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研究论文

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研究论文

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研究

潘丽婷,岳汉景

(安徽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

摘 要 :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蕴含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唯物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角度剖析其中的哲学底蕴是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研究不断前进的可行方向。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时代的核心价值观念。“一切理论的内容都是由产生这些理论的时代需要而形成的。”[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客观分析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剖析其蕴涵的深刻哲学含义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一、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唯物论底蕴:实事求是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种场合提出过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习近平新时代文化建设思想是对党历代领导集体关于文化建设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理论支撑。正确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能够更好的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应当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当前文化发展是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的,且受现代科学技术和大数据迅猛发展的影响,对人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剧烈的冲击。我们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文化发展形式产生了空前的变化,网络文化已逐渐成为影响文化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信息化不断发展,网络以其独有的发展方式已经渗透且蔓延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而文化信息的不断发展在本质上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丰富了人类的文化生活。但事实上,网络凭借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信息获取便捷等特点,在无形中影响且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思想观点和认知等方面,使人们对这个时代形成了新的认知和文化感受。与此同时,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都借助于网络的发展形式,使得人们的文化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变化,但对于传统文化及外来文化都应秉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且必须认识到我国的主流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且不断发展下去。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就文化建设而言,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促进文化建设应秉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等硬实力在不断提高的同时,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软实力也在提高。因此随着经济不断蓬勃发展的同时,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日益广泛,人们必然会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文化的建设、发展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未完全适应。面对现实社会中不断出现的文化发展的新矛盾新变化,我们要准确地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新方向,逐步了解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地提高文化生活质量,提升全民族的素质文明,从而实现物质和精神同步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文化活动,丰富文化生活,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切实让人们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二 )面对文化发展规律 ,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面对当前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面对文化发展的新情况和新趋势,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把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同步提升,才能实现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这也对党的文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3]对于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文化自身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是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同时也是来自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光明前景,这使我们更有信心去进行文化建设。伟大实践孕育出伟大理论思想,而伟大思想是需要我们去学习领悟的,文化自觉就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学习、理解和探索,不断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意蕴,在人民美好生活中自觉发挥文化重要作用的过程。随着我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逐步增强,文化自信并不是漂浮于空中的概念,而是来自于人民内心的认同,它将指引着人们走向文化自信自强,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不断努力奋斗。

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力量源泉。“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5]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坚持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主体的地位。始终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来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能够促进人民群众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不断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6]

面对文化建设的复杂环境,想要提高文化软实力,进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需要从国家、社会、个人三层面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从国家角度出发: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将与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落到实处、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的宣传方式、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话语权等方面促进文化发展;从社会角度出发:要大力宣传优秀的文艺作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创新文化发展的方式、举办各种文艺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等方面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从个人角度出发: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质、积极参加文化活动、陶冶自身的文化情操、积极投身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实践中去。面对文化发展的客观事实,我们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采取积极可行的方式去促进其不断发展壮大。

我们要坚持辩证否定观,要有批判精神,不简单肯定,不简单否定,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性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应对那些有借鉴价值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加以改造,创新其表达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焕发其生机与活力。根据时代的实际发展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相应的补充、拓展和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对待外来文化,应采取吸收借鉴其有益成分,更好的与本民族优秀文化相交融形成新的文化景象,与各国能够更好的了解彼此之间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思想。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更好的解决各国之间、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矛盾而不断奋斗。

二、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辩证法底蕴:发展与矛盾

(一)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在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碰撞的同时,对其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应该采取学习借鉴的态度,积极吸取其中有益的成分。坚持从本国本民族的实际出发,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兼收并蓄,在不断汲取各种优秀文明的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由于文化向多元化方向继续发展下去,由此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多。我们既不能采取全盘抛弃的历史虚无主义,也不能采取全盘接受的绝对拿来主义态度,既要反对割根断脉、也要警惕保守僵化。因此,“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4]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变革性力量。因此,我们党必须始终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一切工作中要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人民群众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的始终。文化在建设过程中也遇到很多矛盾,矛盾贯穿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在新时期,它面临的外部环境挑战,首先来自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所带来的冲击,在推动与其他国家经济往来的同时,文化间的封闭性、不流通性被打破了,加强了文化间的交流,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人生因梦想而高飞,人性因梦想而伟大。中国梦的最终实现要依靠全民族的努力,其中中国共产党及其党员干部应身先士卒,在发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用文化建党过程中应带头实施行动。用文化来建党、完善党的机制,从长远角度看,这是党在带头践行文化自觉,主动推进文化建设在党内的发展,而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发挥功能需要文化建设来做保证和支撑。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时期不负众望地找到了改革开放的新路,带领我们全国人民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也给中国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时代。重视执政党自身的文化建设,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应当注意到并且应将一些行动落到实处。从思想上来看,优秀传统文化对党员干部的熏陶作用以及树立正确的“三观”影响深远。但从实施行动来看,如何更好的使优秀传统文化对党员干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必须要从管理者角度及党员干部自身两个角度去落实。第一,党员干部自己应加强自身学习,党员干部不仅仅是在行动上入党,更要在思想上入党。党员干部始终要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注中国的现实发展状况,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素质。第二,设立考核制度、管理制度也应将文化建党的思想加入进去,在政绩考核中将文化建设因素也考虑进去,建立文化激励制度,从而使党员干部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以便更好的文化建党。

