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关联产业群: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通途,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途论文,现代农业论文,产业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迄今,农业仍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如何才能强起来,是目前理论上、政策上和实践中探索的热点与难题之一。实践表明,农业关联产业群,是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通途。
一、何谓农业关联产业群?
农业关联产业群是一种与发展农业相关的社会分工体系和市场体系,也就是为农业服务的一群产业。这一群产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与农业生产形成稳定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有机的利益整体。
如果从生产过程来划分,以农业生产为中心,则有产前、产中、产后的各行各业;如果从服务内容来划分,则有教育科技服务、市场信息服务、资金信贷服务、采购供应服务、加工服务、销售服务、生活服务……等等。从经济成份来看,这个产业群也同样可以有国营、合作社或集体经济组织、私营、个体等多种经济成份。总之,围绕着农业生产形成的一个庞大的产业群,它们相互及时地传递着各种市场信号,相互以科技进步成果、市场供求信息和物质力量支撑着产业链上一个或下一个环节的发展,反过来又发展自己,进而更有力地支撑着整个国民经济向着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前进。这个产业群在“九五”期间和今后15年必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链,它的发展将会推动中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
这个产业群的轮廓,可大体上以下图简示之(见第35页)
二、澄清两个认识问题
第一,历史经验和实践告诉我们:单一的传统农业生产部门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难以摆脱其脆弱性和不稳定性;而一个发达的农业关联产业群整体,则可使国民经济的基础大大稳固和增强。早在60年代初,我们从三年自然灾害的侵扰中醒悟到“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于是,强调过全党“大办农业”。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认识局限于“大办”单一的传统的农业生产部门,经过“大办”,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业生产的条件和效果,而农业生产力成长仍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70年代末改革以来,我们又从制度上和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进一步解放农业生产力的措施,致使农业生产力较改革前有了更快的增长。然而,迄今为止,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其供给日益不适应人口自然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这是因为农业生产力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是弱质的。众所周知,农业生产力不仅是社会的生产力,还受制于自然力的作用,它既要靠“天”又要靠“地”,异常的气候、稀缺的土地资源、自然赐予的土壤质量,都使农业与非农部门相比较有着“天然的弱点”。而传统农业一般又具有以下社会性弱质的特点,比如:①作为农业生产力主体的农民一般受生产与经营范围狭小的局限,观念较落后,信息不灵,科技文化素质较低,难以开发和利用先进的科技成果以增加供给的数量与规模,也难以开拓广阔的市场来创造新的需求;②传统农业的生产工具落后,而且更新换代慢,农业生产对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电力交通、仓储等基础设施的需求又是农业本部门内难以解决的。这些社会性弱质特点反过来又使传统农业难以克服其受自然力制约的“天然弱点”。这两方面弱点综合的结果是,传统农业生产力中的科技进步贡献度小,效率低,商品率低,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型的,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只有过渡到现代化大农业,才能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强大基础。现代化农业不再是孤立的一个农业生产部门,而是一个庞大的网络状的农业关联产业群。这个产业群必将大大有助于克服农业生产的“天然弱质”,而使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大大增强。比如,美国现在一个农业劳动者可供养80个人,这就是说,一个农业劳动者系80个国民的生命营养于一身,自然表明美国农业的基础作用较之传统农业已经大大增强。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它有一个很发达的农业关联产业群。
第二,农业不仅在农业社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到了工业社会,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相应降低,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诚然,随着工业化的进展,三次产业的比重将不断变化,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一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将不断相应降低。但是,我们不能由此就片面地误以为农业是一个日将削弱的部门。自80年代以来,也许正是这种误解,导致了人们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观念的淡漠,产生了种种削弱农业生产的做法与后果。
