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链是供应链管理的基本要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应链管理论文,基本要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供应链管理实质是使供应链节点上的各相关企业充分发挥各自的核心能力,实现链上所有成员成本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交通运输衔接供应链网络的全过程,作为供应链的主要载体是承担实体物流的主要途径,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对供应链的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供应链总成本。高效的交通运输表明运输过程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运输可靠度高。供应链管理如果没有先进高效的交通运输资源作为支撑,供应链的5R目标中2R(即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这两项)就很难实现。同时,产品从生产商到用户的整个过程中,随时都存在破损或损耗的风险,因此,运输过程是影响供应链管理风险的重要环节,只有具有高可靠度的运输资源,才可能使供应链管理风险可控。运输链是由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多式联运体。运输链的效率首先取决于交通基础设施状况,即通畅快速的运输通道和衔接顺畅的转运枢纽,同时,也取决于运输行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等软环境。构建好运输链可大大降低供应链的成本。
一、交通运输在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作用
交通运输是实现产品流通的基础,建立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既是实现交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也是优化产品流通过程的主要途径。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价格信号的引导实现供需之间的有效对接是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核心。随着生产社会化乃至全球化的推进,流通作为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在实现产品的产销对接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交通运输作为产品流通环节的主要载体,是实现产品流通以及能否高效流通的基础。
一方面,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不通过运输送至消费者那里进行消费,等于该产品没有被利用,也就没有产生使用价值,这种情形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较为普遍;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产品才能由生产领域通过运输进入流通领域,因此,加快交通落后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关系产品能否进入市场流通领域的前提,这是解决流通有无问题的根本。
另一方面,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不仅能扩大产品流通范围,开拓市场,还能降低流通成本、挖掘价格潜力,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消费者福利,因此,加快构建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形成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实现产品流通过程优化的重要途径,这是解决流通优劣问题的关键之一。
二、社会物流总费用及交通运输成本的比值
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率反映了单位GDP消耗的社会物流成本,比率越低,反映单位GDP产出消耗的物流成本越小,物流管理水平越高,消耗社会资源越少。一些发达国家把降低流通费用,特别是降低物流费用作为利润增长的第一源泉,从而使其成为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的经济增长点。本文统计了2001-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见图1。
图1 2001-2008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
从图1可以看出,除2002年、2007年比上年有所提高外,整体上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在降低,但与发达国家一般10%以下的比率相比,还有相当大的下降空间。当然,这与我国目前尚处于工业化阶段,煤炭、铁矿石等大宗物资运输量大,物流管理模式还没有根本转变等因素有关。
社会物流总费用包括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其中交通运输费用在社会物流总费用中的比重是物流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一般说来,该比重越高,则该地区物流产业越发达;管理费用比重可反映物流组织管理水平,比重低,则物流组织管理效率高,物流业发展水平高。
图2反映了2001-2008年我国交通运输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变化情况。
图2 2001-2008年交通运输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
从图2可见,交通运输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在2003年大幅上升,但自2004年后几年比重在逐步减小,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降低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比重。同时,图2表明,除2002年以外,交通运输成本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均超过50%,可见,交通运输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物流总费用的多少。从运输成本内部分析,图3列出了2005-2007年各运输方式占总运输费用的比率情况。