整个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世界,文化也是在一直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现阶段文化发展的状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中国梦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作为其具体实施路径,其中文化建设是必不可缺且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中国梦不是静止不动的,也是在运动发展过程中,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文化建设在实现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

过了半天,常爱兰才小心翼翼地说了一句,画画也算是学习吧。驮子便更加不高兴了,你看看,哪门功课是好的?哪门功课?才三年级,画画有屁用,能画出画家来啊,能画出米饭来啊。

三、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历史观底蕴:唯物史观

(一)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建立了诸多治理国家的制度和各种治理国家的理念,如以法制理念治理国家、以儒家思想治理国家、儒法结合理念、监督巡查制度等,有些治理国家的理念及制度在后期被证明是相当有效的,从而被后人记录保存下来,文字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而文化的发展并没有因朝代的更替、历史的演变而骤然停止,一直延续发展至今,文化有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发展的魅力。当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也在提高的同时,各国对于中国迅猛发展的实际情况所持有的态度也都各不一样,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了解中国,其中就有按照他们自己国家的价值理念及思维方式对中国的崛起发出“中国威胁论”的声音。这种声音的传播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不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了解我国热爱和平的文化思想,拥有这种思想的中国并不具有侵略和扩展的本性。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人们就应该知道儒家主张“君子和而不同”,不论是在国家内,还是在国际上,对于文化发展大家都可以相互交流、借鉴,互补短长,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共生的世界文化发展环境。“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互相帮助,彼此之间和谐共处,人人都团结友爱,整个世界都亲如一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不难发现这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向世界展现的智慧与美好。

灵敏度指的是仪器对待测物体变化量的响应程度。窄频传感器是一种高灵敏度谐振传感器,具有很高的信噪比,对声发射信号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而宽频传感器工作频段较宽,对信号响应的灵敏程度较差。

如表1所示,在条带SAR模式中,天线辐照区在地面移动的速度与飞机飞行的速度相等;在聚束SAR模式中,天线辐照区在地面移动的速度为0;当天线辐照区的移动速度介于0和载机飞行速度之间时,这就是滑动聚束模式。换言之,条带模式和聚束模式可以看成是滑动聚束模式的一种特例。滑动聚束SAR通过控制天线的扫描速度来控制天线辐照区在地面移动的速度,从而增加了相干累积时间,可以得到比条带SAR方位向更高的分辨率。由于滑动聚束SAR辐照区在地面移动的速度不为0,因此,滑动聚束SAR可以获得比聚束SAR更大的方位向测绘带宽,滑动聚束SAR工作模式示意图如图2所示。3种工作模式的特性关系如表1所示[3-4]。

·宣传性公关:图书馆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比如微信、微博,社会或校园的电台、报纸等媒体平台,以新闻稿、报告、博文等形式进行品牌推广。

人民群众不仅仅是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文化的价值主体。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应该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促进人民群众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归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是一致的,占领市场与占领阵地是一致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一致的,文化产品的先进性与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是一致的。”[7]因此,国家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同时也要提高文化发展的质量、增强文化发展的吸引力和创造力、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要求我国的文艺工作者:“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8]要用先进的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促进人民群众的自由全面发展。

根据随钻测量仪器距钻头的距离可将测量设备分为近钻头和远钻头地质导向测量设备。近钻头随钻测量仪器距离钻头小于1m,基本达到了测量数据的实时性;而远钻头随钻测量仪器位于动力钻具之后,距离钻头有10m左右的距离(表1),因此导致测量信息滞后,直接影响了井眼轨迹控制的实时性和地质导向的准确性。

(二)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界发展一样,都是一个合乎规律的客观发展过程。文化发展至今也是合乎文化发展规律的过程,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发展中继承,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和大繁荣。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好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没有继承哪里来的发展与创新,我们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同时也要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绵延至今,其中必然有自身的魅力与能力,文化的发展不是固步自封,而是要与其他文化相交流、相碰撞,与其他国家、民族进行文化合作,不断增强文化的生命力与活力。

在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是要不断提高文化自信,从而使中华文化能够在世界文化之林占领一席之地。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蓬勃发展,更显其生机活力和永恒魅力,实现了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渐进式转化。事实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离不开其所具有的强大的文化自信。“没有或不能确立强大的文化自信,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便不可能有走向兴盛的底气与骨气。”[9]“中华民族正是凭借着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文化的高度自信,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0]中华文化不会固步自封,不会只在本国本民族之间发展,必然是要与其他国家、民族等外来文化相互吸引、相互交流、相互合作,这才是文化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遵循文化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深度学习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内容,为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544.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1).

[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1).

[4]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2).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4.

[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03.

[7]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9.

[8]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203.

[9]项久雨,吴海燕.培育文化自信与价值自信: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6,(10).

[10]陈一收.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7).

A Study of Marxist Philosophical Background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PAN Li-ting,YUE Han-jing

(School of Marxism,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Anhui 233030, China)

Key words : Xi Jinping; thoughts 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Marxism philosophy

Abstract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contains rich Marxist philosophy, It is a feasible direction for Xi Jinping's cultural construction to analyze the philosophical detail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materialism, dialectics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中图分类号 :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708(2019)02-0005-04

标签:;  ;  ;  ;  

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