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改进对策
引言
在当代社会中的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发展,这些也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在社会的进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础设施是市政工程,这作为社会保障设施中的基础保障设施,另外,这个工程还属于国家的公共、公用的设施,社会的基础建设问题的严重程度一大部分是由工程项目的好坏程度来决定的。本文以提高我国的市政工程的质量水平为目的,深入研究了这个项目在质量风险方面的管理方面的一些技术难题并对其进行总结,给予了相关人员的一定的帮助。
1我国目前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风险研究的现状
目前,在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风险方面的研究方面,我国在这方面的理念还是比较薄弱的,而相比较其他的经济发达国家来说,确实比我国强上不少。然而,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在城市化进程和对于市政中的基础建设这两方面的重视也是逐步的增强。在以往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一般来说,主要都是由国家或者政府负责。所以,若工程项目存在质量方面的问题,那么国家或政府必须要承担后果。因此,国家在这方面的财政支出金额会进一步增大,而且对城市的市容面貌产生了不利影响。
为改善我国市政工程项目施工方面中被国企垄断,以及财政支出加大等相关方面的问题。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对市场上市政工程项目施工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整,一些私营企业也得到在相关施工方面的一些竞争利益。另外,在国家交付工程给私企进行施工之后,由于私企的封闭式施工的环境,使内外部施工逐渐失去了联系相互脱节,从而导致了质量问题更具有风险性。而解决这样的极具质量风险性的问题,要努力的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2市政工程施工的风险因素
2.1工期上的延误
市政工程中具有大量的工作和短暂的时间。在复杂的城市市政工程建设中,无法避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工程局部出现的许多小问题,会直接的影响工程总的进程,导致工程建设的工期进行延误,建筑无法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交付。同时推迟项目的使用。给政府和市民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的同时,施工期的拖延会使政府公信力降低。
2.2成本扩大资金短缺
市政工程的建设量大且复杂,在建设的过程中,通常会发生设计变更和资金的短缺。其中,设计上的改变主要是有投资者在施工中提出新的要求或施工过程中出现麻烦不得不改变。工程变化对造价具有严重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很常见,是导致资金短缺的首要问题之一。导致项目成本的变化的其他因素主要在于人工成本和材料上,尤其是材料价格的变化。由于建设工期长,市场材料上下起伏大,价格上升,在工程造价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材料成本的变化是导致工程造价超出预期的另一个主要因素。项目的成本高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和投资风险。
2.3工程质量
工程建设质量是整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建设尤为重要。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建筑材料不合格、建筑施工技术不合格、建筑施工设备陈旧等。所有这些因素都对建筑的整体质量有重要影响,也是影响项目的风险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风险管理落后,缺乏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
据相关部门统计,我过基本上的市政承包商没有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所有相关的风险管理工作者都是其他部门现调试过来的。通常来说市政工程承包商风险管理这项工作混乱,没有专职专责,权责不清。更严重的是,由于缺少相关专业人士的管理,风险管理的秩序更加混乱,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营风险。
2.5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风险识别和分析能力弱,预判能力落后,处理方法没有及时到位。长期以来,政府建设中的风险管理意识相对薄弱,管理者对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没有重视起来。我国市政工程建设单位基本都忽略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市政工程承包的单位没有从基础上考虑到管理的风险,建设项目的管理也没有包含风险管理。为了提高中标的准确率,市政工程必须根据招标单位的要求,出台一些风险管理措施。然而,这些举措有非常大的限制。一般来说,它们都是对施工质量、进度和事故安全预防的措施。他们基本不实际项目工程风险管理,也不会从项目的整体角度考虑建设期间的风险。风险管理技术非常关键。然而,我国的风险管理能力和理论的发展落差大,存在时间滞后。我国对于风险上的探索时间短,落后于发达国家,存在了许多问题。市政建设单位缺乏风险判断能力,无法预测或判断工程实践中的实际或潜在风险,缺乏科学、系统的风险评估。
3市政道路施工风险应对措施
3.1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任何一个分项工程、施工工序都必须加强管理,从而可以提升工程的质量。(1)各个分项工程项目开始施工之前,首先需要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计划、设备以及技术要求等,然后申请监理工程师批准施工。(2)施工阶段,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材料与施工环节的试验检测,加强质量的监督和测量,保证所有的结果都能够达到工程的要求,如果发现存在不合理的部分就需要做出必要的改进,以满足工程的要求为最终目标。(3)任何一个分项工程与施工工序的施工阶段,都要按照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自检,并且根据工程的需要来填写质量检验表格,加强所有工序的监督管理,并且经过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之后才能开始后续的施工。
3.2做好施工组织计划,保证施工进度
(1)施工组织就是要按照工程的需要来进行人、机、材的合理化配置,符合工程要求的数量、质量之后,才能开始施工,并且应该按照施工图纸与组织计划方案来进行施工,确保在工期内可以顺利完成,同时还应该避免盲目施工而导致的项目出现质量问题。合理进行施工设备的调配,及时进行维护与保养,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机械设备的性能,防止因为设备出现故障或者设备数量不合理而导致工程无法继续进行,否则会导致工期的延误,工程的质量也难以保证。此外,需要配置足够的技术人员,保证其可以操作施工设备,掌握足够的维护与保养技术,切实提升工程的质量。(2)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和机械,从而可以提升施工效率,定期组织人员与设备,召开人员进行例会,随时根据工程的需要来进行组织计划的调整。(3)合理安排雨季施工,需要成立专门的防汛工作组,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以及应急预案,为雨季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在雨季开始前,所有的人员、设备都要准备到位,材料管理也科学合理,不会因为雨季的到来而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结语
我们应当提高对有关行为的关注力度,并针对我国企业缺乏对施工风险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加强建设专业风险管理部门和加强合同的完善。有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健康有效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强.市政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及对策[J].工程质量,2018(11):18.
[2]马胜峰.优化市政工程施工风险管理工作相关对策[J].建筑技术开发,2018(3):80-81.
[3]杨勇.广元市市政公用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17(4):188-189.
论文作者: 张坚策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卷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2
标签:工程论文; 风险论文; 风险管理论文; 市政工程论文; 市政论文; 质量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2卷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