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卡通片到底缺什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卡通片论文,中国论文,缺什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日笔者在广西大中小各年龄段的学生中进行了一次名为《我喜爱的卡通形象》的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800份,收回689份。在广西的重点小学、中学以及广西最高学府中,“最喜爱的卡通形象”的答卷结果是日本的樱木花道,流川枫、机器猫、美少女战士,美国的咖啡猫,猫和老鼠。国产卡通形象无一入列,很惨。
投票选举之外,问卷更多地是向孩子们询问他们收视卡通节目的年龄段、他们喜爱这些形象的原因以及他们希望拍成卡通形象的作品是哪些等问题。读了这些问卷,我们深感中国卡通形象的处境与制作思路的阻塞大有关系。
对这些问题的调查结果我们进行了如下探讨。
我国卡通的收视面比想象的要宽
一说到卡通,就想到幼儿园和小学生,这个定位太不符合实际。据我们的调查,在中国人中,卡通的接受面包括几乎全部的小学生,一半左右的大中学生和十分之一左右的成人。
在回答专为大学生设计的一个问题“你觉得成人看卡通有何好处”时,学生们认为卡通片对成人除了具有“消遣”、“保持童心”和“保持幻想力”的作用之外,还能为成人提供“贴近儿女”、“欣赏近乎完美的人物图像”的机会。
中国卡通创作可以向国外“拿来”什么
从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卡通在艺术市场上的竞争力至今很弱,中国卡通向外国学习,在学习的同时创新和超越,是强大自身的必经之途。通过对调查情况分析,不妨向卡通制作者们提出以下建议:
1、形象设计要强化定位意识
在小学组的调查对象中,投樱木花道的男女生差不多,而投美少女战士的清一色都是女孩。投樱桃小丸子的也基本都是女孩。就像服装、日用品设计有它自己的定位一样,日本卡通家在给所有孩子设计的形象(如机器猫、一休等)之外,还有专为女孩和专为男孩设计的两种形象,这是中国的卡通制作人还不大留意的。除了性别喜好的区分之外,年龄段、生长环境(如城市、乡村、南方、北方等等)都可以作为定位的依据。
还有另一种创作定位的角度。人的爱美之心是有两极性的。一极是易为神奇美吸引。因此制作人应极尽卡通片特殊的能事,张扬想象力,创造除了卡通很难借助别的形式表现的奇幻形象和境界,离日常见闻越远越好。一种是亲近之美,两个20出头的女大学生这样解释她们喜欢樱桃小丸子的原因:“小丸子很像小时候的我”、“她的形象如邻家女孩般亲切”。这一远一近都可以成为卡通家创造独特形象的出发点。
2、卡通形象要具备搔到青少年心理痒处的力量
我们的问卷从外貌、性格、行为能力和语言等方面向调查对象提出“你喜欢他(她、它)的哪些特点”,从答卷得出:
(1)外貌。中国卡通家在创造卡通形象时, 要充分研究青少年审美心态,可以采用“夸张与细腻相结合”的方法。即在形象的变形夸张上再大胆一些(“不要太标准”),颜色再独特一些;应改变一设计好就定了型的习惯,为人物增添不同时刻、不同情绪时的丰富瞬间肖像,这些肖像要深入到诸如眼神这样细腻的程度;在人物组合时注意使形象间有鲜明的个性对比。
(2)性格与行为。问卷答案显示, 性格是孩子们对卡通形象最核心的要求,是卡通人物最重要的“看点”。多数学生准确地描述出了自己最喜爱的卡通人物的性格特征。他们对人物缺点的印象深刻程度和欣赏热情经常还在优点之上。一个孩子一针见血地批评国产片“人物造型不行,太拘泥于可爱型”。
我们认为,中国的卡通形象过于正经,结果“可爱型”不可爱,很可能就是它们失宠的根本原因。记得几年前有人著文批评《机器猫》教孩子不劳而获。实际机器猫故事的初衷并不在传播哪种道德品质,而在于故事中那种大胆、开阔、新鲜的科学幻想的精神和奇趣,给孩子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实际上有助于孩子创造精神的发育(即使就道德而言,康夫的不劳而获的念头也还是每每受到机器猫的惩罚的)。对不同意图的创造都用单一的道德标准来衡量的评论,是卡通片创作上的一种“左”的遗毒,小观众们对此并不买账。
