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论文_韩景波,王桂永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论文_韩景波,王桂永

河南林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林州 456550

摘要:随着世界建筑行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机械化施工和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整个建筑行业的综合水平不断上升,这样也就说明在建筑工程的施工建筑上对施工单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现如今,在施工技术方面,建筑行业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技术;问题分析

在建筑工程施工上,技术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要想整个工程施工顺利进行,需要施工单位的所有员工做到认真负责、细心有序,认真完成每一个施工细节,绝不能打马虎眼,只有这样整个建筑行业才能走出一条前途无量、发展良好的康庄大道。将建筑工程领域的施工技术科技化,不断提高工程施工的科技含量,有利于建筑工程单位不断全面进步,完善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1 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

近年来,建筑行业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技术,对当今建筑工程的施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施工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率不断提高,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工程施工的成本,还能提高施工的效率。另外,施工新技术还能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提高工程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那么,本文下面将探讨建筑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首先,防水的技术在工程实施中得到广泛应用。防水的技术打破了传统的技术阻碍,建筑中与水接触的部分能够防止水的渗透,能够防止裂缝的出现。其次,采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一般的混凝土非常容易出现裂缝,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能够控制混凝土浇筑块体升温,能够有效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和疏松。再次,采用了将钢筋连接在一起的技术,钢筋连接的方法是将一种新型的钢筋用直螺纹接头进行连接,这样非常有利于提高施工的效率,而且也能保障工程的质量。最后,采用了在屋面进行施工的技术,屋面施工的主要施工环节是保障防水施工的顺利进行,这样的施工方法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2.1 模板存在问题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采用模板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情况下.模板均采用木模。在梁木模的施工上.大多数部门都不会对模板进行设计。而相关负责部门也没有对模板的设计和施工进行严格的规定,所以在施工中模板的问题十分突出。在施工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梁的跨度十分大,但是宽度很小,下面用支柱支撑着。但是一旦梁的跨度超过了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围时(一般在4m或4m以上),必须要让梁的底模起拱.这样就能有效的防止建筑的梁出现跨中下垂的严重问题发生。关于模板问题。除了梁模板还有柱模板。柱模板的断面尺度一般适中。但高度特别大。所以柱模板的安装需要着重考虑柱的垂直度和抵抗混凝土的侧面带来的巨大压力。但是,在建筑工程的施丁中,一般会比较偷懒,疏于柱模板结构的设计与安装。因此,在建筑工程最后拆除柱模板时,导致混凝土出现严重缺陷,甚至出现结构构造不稳定的情况,严重影响建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2 混凝土存在问题

一般的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都没有在钢筋下面放置预制垫块,相当于一个保护层。预制垫块必须使用混凝土,这样才能防止保护层出现厚薄不一的情况。还有的施工单位,为了保护混凝土的保护层,将钢筋的骨架和楼板的钢筋网片向上提,这样不仅不能保护混凝土保护层,而且还可能导致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片走位,从而导致建筑的结构弯曲变形,给建筑的安全带来威胁和后顾之忧.在建筑单位施工的过程中,有的企业为了加快建筑的工期,在混凝土完全没有定形时,便在混凝土上堆放非常重的负载物。从表面上看,混凝土并没遭到严重破环,但这样却导致混凝土土质疏松、裂开等,很可能出现因为混凝土出现问题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物料管理不全面

物料管理可以说是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最繁琐任务,建筑工程施工中所用到的施工材料种类繁多、规格不一、性能各异,如果存放不妥善,取用不合规定,分类不明确,将直接导致施工材料的浪费、物料性能降低,进而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目前,多数工程施工中,各种物料的离散性较大,随意进场,制约了物料管理的全面性、有效性。

3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3.1 施工现场环境因素的问题

施工现场环境存在成品与半成品、建筑工具等乱堆乱放、生活生产垃圾随处乱丢等现象,这些都会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如水泥应存放在平坦、干燥的地方,而施工现场的水泥大多是随处乱放,哪块有空闲就放在哪里,若遇上下雨的天气,存放在低洼处的水泥便会失效。

3.2 现场监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施工现场的监理制度不健全将是造成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监理单位为了寻求经济效益,接受自己资质管理范围以外的监理业务,而这些监理机构的人员资格及配备都不符合安全质量生产的标准,甚至一些企业出现无证上岗的现象。现场监理质量控制体系的不健全,负责的监理人员对材料、设备、构配件的安装或者使用未进行常规的安全检查,没有按照相关制度进行,这些都给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埋下了隐患。

4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措施

4.1 改善施工环境

许多环境因素都制约着建筑项目的工程质量,诸如工程技术环境、施工管理环境、劳动环境等。环境因素在施工质量中具有复杂多变的特性。譬如,随着气象条件的不断变化,气温的差异、施工的季节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在进行生产之前,要进行施工区域的地理环境、气象等条件的调研,以保证准确地掌握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因素,以便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对策,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控制,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除此之外,建筑施工单位还要对混凝土功能、水下工程、深基础工程以及高空作业等等,拟定季节性的施工计划并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工程施工受到干裂、冲刷、冰冻等威胁。建筑项目的施工单位还要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对生产的成品、半成品等工具及物品要做到合理的规制,做到物品的摆放井井有条。生活、生产垃圾要及时清理,使建筑项目的施工现场更加秩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对于施工附近的文物及自然景观要加强保护,最大限度减少因施工带来的损害,做到文明施工。

4.2 积极运用新工艺提高工程质量

建筑施工企业只有不断地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才能建造出质量可靠的建筑工程。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质量控制与施工的技术是密不可分的,而技术因素除了施工的基本工作人员的素质外,还包括施工的装备、施工的信息及施工的检测技术等。企业若想提高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就必须重视新技术、新工艺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要建立符合技术的相关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及操作的具体规程,同时,企业还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和改进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从而保证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问题。

另外,建筑企业还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并落实相关的质量责任制,明确各生产部门的责任,做到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能够进行严格的控制。在具体的实施质量计划的过程中,要加强质量的检查工作,并将结果做到定量分析,得出具体的结论,积极总结经验,逐步转化成为以后施工质量的“标准”及“制度”,不断完善企业提高生产质量的举措。

5 总结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当采取系统的方法和观点对施工管理工作进行思考,从质量保证出发,制定科学、有效、全面的管理规划,并规范施工中技术的管理和施工监理体系,保证施工进度能够得到保障,施工质量能够得到保障,以促进自身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觅.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J].科技风.2010,12~15.

[2]孙叶秋.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34~37.

[3]杨全喜.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相关管理中的问题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4,20:22-23.

[4]梁秀丽.浅论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7:391-393.

论文作者:韩景波,王桂永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论文_韩景波,王桂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