从图3可以看出,公路运输费用占运输总费用比率很高,每年都占60%以上,且有所增加;而铁路运输费用仅占10%左右且比率出现下降;水运费用占13%,2007年略有提高。就我国目前而言,由于铁路运能不足和管理机制的缺陷,本应该由铁路运输的大宗物资被迫转道公路运输,大幅度提高了交通运输费用,也消耗了更多的能源资源,增加了废弃物排放。因此,构建布局更合理、衔接更顺畅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大力提高水运和铁路运输在物流运输中的比例,逐步提高交通运输资源利用效率,可以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资源能源消耗和产品损耗,显著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
图3 2005-2007年各运输方式占总运输费用的比率
三、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的关系
依据国家标准术语,从概念可理解为: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供应链是指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以及活动的上游和下游互相联系的组织网络。供应链管理指的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供应链是实现最终顾客价值的综合过程,其核心是通过满足供应链中上下游用户的需求而实现增值。与传统管理总是追求企业内部成本最小化不同,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系统思想,它更关注企业间的交易行为。供应链是将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厂商联盟,通过有效的“交易”(不仅仅是“物流”)成本的控制来达到控制企业乃至全行业的总成本。这就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和复杂性所在。
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其一体化的产业组织特征。实现一体化的途径,一是采取所谓“内部化”策略,即通过收购、自建等方式,使企业自身拥有所需功能;二是采取所谓“虚拟化”策略,即通过与其他企业联合的方式实现所需功能。从企业资源的角度来看,“虚拟化”的实质就是整合企业外部的资源优势,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实施供应链管理包括两个关键前提,一是企业识别自身核心能力;二是非核心业务确实能够实现外包,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供应链管理具有动态性、集成性、跨组织、跨区域性,并具有物流贯穿供应链全过程的特点。从复杂性科学原理研究供应链管理问题,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复杂性属于社会复杂性层次,它涉及“虚拟组织”运行、供应链群体决策、供应链的发展变化及其与外部环境协调的复杂性。
从管理的视角分析来看,供应链管理是从物流管理演进而来,是更具适应性的当代管理模式。物流是供应链的组成部分,它通过对起点与用户间的货流及仓储、服务及相关信息等进行有效率的计划、实施和控制,实现客户满意的效益。从经济的实物形态来看,物流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实物基础,着重货物的空间流动,是供应链实现价值的必要条件。供应链是价值链,供应链管理着重资源配置,是企业物流进化的高级阶段;供应链形成是提高物流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同时,物流成本不仅构成了企业总成本,物流成本的水平还影响企业总成本的结构。从微观环节看,企业物流及供应链成本,主要受交易谈判效率、合同执行及道德风险、信息及运输效率、工厂及销售选址、车间及工艺布局、仓库租金和堆存工艺、产业组织水平等多因素的影响。从宏观环境看,则受市场透明度、法制及市场监管有效程度、交通运输及信息化建设等基础设施发达程度、资源分布、产业布局和城市规划、社会和经济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水平等深层次因素的综合影响。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导致现代物流和供应链发展呈现经济化趋势。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降低系统的总成本,使供应链系统经济化,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四、交通资源利用效率对供应链管理过程的贡献
供应链管理实质是使供应链节点上的各相关企业充分发挥各自的核心能力,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有效地实现最终客户价值,实现链上所有成员成本最小化和利益最大化。因此,必然要求整个供应链达到高效率、低成本、可靠性高、低风险的水平。交通运输资源作为供应链的主要载体,其利用效率对供应链的管理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
一是影响供应链的效率。交通运输衔接供应链网络的全过程,是承担实体物流的主要途径,因此,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对供应链的效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出现不同运输方式衔接不畅、交通隧道拥堵等交通资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时,整个供应链的节点必然会难以衔接好,要实现供应链管理的高效的目标仅仅可能是一种设想。
