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安县人民医院 152400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多层螺旋CT与常规CT诊断颅底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62例颅脑外伤后疑为颅底骨折患者,同时予以62例患者常规CT和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其中,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为观察组,常规CT扫描诊断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扫描诊断结果。结果:经过扫描后,观察组患者中显示骨折人数(55例)明显高于参照组(2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中显示出现颅前窝骨折30例,颅中窝骨折20例,颅后窝骨折5例,参照组患者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颅后窝骨折分别为15、8、2例。结论:在诊断颅底骨折上,多层螺旋CT扫描比常规CT扫描的影像学诊断更为明显,多层螺旋CT扫描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具有大力推广应用意义。
【关键词】 颅底骨折; 多层螺旋CT; 常规CT; 临床诊断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and conventional CT in the diagnosis of skull base fracture. Method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o select the author's Hospital in November 2014 -2016 year in November 62 cases of brain injury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fracture of the skull base, at the same time to the 62 patients with normal CT and multi-slice spiral CT scan, the multi-slice spiral CT diagnosis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 routine CT scan diagnosis as the reference group,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canning diagnosis results. Results: after scanning, the number of fractur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55 cas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 (25 cas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mong them, 30 cases showed anterior fossa fractu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20 cases were in the middle cranial fossa fracture, and 5 cases were in the posterior fossa fracture. The anterior cranial fossa fracture, the middle cranial fossa fracture and the posterior cranial fossa fracture in the reference group were 15, 8 and 2 case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n the diagnosis of skull base fracture, multislice spiral CT scan is more obvious than conventional CT scan, and the clinical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scan is higher, so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Keywords] skull base fracture; multi-slice spiral CT; conventional CT; clinical value of diagnosis
目前,随着交通事故发生率不断增高,因而容易发生因脑外伤导致的颅底骨折。由于当前采用的检测手段多为传统的CT、X线等影像学技术,这些技术手段的诊断准确度较差,因而无法满足对颅底骨折诊断的需求,为了提高颅底骨折诊断率,寻找最为有效的影像学技术手段是关键颅底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颅脑损伤,病情紧急危重,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急救成功率。在我国,颅脑创伤占全身创伤发生率第2位,每年大约50万人发生不同程度的颅脑创伤,其中颅底骨折占颅脑外伤的6%左右,而4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颅底骨折脑脊液漏等现象。而以往由于常规CT扫描对颅底骨折显示率非常低,很多患者都需要结合临床表现来进行推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MSCT)普遍应用于临床,其大大提高了颅底骨折的检出率、准确率。因此,本文就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颅脑外伤后疑为颅底骨折患者62例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和常规CT扫描诊断价值展开探究,现报告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2例颅脑外伤疑为颅底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为交通肇事导致的颅脑外伤,临床症状表现:14例脑脊液漏,其中3例伴有脑脊液眼漏;10例视力下降或失明;4例听力障碍,其中1例伴有耳流血;5例面神经瘫;28例眶周广泛淤血斑(“熊猫眼”征),其中2例伴有睑结膜淤血;1例后枕部皮下淤血。其中,男48例,女14例,年龄16~69岁,平均(41.5±0.5)岁。将62例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作为观察组,使用常规CT扫描诊断作为参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扫描方法
予以参照组患者常规CT扫描诊断,使用16排螺旋CT,生产于日本东芝公司,通过对患者头部进行横断面扫描,其中,矩阵为512×512,电压为120 kV,需要电流为300 mA;观察组患者采用256排ICT扫描诊断(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512×512矩阵图像,螺距为0.1~1.0,使用ICT扫描机进行患者头部多层螺旋ICT扫描,其中参数设置为:首先让患者取平卧,开始扫描,扫描范围为OM线下2 cm至头顶、蝶骨下缘至岩谷上缘,2000 Hu窗宽,500 Hu窗位,将扫描结束后获取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工作站,通过相关软件分析多平面重建(MPR)。
