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区批发市场布局调整的思考--以北京市中心区小商品批发市场调控为例_北京疏解论文

城市中心区批发市场布局调整的思考--以北京市中心区小商品批发市场调控为例_北京疏解论文

关于城市中心区批发市场布局调整的思考——以北京城市中心区小商品批发市场调控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心区论文,批发市场论文,城市论文,为例论文,小商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功能、经济社会活动、人口资源要素高度集中的核心区域。作为城市最早形成和发展的区域,城市中心区是极为复杂的社会活动综合体,一般具有人口密度大、建筑密度大、交通流量大、商业设施多等特点,在带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容易引致人口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紧张等问题,从而影响城市运行的整体效率。批发市场是城市商业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商业功能的重要载体,科学合理地规划批发市场,对解决城市运行问题、适应城市发展新阶段需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批发市场是指政府、企业或个人投资兴建的以批发业态为主、零售业态为辅的有形交易场所。[1]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批发市场有不同的分类,以商品覆盖范围为标准,批发市场可分为集散地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消费地批发市场。[2]集散地市场覆盖区域较大,一般是区域性市场;产地市场则是某种特色产品的集中交易区;消费地市场大多是满足本地消费需求的城市批发市场。按经营商品属性分,批发市场可以分为农副产品市场、工业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交易市场以及其他市场;以经营范围为标准,批发市场可分为综合性市场、专业市场。综合性市场指不同种类产品大规模集中交易的场所,专业市场指同类产品聚集于某一场所进行交易、流通和配送,具有专业性强、成交规模大等特点。[3]

关于城市批发市场的研究已有一些文献探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运用某种理论分析批发市场静态的空间选址及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斯科特的地租理论以及迈克波特的集聚理论等经济地理学理论。谢涤湘等研究了广州市批发市场的空间分布,[4]王文博等研究了徐州市大型专业市场的空间布局。[5]二是从经济学原理角度分析批发市场发展的内在机理。如石忆邵认为批发市场通过分工机制和集群化发展,可产生组合优势和联动效应,提升批发市场总体的交易能力。[6]三是从若干角度来综合解析批发市场发展趋势,如洪涛提出,“批发市场的发展存在生命周期,随着其功能的衰退,许多国家的批发市场由展销会(Show)、超市和仓储超市、商业中心以及无形批发市场所代替。”[7]同济大学教授汤宇卿认为,城市流通空间存在分化趋势,包括批零分化和虚实分化。[8]

但目前对批发市场动态的布局调整和业态变迁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缺乏结合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业态的演进规律,对城市空间形态变迁中批发市场布局及业态演变的研究。本文尝试利用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探索城市中心区空间业态的发展演进规律,分析城市商业设施布局的优化调整,结合北京市中心城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发展实际,提出商品批发市场布局调整的政策建议。

二、城市批发市场布局形态及影响因素

批发市场是城市商业流通功能的重要载体,其布局受人口、交通、政策、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人口及其分布是市场布局的基础性因素,人口规模影响市场的规模及数量,人口分布主要影响市场的区位选择。交通条件直接影响商业活动的供需两端,关系到商品服务的有效输送、供给,也关系到消费能力、消费群体的聚集和疏散。商业政策特别是土地、财税、贸易等倾斜性政策,通过改变企业的成本利润预期影响市场布局的区位选择。此外,行政区划、历史、文化等因素都对市场布局产生重要影响。

在各类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批发市场布局往往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和模式。从批发市场的个体分布来看,批发市场的分布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城市中心区的传统批发市场,主要指老城区传统商业街区的批发市场,主要受城市地理区位、商业历史因素影响。二是交通枢纽周边的批发市场。包括火车站周边、地铁站点周边、机场以及港口周边的批发市场,主要受交通和人口流动因素影响。三是城市交通主干线沿线的批发市场。一般是服务城市内消费需求的消费地市场,布局于城市内交通主干线周边。四是城市外围交通干线沿线的批发市场。一般是服务大区域范围的集散地批发市场或产地批发市场。

从批发市场的总体布局来看,城市批发市场的布局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市中心聚集模式。城市内的批发市场大规模聚集于城市中心区,这种模式一般出现在大城市的旧城区或中小城市,也多见于城市化初期阶段。二是多中心集中模式。城市内的批发市场集中分布在两个或多个区域,这种模式多见于城市化中后期,伴随着城市次生中心或新城的发展而出现。三是离散分布模式。批发市场呈离散状态分布于城市内部空间,这种模式通常具有过渡性质,在市场竞争和政府引导下演变成其他分布模式。四是周边集中模式。批发市场集中布局在城市边缘地区,主要满足周边区域或大区域需求,多见于生产资料、农产品等专业市场。

