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军
慈利县人民医院 湖南慈利 427200
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应用人工髋关节置管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老年患者45例,患者均行人工髋关节置管术,分析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术前术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98.25±10.2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58.20±20.45)mL,术后6个月随访,未有患者发生关节脱位及关节感染,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3.33%。术后的Harris评分和生活质量QOL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对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有效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内固定;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关节功能
髋部骨折是在老年人群中发生率较高的骨折,以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骨折最为常见,在髋部骨折后及时予以手术治疗,使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1]。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常用方式,但是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术后可能出现内固定失败,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后多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本次的研究中将分析在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后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医院骨科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45例,包括男性19例,女性26例,患者年龄63-88岁,平均(73.2±4.0)岁,据上次内固定术时间6个月-10年,平均(3.3±1.0)年。包括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2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21例,内固定失败原因:股骨头坏死18例,内固定物移位12例,骨不愈合7例,骨关节炎5例,其他3例。
1.2 方法
45例患者均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前完善相关检查,伴有基础疾病者患者稳定全身情况。予以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选取患侧卧位,以后外侧入路做一长约15-20cm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口可向股骨远端适当延长以取出内固定物,松懈股骨近端,取出股骨头,清理髋臼。无明显的髋臼软骨退变和骨性关节炎,且一般情况较差者予以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距或小转子骨折移位,选择股骨长柄假体。骨质较好,且全身情况较好者予以生物型假体,骨质疏松炎症者予以骨水泥假体,股骨大转子或小转子未愈合并伴有明显的移位者,在复位后以钢丝捆扎。本组患者有25例行全髋置换术,20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予以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并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同时予以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回访,比较手术前后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以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该量表从疼痛、功能和活动范围三个方面评价,评分范围0-100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0-69分为差,比较两组的功能优良率。以生活质量(QOL)量表评价生活质量,该量表评分范围内0-100分,分数越高为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工具为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数据比较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用时85-142min,平均(98.25±10.25)min,术中出血量285-502mL,平均(358.20±20.45)mL。术后6个月回访,患者未发生关节脱位、关节感染等并发症。有37例患者功能恢复为优,5例为良,2例可,1例差,其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33%。
2.2 手术前后的Harris评分和QOL量表评分比较
术后患者的Harris评分和QOL量表评分均高于术前,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对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治疗实施手术治疗已得到临床公认,常规的手术方式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但无论何种内固定方式,受到患者的全身情况、手术类型、内固定材料、术后功能锻炼等因素的影响,均有内固定失败的风险[2]。有研究资料显示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为5%-15%,内固定失败后需再次予以手术治疗,受到瘢痕愈合、内固定取出、骨缺损等因素影响,再次手术的用时较长,术中的出血量大,手术难度大[3]。
本次的研究中45例内固定失败的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98.25±10.2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58.20±20.45)mL,术后6个月回访,患者均未发生关节脱位、关节感染,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33%,与术前比较术后的Harris评分和生活质量QOL评分显著提高(P<0.05),提示对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可有效的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在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补救手术方式主要有再固定、截骨术及关节置换术。对于老年患者,受到年龄及身体条件的影响,骨的血运功能相对较差,多数伴有不同的程度的骨质疏松,实施再次内固定或截骨术的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再失败率高,因此临床多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4]。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合适的手术方案,对于一般情况较差,且高龄患者,若术中髋臼侧的软骨完整,退变程度较轻,可予以半髋关节置换术,以减少创伤。假体的选择应以生物型为主,可避免骨水泥深入内固定骨孔,还可避免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若生物型假体与髓腔无法紧密配合者可选择骨水泥固定。通过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避免再固定失败、关节软骨蜕变、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情况的发生,术后可及早进行功能锻炼,有效恢复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5]。
综上所述,对于内固定失败后的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有效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朝波.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髋关节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临床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6):1753-1755.
[2]雷飞跃,张雪平. 内固定术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31(4):405-406.
[3]汤月平,沈文东,袁景. 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部骨折内固定失败时假体的选择及术后疗效[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7):1755-1758.
[4]周伟,吕莉慧,黄莹,等.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功能训练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34):6691-6693.
[5]杨延伟,邓少林,刘金标,等.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内固定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J]. 四川医学,2015,36(8):1110-1113.
论文作者:于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关节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股骨论文; 功能论文; 老年论文; 手术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