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陪读妈妈”不再“咆哮”
——减轻一年级新生家长焦虑情绪的思考
□王姝舒
[摘要]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从幼儿园教育步入小学教育的转折点,孩子需要在身体发育、学习环境、学习习惯、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新的适应。在此期间,一年级新生家长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尤其是焦虑情绪。通过调查一年级新生家长焦虑情绪的相关问题,可以针对问题从教师视角为家长提出解决的方法和心理辅导支持,从而提高新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新生家长;作业辅导;焦虑情绪
从九月开学后,网络上关于“陪读妈妈”陪孩子做作业到崩溃的新闻和段子就不断涌现出来,道尽了陪读妈妈的辛苦与无奈。而这其中,一年级新生家长刚刚经历了幼儿园分离焦虑的磨练,孩子跨入一年级,又有了新的学业压力,她们内心的焦虑也更为严重。
一、新生家长焦虑情绪的具体表现
(一)新生家长心理焦虑的特征
从一年级新生家长的微博、朋友圈、平时的抱怨不难发现,这些家长的心理焦虑主要表现为情绪失控、失眠、烦躁、多虑、过度唠叨等多种情绪状态的交叉重复出现。情绪上,新生家长的焦虑主要是对自己孩子的考试分数、学习习惯和未来发展的一种深度担忧;躯体症状上,表现为过分敏感孩子的一举一动,过分干涉孩子的考试成绩,极度控制孩子的学习时间等情绪和行为。
2017年,随着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上行,全球油气上游投资在连续两年下降后实现增长。未来全球油气开发仍将呈现稳中向上趋势,预计2035年全球油气产量将达到95亿吨,剩余可采储量为2248亿吨。
案例一:一名同事。即使自己是一名教师,她也感觉到了儿子读了一年级后自身发生的变化。在此之前,自身健康状态良好,心态保持得较好。就在今年儿子开始读一年级后,她感觉压力很大,常常失眠多梦。
案例二:一名家长。总是感觉儿子有多动症,每天陪做作业十分费力,伤神又耗时。一想到儿子的作业要辅导和检查,整个人就烦躁不安。晚上陪孩子做作业也是全程责骂,稍有不如意就控制不住发脾气。让孩子的爸爸来监督,她又很不放心,最害怕的就是第二天老师点名批评孩子的作业完成得不好。常常难受得想哭,每天活在郁闷和焦虑中。
(二)新生家长心理焦虑的差异成因分析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对于学校、家长、学生而言,从自己的角度来看,都有不同的苦楚和无奈。家长也想通情达理,妈妈们也不断默念宽慰自己,学校也不愿只看学生成绩,而在现实面前大家不得不妥协。只有当教育评价机制更科学,教育投入得到增加,家长们的教育才能回到正常状态。作为一名小学兼职心理教师,我也不忍心看到班里的家长们总是唉声叹气,怨声载道;班里的学生成就感低下,长期生活在父母的愤怒之下。
特别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家长们的作业辅导型焦虑,超过八成的家长都存在这一类型的焦虑,可谓是谈“作业”色变。
家庭作业若是出现过于复杂的指令,会让家长在收到作业短信的时候就头皮发麻,手心出汗。本身工作了一天,情绪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想到马上回家要和孩子共同做作业,就成为一种精神上的折磨。所以,一年级的作业中,我要求自己将作业指令说清楚,一般就是读和说的作业,再加练字。也鼓励任课老师让自己的指令简单化,给新生家长明确的辅导方向。
(三)新生家长中女性焦虑明显高于男性
第一次家长会中,我就对家长们做了一次简单的心理辅导。我告诉家长,对孩子的培养,父母要遵循孩子成长的顺序性、阶段性和差异性,切忌拔苗助长,切勿机械式、填鸭式教育,尤其不能只关注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希望家长能将孩子的健康摆在第一位,也将自己的情绪和身体照顾好。有了好身体,有了健康的心理,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位置,实现个性成长。只有当家长能正视自身对子女的完整的教育动机时,家长的焦虑程度才会处于可控的范围内。
二、新生家长焦虑情绪的成因分析
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水平不同,家长的水平也有很大差异。弱势群体家长表现出更为严重的焦虑。对待弱势家长群体,教师可以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指令帮助:首先,应通过沟通帮助他们感受到关怀,要敏感于这类家长的辅导诉求,主动关怀其情感情绪状态,热情提供帮助与支持,营造温暖的家校合作氛围;其次,应通过鼓励帮助他们获得辅导孩子的信心,要正面引导其发现孩子的积极表现与成长力量,在辅导孩子时不用过多考虑答案的正误,检查孩子作业的态度和字迹就可以;最后,应通过制订策略帮助他们缓解焦虑,确定焦虑来自物质条件、个性特征、教学观念还是学生自身能力,再相应形成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帮助其缓解焦虑。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小的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率越高。一般情况下,农业经营收益较低,农民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增加居民收入,选择向城市集聚。因此农民对农业收入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小,可能选择流转农村土地,以获得租金收益[9]。
类型一:学习牵挂型焦虑。新生家长这一焦虑类型主要表现为对孩子在一年级学习的担忧。导致这类焦虑的原因,主要源于对孩子入学适应力、孩子在校生活体验、孩子在校学习状态和情绪状况的关注。
