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拨适时自有胜境出——《田忌赛马》教学片断及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胜境论文,赛马论文,片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师:读课文,想一想,孙膑为什么劝田忌再赛一次马?
生:因为孙膑这时已经有了取胜的办法,所以劝他再赛一次。
师:你是从哪儿读懂的?
评:教师的点拨把学生引到课文中。
生:我从“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照我的主意去办吧’”这句话读懂的。
师:能讲一讲“胸有成竹”的意思吗?
生:“胸有成竹”是说画竹子之前心中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了把握。孙膑能胸有成竹地说,说明他已经拿定主意,有了办法。
师:孙膑是根据什么想出办法的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评:教师的点拨又一次把学生引到课文中,让学生通过读书自己解决问题。
生:书中写了“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这说明孙膑发现了一个问题,齐威王的马只比田忌的快一点儿。
师:(出示投影片)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快不了多少”的意思是只快一点儿。
评:学生只停留于对字面意思的理解,显然需要教师的帮助。
师:其他同学是怎么理解的?
(生答略)
师:现在,谁能把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的黑板上用图表示出来?
(黑板上已经有双方第一次赛马时的图示:分别用红色和白色表示各自的马,在每匹马上标明上、中、下不同的字样)
(生演示:把齐威王的上、中、下每个等级的马向前稍挪了一点儿)
师:根据刚才看到的情形,你们对这句话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评:不以个体的思维代替全体学生的理解,并力求使学生的认识有新的飞跃。
生:这句话是说齐威王的上等马比田忌的上等马快一点儿,他的中等马比田忌的中等马快一点儿,他的下等马比田忌的下等马也只快一点儿。
生:因为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只不过比田忌的快一点儿,所以田忌的上等马可以胜齐威王的中等马,而他的中等马可以胜齐威王的下等马。
生:这里还可以看出孙膑是个善于观察的人。
师:根据同学们的发言,再想一想“胸有成竹”在这篇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评:再次让学生理解词语,渗透学习方法指导,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使训练落到实处。
生:表明孙膑已经有了取胜的办法,他已经想出了好主意。
师:是啊,孙膑不仅认真观察了比赛,还善于分析,所以能想出好办法。同学们能把这里的省略号可能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吗?
评:这属于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讨论,触发了他们的想像思维和创新意识。
生:田忌,别垂头丧气的,我出个主意保证你能赢。
生:田忌,别看齐威王现在高兴,待会儿准让他目瞪口呆。
生:不要灰心,失败乃成功之母嘛,你为什么不动脑子想一想?
评: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时已有胜境出。
生:老兄,你分析一下刚才比赛的情况,他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难道你想不出一个好办法?
生:田忌,我有办法让你取胜。你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先输一场,可要沉住气呀。接着用上等马对他的中等马,然后……你想一想怎么办吧。
评:这是很有创新意识的表述。
生:田忌,我有办法让你二比一取胜。
生:田忌,在魏国是你想办法救了我,使我摆脱了庞涓的陷害。大恩大德我没齿难忘。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师:噢,你知道的真多。这个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预习时我查资料,从《孙庞斗智》这本书中知道的。
师:围绕课文内容查找有关资料,这是很好的预习方法,值得表扬和提倡。
……
评:适时地肯定和鼓励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查找有关资料的做法,能更进一步激发起学生们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可谓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把获取知识的途径很自然地延伸到课外。
总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点拨、启发和引导上。就点拨而言,它即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艺术。遵循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依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适时、巧妙、灵活地点拨,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田忌赛马》这个教学片断给我们的启示是:
点拨要建立在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基础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点拨是一种外在手段,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这个片断中,教师的点拨方法之一是让学生直接面对课文,直接从书中自己去感悟知识进而吸收。这样既使学生有了思维杠杆的支点,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点拨的艺术还在于教师要准确地把握点拨的时机。古人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点拨应是在学生的“愤”“悱”之际,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突破,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引起学生认知的突破。例如在这个片断中,教师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当学生的思维出现了“栓塞”,教师便适时引导学生用图演示,化抽象为直观,学生的思维就出现了亮点。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点拨的时机掌握不好,不“愤”而启,不“悱”而发,只能是劳而无益,其结果或是越俎代庖,或是缘木求鱼,事与愿违。
点拨要注重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由于学生受知识能力等因素所限,思维易浮于表面,教师的点拨要由点延伸,铺展深入,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归纳,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如教例中对于省略号的教学,在这无字之处如何让学生见“深浅”呢?教师巧妙地点拨:把省略号可能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从学生的回答中,我们看到此时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甚至是带有创造性的。
点拨可以避直就曲,含而不露;也可以单刀直入,乘胜追击。只要能使学生经历思维的过程,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点拨就可谓成功。
(此课于1999年5月获全国说课研究协作会第五届年会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