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闪电是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地之间积雨云之间的放电现象,并伴有火花放电。当强大的电流通过时,电流迅速膨胀产生巨大的声音。它具有强电流的所有效应,如热效应、电效应、激波电磁感应等。闪电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自然现象,其电压可高达数百万伏特,瞬时电流可高达数十万安培。本文探讨如何加强和规范旅游区的防雷工作,以减少雷击灾害,促进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景点;防雷;防范;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国内外关于闪电事件的报道仍在继续。特别是在旅游地区经常发生雷击事件,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雷击气候产生时景区的防护意识依旧淡薄,防御知识尚存盲点。
1雷电的形成和危害
在炎热的夏季,经常会出现雷电现象,它主要是由积雨云中云与云之间的放电现象而形成的。当带正电的云与带负电的云相遇时,会产生强大的电流,这些强大的电流将闪电通道内的空气急剧加热使之膨胀,并产生剧烈的声响,形成雷电。一般情况下,在闷热的天气里,因为地表不均的气温变化,使带有水蒸汽的空气上升到空中,在上升过程中,他们会形成带电荷的小水滴。这些在云层中带正电荷的水滴会上下移动形成摩擦,不断地产生正负电荷。当这些电荷一定程度上形成强大的电场时,就产生了我们所看到的放电现象。当雷电产生时,会带上强大的电压袭击对电流敏感的区域,造成设备或人员伤亡。旅游行业受雷电灾害的影响尤为严重,一些旅游景区通常分布的地理位置特殊,通常位于雷电灾害的高发地带,加之一些高科技设备等的应用,使得旅游景区受到雷电引发的灾害加剧,雷电灾害的发生会给旅游景区造成极大的损失。
2景区雷电灾害现状原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时尚,旅游在让人放松心情、感受自然风光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许多的安全隐患。各地景区的气象灾害时有发生,其中雷电灾害就是其中之一。雷击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如下(1)气象部门对雷击天气预报警报不够及时、准确。(2)有些景区未加设防雷、避雷装置,或防雷、避雷装置密度不够。(3)景区避雷装置不能有效运行,未发挥有效的防雷、避雷作用。(4)景区雷击高发地点,安全警示信息和游客引导路线不健全。(5)旅游区(点)未能及时与气象部门取得联系,未能及时获取、预报雷雨天气信息。(6)景区工作人员包括环卫工人、防火队员、综治人员、导游等防雷知识普训不够,未起到雷雨天气,对游客进行安全疏导的作用。(7)风景区雷击高发区避雨、避雷场所不健全。(8)游客缺少基本的野外防雷击知识。
3旅游景区的雷电防范
1)气象部门要加强雷电监测预警业务体系的建设,积极开展雷雨天气、雷击落区和危害等级、大气电场等雷电监测分析和预报预警业务,提高雷击天气预报警报水平。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手段及时发布雷电灾害预警信息。各旅游区(点)需在易遭受雷击的游览区域加设防雷、避雷装置并定期检测,确保设备安全运营,确实发挥防雷、避雷的作用。加强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验收、维护运营等管理,防雷装置应由具有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机构定期开展防雷检测,确保防雷、避雷装置发挥应有的作用。应结合地形等自然条件,研究评估景区雷击的规律,在游客相对密集的地方进行重点防范。在景区雷击高发地点,除了避雷设施,还应有安全警示和游客引导。景区与气象部门应建立高效、及时、顺畅的信息沟通机制,气象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手段及时发布雷电灾害预警信息,景区要尽早获取准确的天气信息,做好各项防雷击的准备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景区雷击高发区域,健全有效的避雨、避雷场所。
2)防雷击方法。人在遭受雷击之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者有皮肤颤动,甚至有麻木的感觉,此时应当立刻光脚蹲下。在雷电十分强烈又没有合适地形的时候,可以将登山杖或帐篷杆拉到最长,插在离帐篷10m左右的地上,而自己就蜷缩在没有帐杆的帐篷里好了。如果身处树木、阁楼等高大物体,应该马上离开。如果来不及离开高大的物体,应该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下,坐在上面,采用下蹲的避雷姿势,注意双脚并拢。双手合拢切勿放在地面上。千万不可躺下,这时虽然高度降低了,却增大了“跨步电压”的危险。水能导电,所以潮湿的物体并不绝缘。不要在山洞口、大石下或悬岩下躲避雷雨,因为这些地方会成为火花隙,电流从中通过时产生电弧可以伤人。“30”防雷法。在雷雨天气,从看到闪电时开始,在心中默默数数。如数到30以内就听到雷鸣,则说明你正处于雷电的高危险区域,要立即躲避。其次,距最后的一次听到雷鸣,过了30min后,再也没有出现打雷现象,说明已经处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里,可以放心进行户外活动。受雷击被烧伤或严重休克的人,身体并不带电,应马上让伤者躺下,扑灭其身上的火,并对他进行抢救。
3)雷电防护装置要安全运行。景区内建(构)筑物、弱电设施的防雷装置要严格按照相关设计规范要求配备齐全。对于新建项目的防雷装置要严格按照《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的程序要求运作:设计图纸经过审查合格后方可施工;施工中从基础接地体到防雷接闪器及过电压保护装置等都要按照图纸要求安装;工程竣工后要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投人使用。对于景区内原有的防雷装置要按照规定要求定期进行检测维护,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保证防雷装置安全运行,杜绝不合格防雷装置投人使用,造成雷击事故。防雷减灾机构和使用防雷装置的单位都要对防雷装置建立档案,确保工程改造等破坏防雷装置后能及时按照原有设计方案进行维修。
4)制定完善的防雷工作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防雷工作有序开展的保障。目前国家已经发布了一些雷电灾害防护的法律法规,作为雷电灾害管理机构及旅游景点也应该制定防雷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形成完整的防雷管理法律体系,并以文件的形式明确各个单位、各个岗位及人员的职责,提高依法防灾的意识。旅游景区的防雷工作涉及到人员及国家财产的安全,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协作,把防雷常识宣传到位,把防雷装置设置到位,把雷雨天气信息发布及时到位,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把宣传、管理、预测和防御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的防灾体系,就能保证旅游景区不出现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5)积极探索雷电灾害防御途径构建防御管理体系迫在眉睫。普及防雷减灾知识,为管理系统奠定基础;构建完善的雷电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新建景区要根据实际需要,安装防直击雷和防感应雷的设备,建立雷击应急响应体系,设置气象灾害警示标示和避险点,建筑物要安装防雷装置,防雷装置要定期检测和雷击风险评估,对旅游景区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科学分析雷电风险。利用当地气象局监测雷电灾害征兆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采用闪电定位系统以及多普勒雷达探测系统实时监控气象变化,通过电视媒体让村民提前知晓,能够对防雷减灾工作起到先导作用,给旅游景区抗灾避险提供有效预警。
结束语
旅游相关部门缺乏防灾意识,缺乏对雷电灾害系统的管理能力。目前,建立科学的景区雷击灾害防御管理体系,预防和减少旅游景区建设,是政府和旅游相关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顾渭建,冯丽.建筑物防止突发爆炸袭击的对策[C].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2016.
[2]王建初.雷雨天气的自我防护[J].健康人生,2016(4).
论文作者:吴始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防雷论文; 雷电论文; 灾害论文; 景区论文; 装置论文; 旅游景区论文; 雷雨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