合,探讨了商业步行街地域性设计的原则、方式及手法。希望为今后商业步行街的设计提供探索性的依据。
朱昊东[3]2016年在《广义地域主义语境中商业街设计初探》文中认为商业街作为现代城市商业空间的重要类别,也是最富有魅力的城市公共空间之一,它不仅仅是人们步行活动和商业活动的统一体,也是人们沟通交流和娱乐休闲的主要场所,更是展现商业文化和城市景观,表达社会文化和城市精神的重要窗口。商业街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已经成为完善城市功能,打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方式。伴随商业建筑的发展,商业街项目慢慢成为一种十分受人关注的项目类型。这类项目往往因为它繁复的业态功能、丰富的空间体系和特色鲜明的公众形象,而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我国正处在一个高速现代化的建设时期,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强烈冲突,导致城市面貌出现急剧而混乱的变化。特别是有些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面临着现代化的改造与更新,经历着传统文化与城市原有特色的逐渐消失。近年来,建筑的地域性创作作为寻求建筑文化的特殊性和多样性的途径,以及作为实现自然、人文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创作方向,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同的地域导致了人们在审美趣味、文化观念、思想意识等多方面的差别,也使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各自的特点。地域性丰富的创作内涵已经深深的渗透到建筑创作的各个领域,城市商业街设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它的影响。将这种特点融入商业街的规划与设计中,正是本文要论述的地域性的设计理念。希望为今后商业街的设计提供探索性的依据。
张跃杉[4]2015年在《基于批判性地域主义景区游客中心建筑走向研究》文中认为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大力发展而加大了对景区建设的投入,掀起了游客中心的建设浪潮。与此同时,每年游客数量的节节攀升和对景区的过度开发对景区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游客中心建设的另一个目的是对游客进行宣传教育,自觉保护景区环境不破坏景区的生态,做到文明旅游。但是,全球化设计思潮的涌入,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形式的盛行,地域文化特色的营造和精神个性无法融入进现代游客中心设计中。本文以“批判性地域主义”为主轴线贯穿全文,以辩证的思想看待全球化接受它的进步思想,以批判的态度审视地域化,剔除它的落后观念。全球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使游客中心设计趋向国际化,地域表达亚种缺失。通过对国内部分游客中心的实地调研考察和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探讨游客中心在设计中存在的诱变因素,分析游客中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山岳型游客中心建筑发展走向作铺垫与实证基础,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设计策略与方法。论文的第一章,研究全球化背景下建筑发展的现状与游客中心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发展。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论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二章,分别对游客中心和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发展源流进行了概述,实际举出具有批判性地域主义思想的游客中心建筑实践,阐释批判性地域主义与游客中心的关系。第叁章,根据游客中心在国内的发展现状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为思维模式的固化、理论研究的缺乏和轻视地区文化。第四章,以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为基础对山岳型游客中心建筑从文化、形态和技术叁方面提出其发展的走向。第五章,以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中的要素对山岳型游客中心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第六章,总结游客中心地域特色设计的研究流程并对对全文做出回顾与对创新点进行总结。通过对游客中心的发展现状、批判性地域主义的思想理论和地域性设计策略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探寻山岳型游客中心建筑设计基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寻求新的方向,启示现代游客中心建筑的设计实践,只有将地域化的理念与时代化的方法相结合,游客中心建筑才更加具有生命力,两者的结合才能更好地突出地域主义的灵魂,设计与文化结合才能迈向健康发展之路。
