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德邦(天津)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170
摘要:预制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具有建设效率高、能耗量低等特征,对加快地区城市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基于此,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种类及发展趋势进行相关概述,旨在充分发挥出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对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发展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数量增多,建设规模日渐扩大,实际管理要求更加严苛。为从根本上提升建筑工程建设质量及效率,控制各资源消耗率,可将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应用在建筑工程中,通过事先预制建筑工程构件等方式,降低人力劳动成本,更好的满足用户对建筑空间多样化的居住需求,尽早实现建筑工程经济效益、安全效益及服务效益最大化发展目标。
1、预制装配式建筑种类
1.1以装配式程度为依据
以预制装配式程度为分类标准,则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可分为半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和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其中,半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主要就是在生产厂家内集中生产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部分构件,将这些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再与梁、柱、剪力墙等结构浇筑成完整的建筑结构[1]。与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相比,半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所需生产空间小,构件运输便利,可加大程度的提升施工效率,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实际经济效益更加显著。
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主要就是指建筑工程所涉及到的所有建筑结构均由相关生产厂家提前预制所得,在运输到施工现场之后就可开始拼装,形成完整的建筑结构。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工业化程度更高,施工速度快速,构件质量能够得到根本上的保障,因此更加适用于对组件结构统一性及组织结构智力那要求较高的建筑工程内。
1.2以建筑材料为依据
以建筑材料为分类依据,常见的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主要可分为木结构、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其中,柱结构就是预制装配式建筑主要以木结构为受力体系,确保建筑工程整体具有保温、隔热、抗震、节能等高性能。但就目前来看,我国树木资源较为紧张,无法满足大规模建设要求,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结合建筑工程具体施工需求及施工特征,控制并减少木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更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目标。
钢制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主要就是以轻型钢板为施工材料,利用螺栓等配件,将钢制结构连接为统一整体。与其他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相比,钢制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具有施工强度高、延展性强、施工整体效果好等特征。同时,钢结构建筑配件还可实现可回收和循环利用的目标,实际应用期间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更加显著。但不可置否的是,钢结构预制装配式建筑也存在隔热、耐火性较低,施工质量控制难度较大等弊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结合工程具体施工需求,对预制装配式建筑钢结构组成及各项分配任务进行不断完善及优化,切实提升钢结构预制装配式建筑实际利用期间的综合效益。
混凝土结构是我国最常用预制装配式建筑形式之一,依据受力模式的不同,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也可分为框架、剪力墙等多种体系。与其他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种类相比,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更强,施工技术成熟,施工质量控制较为简单,实际施工经济效益显著。但在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会降低工程整体环保性及材料可回收率,仍需相关工作人员对混凝土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进行不断改进及优化,切实提升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应用实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预制装配式建筑特征
2.1施工速度快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可省去结构生产及养护等环节,同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上下部结构施工也能够同时开展,对施工环境的耐受能力更高,实际施工速度快,经济效益更加显著,为确保建筑工程能够在规定工期内高效落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2.2功能性多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以工业生产方式生产,因此可依据建筑工程具体施工需求及特征,控制建筑结构形态及尺寸,更加满足多样化施工需求[2]。同时,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也可以更好的满足用户对功能区的划分要求,使建筑空间内的功能性更多。虽然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前期生产投入量大,但因施工效率高、运维便捷,因此经济效益已然要比传统建筑结构生产及施工环节更高。
3、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概况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理念最早提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致使大量房屋受损,要在短时间内修复这些房屋,给居民一个稳定的居所,仅依靠传统建筑施工模式的难度巨大,因此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将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研究及应用提到了工作日程。
在欧美国家,最早推行建筑行业工业化的是法国,通过大型预制装配式结构的生产推广,为后期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标准化实施奠定了坚持基础。
我国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引入预制装配式理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商品混凝土行业日渐繁荣,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现阶段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优势已被国内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认知并接受,使存在预制装配式结构的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多。同时,国家及有关部门针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颁布了一系列技术规程,表明预制装配式受力钢筋连接技术需借鉴国外理念,框架柱及剪力墙的竖直连接应使用套管灌浆手段,垂直缝需使用后浇混凝土带的方式,使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4、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
4.1标准化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未来发展趋势中,相关管理人员应针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生产及应用流程,制定出更加科学全面的质量管理机制,确保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高效应用[3]。同时,不断优化及完善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通过全面控制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各生产建设环节,实现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通用化、生产加工的自动化、施工质检的标准化目标,从根本上提升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建设水平。
4.2可持续化
地区城市化建设与环境保护事业之间的矛盾日渐加剧,需在应用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过程中,注重绿色施工技术及绿色施工材料的应用,充分发挥出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在深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方针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注重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优化,切实提升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回收率和利用率,从根本上控制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期间的资源消耗量,促进建筑行业绿色环保发展。
4.3长期化
注重预制装配式建筑使用寿命的延长,确保其能够更好的应对地震、洪水等不可抵抗因素影响,为大众提供更加安全的生活工作空间。在促进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长期化发展进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积极开展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治、钢结构内部损坏检测等研究活动,更好的解决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技术难点,切实提升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经济效益。
总结:总而言之,与普通建筑结构相比,预制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效率高、污染程度小、能耗率低等特征,可更好的满足社会可持续化建设的要求。为充分发挥出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积极作用,相关部门还应针对工程建设需求和特征,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方案进行不断完善及优化,确保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稳定有序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康鹏.基于BIM的预制装配式建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7.
[2]魏江洋.浅析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技术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D].南京大学,2016.
[3]朱百峰.装配整体式建筑绿色度评价体系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以沈阳名流印象项目为例,2016.
论文作者:历建慧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0
标签:建筑结构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经济效益论文; 混凝土论文; 钢结构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