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论文_耿贵敏,陈嘉红,王艳, 罗顺梅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

摘要:目的 探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脊柱外科2014.06~2015.06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依据护理模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40)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40)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低于观察组92.5%,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术前JO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为(13.52±3.61)分,高于对照组(11.14±2.73)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为5.0%,低于对照组32.5%;残留腰痛与腿痛率均为2.5%,分别低于对照组30.0%、35.0%,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中老年人,即腰椎间盘纤维环与软骨板完全或不完全破裂或断裂后致使其内部髓核组织移动至裂隙方向,压迫周边神经根、关节及脊髓后产生的下腰痛症状,多伴随运动障碍、下肢感觉异常或腿痛。据调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约有15%需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因未科学掌握锻炼方法、未充分认识功能锻炼重要性或疼痛等忽视功能锻炼,加之术后卧床时间长,腰部肌肉锻炼不足,削弱肌力后降低脊柱稳定性,对术后康复产生影响。研究[1]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开展早期功能锻炼可将神经突触细胞激活,重建与恢复脊柱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后恢复整体功能且避免复发。为具体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术后恢复的影响,现将患者80例纳入本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脊柱外科2014.06~2015.06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均表现出程度不一的腰背痛、下肢放射痛、麻木、感觉运动减退或伴有程度不一的肌力下降等症状,均经MRI、CT及腰椎平片检查后确诊。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诊断标准;②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麻醉为硬膜外麻醉,术式为经后路椎板间隙开窗椎间盘切除术;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腰椎不稳定者及经皮内窥镜椎间盘摘除术者。依据护理模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40)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40)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21例男,19例女;年龄为37~78岁,平均(54.7±8.2)岁;病程为3个月~9年,平均(18.4±4.2)个月;椎间盘突出部位:4例为L3~L4,16例为L4~L5,20例为L5~S1。观察组23例男,17例女;年龄为39~76岁,平均(53.4±7.5)岁;病程为4个月~10年,平均(19.4±5.1)个月;椎间盘突出部位:5例为L3~L4,14例为L4~L5,21例为L5~S1。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上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均衡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术前开展健康教育,且详细告知术后相关注意事项。2周左右鼓励下床活动,但需佩戴腰围护具。观察组基于此行早期康复护理,遵循早期、强化、规律及坚持原则,分3个阶段开展,具体如下:

1.2.1 第一阶段 从术后返回病房检查患者受累下肢术后的感觉、肌力恢复情况。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或术后神经根粘连。术后6h开始,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早期训练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开展床上锻炼。由家属辅助开展,护士指导家属被动抬腿,使其掌握技巧,膝关节要保持在伸直位,被动抬腿高度为10°~30°,每次停留15s左右,交替练习双下肢,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及跖趾关节屈伸、背伸、环转等练习;术后疼痛有所缓解后鼓励患者开展主动训练,主动抬腿,先从小幅度开始,而后逐渐增加,耐受后每次抬腿角度需在30°~60°,20次/组,间隔6h开展1次,交替练习双下肢。练习至术后第3d~5天。

1.2.2 第二阶段 开始于术后第3d~5天,练习至术后第14d,可结合患者恢复情况将训练内容逐渐增加,尤为注重锻炼患者腰背部柔韧性。伸背训练,俯卧,下肘部撑住,小腹部在床面上,后仰头部持续15s左右,逐渐增加训练量至双手可平伸且后仰头部;训练髋膝伸屈,仰卧位屈曲膝关节及髋关节,手将单侧膝关节环抱且逐渐与胸部靠近,持续5s后再环抱双膝练习,5~10次/组,3组/d。飞燕式运动:俯卧,双手在背部放置,抬头挺胸,伸直膝关节,用力后伸双大腿、头及胸部使其离开床,维持4s左右放松。5~10次/组,3组/d。

1.2.3 第三阶段 从术后15d开始直至出院。指导患者佩戴腰围的情况下,下床活动,指导其贴墙,让足跟、臀部、肩部及头部等均靠墙或贴近墙,持续5min,3次/组,2次/d;离床锻炼能促使腰背部肌肉强度增强。锻炼腰背肌五点式训练,仰卧,上肢屈肘,同时屈膝屈髋,在双足、枕骨及双肘支撑下将腰背部举高,持续25s左右,此为1组,3组/d;伸腰锻炼,在腰围保护下双手护腰,分开双脚同宽于肩,后伸腰部,持续25s后放松;出院后需在家自行开展上述锻炼,持续3个月;叮嘱术后1~2个月在活动时需借助腰围对腰椎进行保护,术后2个月内不可负重、劳累、举重物或剧烈活动;术后3个月回院复诊,结合耐受与恢复状况将个性化锻炼方案制定出来,叮嘱坚持锻炼,指导正确劳动、坐立及行卧姿势,将不良姿势纠正,且注重保护腰背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立,防止腰部脊柱扭曲、屈曲或旋转,避免复发。随访1年。