二是影响供应链的成本。供应链管理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供应链管理来优化企业成本管理,同时又不至于使企业因降低成本而导致产品或服务品质的下降。供应链成本受市场机制、运输及信息基础设施、资源分布、产业布局、生产技术水平、仓储技术及组织水平等多因素影响,其中,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直接影响着供应链总成本。从上面分析可知,运输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50%以上,而物流总费用可以看做是所有供应链的成本总和。因此交通资源效率越高,则在满足同样运输需求的条件下运输成本会越低。另一方面,交通资源越高效,产品从供应商到用户耗费的时间就越少,资金回笼就越快,这有助于降低供应链相关企业的机会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影响供应链的可靠性,降低风险。一般而言,高效的交通运输表明运输过程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运输可靠度高。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先进技术,管理众多企业组成的供应链网络,形成优势互补和集成。但如果没有先进高效的交通运输资源作为支撑,供应链的5R目标中2R(即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这两项)就很难实现。同时,产品从生产商到用户的整个过程中,随时都存在破损或损耗的风险,因此,运输过程是影响供应链管理风险的重要环节,只有具有高可靠度的运输资源,才可能使供应链管理风险可控。
五、多式联运链条是运输链的基本组成部分
交通运输有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方式,可以说这五种方式各有特点。一般而言,公路灵活性高,适合于短途、门到门的运输,铁路、水路适合长距离、大运量运输,但铁路灵活性不够;水路具有低成本特征,但运输速度较慢;民航具有快速、安全特性,但运输量小、成本高。
在产品从供应商到用户的整个运输过程中,一般而言都会使用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最基本的如公路和铁路、航空和公路、水运和公路、水运和铁路及公路,很少有单独一种运输方式就能实现整个物流过程。因此,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必然存在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一次或者多次对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多式联运。
运输链描述的是物料流在运输中依次占用的交通资源所形成的一个完整的链状流程,既包括产品在某种单一方式下的运输过程,也包括几种不同运输方式间的对接和转运。因此,运输链的效率首先取决于交通基础设施状况,没有通畅快速的运输通道和衔接顺畅的转运枢纽,就没有运输链高效的基础;同时,也取决于运输行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等软环境。
一般而言,在具有多种运输方式的运输链中,单一方式下的运输尽管很重要,但往往不是影响运输效率和可靠度的主要因素,而多式联运链条运转的好坏才是决定运输链优劣最关键的因素,这主要是多式联运链条涉及的是不同行业和不同类别的运输工具,不同运输方式本身有其特性和管理规则,甚至不同方式之间还存在壁垒,因此,这个链条如果不构建好,往往会成为产品在运输链上出现延误和损坏风险的主要发生地,从而大大降低整个运输链的效率和可靠度,提高供应链的成本。
当前,在港口、机场等物流中转基地,水运和公路以及航空和公路的多式联运链条已经基本构建,当然,在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套方面还大有可为;目前铁路站场和公路的多式联运的硬件设施也都粗具雏形,但由于铁路运输管理和公路管理在很多方面还不统一,因此,在软环境方面还是影响了公路和铁路联运链条的效率。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内陆与沿海的运输衔接铁路和水运的联运最具发展潜力,我国许多沿海港口尚未实现铁路和港口的无缝对接,尤其是国际集装箱运输,从内陆的公路运输到铁路运输或公路运输到港口、铁路运输到港口,还未形成以多式联运为链条的运输链,增加了物流成本。因此,发展铁水联运,进一步完善公铁联运,提高多式联运链条效率,才能使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运输链充分发挥效率。
六、运输链与供应链管理的逻辑框图
供应链是由一系列有供需关系的实体连接起来的网络结构,而供应链管理是在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顾客组成的网络中有效地控制各种流的决策方法。因此,运输链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管理目标实现的重要抓手,没有高效率的运输链就无法实现供应链管理的任何目标。当然,供应链管理不仅仅涉及运输链,它还涉及客户管理、财务管理、流程管理、发展管理和外部事务管理,其中流程包括供应、生产、计划、物流、营销等,运输链就属于流程管理的范畴。供应链管理的成功肯定离不开运输链的高效率,但不能说运输链高效就能确保供应链管理的成功,供应链管理必须关注的是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涉及各因素和环节的调控。可以说,运输链就是连接供应链网络的动脉,而信息流是供应链网络的神经,各有分工。
供应链管理的逻辑框图如图4。从图4中可见,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运输链是产品物流的载体,原材料从供应商到生产商、产品从生产商到分销商再到消费者、消费者的废弃回收物的物流过程都通过运输链实现;而资金流则从消费者向分销商、生产商、供应商反向流动,信息流在所有节点和环节中均存在,运输链的信息和资金流的信息也都汇总到信息处理中心,形成多向、多源的信息流,为供应链管理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
图4 供应链管理的逻辑框图
七、煤炭运输实证分析
我国每年消耗原煤25亿吨以上,其中,一半以上是用于燃煤电厂的发电。中国煤炭资源大都分布在西部地区,而工业布局、耗煤用户大都在东部沿海地区,造成大部分燃煤电厂需要布局在东部地区。自然而然地形成西煤东运和北煤南运的格局。这种煤炭产运销的基本格局形成了煤炭供应问题。煤炭的供应问题是一个典型的供应链管理过程。如耗煤大户燃煤电厂,煤炭从生产地到达电厂,在整个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需经过洗选、运输、仓储等众多的环节,通过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探讨优化、重构供应链网络,提高供应链管理的可靠性,降低煤炭供应过程的成本,以提高煤炭供应效率和效益非常重要。而在煤炭的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煤炭运输过程的管理至关重要①。
