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467000)
【摘要】立足中医基础理论,结合中风病临床实际,探讨中风病的病机,提出中风病虚为根学说,认为虚为中风病的根本,病机因素火、风、痰、气、血五端皆由虚引起,无虚则火难炽、风难动、痰难生、气难滞、血难瘀,治疗中风病要补虚,补虚针对气血不足者,要补必蒹行;针对阴不足者补必兼清;针对阳不足者,补必兼温;针对阴阳俱虚者,阴阳互补;同时补必食补。
【关键词】中风;虚为根。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45(2016)-08-061-01
1中风病机虚为根 脑中风是以突然昏仆、口角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证的脑血管病,其具有高发、高致残、高致死的特点[1],导致中风的病机因素为虚、火、风、痰、气、血六端,而虚为根本[2],具体来讲
1.1 因虚火炽 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指出:“所以中风瘫痪者……由于将息失宜,而心火暴甚,肾水虚衰,不能制之,则阴虚阳实,而热气拂郁,筋骨不用,而卒倒无知也。”明.方广在《丹溪心法附余》中云:“肾水真阴衰,适因怒动肝火,火无所制,得以上升,心火得助,邪热暴甚,所以僵仆不知人事,……。”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风》云:“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都说明虚(肾水虚)是造成“火”的根本原因,即使情绪过于波动,五志过极,拂郁化火,假若肾水不虚,火随生随灭,但肾水一亏,火生无制,必然内炽肆虐,水亏而火旺,水制而火灭,因而真阴不足是火炽的终极原因。
1.2 因虚风动 风包括外风、内风,外风之伤入人体,必因正虚而易见,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内风是因脏腑阴阳失调产生的病理状态,主要是年老体衰,肾精不足,水不涵木,肝肾阴虚;精神紧张,劳累过度,耗伤肝肾之阴,以致阴虚阳亢;或由于情志所伤,郁而不畅 ,暗耗精血,致使阳亢化风,发而中风病。因而无虚风不动。
1.3因虚痰 生,痰形成主要是阳气虚弱,肺、脾、肾气化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液停聚而成,因而阳气虚弱是产生痰浊的内在原因,《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肾气是机体活动的原动力,调节着全身津液的代谢平衡,肾亏气化无权,失其温煦推动之职,则清者不升腾,浊阴不下降,则津液凝聚成痰;肾阴不足,化火生热,炼液烁津为痰;肾气虚乏,火不生土,脾虚不运,痰浊内生,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并可夹风、热、等,更有痰瘀互阻,加重病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虚致气滞血瘀 气滞为气运受阻,血瘀为血液运行迟涩,唯有气虚血弱,脏腑功能失调,气化功能减退时,气滞血瘀之这一病理状态才能持续,成为中风发病的重要原因。
2脑中风当补虚为本 针对中风病机虚为根,治疗上宜补虚培本为主,补气血阴阳之不足,使之归于平衡,具体来说,
2.1补必蒹行,针对气血不足者,在补气药中,佐以行气之品,则气滞行而清阳升,再用补血药时辅于行气之品,则补血而不腻,如用六君子汤用陈皮、半夏行气,四物汤中川芎,血中气药,补必有行,唯以气血流畅为贵,若遇虚之极者,当 佐以健运之品,如砂仁、麦芽等,若补而不行,闭门流寇,则危害甚多;
2.2补必兼清 针对阴不足者,清者指滋而不腻,清淡、不燥、不寒、甘淡和平之品,常用药有沙参、麦冬、石斛、生地、白芍等,肾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对脏腑起着滋养濡润作用,明.医家赵献可认为“补水配火,壮水之主以镇阳光”,应滋肾补阴,平肝息风等,可选用六味地黄丸、镇肝息风汤、河车大造丸加减;
2.3补必兼温 针对阳不足者,温而不燥,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对脏腑起着温煦推动作用,命火衰微,真阳不能温煦周身,治疗赵献可认为肾中寒冷,龙宫无可安之穴宅,不得已而游行于上,故应水中补火,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使肾中温暖,龙雷之火自然归就于原宅,应用金贵肾气丸等,同时加入补阴药,使阳有所附,阴中求阳;
2.4阴阳互补 阴阳互根,阴阳互损,中风日久,阴损及阳,叶天士主张以温柔濡润之通补,选用地黄饮子等,阴虚火动,水液沸腾,上而为痰, 阳虚火衰不能制木,则水不归源,泛滥成痰,痰阻窍道,治宜健运中州为首务,毋望欲速,渐而补之,以资化源营养之本,废生痰之源。
2.5补必食补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包括谨和五味,食宜清淡、养助齐备等,其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各类食物的合理搭配,另一层则为具体食味,如辛甘苦酸咸的调和,五味俱全,方能使气血充盈,长有天命。食宜清淡,提倡素食,避免过于甘肥厚腻,同时防止五味太过,提倡素食一定要有度,荤素搭配更合理,助养齐备是主副食的合理搭配,发挥食物的整体效益。食养所忌,是根据体质确定饮食禁忌,如阳热之体,忌辛辣助阳之食,肥胖痰湿之质,少食阴柔厚腻之品,另一方面根据食物的特性确定食物间的搭配之禁,如姜不与鸡蛋同炒,羊肝不与猪肉同食等,中医食疗反对饮酒,但不反对医疾调适用的药酒,明李时珍说:“酒天下之美禄也,面曲之酒少饮则利血行,壮神御寒,消然遣兴,痛饮时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孙思邈认为酒当药酒为好,可以养生,活血化淤,通经脉,因此在日常饮食时,卒中老人要不饮酒为佳,或少饮药酒,调适气血,切不可醉酒或长期饮酒。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1
[2]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第六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125-126
作者简介:
刘耀东,男,汉族,(72—),河南平顶山人,毕业河南中医学院,本科,学士,从事中西结合神经内科诊疗,擅长脑血管病。yaodong.liu@163.com
论文作者:刘耀东,孙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高血压杂志(综合临床)》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2/9
标签:阴阳论文; 气血论文; 脏腑论文; 中风病论文; 温煦论文; 津液论文; 阳气论文; 《中华高血压杂志(综合临床)》2016年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