1.3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中华医学会脊柱外科颁发的相关标准判定[2]:术后1个月运动功能不受限,可正常生活与工作,腰腿痛消失判定为优;腰部功能无明显影响,可开展轻度活动与工作,腰腿痛偶尔发生为良;术后腰腿痛有所缓解,但生活及工作仍受影响为可;腰腿痛未改善为差。同时应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功能评定量表于治疗前后评定两组患者改善情况,且随访1年后叮嘱复查CT片,记录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及残余腰腿痛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上述数据,主要应用SPSS21.0软件,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表示用标准差()、均数(±),组间比较用t检验, 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恢复效果对比 见表1。

3 讨论

临床当前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但部分患者术后复发率高,且出现肌力降低、腰腿痛等后遗症,其原因可能为以下几点[3]:①手术对纤维环完整性产生影响,同时降低该节段稳定性,甚至因髓核组织残留导致二次突出;②术后血肿处于机化状态,形成手术瘢痕后导致神经根粘连,短期内会导致肌力降低或疼痛等症状。为此,临床高度关注如何促使术后椎间稳定性提升,促使神经粘连程度减轻并降低肉芽组织机化,由此避免出现肌力下降、腰腿痛残留及复发等现象。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手术顺利完成仅能作为康复治疗开端,早期康复锻炼过程才是直接影响术后恢复效果的因素。研究证实[4]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尽早开展康复护理可对神经元突触产生刺激,促使神经功能恢复。接受专业人员指导,早期、系统且规范地开展康复锻炼可避免下肢深静脉栓塞及神经根粘连,吸收神经-肌肉组织水肿,促使韧带、肌肉力量增强,对脊柱稳定性予以维持,缓解腰腿痛症状。学者[5]认为术后尽早开展功能锻炼,可对末梢肌肉泵进行控制后对细胞质流体静压予以调节,消退水肿,减少并发症,可行性与安全性高。但在开展早期功能锻炼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对伤口愈合产生影响,为此需结合患者耐受程度及病情开展针对性指导,避免过度活动拉伤腰背部肌肉,对康复效果产生影响。此外,患者也需充分认识到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由此才会积极参与,且坚持锻炼,依从性更高。本组结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病理特点,制定出针对性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分3个阶段开展功能锻炼,各个阶段给予强度不同与方式不同的训练,从被动训练向主动训练转变,从简单肢体运动向内容多样的协调运动转变,促使患者肌力及灵活性逐渐恢复。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低于观察组92.5%,对比差异明显(P<0.05)。与报道一致[6]。

因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采用诸多方式对神经产生刺激与训练,将通道扩展,避免术后神经根粘连,促进水肿消退。据调查[7],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出现程度不一的功能性脊柱侧凸及腰部僵硬者占90%左右,为此术后早期需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护理过程,使其掌握训练技巧,帮助患者锻炼,多安慰与鼓励患者,给予精神支撑,不仅有利于术区血液循环,促使组织水肿缓解,还可明显提升JOA评分,降低神经根性疼痛,且坚持练习3个月,避免肌肉萎缩,提升直腿抬高试验阴性率。两组术前JO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为(13.52±3.61)分,高于对照组(11.14±2.73)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为5.0%,低于对照组32.5%;残留腰痛与腿痛率均为2.5%,分别低于对照组30.0%、35.0%,对比差异明显(P<0.05),与报道一致[8]。

综上所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术后康复,改善腰背部功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美娟,莫朝媚,卢宗君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3,(35):4247-4248,4251

[2]陈盈盈,徐雅玲,朱冬梅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22):34-35,38

[3]李贞梅.腰椎间盘突出症129例围手术期康复护理报告[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4):63-64

[4]周兴芳,潘海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5,(6):927-929

[5]徐润莲,戴爱桃.腰背肌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护理中的作用[J].河北中医,2012,34(8):1245-1246.

[6]严晓云,李玉伟,温艳等.应用膨胀性椎间融合器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36):85-89.

[7]周艳.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4,(5):90-91.

[8]梁群芳,杨柳枝.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1):109-110.

论文作者:耿贵敏,陈嘉红,王艳, 罗顺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9

标签:;  ;  ;  ;  ;  ;  ;  ;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论文_耿贵敏,陈嘉红,王艳, 罗顺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