何磊[5]2004年在《地域主义与建筑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当今的建筑设计存在着对历史文化的轻视,使越来越多的城市千篇一律,冷漠、单调、缺乏亲和力。怎样创作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怎样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笔者通过对地方文化的认识,对乡土建筑的考察,以及自己的创作实践,认识到尊重传统、尊重文化不是墨守成规,不是简单地“复制”,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今天的经济、技术成就要用今天的文化形式去反映。要发掘、继承优秀传统,但不是纯粹形式上模拟或符号的堆积,而是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挖掘其潜在的、原生的绿色内涵,结合人们对现代生活的需求,把传统的精华延续下去。建筑设计作为一门科学,应对传统元素进行选择、提炼、抽象、转化,使之符号时代要求。动态地对地域建筑文化进行分析,创造地发展地域特色,并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进行再创造。
马志韬[6]2005年在《高技建筑创作的地域性表达》文中研究说明起源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高技建筑流派一度以忽视地域特征而着称于世。其特立独行、张扬不羁的风格曾经引发激烈的争论与非议。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技建筑也开始接受地域主义思想,表现出重视地域特征倾向。地域主义高技建筑可以说是当代高技建筑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力图通过对高技建筑和地域主义发展的历史沿革,以及二者相互结合的过程的研究来探究地域主义高技建筑的内涵与发展规律,从而揭示出高技建筑在地域表达方面的模式与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技建筑已经开始在各地大量涌现。时尚、前卫的高技建筑如何与我国历史悠久、形态多样的文化传统和地域环境特征相适应,从而发展出中国风格的高技建筑,也是本文研究重要目的。
郝恺[7]2014年在《延安北部新区行政中心设计及其地域化探索》文中研究指明作为最古老的建筑类型之一,行政办公建筑随着人类政治生活的发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发展。各个历史时期行政办公建筑特点虽然各不相同,但都需符合当下的时代特点和地缘属性。随着我国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精神素质的不断提高,行政中心建筑的功能标准、空间感觉、形式秩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世界各地的行政办公建筑中,我国特殊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也决定了国内行政中心与大部分行政办公建筑存在很大差异,而由于各地区地域文化不同,同一时间各个地区行政中心特色与风格也各有不同。本人以实际参与的延安市新区市级行政中心建筑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域特色行政中心建筑案例的大量分析和针对延安地域文化的调查研究,结合延安市新区市级行政中心建筑设计工程实践,提出一些行政中心建筑地域化设计的观点和经验,并在延安及其周边地区行政中心的地域化创作方面提出自己的理解,希望对我国当代行政中心建筑设计及其地域化创作的研究起到一定作用。本文围绕地域特色行政中心建筑设计这一主题,从该类建筑的功能结构、地域文化表达两个方面,对相关地域特色行政中心案例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总结出相应的基本设计特点和地域文化表达途径。同时从延安及其周边地区建筑环境特色入手,通过“空间与形体”、“形式与情感”、“场所的记忆”叁个方面对其地域化创作进行探索研究,该研究对项目的实践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在延安市新区市级行政中心建筑设计中,本文通过对该项目的前期分析研究,结合总结的地域化设计特点和途径,提出项目的指导原则与设计理念。在此基础上,从空间布局、功能设计、形态构成等方面对设计中各方案进行了充分的比较分析工作。其中,对延安市新区市级行政中心地域化表达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最后,从以上研究中,整理出行政中心建筑地域化创作在与城市环境关系处理、控制意识和创作模式、延安及其周边地区行政中心地域化探索的方法原则、延安北部新区行政中心建筑的地域化表达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希望对行政中心的地域化创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姜珉[8]2008年在《高层居住建筑设计地域性原则探索》文中指出在我国近二十年里,高层居住建筑作为解决城市居住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得到了飞速发展,但伴随着数目的大量增长也产生了质的忧虑:高层居住建筑地域特征和个性的丧失,并引发城市住居环境形象的千篇一律,同时这种无个性和干篇一律所带来的隐患是居住场所可识别性降低,人们难以对居住环境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这就迫使建筑师们去反思、去探索,去创造符合时代精神且具有地域特征的高层居住建筑新形象。