世界经济史表明,即使在欧洲和美国那样发达的工业社会甚至后工业社会,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为,无论工业多么发达,农业仍然是人类全部营养物质的唯一源泉。现在,绿色商品风靡全球市场,以“保护环境,崇尚自然”为核心的绿色经济是当代国际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只不过,作为现代工业社会的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已经不是传统农业,而是现代化大农业。不仅农业生产过程实现全盘机械化、自动化、工厂化,而且许多作业专业化、 社会化了。 美国一个农户至少有50个公司为他服务,他还可以对处于激烈竞争中的众多的关联公司根据其服务质量与价格进行选择。 美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虽已不足3%(1987年2.9%),但是, 农业关联产业群的产值和就业人口却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资料,美国农业关联产业群被称为“食品—纤维体系”,它是国民经济中的第一大产业,它的兴衰对美国整个经济、出口和就业形势影响极大,其产值占GDP的1/5左右, 其就业人口占就业总数也是1/5左右。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每年出口额约500亿美元,可见,这个产业群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欧洲发达国家的资料也表明了类似的结论。因此,直接农业生产部门产值比重的相应降低并不意味着农业生产将被削弱,恰恰相反,发达国家通过与农业相关产业群的发展,使农业生产克服其脆弱性和不稳定性,从而由相关产业群整体的发达而使国民经济有了更稳固、更强大的基础。这就告诉我们,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们不仅不能削弱对农业的关注,而且要把视野拓宽到整个与农业相关的产业群的发展上。只有这个产业群发达了,农业生产爆发了效率革命,传统的弱质的农业才能过渡到现代化大农业。
三、农业关联产业群的基本特征
第一,农业关联产业群涵盖面相当宽广,而且,就其中的任何一个行业来说,又有着无穷无尽的服务系列。仅以农业机具的生产和供应为例,大至拖拉机、收割机、种植机、脱粒机、除草机、载重汽车等,小至谷物的去皮、分级、清选、吸风、碾磨等器具,还有产后收购运输的辅助设备如谷物、棉花的打包机等。而所有这些机具从开发、研制、生产供应、推广到售后的示范操作、安装、维修、功能改进、补充备用零件及线材等,是一个完整的、连续的服务系列,环环相扣,有如一条链带,一环折损则整个链条就断裂。就产业群整体而言,围绕着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也是行行相关,业业互补,又是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
与单一的传统农业生产部门相比,产业群是在高度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基础上的一体化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商品性农业;是以专业化、社会化的公司为“龙头”或纽带的产业化农业;是以农业教育与科技为先导的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大农业。
第二,科技教育、市场信息、资金信贷服务是发展农业关联产业群的先导。多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相比,差距还很大。一是缺少重大成果突破;二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只有35%左右,而推广率只有20%,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已达70—80%。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表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必须经历一场效率革命,而科技进步正是效率革命之先导。美国农业生产率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是因为它具有先进的农业科学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它经历两次技术革命,不仅实现了全盘机械化,使一系列过去认为无法实现机械化的作业都实现了机械化,禽畜饲养实现了自动化、工厂化,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实现了化学化和科学施肥,大幅度提高了土地生产率;还进行了农业生物技术革命,从玉米杂交、奶牛人工授精到基因重组、胚胎移植、植物繁育等,使主要作物通过改变基因产生抗病虫害能力,可以在盐碱地和恶劣气候条件下生长。据资料,运用基因工程培育的“超级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50%。科学家们还预言用生命科学培育农作物正在酝酿新的“绿色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带来农场管理革命,种植业的防治病虫、畜牧业的畜种选育、饲料配方、畜龄结构、农场主分析农场财务或市场供求、选择经营策略等,都可以通过电脑求助于科学的程序。美国这一揽子技术革命使它的农业成为资本和知识密集程度很高的现代化产业部门。美国农业科技进步又是以广泛受到重视的多层次的农业教育为其培养足够数量的农业教育师资、农业科研人才和广大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为基础的。美国的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体系是为农业服务的社会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农业科研投资最低的国家之一。世界平均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一般为1%,一些发达国家超过5%,发展中国家0.5%左右,而我国仅为0.17—0.27%。 我国要实现向现代农业过渡,除了要加大投入外,就是要理顺体制。我们要针对国内农业教育与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际经验,把农业教育、科研、推广联成网络,使农业科技成果迅速产业化,不仅要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更要加强与扩大推广队伍,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与推广率。发展农业关联产业群可以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第三,农业关联产业群的主体是由三大部分组成。①向农业提供产前物资供应服务的机械、肥料、种子、饲料、农药、农膜、电力及其他农用资料工业;②为农业生产产中服务的技术示范与推广、植保、卫生防疫、种苗与繁殖等产中服务行业;③产后的收购、运输、加工、销售等工业、商业与服务业。
