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默:模仿——中国企业的另类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企业论文,另类论文,海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曾经是第一个推出核心竞争力理念的经济学家盖瑞·海默认为从蒸汽发动机到电报、电话、喷气机到互联网、移动电话,这个世界日益相连。这使得世界每个角落发生的创新行为,很快地在世界各地被认知、消化、模仿。这种全球性的迅速模仿使该创新的获益期缩短。日益全球化且为数众多、实力雄厚的中国企业已是或将是这个问题加剧的重要原因。
中国企业对于全球化的认知早已脱离了过去出口创汇思路,对于创新的认识也早已不只局限于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全球化与创新已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结合,那就是在国内、国际竞争中的优势。这个观念的改变能以各种形式体现。比如,春兰在高新科技应用研究上的投入,其先进的研究设施令同行称道。娃哈哈下足功夫建立的销售和配送系统,使很多企业以此为楷模寻求开拓广大农村市场的有效途径。
以竞争力为本的创新对中国企业来说是没有行业界限或地域界限的。许多企业实行“拿来主义”。近年来迅猛成长的蒙牛将其成功归功于其独特的公司文化。蒙牛承认其公司文化熔松下、宝马等许多著名公司的文化于一炉。可见,中国企业的创新走的是模仿-试验-分化的道路,是借鉴不是单纯模仿,在不断的试验中作另类创新。也不可否认,这种循环式的创新也许并非自愿,实为激烈的竞争、集体模仿所致。
90年代初,中国服装企业罗蒙聘著名男演员作为其西装的形象代言人,收到很好的效果。不出几个月,雅戈尔聘用美籍华人男歌星费翔做形象代言人。报喜鸟、杉杉、夏梦等企业先后聘请了港台影视名星。这场模仿-创新游戏以夏梦聘请布鲁斯南(007演员)达到了高潮。
海默的研究显示,越来越多的公司在5年期间赢利剧降至少50%,其元气恢复需花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样的公司在20世纪60、70年代仅三四十家,而到20世纪90年代已达八九十家。这说明后工业期的世界将因竞争和创新而动荡不安,其变化已超过了公司适应变化的能力。很多因创新而立业成名的企业,如惠普、摩托罗拉、AOL等,当前的担忧却是如何能东山再起,重新成为业界领袖。因此,中国企业的模仿创新是迅速走向成功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