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生产率与使用价值、价值和价格变化的辩证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劳动生产率论文,使用价值论文,价值论文,辩证关系论文,价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劳动生产率变化与使用价值量、价值量和价格变化之间的关系,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也存在着所谓“世纪之谜”。本文,从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和商品价格决定因素理论出发,阐明劳动生产率变化与使用价值量、价值量和价格变化之间的辩证关系,说明“新古典误解”,并破解所谓“世纪之谜”。
使用价值是财富的物质内容,价值是生产财富的人类劳动耗费,因此,从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出发,可以说明,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出现使用价值(即财富)与价值的对立运动:使用价值量(即财富量)会增加,而价值量则会减少。
讨论劳动生产率变化与使用价值变化之间的关系,说明使用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正相相关;从马克思对“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的论述出发,建立劳动生产率函数和生产函数,由此说明,边际产品归结为边际劳动生率,各因素的边际产品表达的是各因素变化引起的劳动生产率变化所导致的劳动生产的产品量的变化,而非这些因素的“贡献”;从而揭示将边际产品看做“要素贡献”的新古典误解。
讨论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变化关系。虽然,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即财富量与劳动生产率正向相关,但是,由于价值量表现的是财富生产中人类劳动的耗费,价值量却与劳动生产率反向相关。
商品的价格是其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由商品的价值量相对于货币的价值量(或货币代表的价值量)的相对量决定,因此,从马克思商品价格决定理论出发,可以说明,随着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出现价值的表现形式价格与价值的反向运行,即:商品价值会降低,而价格则会提高。这是本质与现象形式的辩证关系。由此,破解了一个所谓“世纪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