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新时代,国家越来越重视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区不同的灌溉技术的采用,我们应高度重视水资源的节省和利用,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
引言
我国的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比较少,同时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我国的农业发展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一些地区存在水资源不足的情况,这直接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水资源在农田中的合理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应该将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在农田水利工程中,进而解决水资源紧张问题,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状
我国对于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农民是否亏损,但是如我国韩洪云学者就发现,无论是否实行节水尴尬技术,我国农民都会出现亏损状况,因此农田灌溉行为本身就成为影响利润的最大因素之一,有学者认为政府调整水价其实对农民选择灌溉技术有一定的影响,也有一些学者表示我国大部分的粮食作为都选择传统的灌溉技术。其中:如蔬菜、鲜花等多采用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加大了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加强了对解说灌溉理论和技术方面的研究,在理论方面的主要突破体现在农田水分转化。水分传输以及迁移规律的动态模拟;在设备方面主要体现在对于滴灌设备、微型喷灌设备等的研究和应用。
2农田水利项目工程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存在的问题
2.1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欠缺合理性
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中的规划与设计,要求相关人员一定要深入到现场进行勘测、勘察,但是有很多设计工作者太过依赖相关的资料内容,未进行实地勘察,未对当地区域的地理条件、种植结构、土壤等情况进行细致分析,造成工程方案设计脱离实际。
2.2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后期监管力度不足
节水灌溉工程一般都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有一定的操作难度,因此建设部门一般都注重工程项目的设计方案与实际施工,更会深入到施工现场对施工情况进行现场监察。这样的方式虽然提升了节水灌溉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可是工程建设完并不是终止,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进行维护与管理,否则就会导致节水灌溉工程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的产生。这是在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实际建设中重视建设、不重视后期监管造成的。
2.3节水灌溉相关技术欠缺有效的推行力度
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设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虽然我国正在全力推行节水灌溉相关技术的应用,可是我国地质结构较为复杂,地形、地貌等趋于多样化,对应的科学研究不够深入。在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很多示范性的工程项目,其实际应用的作用并不大,相关技术的实际推行成效差强人意。此外,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实际建设所设计到的部门、机构等都是独立存在的,没有针对节水灌溉相关技术开展有效的推广,欠缺理论知识的有力支撑。
3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种类和实施要点
3.1微灌技术
该种技术的形式比较多样,但是灌溉的形式不同,微灌技术主要包含脉冲法以及滴灌法,该种技术在实现的过程中能够按照需求进行调节,在蔬菜大棚的种植中使用广泛。在微灌技术的使用中应该重视对灌溉技术的创新与改善,同时将农作物的养料加入到管道中,通过渗透的形式将施肥技术使用在农业中,实现降低人力资源投入的目的。在使用的过程中将管路设置到农作物的根部位置,水分下渗时会比较顺畅,进而实现灌溉效率的提升,同时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微灌技术的优点是节水性强,可以降低水分蒸发,将该种技术进行很好的发挥能够实现促进农业发展的目的。
3.2喷灌技术
该技术的实现是利用动力系统和压水泵,在灌溉机械产生工作的压力实现驱动卷盘,进而将水资源通过管道传输到农田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运用该种技术需要在喷灌机械设备上面安装喷头,从而实现节水的目的。该种技术在大型的农田中使用效果比较好,因为其对灌溉路径没有固定的要求,需要结合农田的实际情况进行。在灌溉的过程中应该对喷灌机器进行合理操作,进而实现对整个农田的进行工作。
3.3灌溉渠道的防渗技术
该种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实现节水的同时实现长期的效益。用这种技术进行灌溉的过程中需要对一些工作和施工活动进行准备,目的是避免水资源的渗漏。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防漏材料的使用。为了实现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应该运用防渗薄膜对灌溉区域以及非灌溉区域开展隔离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是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使用,从而使其真正在农业发展中发挥作用。该技术的优点是设备比较稳定,使用的寿命长,同时节水的性能好。
3.4新型灌溉技术
现阶段,我国还存在新型灌溉技术,其中的步行式灌溉技术和雨水蓄积的技术就非常重要。其中步行式灌溉技术主要利用的因素是农用机械和电力,同时需要配备专门的灌溉设施,进而实现灌溉的目的。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优点,即适应性比较强,同时使用也比较方便。此外,利用雨水蓄积的灌溉措施指的是通过对工程的修建实现对降雨的收集,进而通过管道的作用实现将蓄积的雨水进行传递到需要灌溉的地区。该种措施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即在季节性缺水和干旱的地区比较适合。该用水不仅能够实现对农作物的灌溉,同时也能为人和牲畜提供一定的用水补充。此外,该种方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水土流失的减小,同时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 完善农业节水灌溉的有效措施
4.1 统筹规划
在开展农业节水灌溉的时候,要考虑到不同农民的生产状况,除此之外,节水灌溉可能会受到的影响,也要考虑在内,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结合实际考虑实际,制定出更加科学的规范。充分的发挥这些技术的作用,既要重技术也要重管理。不同的地区都要结合当地的状况,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这个过程中,不同地区的土壤特征选择的农作物种植方式种植的不同农作物,都要考虑在内,并在这个基础上调整当地的产业结构,进行技术的渗透完善,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绝对不能进行密集种植。发挥大面积灌溉的作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整体的收益。相关单位组织也要组织农民进行培训,接受学习,了解灌溉技术的应用效果以及使用的方法。在完善种植结构的过程中,发挥节水措施的作用。
4.2 建立完善的节水灌溉体系
在开展农田水利灌溉工作的过程中,各部门都要进行监督管理,设立完善的惩罚制度,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开展监督措施的过程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当前,一个完善的节水灌溉体系,必须要包括节水理念并在这个基础上不断的完善,丰富内容。
4.3 明确节水灌溉中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水利工程灌溉工作的过程中,会受到多方的影响,无法实现节水灌溉工作,并发挥这个工作的真正作用。所以首先要改变农民的思想,提高他们的节水意识,考虑到不同作物以及当地的土壤条件,针对当地的局限性提出一定的措施来解决选择合理的节水灌溉方法。
结束语
农业生产所使用的水量较大,很多区域因为水资源的严重匮乏,严重局限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了能够提升水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确保农业生产能够健康、持续发展,就一定要把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到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去,解决现代农业生产灌溉用水匮乏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许国安.农业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及其措施[J].居舍,2018(33):71.
[2]郭艳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性及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8(46):271-272.
[3]卢彦.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创新问题与思考[J].四川水泥,2018(11):152.
[4]郎建生.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优化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8,18(11):197-198.
论文作者:连宜哲,朴基文,陈帅,张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7
标签:技术论文; 节水灌溉论文; 水资源论文; 农田论文; 农田水利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