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5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慢性病管理门诊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管理,观察组为强化管理,对比两组管理情况。结果:两组的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为3.33%和16.67%,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生活质量、依从性、安全性、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强化慢性病管理门诊对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症状得到改善,降低了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提高了依从性和满意度,值得应用。
关键词:慢性病管理;冠心病;预后;影响
冠心病作为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疾病,也为典型的心血管病症,该疾病的产生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发病后,症状为心绞痛、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应给予重点关注,临床上,针对这种常见慢性病症的治疗,难以治愈,只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强化管理的实施,效果显著[1]。本文为探讨强化慢性病管理门诊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特对比常规管理与强化慢性病管理门诊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20例,女10例,年龄在37-82岁,平均年龄为(64.25±1.32)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患者16例、大专以下学历14例;观察组患者18例,女12例,年龄在38-84岁,平均年龄为(64.55±1.35)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患者17例、大专以下学历13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方面,统计学无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依据国际心脏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制定的《冠心病命名及诊断标准建议》中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2],确诊为冠心病患者,均属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沟通障碍者;②严重器官功能不全者;③全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④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管理,给予患者定期的电话随访,1次/月,上门随访,1次/半年,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
观察组为强化管理,给予患者定期的电话随访,1次/周,上门随访,1次/月,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
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压等基本资料进行充分的掌握,两组患者随访时间为2年。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情况、生活质量、依从性、安全性、满意度评分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依据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实施评估,内容为:饮食质量、环境质量等,总分100分,评估所得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反之,表示生活质量越差。依从性评分依据依从性评分量表实施评估,内容为:用药依从性、治疗依从性等,总分100分,评估所得分数越高,表示依从性越高,反之,表示依从性越低。安全性评分依据安全性评分量表实施评估,内容为:用药安全性、环境安全性等,总分100分,评估所得分数越高,表示安全性越高,反之,表示安全性越低[3]。满意度评分依据满意度评分量表实施评估,内容为:环境满意度、服务满意度等,总分100分,评估所得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反之,表示满意度越低。
1.4统计学处理
将本研究得到的数据输入到SPSS19.0统计学软件中,处理与分析,用( ±s)表示平均值,组间用t、χ2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情况
两组的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为3.33%和16.67%,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情况(n,%)
2.2.两组生活质量、依从性、安全性、满意度评分情况
两组的生活质量、依从性、安全性、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的生活质量、依从性、安全性、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为临床上常见疾病,也为典型慢性病症,一旦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旦处理不善,会危急患者的生命安全,病情严重的患者直接死亡,该疾病的产生与患者自身的遗传因素、生活环境等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些因素对人体的身体状况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得冠状动脉产生粥样硬化的症状,进而形成缺血、缺氧现象,最终形成冠心病,对患者生命安全形成威胁,针对这些,应给予重点关注[4]。
冠心病的产生多与冠状动脉粥样化有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当患者冠状动脉粥样化后,会导致对患者心肌供血不足,出现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症状,生活质量变得极差,应给予重视,冠心病作为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难以治愈,只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于这种典型的终身性疾病,治疗周期非常长,单纯的药物治疗,短期效果还行,长期效果一般,针对这种慢性病症的慢性病管理水平才是控制患者病情,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5]。
强化管理相比于一般管理而言,对于患者随访的频率和次数明显上升,而且随访的目的性极强,能引导患者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改善生活质量,应用效果显著,强化慢性病管理时相比于常规慢性病管理而言,冠心病为常见慢性病,一旦发病,为终身疾病,需要一辈子实施药物治疗,难以治愈,只能控制患者的病情,针对该疾病的长期性,多数患者在家中接受治疗,慢性病管理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强化慢性病管理水平明显得到提升,进而导致患者受到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实施2年的随访记录,表明,患者的心血管时间再入院率的概率得到明显的降低,一般慢性病管理时,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达到了16.67%,实施强化慢性病管理后,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仅为3.33%,表明,强化后的慢性病管理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依从性随着多次的随访,得到明显的提升,进而提高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明显降低,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进而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和满意度,因此,针对冠心病患者的管理,强化慢性病管理值得优先选用[6]。
本文中,通过对比常规管理与强化慢性病管理门诊对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发现,两组的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为3.33%和16.67%,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两组的生活质量、依从性、安全性、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的生活质量、依从性、安全性、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表明,冠心病患者实施强化慢性病管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依从性、安全性、满意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明显降低,这些均证明了强化慢性病管理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在针对冠心病患者选择管理方式时,应优先考虑选用强化慢性病管理。
综上所述,强化慢性病管理门诊对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症状得到改善,降低了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提高了依从性和满意度,强化慢性病管理值得冠心病患者应用。
参考文献:
[1]周鹏,侯霁芯,李璐.强化慢病管理门诊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心脏杂志,2015,27(2):179-181.
[2]柏晓莉,陈军,郝洁,等.强化依从性管理对冠心病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4):126-127.
[3]郑妍.强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16):77-79.
[4]田月强,田春来,任晶晶,等.健康管理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的预后影响[J].河北医药,2017,39(13):2049-2051.
[5]程敏菊,程敏静,杨丽红,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4):667-670.
[6]李平,张文才,张真真,等.延长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心肌梗死后高危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预后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20):3074-3076.
论文作者:吴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4
标签: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慢性病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心血管论文; 满意度论文; 两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