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探讨论文_赵洪芹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探讨论文_赵洪芹

赵洪芹 山东省阳信县第二实验中学 251800

【摘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上课时以讲述知识为主,不强调师生互动,很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导致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解每个单元的重点知识,还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时能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主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长期坚持也会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其未来的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意识;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164-01

一、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

1、教育观念落后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在上课时更加注重对书本内容的记忆,教学以应试为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不愿意将时间放在对课本中相关历史材料的解读上。这样的教学方式,虽有助于帮助学生理清考试重点,提高对考试知识点的掌握,但是由于缺少对历史材料的阅读和理解练习,尽管学生在考试中能够轻松应对选择题这种客观问题,却很难应对阅读材料回答这类主观题。另外,如果学生单纯依靠死记硬背来进行历史课程学习,无法培养出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也无法使学生对历史产生自己的理解,更别提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了。

2、教学方法枯燥

在过去的历史课堂上,大多数情况都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是一种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教学形式。这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缺少学习热情和对课程的主动性,无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事实上,只要教师在讲课时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引导,学生就可以获得明显的进步。

3、成绩对师生的束缚

由于初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中考、升学,所以不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学生,都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校的唯一指标。历史学科虽然也属于中考考查的范围,但相比于语文、数学、英语,其重要性多数时候会被学生与家长忽略,学生不愿意占用太多的时间来学习,这也导致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主动性不高的现状出现。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途径

1、树立终身的学习理念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历史学习有正确的思维和感想,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新课改要求,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与查阅,在查阅中反思历史、从中汲取好的历史遗留,从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对自身进行培养,将终身学习作为充实自身的关键途径,能够有效提升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2、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首先,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才能得到个性的发展,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在紧张、压抑的教学氛围下,学生的个性发展会受到影响,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也会大大降低,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其次,教师与学生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下,学生可以自由、平等的发表自己的言论以及观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给了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这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最后,教师应当教会学生以批判性的眼光去学习历史,增强学生的批判意识,不能盲从,要敢于向权威发出质疑,这样会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也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学习“繁荣一时的隋朝”这一节内容时,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后进行一小部分的知识拓展,让学生观看大运河的部分图片以及有关于大运河的诗,然后让学生自行思考:大运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为什么?学生通过史料的查询以及结合自身对历史的看法,得出相应的结论,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问题意识,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提升自身的问题意识。

3、以人为本,提升课堂参与度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当中,课堂通常是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本应该是学习主体的概念。新课程的背景下,恢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是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只有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才能够感受到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就更能理解历史文化的内涵。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自己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带领学生一同进入到历史学习中,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参与。以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初一下册第一单元中的《贞观之治》为例,贞观之治主要讲的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在讲到这一个节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让学生了解一下李世民在位时都出现过哪些著名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在正式上课时,通过话剧的形式将故事演绎出来。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参与度,同时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在当时的时代下,为何会出现“繁荣盛世”的景象。只有当学生真正的参与进来,才能够更好的理解人物行为、当时的心理特点,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加深化课堂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初中历史的教学活动中,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其自主学习、思考历史知识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建立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还能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提供良好的习惯和工具。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应把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要教师改善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营造一个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更要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制订更加科学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能够主动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梁瑜君.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11):130-131.

[2]徐海平.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策略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6.

[3]赵晓华.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298.

[4]张婷.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D].宁夏大学,2013.

论文作者:赵洪芹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探讨论文_赵洪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