三、批发市场布局的动态演进规律

批发市场的布局既与静态的城市空间结构相关,也与动态的城市功能更替相关。一方面,市场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动力因素,市场的空间集聚与扩散、分异与组合,形成了市场有机群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9]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的郊区化发展,市场体系和布局也随之升级演进。同济大学教授汤宇卿在《城市流通空间的发展趋势与规划布局研究》中提出,“生产企业逐步向城市外围迁移,必然带动服务于生产方的批发空间的迁移。伴随着人口郊区化的发展所带动的零售空间的外迁,批发市场也随之向郊区迁移。”[10]在中心城批发市场外迁过程中,也出现了市场功能的分化,表现为销售展示、商务交易与物流、仓储、批发等商业活动的空间分离。

从城市化的历史进程来看,在城市化初期(城市化率30%以下),市场布局以向心集聚为特征,表现为生产要素和市场活动向城市集中,城市中心区作为商业中心,往往集中了商业零售、贸易批发、仓储运输等多种市场功能,并在集聚效应作用下,吸引经济要素持续扩张。在城市化中期(城市化率30%~70%之间),土地紧张、人口拥挤、交通拥堵等功能过度集中的弊端出现,城市中心区除传统的商业中心之外,开始分化出商务办公、金融交易等商务功能,扩散效应引导部分市场向城市周边次生中心转移。在城市化后期(城市化率70%以上),出现了住宅郊区化、休闲郊区化、购物郊区化、旅游郊区化、娱乐郊区化等趋势,带动城市郊区或卫星城商业发展。与之相应,市场布局以离心分散为特征,市场功能中除必要的零售服务、办公环节之外,批发、仓储、物流等环节向城市外围或次生中心转移。

四、北京市中心城区批发市场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

1.北京市中心城区批发市场基本情况

北京是我国北方地区小商品分销、服装贸易和物流行业的集散地,据北京市工商局统计,北京市城六区共有日用百货(小商品)市场、服装鞋帽市场100个,摊位共计6.33万个,其中服装鞋帽市场67个,摊位共4.87万个,日用百货(小商品)市场33个,摊位共1.46万个。商品交易市场特别是以雅宝路、动物园、大红门为代表的服装批发市场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北京市商品批发市场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集中分布在四环内。城六区日用百货(小商品)市场和服装衣帽市场在四环之内的有65家,占65%,摊位数共5.36万个,占84.6%。二是商品需求主要面向外地。东城区10个小商品市场共有商户8461户,经营人员2.3万人,其中外埠人员占比接近90%。产品批发大部分流向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地,主要服务于外地需求。三是市场就业密度高。动物园周边地区6个服装批发市场营业面积近20万平米,摊位超过7000个,从业人员超过2万名。四是市场次生问题严重。各批发市场内摊位普遍过于密集,80%的摊位面积都在10平米以下,消防安全存在重大隐患。市场周边聚集了一批物流公司及“推包”人员,一家400个摊位规模的市场就需要20多家物流公司相配套,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对周边交通、环境和城市管理造成很大压力。

2.北京市中心城区批发市场的发展趋势

从发达国家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看,一般都经历了从零售到批零兼营再到批零分化的过程,市场分布也从市中心逐渐向外迁移。从商业业态的创新看,电子商务、连锁经营、专营商店等新兴市场模式崛起,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极大冲击了传统的商业模式,促进了市场活动的细化分工,也加速了批发市场的功能分化和布局调整。无论是布局外迁还是业态分化,批发市场的升级调整始终与城市功能、空间的动态演进密切相关,与城市化过程中的阶段性需求和特点密切相关。

从城市发展阶段看,2012年北京市城市化率达到86.2%,已进入城市化后期,中心城商业业态处于转型升级和调整阶段。一方面,随着中心城产业升级和人口调控,市场需求随之升级,批发市场服务于本地消费需求的比重较低(前面已分析),总体上看批发市场已不再适合中心城功能需要。同时,由于批发市场所引致的交通、环境等城市管理问题却更加凸显。另一方面,中心城区经济成本提高也在倒逼批发市场的调整,以金融商务为代表的高利润行业的发展需求,推动了中心城经营成本上升,以连锁商店、超级市场、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兴商业模式侵蚀着批发业的市场空间,中心城批发市场发展面临更大压力,升级和调整势在必行。

近年来,北京市郊区县批发市场的发展速度持续高于中心城区,批发市场表现出郊区化发展的趋势。张素丽等学者在《北京市商品交易市场的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中提出,“北京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呈现从城区向近郊区、远郊区增速加大的扩展态势,交易市场的增长已从城区的零售型集贸市场,发展到近郊区、远郊区的大型批发、批零兼营型市场。这一过程中,城区内市场成交额呈下降、萎缩态势,而郊区市场呈增长、扩充态势。”[11]实际上,雅宝路服装市场已完成升级和调整,销售、交易与物流、仓储等环节实现了空间上的有效整合,市场功能转型与城市发展需求更加契合。

五、北京市中心区批发市场布局调整的政策建议

在中心城区批发市场的布局调整上,应坚持以经济手段为主导、以行政调控为辅助、以空间规划为依据,严控新增,消化存量,通过政策设计改变微观主体的经济预期,以完善监管机制、提高运营成本、引导转型升级等措施统筹推进,逐步实现城市批发市场布局的优化调整。