类型二:作业辅导型焦虑。这一类型的新生家长主要表现为在对孩子进行作业辅导时产生焦虑。导致这一焦虑的原因是自己文化水平的局限,与时俱进的新知识不足,曾经所学的知识和现在知识存在的差异。父母要求过高,孩子达不到,妈妈担心孩子作业出错,担心写得不好,盯着看着,一直看到妈妈“咆哮”了。最后,妈妈和孩子都形成了潜意识的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
类型三:教育急切型焦虑。这一类型的新生家长主要表现为因对孩子发展过度期待而焦虑。导致这类焦虑的原因主要源于家长自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愿望,盲目地和周边同龄孩子比较,期待子女能够有优异表现,担心自家孩子的表现落后于他人,也急切希望家庭和学校能够为其成长提供最好的教育支持。
类型四:环境堪忧型焦虑。这一类型的新生家长主要表现为对学校教育质量信心不足,导致这类焦虑的原因主要源于相关负面报道或是自身的负面臆断。同时,也可以看出是人们对孩子未来生存能力的巨大担忧,是人们对孩子未来生存状况难以把控的极大焦虑所导致的反应。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慢性重症乙肝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2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范围22~67岁,平均年龄(44.52±4.67)岁,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10例、高中12例、大专8例、本科2例;实验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范围23~68岁,平均年龄(45.24±4.42)岁,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9例、高中12例、大专8例、本科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将上述行星机构各构件的转角代入式(3),再将α等于齿圈与太阳轮齿数比代入,经推导,可求出双星行星机构的装配条件为
三、减轻新生家长焦虑的实践方法
焦虑的成因一般有生理原因、认知原因、情绪隐藏原因等。此外,不同性别、家庭居住地、个人学历、家庭月收入也是新生家长心理焦虑差异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家长由于自身所受的不同教育,处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社会圈子,对孩子的教育期待差异很大。同时,由于对教育的期待水平差异大,导致的焦虑程度也不同。长期居住在农村或进城务工的家长表示,希望孩子能有书读,不要受到当地学校的排挤。城市中白领阶层一方面受身边亲朋好友子女的成长状况影响,另一方面由于自己在工作中或多或少遇到的不公平对待,不希望孩子受到同样或类似待遇,于是强加给孩子极重的教育压力。总体而言,家长希望子女享有同等的教育机会,并且拥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实质上这是家长对自身未实现的理想和受到的不公平对待的一种转嫁。
(一)心理预防针,给新生家长充分的心理准备
开学初,老师通过多种渠道和每位家长建立联系,一方面,告诉家长,大人和小孩都要有心理准备,读书不会是一件轻松的事,但是都是可以应对的;另一方面,告诉家长需要积极准备好的必备工具书和专用工具,做到事无巨细,都有准备。
(2)明确项目任务:课前,首先教师在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相关知识点的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布置教学任务,完成创业项目的市场调研,要求学生以创业团队为小组单位,确定本小组要创业的项目,并进行市场需求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上传至教学平台,教师通过平台与团队进行交流,指导完成任务等。
就在2017年,UC大数据发布了我国国内首份《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指数排列最高的十大城市,全部由一、二线城市占据,有超过七成的妈妈焦虑。孩子的健康和教育问题,成为困扰妈妈们的前两位因素。孩子到了入园、上学的年龄,如何能够给孩子好的教育以及如何能教育好孩子,成为妈妈最大的焦虑源。在校期间,家长看不到孩子的状态,入学后老师也不会像幼儿园老师那样事事汇报给家长,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就在每天放学后的作业里,陪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出现的大量问题让妈妈们招架不住,孩子的实际情况总是达不到预期值。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认为,“由于母亲在她怀孕、生产过程中遭受了种种无法想象的艰辛,以及血肉相连、血浓于水的生物属性,妈妈对孩子往往会投入令人震惊的关注程度和特殊感情,因为孩子就是她最重要的作品。”所以一年级新生家长焦虑程度最高,女性家长焦虑明显超过男性。
取三组小鼠的肾组织,使用匀浆器进行匀浆,采用相应试剂盒检测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的水平。
(二)指令简单化,给新生家长明确的辅导方向
一直以来,家长们都希望从学前教育开始,直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孩子都能进入相对优质的学习平台。中考和高考虽然不是一考定终身,但社会选拔人才依然大都是仅以学历作为最基础的门槛,这种现象就指引着家长不得不加大对孩子的教育投入。我国教育的现状是基础教育良莠不齐,所以首先就要从基础教育开始。幼儿园时期家长还能沉住气,不强迫孩子。到了一年级,新生家长就受到了各方面的冲击,不得不逼着自己和孩子加入奋战大军。
根据项目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并结合有关新生家长特点的已有研究,以及各维度项目对一年级新生家长焦虑现象的解释意义,笔者将四个主成分进行如下命名,并作为一年级新生家长焦虑状况的四个类型。