在道德观念上,还有一个问题也值得我国卡通家们研究,就是作品中的爱情情节。也许是因为把爱情视为不洁的潜意识,也许是害怕被说成是“误导青少年早恋”,我国的卡通片基本没有爱情情节,这也是中国卡通片编剧与国外相比的一个明显的不同。中国卡通片里没有爱情,可外国卡通片——就连动物卡通片和体育卡通片里——都有爱情,没有一个孩子认为这是不应该表现的或不纯洁的。一个15岁的初中男孩在谈到自己喜欢的樱木花道性格时写道:他很喜欢自己心爱的女孩,但又像个小孩子一样显得可爱(这是他在女孩子面前的表现)……愿为心爱的女人勤奋苦练篮球。对片中爱情内容,这样的理解是健康和有益的,也就说明片中的爱情情节是自然的、适度的,对孩子们正确的爱情观的形成不无裨益。在实际生活中,一个人的爱情观正是从少年时代,在他们对其他人的爱情事件的观察和评价中开始形成的,既然孩子们的生活中不免要触及这方面的现象,卡通家们又何必讳莫如深?
(3)语言。 一些学生认为好的卡通人物语言只有结合画面才有价值,故语言很少记得。学生们填写的最好语言大体分为三类:①口头禅或咒语。②教人自信的语言。③幽默语言。记忆痕的深浅最能证明在卡通人物语言中,幽默语言是接受效果最好的。“工具论”余毒使制作卡通片的成人缺少幽默气质,国产卡通片中幽默的成色不足和品位不高把孩子们推向国外的片子里寻找满足,这也是国产卡通的一大遗憾。
总之,要想塑造出中国青少年热爱的卡通形象,必须深入研究青少年的心理,了解他们成长的实际环境的各方面,使形象从外貌到性格行为语言都能搔到他们心理的痒处,心理研究对于卡通片的成功,意义远在美术形式的研究之上。
中国卡通题材的选择
在问卷末尾我们还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看过的古今中外故事中,你认为哪些可以制成好看的卡通片?
孩子们的回答还颇有独到见解:《聊斋》《梁祝》《战国策》《资治通鉴》《史记·楚汉之争》《东周列国志》《说岳》《杨家将》《儒林外史》,以及《童话大王》《故事会》中的故事和中国100 个杰出人物的传记,等等。一个孩子写道:“(传统名作的改编)动手要快!君不见《三国志》《花木兰》都被日本和美国给偷去了!”我们民族的丰富文化遗产还有广阔的取材沃土待开垦。像《梁祝》这样的优美题材,如果打破卡通片“不谈爱情”的禁区拍成动画片,可以想象得出祝英台女扮男装与梁山伯同窗的诸多喜剧细节,化蝶所创造的奇特的诗化的悲剧场面,和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能够倾倒国内外多少卡通迷!
关于改编,学生们还提出了在改编中要对原有形象进行改造的要求,完全按原著亦步亦趋的作品受欢迎的程度,不如有所变化的作品,也是明显的。对日本片《七龙珠》里变异了的小悟空的印象,就明显地比对传统的孙悟空印象要深刻。
孩子们还指出:“非要改编吗?”“最重要的还是创作!”“什么东西都需要新的创意,炒旧饭永远是没有出息的”。有些学生具体地提出了希望生产科幻和体育的卡通片的要求。我们认真研究了一下得票率最高的《灌篮高手(篮球飞人)》,发现它的成功正是来自多方面的创新。不妨设想,即使是改编传统题材,若能把古今中外不同的表现手段糅进卡通,也有可能走进一个新的卡通创作时期。比如把优美动人的传统戏剧,如杨门女将、铡美案、窦娥冤、春香闹学、捉放曹、鸿门宴、霸王别姬等等,绘制出卡通画面,创造一种有些戏剧风味的人物形象,辅以经过一定筛选改造的普及型戏剧音乐及对白唱腔,不但可以做到比舞台剧更细致地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思想,更可以让远离戏剧的中国青少年和外国老百姓在看故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了解中国的国宝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