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 362400
新课程改革如一股和煦的春风,吹进了大山深处,吹皱了一池春水,吹开了素质教育的新天地,课堂教学展现出轻松、和谐、增效的新境界。作为小学的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应该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课堂呢?我想应该是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体现语文教育的艺术性,让学生能够乐学,爱学,有所学。
一、精心设置有效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才会去思维,思维总是指向解决某一项任务。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钻研和掌握,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带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思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可以促进他们自主探索学习。例如《五彩池》第一自然段,学生学习时,教师可能作出多种设问:如,听到奶奶讲的神话传说,“我”的心情怎样?为什么要写奶奶讲神话传说?为什么“真的看到五彩池是我没想到的?”等等,看到这么多琐碎的问题,不得要领。如果直奔重点只设一问,却能以一当十。我是这样问的:这一自然段可以去掉“真的”和“没想到”吗?为什么?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明白不能去。原以为五彩池是传说中神仙住的地方,人间不可能有,现在居然“真的”看到了,这是何等的神奇。问题数量虽少,容量却很大。再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我引导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的学生就提出:“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富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富饶的西沙群岛’?等。”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其实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明白了,这时的学生就是主动探索者。课堂问题是为学习目标服务的,因此,问题的设置应紧扣重难点,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帮助学生走近文本。通过达标检测,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控学习进程,启发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问题的目标明确了,去粗取精,努力使问题精便是教师构建高效课堂的自觉行动。同时,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二、引导学生诵读体味,培养学生良好语感
语言学习要进行充分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在充分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多读典范课文,在朗读中把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和作者的情趣意旨表现出来,同时探究一些语言规律,譬如领会词句的意思。如《一株紫丁香》一课的教学,我先引导学生质疑课题,让他们带着问题进入文章的学习,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然后在各小节的学习过程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思中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学中,可设计老师示范读、领读配合接读等形式,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文章浓浓的情感,最后熟读成诵。老师在学生反复的朗读中渗透诗歌语言的特点及语文知识“押韵”,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三、采取“以学定教”方法,引导学生自我构建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于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语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一教学理念。而教师如何依据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作为教学活动的起点,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呢?我想,由于有了预习,学生的学习起点就不可能是“0”。我们的教学内容必须要有所深入,有所提高,有所扩展。所以,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我认为应该遵循三个原则:学生已懂的,少讲甚至不讲;学生似懂非懂的,利用学生的资源及教师的教学帮助他们弄懂;学生不懂的,我们就想方设法作重点讲授,让学生弄明白。这样,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可以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根据学情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建构,自我生成。
看一位学科带头人在上《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教师首先激活的是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具体说有三方面知识:一是关于“箭” 与“剑”的知识。战场上短兵相接时,用的是“剑”,而远战时,就要用“箭”,当学生有了这个知识基础,对于文中周瑜问诸葛亮“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不用老师讲,学生已经知道了。二是关于“三国”的基本知识,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老师又进一步强调了是“孙、刘联合,共同抗曹。”这样的形式介绍,对于学生理解故事有重要的作用。三是关于古代官职的知识,诸葛亮是军师,相当于现在的参谋长;周瑜是都督,相当于现在的总司令或国防部长。课文中孙、刘联合,共同抗曹,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诸葛亮和周瑜两人。既然周瑜是相当于国防部长的“都督”,所以他要准备好战役中所用的兵器;既然孙、刘联合抗曹,诸葛亮又是刘备的军师,所以周瑜找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的险恶用心也就显现了。有了这个基础知识,学生不用老师讲,自己就能分析出这两个人物的性格:周瑜嫉妒而且聪明,诸葛亮神机妙算。丰富的先备知识,为学生学习本文奠定了基础,扫清了障碍。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因此,教师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层层深入,展开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所以,在教学中注意以学生的认知状态和发展规律确定教学方法,可结合课堂具体情境和学生兴趣即兴发挥,也可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逐步深入的今天,只要语文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并将这些理念、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就会大大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论文作者:孙丽芬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3月总第2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6
标签: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西沙群岛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这一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3月总第23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