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小学英语家庭作业设计和实施个案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业论文,北京市论文,个案论文,小学英语论文,家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背景 家庭作业指根据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有助于巩固和完善课堂所学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习惯(顾明远,1990:212)。对于英语教师而言,家庭作业则是检验英语教学效果和获得信息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利于更好地调节、改善课堂教学。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英语家庭作业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作业设计的原则和策略、作业量与时间、作业评价与反馈等方面(陶春霞,2010;胡晓芸,2013;肖正德,2014)。也有学者指出目前英语家庭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缺失,作业量过大,作业内容质量不高,作业结构不合理等(汪四楼,2009;温紫纶,2011;王文娟,2012)。综观文献可以看出,现有的研究多集中于理论的一般探讨,关于英语家庭作业的实证性研究缺乏,很少有深入细致的个案研究。 为深入了解北京市小学英语家庭作业的现状,笔者对某小学进行个案研究,调查该小学3—6年级英语家庭作业设计和实施现状,以期进一步完善小学英语家庭作业设计和实施。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和问题 本研究以北京市某小学为个案,该校为北京市教育水平优质校,具有一定影响力。选取3至6年级师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考察现阶段小学英语家庭作业设计和实施的基本情况。研究问题主要包括师生关于英语家庭作业的态度与认识、英语家庭作业的量、难度、类型、作业要求五个方面。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问卷围绕研究问题的五个方面设计,由15道单选题组成,调查对象主要是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年级发放30份,4个年级总计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5份。 2.访谈法 通过访谈英语组5名教师来印证学生问卷结果,访谈提纲涉及研究问题的五个方面。 3.文本分析法 通过阅读和分析五位教师的英语家庭作业记分册(共5份)、学生英语家庭作业本和记事本(每个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10套,共40套,每套包括一份作业本和一份记事本),主要了解学生记录作业要求情况以及作业完成情况。 三、研究结果 (一)师生关于英语家庭作业的态度与认识 教师对于英语家庭作业的认识主要从设计作业的目的和依据两方面进行调查。五位教师都认为英语家庭作业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及时巩固重点知识,熟练考试题型。教师设计家庭作业的依据有两个:第一个是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可适当降低作业难度。第二个是根据教学要求。教师会根据重点词汇及句型,布置一些机械类作业和练习册习题。平时的英语家庭作业模式基本固定,每次的作业并不需要精心设计;但是学完一个单元或期末考试前,同年级的教师会集体设计作业,各班教师会根据学生情况相应的调整作业类型和难度。教师设计作业时很少考虑学生兴趣,也从没尝试和学生一起设计作业。 学生对于英语家庭作业的态度和认识会影响到作业完成的质量,也可间接反映出对于英语学习的认识。对于“是否喜欢做英语家庭作业”这一选项,多数学生(中年级69.6%,高年级65.2%)选择“一般”,说明作业不是特别受欢迎。这可能和作业缺乏趣味性有关,因为只有极少数学生觉得作业有趣,超过75%的学生觉得作业趣味性一般。 关于作业目的,77.4%的中年级学生认为完成英语家庭作业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同样也有少数学生认为做英语家庭作业是为了考试。与中年级学生相同,63.3%的高年级学生认为完成英语家庭作业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有31.9%的学生认为做英语家庭作业是为了考试,另外还有4.8%的学生认为完成英语家庭作业是为了应付家长和教师的检查。由此可见,该校大部分学生对于英语家庭作业的认识是为了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同样有很多学生认为完成作业仅仅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可见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深入学生的内心,分数是评判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学生为了成绩而完成作业。 关于英语家庭作业的态度,大部分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选择积极对待,比例分别为80.4%和94.1%;但仍有19.6%的中年级学生和5.9%的高年级学生态度消极。 关于“英语家庭作业是否有用”的选择结果表明,90%以上的学生认为作业是有用的,这和他们关于作业的态度和其他方面认识数据基本吻合:虽然作业不是特别受欢迎,但作业对学习有用,所以大部分学生还是会积极对待。 (二)英语家庭作业的量 访谈教师普遍认为,在学完一课或一单元后,学生在20分钟内完成英语家庭作业较为合适,其中口头作业与书面作业各占10分钟。 根据记事本及作业本的文本分析,教师布置英语家庭作业的量会严格遵守学校规定:3—4年级不超过20分钟,5—6年级不超过半小时,这也符合北京市教委关于作业量的要求。教师在每节课后都会布置作业,包括英语练习册、抄译功能句、抄写单词等;练习册上的习题不会超过5道,大部分学生都能在学校完成。平均作业完成时间在20分钟左右,程度较差的学生有时需要在教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作业,时间不会超过半小时。文本分析与教师访谈结果一致。 学生问卷对学生完成英语家庭作业的时长进行了调查,分为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两部分,具体见表1。 根据上述数据,中年级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完成时间多集中在10—20分钟,没有超过1小时;高年级学生完成口头和书面作业的时间集中在10—20分钟,没有超过半小时。 另外,很多学生能在学校完成当天的英语家庭作业:中年级达到43.3%,高年级学生约占64.7%。 (三)英语家庭作业难度 教师在访谈中说道,他们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不同难度的英语家庭作业,分层作业一般体现在综合运用类作业上,如阅读理解、写作等,此类作业难度较高,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程度对作业要求相应调整。基础练习类作业虽然简单,却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因此要求每名学生都要完成。 关于作业难度,在高年级学生中有76.5%认为作业没有难度,17.6%认为难度适中,仅有5.9%的学生认为英语作业较有难度。与高年级学生有所不同,在中年级学生中,仅有46.7%认为作业难度适中,40%认为较有难度,还有13.3%认为很有难度。 由于此题为主观判断题,每位学生对于作业难度的判断标准不一致,为使调查更加客观,问卷中设计了独立完成作业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年级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英语家庭作业,但有16.7%的学生很少能够独立完成。而高年级学生中,仅有1.5%很少独立完成。 另外,笔者对记分册和学生作业本进行了文本分析,发现中年级学生作业本上主要有抄写单词或句子、改写或翻译功能句、听写单词、短文写作等形式的家庭作业,不少学生(约占20.7%)在改写句子、短文写作中出现错误,说明此类作业难度较大,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中年级英语作业在难度设计方面还有待改进。高年级学生在改写句子、短文写作中错误较少,说明此类作业更适合他们。 (四)英语家庭作业类型 通过访谈了解到,大部分教师很少布置预习类家庭作业,只是对于一些需要文化背景知识的单元(如外国节日等),教师会提前要求学生查阅网络资料。只有一位高年级英语教师认为预习作业是非常必要的,在学习新课之前,她会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和单词,大概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完一课内容后,多数教师会布置一些简单的机械练习,如抄单词和功能句等;学完一个单元后,作业内容会注重功能句的操练,教师会布置编写对话等作业;教师很少布置实践类作业,每个学期只要求学生制作一到两次海报。另外,大多数教师处在超负荷工作状态,很少有精力尝试创新作业。 对学生作业本以及记事本的文本分析结果与教师访谈一致,英语家庭作业类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改错类作业(如改卷子、改听写本等)、抄译功能句、抄写单词或词组、改写功能句、模仿写作、练习册阅读题;教师很少布置预习作业;实践类作业很少,教师一学期仅仅布置一至两次,以海报制作为主,一般要求2周之后上交。 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显示,英语家庭作业类型明显集中在抄写类和各种形式习题这两项(详见表2),与教师访谈结果一致。还可以看出,该校以书面作业为主,口头作业较少,这与另一选项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英语家庭作业以口头作业为主还是书面作业为主”?低年级学生93%选择了书面作业,7%选择不一定;高年级98%选择了书面作业,2%选择不一定。 另外,关于学生对于不同类型家庭作业的喜爱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喜欢的作业分布较散,没有特别集中的类型;但比较明显的是,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类型(抄写和各种习题)并不是学生特别喜欢的类型(详见表3)。 (五)英语家庭作业要求 关于英语家庭作业要求,五位访谈教师均给出肯定回答:家庭作业格式会在学期初对学生进行统一要求,每天都会询问学生是否清楚作业要求及内容,并反复解释。此外,教师还会把作业内容通过短信或微信形式发给家长,中年级班主任每天都会检查学生记事本,高年级由学生小组长检查。通过对学生记事本的文本分析,发现教师所述属实:中年级和高年级英语家庭作业内容及要求表述均很清楚。另外,教师们表示,英语家庭作业基本上是教师集体或个人设计,没有学生参与设计。 正确理解作业要求是准确完成作业的前提,关于学生对于英语家庭作业要求的理解情况,有76.7%的中年级学生和64.7%的高年级学生能做到“总是能够明白教师的作业要求”,仅有3.3%的中年级学生“很少能够明白教师的作业要求”。