考虑到煤炭生产地与消费地的偏离,且运输距离之长,煤炭跨大区之间的运输量之大,煤炭长距离运输的环境影响,以及降低煤炭运输成本对提高国民经济运输效率和国家总体竞争力的贡献率,就整体而言,煤炭运输应遵循如下原则。
(1)应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做到宜路则路,宜水则水,铁路和水运继续发挥煤炭长距离运输和运输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公路发挥煤炭短距离集疏灵活的优势,煤炭运输主要以铁路和水运为主,公路运输为补充。
(2)煤炭运输系统应实行矿路港一体化。鉴于我国煤炭运输的特征,煤炭运输系统的建设应结合矿区、铁路和港口以及主要耗煤用户的空间布局,进行统筹考虑、综合规划、合理布局,实现矿、路、港的有机衔接,即煤炭从生产地至消费地运输的无缝衔接。既缩短运输时间,又减少煤炭中转环节堆放时间长而产生的环境污染;既发挥煤炭运输系统整体优势,提高煤炭运输效率,又降低煤炭运输成本。从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着手考虑,运煤铁路尽可能直达矿区,与矿区专用铁路相连,提高煤炭装车效率,运煤铁路直达沿海煤炭下水港或直达大型煤炭用户,减少煤炭公路运输量或不必要的中转环节,既提高煤炭运输效率,减少降低公路运煤的环境污染,又避免运煤车辆严重超载对公路的破坏;沿海煤炭接卸港能力与煤炭下水港能力基本匹配,保证煤炭即时卸港,建设必要的煤炭集疏公路,保证主要运煤铁路的运输效率,改造现有内河煤炭码头。
(3)从降低煤炭供应过程成本考虑。从煤炭的主要用户来看,我国煤炭供应链基本上是:煤矿—集散中心(包括集散运输)—运输(主要是干线运输)—港口集散中心(主要是下水港)—运输(主要是水运的过程)—集散中心(以接卸港为基地,主要是承担用户所在区域的集散任务)—用户。从煤炭主要用户的供应链来看,煤炭运输环节占据整个链条的大部分,对于煤炭的及时运输和成本的降低起着关键性作用。如果运输系统运输能力不足,就不能保证用户需求的所有煤炭都能运输;如果运输环节不完整,或铁路与港口等相关运输环节衔接不充分,就不能充分发挥煤炭运输系统的总体效能,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推而广之,将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和国家整体竞争力。因此,必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煤炭运输系统,并加快铁路、港口等煤炭运输系统的建设,同时,加强系统内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套,提高整个煤炭运输系统的效率。
从供应链管理角度看,提高煤炭运输系统的有效性也就是提高供应链管理的可靠性。鉴于煤炭运输对于煤炭安全供应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性,国家一直重视并支持煤炭运输系统的建设,但相对于煤炭运输需求而言,目前煤炭运输系统总能力还不适应,系统运输效率的提高还有很大空间,因而需要进一步加快建设煤炭运输系统,提高煤炭运输的有效性。未来的煤炭运输系统,必须要从资源禀赋特征,生产力布局的状况,公路、铁路和水运发挥各自优势后的组合能力,以及用户的基本需要统筹考虑,这一系统的着眼点和立足点都应该是提供煤炭系统供应链管理过程的可靠性,以保障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效率的提高。
如何使运输系统为供应链管理过程提供保障,重要的是,合理布局和规划煤炭运输系统中的铁路、港口和相应的煤炭集疏运系统。一是突出煤炭运输系统在综合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综合运输网规划的运输大通道中,都对煤炭运输系统的空间布局进行了总体规划,并明确了各个通道中有关煤炭运输的建设重点。二是加强铁路运煤专线和港口专业化煤炭接卸码头的建设,并注重铁海联运系统建设。三是重点突出“三西”(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西部)地区煤炭外运系统的建设。由于我国煤炭资源禀赋和经济布局的特征,以及铁路运输能力增加速度相对较缓等原因,我国煤炭主要调出地区“三西”地区调出煤炭的铁路运输(简称北煤外运)形势一直处于紧张状况。因铁路运力不足,近年来每年约有上亿吨的煤炭由公路运输,这既不经济,又不环保,也不安全。另外,为保证煤炭运输,大量白货运输需求②得不到满足,铁路请求车满足率40%左右③,铁路运输总体形势处于紧张状态。要解决煤炭供应链管理的可靠性问题,必须要解决煤炭运输的通畅问题,通过供应链管理视煤炭主要生产地与消费地紧密联结,提高“三西”煤炭外运通道④的有效性是解决中国国内煤炭供应链管理可靠性的重中之重。
解决中国煤炭供应链管理的可靠性问题,必须从生产力布局着手,从煤炭运输系统的规划开始,系统研究优化煤炭供应链的路径、降低煤炭供应链运行成本、从各个环节提高煤炭供应链管理可靠性的运行效率,从运输链的建设和完善入手,针对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问题研究提出提高供应链管理有效性的办法,达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和保障供应链管理可靠性的要求。
注释:
①据实际调研数据显示,如电煤的燃料消耗占电厂总成本的60%-70%。如何降低电煤运输过程中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的燃煤电力生产中,燃煤电厂的运行成本主要取决于煤炭的到厂价格。按目前我国燃煤电厂的布局和煤炭资源的分布状况,煤炭的到厂价格,主要取决于供应链过程的价格。如在长三角地区的电厂,电煤的燃料消耗占电厂总成本的70%,煤炭供应过程中的成本占到60%-80%。
②白货运输是与黑货运输相对应的,通常指煤炭运输为黑色货物,与此相对应的是煤炭类货种以外的货物统称白色货物,简称白货。
③铁路请求车满足率是指需要铁路运输的用户提出申请(通常是以申请车数为单位)后,能得到的满足情况。
④煤炭外运通道通常是指由公路、铁路和水运共同组成的由煤炭产地向煤炭消费地运输的联运系统。通常包括产煤区的集疏运系统、干线运输系统、港口装卸运输等水运系统,以及中转储运系统。
标签:供应链管理论文; 供应链系统论文; 物流网络论文; 费用管理论文; 煤炭行业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煤炭能源论文; 铁路系统论文; 铁路运输论文; 港口论文; 交通运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