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转型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的生成路径论文

知识转型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的生成路径论文

知识转型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的生成路径

龚雪丽,方 红

(湖北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摘 要: 当前,处于由科学主义知识向后现代知识的转型时期,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极易由于知识供给、知识发展、知识目标的差异而走向与之相对立的趋势。面对时代的挑战,教师需不断地做出调整以适应新形式的需要;可从教师知识、教学话语、教学管理三方面入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师生关系;知识转型;教师知识;学生知识

师生关系是教育场域中最核心的关系,而以知识为媒介、以提升认知为目的教学关系,又是最基础的一种师生关系。因为知识不仅是师生关系建构的媒介,而且也是不断调试现代师生关系的媒介,同时它也是课程内容调整及知识传授方式变革的切入点。由此可见,知识对师生关系的建构有很大的影响。

一、现代师生关系建立的逻辑起点

现代师生关系的建立,法理先于情理。国家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将儿童纳入公共教育系统之内。因此,“教育者之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是由于教育者的有目的活动就是教育本身,而受教育者是作为‘教育对象’加入教育过程的。”学生与教师缔结师生关系,是外在制度强制所为。进而观之,师生关系建立不仅依靠外在法律的强制性,还依赖内部的具体建构,而其建构的媒介也是知识。就目前而言,课程内容的设置、实施、评价都有详细的标准和流程,以保证个体知识的输入和输出都处在范式当中,并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有助于实现个体的认知发展、行为规范习得、价值塑造和社会化。

二、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知识差异

在知识爆炸和价值多元的时代,不仅师生所占有的知识本身有所差异,而且在教室这个较小的教育场所内,差异又将会被放大,甚至出现对立的倾向。

首先,作为知识传授的主体和知识学习的主体,教师群体的知识显示出更多的公共性,学生群体的知识显示出更多的个体性。具体表现在,知识是世代传承发展的,“任何社会都需要对新生一代进行社会文明的规训、教导,以保证新生一代对人类过往文明的认知、认同,从而保障人类文明的薪火相传。”所以,当教师承担起公众教育职责时,知识文化传承的重要职责也就主要由教师担任。因此,教育系统内的知识是关乎整个社会文明传承和文化发展的知识,呈现出公共性的特征。此外,虽然学生的很大一部分知识主要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生知识还可以通过课外培训机构、网络教学、教育实践活动、各类书籍等习得,学生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知识进行筛选和探究,从而体现出较强的个体性特征。其次,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由于教师的生存场域主要是学校,而学校是一个简化的、净化的社会,“教育者以其良好的主观愿望和某种外在目的为出发点,自觉或不自觉地封锁部分真实的信息,而只把自认为‘纯净的’‘安全的’信息灌输给学生,以便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师倾向于向学生展现一个和谐的书中愿景,但是社会变化剧烈,书本中的知识有些已经难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所需。而同时,学生由于年龄尚小,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他们的知识是比较零散的,加之外来信息的不断补充,使得学生的知识表现出更大的开放性和不稳定性。

在日常饲喂中需要做好消毒免疫以及定期驱虫工作,进行感染源的有效控制,避免一系列传染病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面对新时代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知识差异,教师若还固守在原来的位置,那就会激化与学生的知识冲突和价值冲突。因此,教师应当从教师知识、教学话语、教学管理三方面入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桃花山镇农民用水者协会管辖范围内以扬程低于35 m、流量为160 m3/h、装机功率为22 kW的泵站为主;调关镇农民用水者协会和东升镇农民用水者协会管辖范围内以扬程低于8 m、流量为360 m3/h、装机功率为11 kW的泵站为主。泵站运行费用为:

(一)教师知识走向“博而深”

当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致力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技巧,以便更好地传授学科知识。但如果过分注重统一的备课过程、统一的重难点点拨和统一的标准流程式的教学过程,易使教师陷入书本、教材的桎梏中,极易造成教师虽对书本和教学参考的知识点了如指掌,但对学生提出的相关的课外知识却知之甚少,也可能会导致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缺乏自如性。所以教师需要建立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对知识点进行补充,这样才能在课堂上与学生有更多对话的机会和交流的内容。

(二)教学话语走向“生成”

福柯曾在话语与权力的关系中提到,受到权力的限制,人在某些场合必须要讲权力允许讲的话,具体表现为“话说人”而不是“人说话”。对于教师而言,由于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教材内容的呈现者、筛选者和再造者,所以教师应当在课堂上抛出经过自己思考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不断去思考探究,并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若有讨论价值,可根据实际情况发展为全班性的课堂讨论。

(三)教学管理走向“对话”

为了保证知识的高效传输,教师们非常重视课堂纪律和教学流程,以整体把控课程的进度。因此,课堂中的“小插曲”和学生的意外发现,有时会因教师潜在的控制意识而被忽略,这也就少了许多思想上的碰撞和情感上的交流。但实际上,师生双方是一种“你——我”的互动关系,“在面对面的互动中,每个参与者都彼此相互察觉,并抱着同情态度参与他人的生活,这便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纯粹的我们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我’不是把‘你’当为对象来看待,而是人们处于共同的意识流中共同经历意义的构成。”所以,在课堂生活中,我们虽然在提倡师生对话交流,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自我隐退和价值隐退,而是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澄清双方的观点和价值观,且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达成共识。

二人无聊地坐在那里,足有三分钟没有说话。一会儿,杨力生说:“你看看,我一片好意想拉曲子给你听,你却烦得慌。”杨秋香说:“不爱听,闲着无事聊聊天多好,听那破玩意儿干啥!”说罢,她便开始说些没有半点盐味的淡话。杨力生勉强接上话茬,聊了三言两语,他便扫兴地回屋去了。男人走了,杨秋香自己坐了一会儿,也觉得很无聊,只好也扫兴地回屋去。

中图分类号: G4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10X(2019)27-0038-02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科青年基金(社会学)“基础教育知识供给及其干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3CSH028)的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李红霞】

标签:;  ;  ;  ;  ;  

知识转型背景下和谐师生关系的生成路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