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21世纪论坛”中外专家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讨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全球化论文,中外论文,世纪论文,专家论文,论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球大市场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据说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许多学者认为全球化是一种历史进程。参加“21世纪论坛”的专家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前提是全球统一大市场,在全球市场分开的情况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地区之间的自由化贸易不等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有其内在的本质的动因。他们指出,经济全球化于20世纪50年代产生,90年代形成高潮,这有其必然性。冷战结束后,占世界市场1/3的前“社会主义阵营”发生了变化,转入了市场经济体制,完全意义的全球大市场诞生了。
国际贸易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因素。从世界经济总体来看,1978年世界贸易占世界GDP的比重仅为9.3%,而1998年上升到24.3%,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力和载体的跨国公司大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据统计,跨国公司的产值占世界总产值的40%,国际贸易的60%,国际技术贸易的60%-70%,对外直接投资的90%。联合国贸发会议《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跨国公司已成为全球经济的核心,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高速发展上起到了主导作用。我国外经贸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陈文敬指出,跨国公司通过在海外设立子公司,不仅可以绕过许多壁垒,迅速掌握当地的市场需求,有效利用当地资源,也可以通过内部贸易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便促成了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全球化,使经济具有实际意义上的全球化。
“新经济”出现,催生了经济的全球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突飞猛进,人类知识所形成的第三次技术储备在通讯、计算机和网络领域不断释放出来,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上加以体现,发生了信息革命和数码革命,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把各个国家和各个机构连在一起,人类在这个全新的基础上进行生产、贸易、科研、学习,开展各种社会活动并进行文化交流,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瑞典爱立信集团公司董事长拉斯·兰姆维斯评论说,互联网和数字通讯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使地球村变成现实,构成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机遇与挑战
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为融入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成功范例。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说,以1990-1996年为例,亚洲“四小龙”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7%-9%以上,多数东盟国家为6%-8%,这种较高速度的增长一直保持到1997年亚洲发生金融危机。他认为,这与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国家多年来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关。
中国成功参与经济全球化更为众多的与会专家称道。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说,自从邓小平先生于1978年宣布新的经济政策至今,中国的经济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当中国决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于去年11月同美国达成协议时,便已向世人显示,它正采取重大的步骤,把中国的经济纳入全球网络。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斯文·桑兹卓姆说,中国有效地利用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刺激了本国的发展,并减少了大量贫困人口,中国的经验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澳大利亚前总理弗雷泽说,中国在整个亚洲金融危机中通过保持人民币不贬值,稳定了金融市场,阻止了亚洲金融风暴的进一步蔓延。他认为,中国货币保持稳定是亚洲经济复苏的重要促成因素。
凡事具有两重性,经济全球化也不例外,它在带给各国利益的同时也对其造成巨大的冲击。金融危机与经济全球化密切相关。经济全球化使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和国内市场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产生经济波动和诱发一国金融危机的风险大大增加。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问题也成为讨论的热点。埃及经济学教授S·图巴尔、印尼国际和战略问题研究中心的学者尤素福·瓦南迪、泰国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威拉蓬·拉曼军以及中国的专家学者在发言中披露: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GDP的差距从1983年的43倍扩大至目前的60多倍,贫困国家的债务超过本国国民生产总值的80%,全世界10多亿人每天收入不足1美元,28亿人每天收入低于2美元,而世界最富有的两成人口享用全球超过八成半的产品和劳务。富国与穷国人均收入差距悬殊,前者为后者的200倍以上。据联合国统计,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继续增加,10年前是36个,5年前是42个,现在是48个。在发达国家里,贫富差距也在扩大,以美国家庭收入为例,最富有的(20%)家庭年平均收入是137500美元,而最穷的(20%)家庭年平均收入为13300美元,两者之间的差距竟达10倍之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康德苏最近评论说,“贫困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速度是不能容缓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已成为爆炸性问题,从根本上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和平生活”。
态度与对策
对于全球化趋势,发展中国家无论谴责或者回避它都是没有用的。许多专家强调,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积极的对策,趋利避害,寻求发展。首先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宗德说,要切实加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实力,包括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高科技水平,改革观念和体制,积极与国际接轨。泰国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威拉蓬·拉曼军提出建立新的经济金融秩序与制度,防止或降低世界经济金融不稳定因素造成的冲击,在地区范围内,考虑创建地区性货币基金组织及改革亚洲开发银行等问题。更多的专家提出,国际组织应更多地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也应加强团结合作,维护自身的利益,推动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规则和制度的改革,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