(三)作业微视频,给新生家长提供更准确的帮助
针对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知识无法正确辅导孩子,我为家长们准备了作业微视频,能够为新生家长提供准确的帮助。
一年级语文的第一单元就要求识字写字,学生不会写笔画,家长也不太能确定笔画的正确顺序和笔画的正确写法。家长不知道怎么教,学生也不愿意做作业,我会把每个字我上课怎么教怎么写及学生的优秀作业录成微视频,并发布在班级群里。当家长不会教或者教着教着情绪上来时,也可以直接给孩子看微视频,减少了矛盾冲突。随后的单元出现了拼音,家长们担心的是自己的读音不准,把孩子误导了。于是,我又把每天要读的拼音试卷录成微视频,发给学生家长,解决了部分家长文化水平低发音不准确的问题。
有了微视频的创举后,家长在辅导孩子时就显得胸有成竹了,也不再担心第二天孩子的错误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导致的。这以后,我会每天抽出时间表扬班上学生的进步,让家长和学生都获得成就感。现在的信息和媒体技术十分发达,学生们都会玩视频、抖音等工具。我就会随手记录学生每天的点点滴滴进步,再做成微视频,哪个学生的作业方法特别好,哪个学生的作业习惯特别棒,我都会让他成为微视频的主角。学生们得到这样的鼓励,比得到小红花开心多了,于是积极性大大提高。家长们也会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付出和用心,一旦自己的孩子得到表扬,便也跟着十分有自豪感和成就感。
(四)拒绝拖延症,养成及时做作业的良好习惯
家长对孩子作业产生焦虑,还来自对孩子不良学习习惯的担忧,有的孩子做一项简单的作业也无法集中注意力,时不时要站起来喝水、上厕所、找东西,几个字就要写上大半个小时。有的孩子对家长形成依赖,家长不在旁边就不做作业,非要家长监视着才开始写作业。而一旦拖延症形成,孩子就会越催越慢,产生自我效能感低下的感受。所以,我在缓解新生家长焦虑的同时,也积极引导学生改变他们的不良作业习惯。鼓励学生白天在学校完成力所能及的作业,当看到班上别的学生都在做作业,那些有拖延习惯的学生也会学着开始做作业,养成抓紧时间的好习惯。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年级新生的自我意识较弱,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他们做事的时候自觉性都较差,而且持久性也不好。所以,他们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多数是靠外部的压力迫使而不是自主自觉完成。经过调查发现,很多小学生一定要在父母亲或老师的监督下才会完成作业或者学习任务,独自一人的时候就会对学习产生拖延。针对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集中有意注意,做事情目的性不强,作业容易拖延等问题,我开设了一系列心理团体辅导课程。
“陪读妈妈”不“咆哮”,莘莘学子才能笑,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和睦,让每个小天使获得个性的舒展。笔者希望通过自己作为一个老师的努力,让班里的孩子和家长不用被作业折磨,不用受到焦虑的困扰。在研究中,资料收集及文献的参考阅读还相对有限,研究者理论学习还不够丰富,对于数据分析以及缓解对策的提出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总结。关于这个内容,以后会做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获取引发式语料的方法主要有口头报告、角色扮演、话语补全任务、多项选择任务、分级任务、访谈和日记等。下面逐一介绍这些方法,重在讲明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和所针对的目标语料,因为只有明确了每种方法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善做什么和不善做什么,才能根据具体研究问题选择具体研究工具,才能发挥每种工具的最大效用,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吴增强,沈之菲主编.学校心理辅导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2]陆静雯.有一种爱叫放手——如何帮助新生和家长走出分离焦虑[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4(9):30-32.
[3]李颖.从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角度浅谈父亲教养研究[J].科教导刊,2017(2):8-9.
[4]吴志勤,杨晓萍.影响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因素解析——澳大利亚一项研究的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8(5):62-63.
[5]白之羽,白洋铭.家长,你为什么焦虑[Z].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2014/0530/c83083-25084667.html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2684(2019)20-0073-04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第二小学,杭州,311209)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标签:新生家长论文; 作业辅导论文; 焦虑情绪论文;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第二小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