目前,我国农用工业产需缺口很大,总量不足与结构失衡并存,生产成本高,品种供需矛盾大,产品质量低下。1994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对17个省的13家生产企业、64家销售单位进行检查,结果农药合格率仅为64.8%。更重要的是产前服务的农用工业部门没有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相反却往往是不平等的交易双方,有的不是“为农”,反而“坑农”,不能使农民得益反而受害。产中服务也没有公司化和社会化,农业生产过程的诸多环节基本上是靠农户自己的单薄力量去完成,与社会化服务公司的效率难于比拟。产后服务的各业同样没有普遍与农业生产溶为一体,不能及时向农户提供市场需求信息,没有起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
从美国农业关联产业兴起和发展的过程看,①通过工业向农业部门的广泛扩散可以大大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在1950—1977年期间,美国人均生产性固定资产在工业部门提高4.6倍, 而在农业部门则提高13倍;②农业生产过程普遍采用工业方式,可以在人造的环境里打破季节的差别,全年均匀地向市场供应新鲜农副产品,而冷冻与温控等高新技术也可使易腐农产品得以大批量在市场上流通,这就从供给方面突破了农产品交换的数量与规模的局限;同时,各种类型食品加工业的兴起又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③农产品收购、运输业的兴起与发展,促进了地区专业化的发展,如: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畜牧带、乳酪带的形成和发展。地区专业化,促进了地区之间大规模的农产品交换,使美国农业完全置于商业性的基础之上。
美国的人口集中在6个工业发达州,小麦主产区连一个菜园、 一只家禽、一头奶牛都不保留,玉米和生猪集中在富饶的草原地带,水果蔬菜生产大都集中在加州和南部的“田间工厂”里,草莓原产在弗吉利亚,后集中在北加州的萨克利门图。在地区专业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农场专业化,比如佛罗里达专门生产加工用的柑桔,而加州则生产鲜用柑桔。在农场专业化基础上还实现工艺专业化,如大田作物生产从育种、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到收割、运输、贮存、加工、销售;饲养业的菜牛繁殖、饲养、育肥、人工授精、育雏、配制饲料、治病防病、保养牧草等工艺都实行专业化。这就要求有众多的产中服务公司。1987年,美国直接为农业生产过程服务的公司有7.6万家, 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它们与农场主订立长期合同,按合同规定上门服务,农业生产过程完全社会化。
第四,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发展一体化。在向专业化深入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提出了一体化的要求。专业化的过程除了要求有高速公路和冷藏车等设备,以保证农产品能迅速调运到外,还必须建立有效的销售网络,沟通产地与消费地区的联系,解决农产品的一系列销售服务,才能使农产品从生产到流通到消费的过程得以顺利实现。1984年,美国农业产后服务部门的就业人数达1630万人,是产中、产前部门总和的近3.5倍。
当关联产业深深地渗入农业,与农业建立稳定的结合关系后,就必然使农业与相关的产业部门通过经济上、组织上的结合和稳定的业务联系,形成一体化经营形式和经营系统。这种农、工、商各行业,或供、产、运、销售各环节联成一气的大农业就是一体化农业。
在发达国家,一些现代企业往往把大量的生产过程和大量的分配过程结合于一个单一的公司之内。它们往往直接建立自己的全国性和世界性的采购组织和销售网络,有稳定的原料来源和运输系统,不断地向产前和产后部门扩展。其中许多农工贸联合公司拥有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甚至拥有自己的船队、铁路车皮或其他运输设备,拥有自己的销售网络和广泛的分支机构。这种农工商各行业或供产运销各部门联成一气的一体化农业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必然趋势。
四、我国的农业关联产业群雏形
在我国农村经济实践中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同类型的一体化经营的农村产业实体,它们正在拉动传统农业从弱质中崛起。这些产业实体正是农业关联产业群的雏形。
山东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目前,在省内不少地方涌现出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经科教一体化的新型产业实体。各具特色的“龙型”企业如雨后春笋,使山东农村经济出现了群龙共舞、百业兴旺的发展局面。这些产业实体的基本做法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以社会化服务为纽带,实行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一体化经营,使农、工、贸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经济利益共同体。这些经济利益共同体,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村的一、二、三产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农产品的多次转化增值大大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比较利益,并有力地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成果的产业化,而且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生要素的优化配置。