1.3 观察标准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扫描出颅底骨折情况。由于颅底是由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三部分构成,因此可以更进一步扫描颅底骨折具体部位的骨折情况[1-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多层螺旋CT与常规CT扫描结果比较
62例患者通过分别应用多层螺旋CT和常规CT扫描后,多层螺旋CT显示55例颅底骨折征象,常规CT显示25例颅底骨折征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颅后窝骨折情况比较
在颅后窝骨折诊断中,观察组扫描中显示5例枕骨斜坡骨折,参照组显示2例枕骨斜坡骨折。
2.3 两组患者颅前窝骨折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显示30例颅前窝骨折,其中包括8例蝶骨小翼骨折,8例额骨眶部骨折,4例蝶骨小翼骨折并眶部骨折,8例单纯筛板骨折,2例筛板骨折并眶部骨折;参照组患者中显示15例颅前窝骨折,包括6例蝶骨小翼骨折,3例额骨眶部骨折,1例蝶骨小翼骨折并眶部骨折,3例单纯筛板骨折,2例筛板骨折并眶部骨折,两组患者骨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颅中窝骨折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扫描显示20例颅中窝骨折,而参照组中扫描显示8例颅中窝骨折和15例颅前窝骨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颅底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由多种主客观因素造成,骨折一般发生在颅底较为薄弱区域[3]。临床症状表现:(1)有鼻或/和耳出血。颈内动脉破裂在颈内动脉管处或/和破裂孔则会引发致命性鼻或/和耳出血。(2)眼部改变。眶周皮下、眶内等位置出现淤血斑,也称为“熊猫眼”征。当骨折累及蝶骨小翼内侧,导致眶上裂和视神经受累,进而致使眼球运动障碍和视力下降。严重的爆裂骨折会导致眼球破裂、内陷,甚至颅内挫裂伤。骨折累及到颈内动脉海绵窦段会造成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进而形成搏动性突眼。(3)颅神经损伤。若为筛板和视神经管骨折将会造成第Ⅰ、Ⅱ颅神经损伤,并伴随视力下降和嗅觉减退等症状。枕大孔或岩骨尖后缘骨折时,会使颅神经受累进而出现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等症状。(4)脑脊液漏。据资料显示,在颅底骨折中,脑脊液鼻漏发生率占约5%~11%。但临床上很多外伤性的脑脊液漏都无需进行手术治疗而自行愈合。大多数脑脊液耳漏是因颅中窝骨折引发的,而脑脊液鼻漏是因颅前窝骨折导致的。
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常规CT扫描诊断颅底骨折情况,通过常规CT扫描可以显示颅内血肿、脑水肿或脑肿胀、硬膜下出血或硬膜外血肿等情况。常规CT虽然具有一定的空间分辨率,但由于其轴位扫描图像比较厚,因而在进行CT扫描轴位平行颅底骨板面时会导致颅底骨重叠,同时受部分容积效应(即短阵图像中的象素代表着一个体积,象素面积乘以层厚,这个体积内可能含有各种组织[4]。每个象素的CT值实际代表单位体积各种组织CT值的平均数。故此类CT值所代表的组织密度可能实际上并不存在)影响,最终形成假象,存在漏诊缺陷。而多层螺旋CT扫描可以有效地防止容积效应带来的扫描图像假象发生。多层螺旋CT是新型的影像学技术,可以在一次扫描旋转过程中同时获得高达4个以上的层面图像投影数据[5]。多层螺旋CT具有以下优点:(1)成像速度快,并且可以包容较大范围容积扫描。可以在短短几秒的时间内完成相应部位扫描,减少检查时间,提高严重外伤患者的时间。同时图像质量高,可以发现更为细小的骨折部位,提高诊断率。(2)可以在同一次扫描中得到重建不同层厚的CT图像数据。可以将颅底骨折、骨折线及骨断端的详细情况进行精确化显示[6-7]。
本文通过实验结果研究发现,多层螺旋CT显示出颅底骨折的例数(55例)明显高于常规CT显示例数(25例),由此可见,多层螺旋CT诊断颅底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CT。同时在进一步检查颅底骨折的具体部位,即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及颅后窝骨折情况时,观察组显示出各个部位骨折的例数明显高于参照组。由于常规CT是横断面扫描,扫描方向刚好与颅前窝所在层面平行,因而显示颅前窝骨折的效果较差,而多层螺旋CT通过重建可以得到颅前窝矢状面和冠状面的图像,因而显示颅前窝骨折效果较佳。同样作为颅中窝主要骨质结构的蝶骨大翼也是呈水平走向,且骨壁较为薄弱,通过多层螺旋CT可以将蝶骨大翼骨折清晰显示出来。此外,多层螺旋CT的MPR矢状面和冠状面重建可以清晰显示出颞骨骨折的走向、受累部位及累及范围,而常规CT便无法显示出这样的效果[8-9]。
总之,采用多层落选CT的扫描快速非常快,病情非常适合急诊的抢救,也可以非常及时的发现患者的头颅损伤,能提高患者颅骨骨折的救治率。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显示颅底骨折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CT,且具有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大大提高了颅底骨折的诊断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肖勇,申开荣,郭仕伦,等.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颅底骨折的诊断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196-197.
[2]杨忠平,石斌,王景云,等.高分辨CT及重建技术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8):931-932.
[3]杨学伶,李长启,郝进家.颅底骨折的HRCT诊断价值[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7):98-99.
[4]段海涛.128层纳米四维螺旋CT在颅底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5):1.
[5]胡树坤.64排螺旋CT颅底骨折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5):68.
[6]莫彩建,王宁,陈子敏.高分辨率CT扫描诊断在颅底骨折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0):264-265.
[7]公维云.多层螺旋CT MPR、MIP及VRT剖切技术在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4):80-82.
[8]李志忠,欧幼宽,杨廷桂,等.MSCT对颅底微细或隐匿性骨折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2,18(6):525-528.
[9]唐一兵,黄瑜,梁真.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颅面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0,3(10):1002-1003.
论文作者:宿吉鸿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8
标签:螺旋论文; 多层论文; 患者论文; 常规论文; 蝶骨论文; 脑脊液论文; 颅脑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