我国有广泛的地域差异,这为我们表现高层居住建筑的地域特点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是目前大多数住宅对地域特点的表达还停留在简单的形式上,没有在文化的层次上深入挖掘地域性的内涵,尤其是对住宅和当地居民生活的联系研究不够。此外,建筑师在设计上不愿意深入推敲,满足于大规模开发的简单复制,导致大多数建筑和环境面目雷同,丧失自己的特色。建筑师应当摒弃浮躁的心态,认真的对待住宅设计,同时在高层居住建筑设计中把握一个完整的地域概念,全面审视来自地域环境的各方面影响因素,综合利用地域资源,让高层居住建筑成为表达地域信息和文化内涵的新载体。
郭沁梅[9]2017年在《基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博物馆景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公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渐加强,对博物馆建设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发达地区的设计思想强势涌入,引起了人们对不同地区地域性特征的关注。博物馆建筑的批判性地域主义特征逐渐受到重视,而博物馆景观的批判性地域主义特征却仍处于被人忽视的阶段。从当前博物馆景观的现象看,其实质是对地域景观特色与地域精神保持的忽视。本文针对全球化背景下博物馆景观的地域特色的普遍缺失现象,通过对批判性地域主义的理论梳理和思考,并以批判性地域主义为指导思想,强调以辩证的视角接受全球化浪潮的积极方面,以批判的态度研究地域特征和地方特点来汲取其中优秀的方面。同时对博物馆景观设计现状进行调研,着重对江浙沪地区部分具有批判性地域主义特征的博物馆景观的实地调研,通过图式语言的手段分析,探讨博物馆景观设计中优秀案例的具体设计元素。通过分析出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博物馆景观设计元素,小结相关设计中需要关注的设计特点和表现手法,以期分析博物馆景观批判地体现地域性的设计策略,并启示现代博物馆景观的设计实践,强化博物馆景观设计的地域特色,使博物馆景观设计走向与地域特色结合的健康发展之路。
孙腾[10]2013年在《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实践中开口的处理》文中提出当今全球各个地点,人们的生存环境和建筑环境,在普世化的发展大局下,如何成为现代的而又回归源泉?如何复兴一个沉寂的古老文明,而又参与到普世的文明之中?这是普世化发展至今产生的一个值得全世界思考的问题。面对如此的现实,全世界每个地方都有一些建筑师在尝试参与现代文明,接受科学的、技术的和政治的理性的同时,也将维系扎根于土壤的当地民族文化作为重要的使命。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实践就这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本文从一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建筑设计节点中来观察和解读批判性地域主义的精神。这个节点就是“开口”。肯尼斯·弗兰姆普敦在讨论批判性地域建筑实践的特征中提出:批判性地域主义倾向于把所有的开口处理为微妙的过渡区域,来对场地、气候和光线做出反应,而减少使用空调之类的做法。在这里,开口被形容成微妙的过渡区域。本文绪论中对于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中的开口概念等选题背景知识进行简要解读。从第二章起将建筑环境中的开口作为研究重点,开口作为一个不常被人们提起的概念在本文中将进行较全面的解读,包括其在建筑层面概念、在建筑空间层面的存在意义、在建筑不同层面的形态等方面的内容。第叁、第四两章将研究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实践和建筑中各种开口的关系,这些开口包罗万象,它们除了使用功能外,如何使建筑更具魅力?作为建筑师可以运用的设计素材,它们又蕴涵了建筑师的思想?本文将解读开口在建筑中是如何对建筑地域环境做出反应,并且是如何对地域传统文化进行再诠释的。
参考文献:
[1]. 当代新地域主义建筑在台湾地区的实践研究[D]. 李亦乔. 吉林建筑大学. 2016
[2]. 基于地域特征的商业步行街设计[D]. 裴宇. 大连理工大学. 2007
[3]. 广义地域主义语境中商业街设计初探[D]. 朱昊东. 青岛理工大学. 2016
[4]. 基于批判性地域主义景区游客中心建筑走向研究[D]. 张跃杉. 重庆大学. 2015
[5]. 地域主义与建筑设计[D]. 何磊. 天津大学. 2004
[6]. 高技建筑创作的地域性表达[D]. 马志韬. 西南交通大学. 2005
[7]. 延安北部新区行政中心设计及其地域化探索[D]. 郝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8]. 高层居住建筑设计地域性原则探索[D]. 姜珉. 大连理工大学. 2008
[9]. 基于批判性地域主义的博物馆景观研究[D]. 郭沁梅. 苏州大学. 2017
[10]. 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实践中开口的处理[D]. 孙腾. 北京建筑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