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华 安徽省天长市城南小学 239300
【摘要】“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开放语文课堂,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中解脱出来,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向语文,给学生感受自然,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同时又在这一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完善人格。本文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从生活化的角度入手,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活化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093-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语文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这一内容清楚地表明了小学语文学科与生活实际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时,就需要从生活化的角度入手,将语文学科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一、“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涵义及实施的重要性
语文生活化是指教师在教学语文过程中,将学科内容与生活实践密切联系,通过采用生活化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开展生活化教学实践,且重视将语文知识学以致用的一种创新的教学方略。新课改以前,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在进行语文学科教学时,往往采用的是“教师主教,学生主学”这一单向灌输的方式,教师追求的是书本教育,而忽略生活教育,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充斥“填鸭式”、“满堂灌”等高耗低效的教学方法,最终导致小学语文教育呈现出程式化、概念化、刻板化的局面。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导入生活化教学的优势正在于其能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方法的诸多弊端,且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消化和理解语文知识,消除对书本教材的距离感,从而提高学习的整体效率。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深远。
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施生活化教学呢?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为培养能力奠基石。
开展语文生活化教学并非纸上谈兵,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和语言能力。因此,要开展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首先要重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础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比如针对听、说、读三种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加强引导,多安排一些阅读课,举办类似演讲、故事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多接触课外书籍,选择自己喜欢阅读的书刊,并在锻炼中增强信心,积累知识,培养语感,从字到句,循序渐进,最终为写作能力的培养服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旦学生熟练地掌握语文听、说、读、写这几项基本能力,教师就可以由浅入深,逐步开展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营造生活化氛围。
生活化教学的主要背景是丰富的日常生活,教师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就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丰富的生活情节作为背景,辅以充满生活化的教室环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生活化氛围,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学习。创设生活化情境一般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种。其中“硬环境”指的是教室环境。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室的环境时常被我们忽略,其实在某一程度上,教室的环境布置有助于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到情境之中。建设生活化教室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师的讲台桌上摆放几盆花草,或者在门窗旁用一些花草藤蔓进行装饰,或者是在教室的角落设置一个小型的“读书天地”,让学生可以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能时时刻刻感受到充满生活气息的教育观。“软环境”的创设,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借助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象,将课文所描述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如同亲眼见到一般,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古诗《草》时,考虑到现代学生大多是温室长大的花朵,很难真正读懂诗人笔下那坚韧不拔的野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播放了这样一段视频:画面先展示了一片野草是如何从发芽到葱郁的过程,接着狂风来了,暴雨来了,山火来了……在经受一连串苦难之后,第二年的春天,这片土地又长满了草。通过一小段视频,原本少不更事的学生仿佛一下子经历了很多,野草的“遭遇”就如同他们的自身亲历一般。整个过程既生动震撼,又生活味十足。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方式,让学生学以致用。
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积极引进生活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外,还需要在课堂外,通过设计生活化的作业方式,对学生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提升。也就是让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让学生在自由、快乐的氛围中,养成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通过布置“生活化的作业”,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意识,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应用能力、沟通交际能力等,长此以往,自然而然就能促进学生各项综合运用能力和语言文化得到有效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三、结语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多多尝试,多多实践,运用创新思维,将生活化教学策略深入地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以此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提高其学习语文知识和掌握语言能力的效率,最终实现语文教育真正植根于生活的沃土之中,不断发芽,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焦晓娟.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4(13).
[2]边娟.把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带入课堂[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3).
论文作者:吴学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生活化论文; 语文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情境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