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开颅减压手术治疗恶性脑静脉血栓患者的疗效论文_孟庆恒

天津海洋石油总医院 300452

摘要:目的:对开颅减压手术治疗恶性脑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90例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与我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脑静脉血栓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给予观察组患者开颅减压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抗凝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92.50% vs 52.50%,P<0.05);VA、BA值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开颅减压手术是治疗恶性脑静脉血栓的有效途径,推荐使用。

关键词:开颅减压手术;恶性脑静脉血栓;疗效

脑静脉血栓为一种较为特殊的脑血管疾病,在临床并不常见,发病率较低,但疾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不容忽视,研究证实[1-2],脑静脉血栓一旦治疗不及时,将引发脑疝、颅内高压、脑缺血、出血性梗死等多种严重并发症;此外,对于急性期脑静脉血栓患者而言,即使患者安全度过急性期,仍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接受重症监护,才能保证各项生理功能的良好恢复[3]。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90例恶性脑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分组对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措施的方式,分析探讨了开颅减压手术治疗本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使用随机数表法将90例恶性脑静脉血栓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68.79±3.81)岁;对照组44例,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68.88±3.97)岁。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的比较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开颅减压手术治疗:入院后对患者个体情况进行详细评估,根据患者疾病状况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对于合并急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可使用急诊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手术完成后在行中线结构复位;进行开颅手术时,首先定位患者血肿位置,以患者血肿处行大小适中的手术切口,之后按照一般手术流程进行手术;对于血肿量在40ml以上的患者,去除骨瓣减压之前先对患者血肿进行清除;对于脑肿胀明显或静脉性梗死的患者,术中尤其要严格止血并适当扩大硬脑膜的修补范围;对于出血量在40ml以下的患者,行单纯的去骨瓣减压术即可。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进行严密监测,发现异常立即处理,保证患者手术治疗安全性;术后根据患者手术情况和身体状况进行相应的术后处理,包括镇静、脱水、营养支持等;对于术后昏迷时间较长的患者,给予亚低温治疗;对于住院治疗时间较长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对照组患者接受抗凝溶栓治疗,酌情选用常规普通肝素(SH)或低分子量肝素(LMWH),此外,溶栓治疗时加强对导管的护理,既要保证导管定位精确,同时避免不良置管事件的发生。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分别于治疗开始前1d以及治疗结束后1d,对两组患者各自的椎动脉血流速度(VA)、基底动脉血流速度(BA)进行测量。

参考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4]制定本次疗效评价标准,在治疗结束后的30d,使用该评价标准评估患者临床疗效,评价维度包括意识、言语功能、水平凝视功能、上下肢肌力、步行能力、手肌力等内容,总分45分,得分越高,则认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得分,并以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 - 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计算治疗前后患者得分的变化,以此为依据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级,痊愈:各项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得分降低95%及以上;显效:各项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得分降低幅度在70%-95%之间;有效:各项临床症状改善,得分降低幅度在30%-70%之间;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病情持续恶化。将痊愈率、显效率以及有效率相加,三者之和即为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软件SPSS15.00分析处理各项计量、计数资料,数据之间的组间对比运用t、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52.50%,比较可知,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表[n(%)]

3.讨论

传统上,临床习惯于采用系统性静脉溶栓、抗凝等非手术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但对于重症患者上述措施往往无效,且抗凝溶栓治疗过程中,还可能因颅内高压而引发脑疝,增加患者死亡风险。为此,有学者[5]提出,当上述常规治疗措施治疗无效,患者颅内压无法降至安全水平时,应及早考虑行减压手术。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VA、B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提示开颅减压手术能够加速患者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有效改善患者供血状态,进而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此外,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较对照组患者的52.50%明显更高(P<0.05),表明开颅减压手术是治疗恶性脑静脉血栓的有效途径,有着较高的成功率与有效率。

综上所述,对于恶性脑静脉血栓患者而言,对其实施开颅减压手术是切实可行的,通过手术促使患者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恢复,可及时解除致死性脑疝给患者带来的生命威胁;此外,手术还能够改善皮质静脉代偿性引流,帮助肝素弥散至治疗部位,提升肝素使用效果。总之,早期开颅减压手术是治疗恶性脑静脉血栓的有效途径,可降低患者脑疝风险和死亡风险,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性,对于病情加重的患者以及抗凝、静脉窦溶栓等非手术措施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当积极使用开颅减压手术。

参考文献:

[1]董晓辉,徐跃峤,程玮涛等.开颅减压手术治疗恶性脑静脉血栓九例报告[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6,13(3):140-145.

[2]覃壮玲,何慧,刘宏艳等.舒适护理在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3):518-519.

[3]肖以磊,赵阳,李忠民等.手术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重症脑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6,(1):13-16.

[4]郑大勇.脑静脉血栓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10):170-171.

[5]庄菁,吴成翰.颅内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的诊断研究进展[J].北方药学,2014,(1):56-57,58.

论文作者:孟庆恒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3

标签:;  ;  ;  ;  ;  ;  ;  ;  

评价开颅减压手术治疗恶性脑静脉血栓患者的疗效论文_孟庆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