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的策略论文_梁妙燕

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的策略论文_梁妙燕

梁妙燕 广西梧州岑溪市第六小学 543200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语文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又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预习目的;预习方法;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135-01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如果语文课的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做得好,就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发挥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怎样让学生会预习,从而培养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呢?因此,从低年级开始我就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一、低年级语文预习的主要任务

指导学生预习,首先要明确预习的目的。开始时先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高。要使预习真正起到“铺垫”作用,预习指导就应因人因文而异。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我认为一年级预习的主要任务是:⑴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读准字音,看清笔顺,想想记忆字形的方法。⑵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划出词语。⑶标好小节。我觉得二年级的主要预习任务是:⑴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想记字形的方法,并借助字典,给它再找一个朋友(即组词),养成自觉运用工具书的好习惯。⑵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多读有趣的课外读物。

二、低年级语文预习中的问题及反思

在实施预习指导的过程中,刚开始学生还能认认真真地按要求进行预习,但日子一长,就出现了敷衍的现象。学生的敷衍主要表现为,在没有读课文之前就动笔标小节圈生字,根本就没有用心读课文,只是把预习看作在书上做几个标记,这样,预习就渐渐失去了它的作用。

学生对预习渐渐不感兴趣,预习做得不到位,是学生惰性,还是我对预习指导得不得法。经过一个阶段的观察并与学生进行交流,我感到教师这方面的原因还是主要的。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检查的方法不科学,不能体现出预习的作用。预习的要求老师布置得很明确,但老师在检查预习情况时,不能清晰地显示出预习对学习新课文有多大的帮助,学生因此失去了对预习的兴趣。反思自己的教学,在第一课时中,揭示课题之后,往往把学生看作了对课文毫无了解的人,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看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你猜猜课文会是怎样的一个故事?赶快打开书本读一读。其实学生已经预习了,他们对课文已是有所了解了,这些问题提得不适时,是多余的了。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这样的想法:不预习也没关系,反正老师上新课时还会让我们读课文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但课文要求学习的生字,有难有易,而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不分难易,十个要掌握的生字,每个读三遍,每个写一排,没有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从而导致学生在预习时不能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因为他们知道,老师上课还要把这些生字反复读,反复记的,没必要花时间预习。

三、低年级语文预习中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

在调查与反思教学之后,使我进一步明白了预习不只是一个教学环节,更应该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预习的有效性应在教学新课时体现出来,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真预习,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因此进行了以下尝试。

1、教给预习方法,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要使预习有效,首先要让学生喜欢预习,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为学生持续预习和提高自学能力提供内因条件。因此,我采取了这样的策略,挪出部分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提出不同预习要求。如:预习识字韵文,就让学生想想这篇要学习的韵文和以前学过的韵文有没有联系,告诉学生,仔细读读会有新的发现。而在预习课文时,则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文。如《雪孩子》一类的童话类文章,则向学生提出注意故事的情节,故事中都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就明确了预习的目标。指导预习课文中的生字时提醒学生,新课中的生字和以前学过的字有相似之处吗?看看偏旁再想想它的意思,这个字就更容易记住了。对课文的好词好句或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用笔画下来,或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来。让学生逐步养成读、画、写的习惯,同时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的方法。对于人物故事或离学生生活较远的一些课文,则引导学生从工具书中去查阅资料。这样不断地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和提供适时的帮助,学生预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他们会逐渐喜欢上预习这一学习活动,渐渐地,也就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

2、改变第一课时的教学策略

学生已对课文预习了,教师应该明确,预习的程度应是第一课时教学的起点,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第一课时的学习活动。初读课文不再指名一节一节地朗读,而是让学生带着一个个小问题,找出有关小节进行朗读,这样才能改变学生第一课时不动脑,只动嘴的现象。这样也能促进学生预习时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在教学生字时,把生字分成三类:1、常见的生字,这类字我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就掌握。2、形近字生字,容易混淆,引导学生看偏旁理解字义帮助识记。3、笔画多,易错字,是要多仔细指导学习的。学生会感到,老师没教,我是通过预习自己掌握的,学生预习的自主性就会提高。不断给学生新的任务、新的刺激,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开始时,首先一步一步领着学生进行,经过一段时间后,则可让学生自己自觉地独立地去做,持之以恒,逐步形成预习模式,学生如能长久地按照这种模式进行课前预习,定能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在语文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俗话说“磨刀不误坎柴功”,只有学生对课文预习透了,教学的效率才能提高。同样,有效的课堂教学更能促进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预习,而有效的语文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和能力理想选择。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肖川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 湖北教育出版社.

论文作者:梁妙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5

标签:;  ;  ;  ;  ;  ;  ;  ;  

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的策略论文_梁妙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