1.坚持人口、功能、产业共同疏解的总体思路

在城市功能疏解过程中,如果仅仅疏解功能或产业而不疏解人口,往往导致人户分离、职住分开,通勤交通压力剧增,甚至导致回流问题。因此,中心城批发市场调整必须坚持人口、功能、产业统筹疏解的思路。一是整体谋划疏解方案。在疏解方案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商业功能和设施的搬迁,更要综合考虑就业人员的外迁,考虑外迁人员的需求。二是建设综合性承接地区。承接中心区市场疏解的新城,不仅承接商业市场功能,更要配套建设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促进居住与就业均衡发展。三是用好市场机制。采用差别化的价格手段,提高中心区批发商业运营成本,突出新城地区的成本优势,引导市场主体自发调整。四是加强政策统筹。要从优化城市布局的角度加强政策及执行的统筹,将中心城批发市场调整与产业升级、旧城保护、新城建设、公共服务均衡布局等方面相结合,集成系统性的政策和整体性的计划方案,形成城市资源合理布局、要素有序流动的内在机制。

2.加强市场管理,科学规划城市商业布局

中心城区小商品市场的疏解退出,既要加快存量调整,更要严禁新增新建;既要加强存量管理,也要规划建设承接性、替代性市场。一是明确小商品批发市场的管理部门,落实部门职责、管理权限,建立相关管理部门的协调机制,集中政策资源、整合部门力量,大幅提升市场管理和规范化运营水平。二是出台禁止四环以内新建、扩建小商品批发市场的规定,遏制小商品批发市场的无序扩张。三是严格落实城市空间和产业规划,对于小商品批发市场所在区域的新增楼宇,严格按照产业定位进行企业登记,加大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四是科学规划城市商业设施,在郊区新城、城市周边规划商业市场,承接中心城区小商品批发市场的转移疏解。

3.加快存量改造升级,促进业态优化调整

随着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市场经营者自身面对成本上升的压力,也有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应鼓励市场经营者通过提升经营档次、剥离部分业务、创新经营方式等实现调整升级。一是引导市场退批(发)进零(售)。借鉴韩国首尔东大门市场经验,白天进行零售、晚上进行批发,推动批发业向零售业尤其是中高端零售业逐步转型。二是引导市场退低(端)进高(端)。加大假冒产品查处力度,提高消防安全合格标准,推动市场品牌化、规范化经营。三是支持市场电子商务平台发展。通过电子化提升交易效率,增加网上交易份额,减少市场库存和周边的物流需求。四是鼓励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收购小商品批发市场。通过收购重组改变原有经营模式,提升经营管理层次。五是引导企业剥离业务、异地经营。将商务办公、高端零售、商业贸易等业务与批发、仓储等环节分离,中心区只保留部分高端功能,引导企业剥离部分商业功能疏解至郊区或城市周边。

4.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区域发展品质

着眼于提升中心区城市管理,优化中心城发展环境,缓解中心区城市运行压力,要加强市场周边的环境整治。一是严查非法物流、占道停车、街边摆摊,促进市场将仓储、物流进行剥离,市场只保留前端的展示、交易功能。二是要求市场配建相应的停车位、餐饮设施,减少低端次生商业的市场空间,提升区域发展品质。三是加强公共绿地、信息化设施、文化体育设施等公共设施建设,提升区域基础设施水平和环境品质。四是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中高端产业落户腾退或置换的楼宇,借鉴中关村西区转型升级经验,通过倾斜性政策引进高端业态,倒逼低端业态向外围地区转移。

5.制定综合配套政策,确保城市生产生活秩序

中心区批发市场退出是城市功能在空间上的重大调整,必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要在调整过程中做好配套政策安排,确保城市生产生活秩序。一是做好中心区零售商业设施的规划建设。合理布局便利店、超市等生活商业设施,替代批发市场对居民需求的供给。二是促进社区生活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一刻钟”生活圈、消费圈,引进运营商在社区发展连锁化、品牌化的商业网点,提高中心城居民生活便利性。三是加强对新建承接性市场的政策支持,新建商业市场培养商业氛围需要一个过程,要在财税政策上出台支持措施,同时加大对交通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配套建设,确保外迁企业和人员能够经营好、留得下。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空间内发展的产业及其布局呈现出动态的演变规律,批发市场也是如此,特别是当前商业流通领域的创新和变革层出不穷,这些变革必然影响城市批发市场的发展及空间布局。因此,无论是从城市发展规律看,还是从产业发展要求看,北京市中心区批发市场已到了调整优化的阶段,可以说批发市场的调整是城市发展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和产物。但这种演变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发生的,其调整必须尊重城市发展的内在机理,依靠市场机制的引导,综合利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实现城市发展的有机变迁。

标签:;  ;  ;  ;  ;  ;  ;  

城市中心区批发市场布局调整的思考--以北京市中心区小商品批发市场调控为例_北京疏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