对40份学生作业本的文本分析发现,大部分情况下,学生都是按教师要求完成作业,说明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作业要求。 另外,对于平常是否参与设计英语家庭作业,各年级的回答都是100%“从不参与”。这和教师的访谈结果一致,说明老师没有意识到学生在英语家庭作业活动中的主体性。 四、问题与建议 以上调查和分析表明,该校英语教师能严格按照教委规定的作业时间设计相应的家庭作业,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但是,该校的英语家庭家庭作业仍存在几点不足: (一)教师以及学生对于英语家庭作业的认识存在偏差 大部分师生把英语家庭作业视为家庭范围内完成的课程补充和延伸内容,认为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应付考试(中年级100%,高年级95.1%);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多以记忆型和积累型为主,如练习册、抄写单词、写作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督促学生多做题,以便于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师将英语家庭作业目的局限在巩固知识,完善做题技巧,仅仅关注文本知识的深化和技能熟练,否定了学生在作业活动中的自主与合作;只是将智育的一部分—知识技能纳入作业之中,而将其他四育以及智育的其他方面排除在外,一味追求高分数而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与现代作业观是不相符合的,必然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或畸形发展(李学书,2013)。 (二)英语家庭作业形式传统单一,仍以机械类作业为主 尽管该校的英语家庭作业负担在量上有所减少,很多学生在学校就能够完成,但是作业的质上依然不容乐观。首先作业形式依旧非常单一。通过调查问卷不难看出,作业以传统的抄写类为主(中年级占77.4%,高年级占63.6%),很少有充满趣味性的实践类作业;通过教师访谈可以发现,该校英语家庭作业形式非常固定,学习新内容后,教师一般只会布置抄写等机械类作业以及练习册上的练习题,每学期仅仅会布置一、两次制作手抄报的家庭作业。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要求注重学生的兴趣,抄写形式为主的机械类作业虽然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及句型,但是机械、单调、重复的抄写会让学生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长此以往,英语家庭作业效果会适得其反。因此,笔者从两方面提出建议: 1.改变传统的家庭作业观 仅仅把家庭作业当成巩固学习的环节或者督促学生学习的管理手段,这种家庭作业观是值得我们重新审视的。根据多元价值理念下的新型作业观,作业首先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与完成一定的教学和学习任务密切相连的学习活动,因此家庭作业要纳入教学内容整体设计,并有一定的目的或目标。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作业目标可以是多元的,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情,以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李臣之、孙薇,2013)。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英语家庭作业应该不仅仅要实现知识、技能等传统目标,还要实现学习策略、文化和情感态度等目标(陈琳等,2012:42);英语家庭作业必须做到设计的多样性、差异性、趣味性、实践性和评价的人性化、多元化(李学书,2010)。 2.创新家庭作业形式,突出学生主体性 要想实现从“传统型”到“新型作业”的真正转变,必须以丰富的课程资源作为支持,不局限于教材、教参这些传统的课程资源,同时有效利用学生资源、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和教师自身资源(刘叶,2013)。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英语家庭作业时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创新作业的形式,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参与作业设计和评价,或者师生合作完成作业,激发学生的潜能,改变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被动地位。 在多元价值理念下,英语家庭作业的价值取向面临着由知识本位向发展本位、由偏重认知领域向关注非认知领域、由单一向多元、由终结性评价向发展性评价的转变(宋斌华,2010)。以上调查以北京市某小学为个案,分析了小学英语家庭作业的设计和实施现状,发现该小学英语课外作业整体符合教育部门要求:作业设计数量适中,大部分学生能在预期时间内独立完成作业。但是仍然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教师以及学生对于作业的认识存在偏差;其次,作业形式传统单一。因此,教师和学生需要改变传统的家庭作业观;需要创新家庭作业形式,突出学生主体性。北京市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与实施案例研究_英语论文
北京市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与实施案例研究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