以潍坊市为例,新型一体化产业实体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市场牵动型。充分运用市场的导向作用,集中扩大主导产品的生产规模,加快发展与其相配套的加工、运销业,进而形成一体化经营格局。寿光市的蔬菜生产,1983年就达到15万亩,总产5亿公斤。 为了扩大这一优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他们从建立、完善市场体系入手,逐步形成了以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国合商业为主导,乡村服务公司为骨干,联合体、个体齐参与的流通格局,带动了蔬菜生产、加工、储藏、运销业的发展。目前,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市场之一,常年上市的蔬菜品种90多个,日均成交蔬菜300万公斤, 辐射30个省、市、区。在市场带动下,当地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40万亩,并且由过去以大路品种为主发展到以高档精细菜为主,不仅占领了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市场,而且拓展了日本、东南亚和欧洲市场,年经济收入达10亿元以上。
(二)龙头企业带动型。以经济实力较强的贮藏、运输、加工、销售企业为龙头,实行系列化生产经营,带动相关的生产企业和农户发展重点产品,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诸城市外贸公司成立的山东尽美食品有限公司,为了牢固占领日本肉食鸡市场,投巨资引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活鸡宰杀、脱毛、肢解、分割、包装、冷冻系列化加工设备,并建立了鸡雏孵化基地和饲料加工厂,采取签订合同、登门服务的办法。首先将鸡雏、饲料和防疫药品赊销给农户,然后及时进行技术指导,定期回收成鸡,农户交货时一次结清,并制定最低价格标准,保护鸡农利益。他们通过这种体制,带动起2500多个养鸡户。1994年该公司出口冷冻分割鸡1.09万吨,创汇2500万美元,鸡农户均增收5400元。
(三)产业拉动型。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内,紧紧围绕一两种主导产品,产、加、运、销一齐上,将产品优势扩展为产业优势,以产业优势带动相关行业共同发展。寒亭区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方针,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路子。每个乡镇立足当地传统工艺和资源优势,集中开发一两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品,围绕主导产品形成产、加、销一体的产业群体。现在,全区已发展起纺织、工艺品、制鬃、电热毯、皮革加工、草柳编织、年画风筝、建筑材料、制盐等16个主导产业。
(四)科技推动型。应用现代先进技术,大搞名、优、特、新产品的开发和传统产品更新换代,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加工、销售配套发展,开拓新的生产领域。临朐县果品公司,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支持下,应用生物组织培养技术,成功繁育出优质脱毒果林苗木,形成了年产400万株的生产能力。并投资200多万美元,建起了中国北方果品实验应用站,进行果品保鲜、冷藏、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开发。通过技术扩散,建立起优质果品生产基地4万多亩, 发展了大型果品精深加工企业1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科技为先导的贸工农一体化生产经营格局。
(五)群体联动型。以生产技术先进、产品优良、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或经营组织为核心,联合不同层次的同类企业组成企业集团,带动农民进行规模生产。潍坊市供销社肉鸡集团公司,以种鸡场、孵化场、饲料厂、出口基地公司、冷藏加工厂和物资供应站等10多个生产经营部门为核心层,以500 多个规模较大的肉鸡饲养基地户为紧密层,以1500多个肉鸡饲养专业户为半紧密层,与全国4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稳定的供销关系,产品出口到日本和欧洲联盟等国家,形成了从种鸡生产、雏鸡孵化、肉鸡饲养到饲料、药品供应、技术服务、屠宰加工、冷藏运输和国际、国内销售各环节紧密联系的专业化、系列化、规模化经济联合体。1994年,这个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7388万元,实现利税526万元, 农民养鸡获利1200多万元。
潍坊市实行贸工农一体化,已经显示出多方面的效果,能较好地解决当前农村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另一个更加发达的产业实体,就是所谓的“大江”模式。上海市郊松江县的大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初创时,首期注册资本仅600 万美元,当时折合人民币1710万元。经过10年艰苦创业和开拓发展,依靠自身积累和多次增资,财力逐渐壮大,而今注册资本已达49435 万元人民币,净资产超过1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300家股份制企业之一, 是当今国内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农牧企业集团。该集团瞄准、跟踪世界一流水准,不仅从多国择优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优良品种,而且结合本国和本地的实际,加以消化、创新。十年来,他们建成集饲料生产—种鸡繁育—肉鸡饲养—屠宰加工—内外销售于一体的连贯作业体系,联合乡村力量,建成21个现代化大型养鸡场,7座饲料厂, 并围绕主业发展了一批关联企业。现在“大江”已成为国内闻名的饲料生产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副食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形成的年生产能力有:各种饲料120万吨,父母代种鸡350万套,商品代苗鸡1亿羽,肉鸡5000万羽, 鸡肉产品9万多吨,其中3.5万吨出口。1994年全年销售总额达到人民币20.35亿元,税前利润达到2.1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达到6224万美元,分别为1987年的26倍、17倍和10倍。1995年上半年因饲料涨价被畜牧业称为“灾难年”,而“大江”仍获税前利润1亿元, 下半年还要继续创利1亿元。
