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采用中医手段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9月~2012年5月8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即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3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而观察组给予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7%,治愈率仅为34.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治愈率达6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慢性胆囊炎疾病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手段可靠、安全。
关键词:慢性胆囊炎;疗效分析;中医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holecystitis.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from September 2011 to May 2012 in 80 cases of chronic cholecystiti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patients were analyzed,an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observation group(45 cases)and control group(35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65.7%,and the cure rate was only 34.3%.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bout 91.1%,and the cure rate was up to 60%.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cholecystiti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method,achieved satisfactory clinical effect,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treatment is low,the treatment is reliable and safe.
Chronic cholecystitis;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慢性胆囊炎疾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其是因为纤维组织或者是结石等多种影响因素引起的胆囊炎慢性炎症情况,大部分患者都存在胆囊结石情况。其中胆囊炎疾病中包括慢性胆囊炎疾病以及急性胆囊炎疾病,多发人群为40岁左右、肥胖、女性、多产人群[1]。中医认为是由于饮食不规律、情志不遂等多种因素造成湿热内蕴以及肝胆郁滞。为了探究慢性胆囊炎疾病的治疗效果,我院针对慢性胆囊炎疾病采用中医方式进行治疗,获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有80例,均是2011年9月~2012年5月自愿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29~70岁,平均(48.52±2.51)岁。将全部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病例45例,对照组病例35例,两组病例年龄、身高、体重、病情、就诊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中医辨证分型及症状表现[2]
(1)肝胆湿热类型:主要症状表现为口粘口苦,脘腹疼痛,舌质红、苔黄,脉弦数。(2)脾胃气虚类型:主要症状表现为脘腹闷胀,肢体乏力,精神欠佳,舌质呈现蛋白色,脉象缓而无力。(3)肝胆郁滞类型: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精神萎靡不振、脘部腹烦闷不适,舌质淡,苔白,脉弦较紧。(4)脾虚肝郁类型:主要症状表现为脘腹胀闷,胁肋胀痛并且排便不适,舌质淡且肥大,脉弦较细。(5)脾肾阳虚类型:主要症状表现为四肢寒冷、畏寒,头晕乏力,脘腹不适,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利胆消炎方法,硫酸镁(衡水武罗制药厂,H13022977),剂量为10mL,浓度为50%。口服方式,3次/d,治疗时间为2周。
观察组:(1)对于肝胆湿热类型患者治疗原则是利湿清热,清肝利胆,药方采用大柴胡汤进行加减治疗,方中有大黄15g、丹皮15g、黄芩15g、柴胡15g、白芍15g,半夏10g、栀子10g、枳实10g,薏苡仁30g,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2)脾胃气虚类型患者治疗原则是补气健脾,药方采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方中灸甘草10g、人参10g、陈皮15g、白术15g、半夏15g,木香5g、茯苓20g,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3)对于肝胆郁滞类型患者,治疗原则是行气解郁,疏肝利胆,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方中柴胡15g、香附15g、枳壳15g、川芎15g,白芍20g、川楝子10g,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4)对于脾虚肝郁类型患者,治疗原则是补脾柔肝采用痛泄要方进行加味治疗,方中山药20g、白术20g、茯苓20g,白芍15g、甘草10g、防风10g、砂仁10g,木香5g、陈皮15g,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5)对于脾肾阳虚类型患者治疗原则是温补脾肾,选用理中汤加减治疗,方中木香5g、干姜15g、茯苓20g、白术15g、党参20g,枳壳10g、炙甘草10g、肉桂10g。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
1.4 疗效评价标准[3]
治愈:患者体征表现以及症状均消失。有效:患者体征表现以及症状基本好转,检查发现病情得到改善。无效:患者体征表现以及症状均无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通过SPSS18.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慢性胆囊炎疾病分析
从西医理论解释,胆囊炎疾病是因为受到化学性刺激或者细菌感染而导致胆囊炎性病变[4-5]。慢性胆囊炎疾病是因为纤维组织增生或者是结石情况等原因导致的一种胆囊慢性炎症疾病,大部分患者出现胆囊结石情况[6]。在临床上处于40岁左右、存在多产史、肥胖女性比较容易出现慢性胆囊炎疾病。而中医理论上认为慢性胆囊炎疾病大部分是因为患者饮食不规律、情志不调等原因造成湿热内蕴或肝胆郁滞而发病。病变部位发生在胆,并且也波及到肝、脾、胃等脏器。
慢性胆囊炎患者发病后胆囊正常功能会受到严重损害,患者一般会感觉到右上腹或者上腹部疼痛,出现恶心呕吐情况,并且伴随腹部胀闷不适等相关病症[7]。临床治疗中也有一些患者采用西医方法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医疗上还没有特效西药能彻底治愈慢性胆囊炎疾病,所以患者一旦确诊后,一般首先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3]。
3.2 中医治疗方法分析
我院针对慢性胆囊炎患者不同类型给予中医治疗。(1)在大柴胡汤中柴胡疏肝利胆,大黄具有泻热通腑的作用,黄芩、栀子起到清热利湿作用,半夏能起到清化湿热的作用。(2)在香砂六君子汤中,白术、人参能达到补益胃脾之气的作用;半夏和陈皮能帮助和胃、降逆,起到消除腹胀作用;木香、砂仁能健脾行气,茯苓具有利湿健脾;而甘草能帮助调和中药,起到健脾益气效果[8]。(3)在柴胡疏肝散中,白芍具有柔肝、养阴效果;枳壳具有散痞消积作用,柴胡具有利胆行气以及解郁疏肝作用;川芎、香附能起到利胆、疏肝以及理气活血作用;甘草起到和中作用,帮助调和配方中的各种药材;而川楝子具有止痛、利胆以及解郁行气疗效。(4)在痛泻要方中对茯苓、白术能达到健脾利湿的效果;防风、陈皮能帮助醒脾和中;而白芍能发挥止痛柔肝疗效;甘草具有调和诸药的作用;山药起到和胃补脾作用;砂仁、木香能帮助健脾理气。(5)在理中汤加减中茯苓起到健脾利水、渗湿的疗效;肉桂、干姜能温补脾肾散寒止痛作用;白术、党参能帮助健脾补气;而炙甘草可帮助和胃、健脾;木香、枳壳可起到和中行气的疗效。 总之,我院针对慢性胆囊炎疾病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其能帮助有效改善病症表现,获得治疗结果比较满意,因此可在临床治疗该疾病史推广采用。
参考文献:
[1] 廖仲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61例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3):357.
[2] 高有利.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5 6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0,29(15):139.
[3] 柴欣欣.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2013,11(23):623-624.
[4] 肖裕东.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保守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4):237-238.
[5] 李守恭.自拟疏肝利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104例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2):43-44.
[6] 张福林.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1,8(12):40.
[7] 方广德,邹景平.慢性胆囊炎及胆囊结石的外科治疗120例[J].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20(4):354-355.
[8] 侯激流.中西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 84 例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9):167-168.
论文作者:于海跃,谭磊,李学颖,郭文韬,许蕾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5
标签:胆囊炎论文; 患者论文; 柴胡论文; 疾病论文; 中医论文; 疗效论文; 作用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