“大江”是我国实现农牧业现代化的一项实验工程,它闯出了一条发展农村经济的新路,即“大江模式”。“大江模式”就是以“大江”直属企业为核心,不断组建和发展了一批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的关联企业,形成了组合式的企业集团。迄今,“大江”已拥有80个直属企业和关联企业,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吉林等省、市。
“大江”模式的经验很丰富,结合本文主题,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点:
(一)科技为先导。为了跟上世界科技进步,“大江”坚持“引进来”和“派出去”,不断保持科技进步优势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如优良种鸡,每年都要引进数万套,使“大江鸡”始终保持其优良种性;每年都要派出部分科技人员到国外去考察或培训,以了解和掌握世界科技进步的新动态。因而,“大江”生产出高品质的饲料、苗鸡和鸡肉产品,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上畅销不衰,保持信誉。
(二)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农牧业是利微风险大的传统行业,而被“大江”公司办成了红红火火的朝阳产业。“大江”拥有当今国内最大的鸡群,每天有30多万羽苗鸡出壳,有15—16万羽肉鸡上市。由于规模大,效益就可观。所以,“大江”经验也可以概括为“科技进步+规模集约经营”。
(三)外引内联,积极兴办关联企业。“大江”开门办公司,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公司领导思想明确,“外引”先进技术不单是为了办好“大江”,还应带动周围和有关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发挥“外引”的更大效应。“内联”的初期形式是“公司+农户”,让周围农户“用大江料,养大江鸡”。随后就在省、市内外的饲料原料产地试办联营企业,建立原料供应基地,同时重点支持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养鸡业,于是由“公司+农户”发展为“公司+基地+集体经济组织+联营场(厂)。”组建了21个大型现代化养鸡场和两个大型自动化饲料厂、两个食品加工厂,并与军队农场、地方国有企业、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外国投资者寻找共同发展经济的最佳结合点,积极兴办关联企业,为“大江”的饲料生产、畜禽饲养、食品加工三大系列服务。现有68家关联企业,1994年全线告捷,个个盈利。“大江”集团“核心层”发挥着龙头作用,一大批关联企业围绕“核心层”运转,发挥着骨干作用,大有继续发展势头。
(四)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大江”的主业富有成效后,继续向第二、第三产业进军。除“养鸡一条龙”、饲料生产和肉类加工外,还积极筹划发展“养猪一条龙”、“水产一条龙”和第二产业的生物制药业以及饲料机械制造业,拓展快餐业。第三产业的首期目标是100 家连锁店。由一点向多点发展,由郊区向市区挺进。1994年,“大江”主营业收入和税后利润,分别比上年增加69.3%和35%,出口创汇额比上年增加62.78%,“大江”鸡肉成为上海市出口创汇5000 万美元以上的“龙头商品”。可见,发展农牧业的关联产业大有作为。
“大江”模式已闯出了一条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通途。我认为,山东的潍坊和上海的“大江”都展示着中国农业的光辉未来。
五、对策建议
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证明,发展农业关联产业群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和必经之途。也是我国当前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繁荣农村经济的“一石数鸟”之上策。
首先,要提高对发展农业关联产业群意义的认识,要大力宣传潍坊市、“大江”集团以及类似的新生事物,为农业关联产业群鸣锣开道。
其次,要有明确的政策导向,把内外投资者和大型工商企业引向发展与农业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业的产业群。要多种经济成分一起上,其中国有企业要转换机制。
第三,政府要大办农业教育与农业科研,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先导作用,大大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率和转化率。继续办好农民技术培训和“绿色证书”班,要多出版适合农民阅读的科普读物。
第四,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法规,使关联产业和市场信息等各种产业实体和中介组织真正“为农”、“兴农”,共同发展,而不允许“坑农”、“骗农”。
第五,要加强和提高农业政策调研队伍,保证宏观调控决策的科学、及时和有效。据资料,美国有10万农业调查人员,在首都就有1万。 他们调研工作很细,手段现代化,宏观决策有效。相比之下我们的差距还很大,宏观调控不够科学、及时、有效,需要继续加强和改进。
新闻媒体要鼓励企业家们,像大江公司的领导那样有战略眼光和雄心壮志,向农业关联产业群进军。
标签:农业论文; 传统农业论文; 大江论文; 现代农业论文; 饲料机械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三农论文; 工业生产论文; 产品专业化论文; 农村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种植业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