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所说的生态修复其本质指的就是对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在生态修复工作开展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停止一切会对生态系统产生破坏的人为活动,并且要能够按照生态系统自身的演替特点来进行科学的恢复。由于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其生态恢复速度是非常缓慢的,因此为了取得更好的生态修复效果,可以通过人为措施来加快生态修复的速度和质量,这样不仅可以对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还有利于水利工程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
关键词:自然理念;水利工程;生态修复
一、自然理念下生态修复工程的基本要求
1、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要求
在水利工程生态系统修复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能够对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进行充分的考虑,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由内部多个部分共同组成,这些组成部分在整个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着非常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在水利工程生态系统修复方案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对生态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恢复进行综合考虑,要能够做到对生态系统组成以及周围环境充分的了解,以此来满足修复方案的整体性要求。
2、尽量减少对生态植被的破坏
水利工程的一系列施工操作,免不了会对周围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因此在完工之后即使对被破坏的生态系统采取了一系列的修复操作,但是经过修复之后的生态系统与原来完整的生态系统之间必然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不管是在生态平衡还是在自我调节方面都不如原生的生态系统。因此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要能够尽可能减少对生态植被的破坏,要能够将施工区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施工面积的利用率。
二、生态环境退化与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退化是指人类对自然的不合理开发或者过度利用,导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功能衰退以及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和物种多样性遭到破坏,出现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资源缩减以及水土流失严重等现象。研究发现,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其自我修复能力就会受损甚至丧失,后期修复需要的时间长、资金投入多,且生态系统破坏和水土流失一般为不可逆的。水土流失严重的话会导致耕地面积缩减,加剧土地沙漠化,进而引发一系列环境危机,甚至会改变当地的气候条件,并加快当地农耕、畜牧环境的恶化速度。生态环境退化最显著的表现就是生态环境内的植被消失,裸露的地面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和沙漠化,进而加剧生态系统的退化。大规模的水土流失不仅会导致土地资源不断减少,也会破坏当地的土地结构,使土地更加贫瘠,最终出现土地沙漠化、土地面积减少以及河床位置抬高等问题。长此以往,会对水利工程造成严重影响,进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脚步。
遏制生态环境退化就应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恢复和重建,不仅要严格限制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行为,还要合理引导和管控破坏环境的行为。同时,还要进行科学、有效的干预,以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速度。由于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新建生态系统基本难以实现。因此,有关人员应限制破坏环境的行为,加大对环境修复的重视和投资,使生态环境恢复至一个稳定的状态,对于已经完全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应采用重建的方式进行修复,但该过程非常缓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自然理念下谈水利工程中生态修复措施
1、合理调整生产布局,加大技术应用力度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个区域的水域情况也不尽相同,在落实好水利水电工程及其后续的生态修复作业的时候,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统筹规划原则,做到更有针对性、更有价值的施工。尤其是经过测算以及规划的区域,需要明确禁止开发水利水电工程,避免更大的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同时要强化监管监督职能,在进行工程的时候减少人为的破坏以及对工程的负面影响,保证生态建设。要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职能作用,改善包括山区、河流等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直接影响的区域,落实好生态修复的相关要求。根据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为了更好落实生态修复工作,还需要当地单位的协助与支持,要积极吸引市场资本入驻,共同为当地的生态系统建设添砖加瓦。此外,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好监测的体系。首先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展开调查,明确其水利水电工程的重点施工区域,并为后续检测站的规划,奠定好扎实的基础。针对已有的管理办法与监测体系做出分析与考评,筛选出其中的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技术方案,以求获得更好的工程效果,保障并规范水土工作的修复体系。
2、制定修复计划,科学运用技术措施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水土流失状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需要做到因地制宜,并与各区域特点相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态系统修复计划,并对治理区域进行划定。针对于水土流失种类不同,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案。在具体治理工作中,要科学的引入技术手段,可以根据水土保持和生态学原量,更好的发挥生态环境治理措施的优势,可以通过将种植草本植物与灌木、乔木相结合,实现不同的植物的协调搭配,更好的发挥各自的优势,构建多层次的生态系统,以便于最大限度的获得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生态自我修复中,其需要借助于生态系统自身的能力来实现,因此要想将生态自我修复进行落实,需要具备相应的自然条件,具体还需要根据各个区域生态自我修复内在潜能和期限的差异,针对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来制定具体的策略。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借助于多种人工手段,进一步增强生态自我修复的整体效果。因此在生态自我修复方案实施过程中,要求相关部门要因地制宜,落实好生态修复的各项工作,并对生态自我修复与人为手段辅助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协调,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加大对水土流失的有效防治。
3、建立区域水土保持监测体系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态修复技术应用水平,要重视构建完善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通过监测体系的进一步构建,能够更好地采取科学的技术措施,以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不断提高,从而实现水土保持工作科学化开展。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要重视做好区域主干河流的水土检测工作,要以监测站、点为主,积极构建完善的检测分布体系,从而才能深入工作实际,结合基层水土保持工作开展实践,进一步确保监测网络的完善。为了深入开展辖区水土保持工作,要以有效的防治监测平台体系为研究,积极深化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并结合有效的优惠政策,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具体的监测体系应该包括水土环境质量,要结合相关的环境背景,对植物进行统计,明确区域性温度、降水等等多元化因素,以此才能制定完善的多元化体系,确保区域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分布质量。早有效的技术分析过程,要重视建立技术规范管理机制,要明确责任,实施奖罚制度,若工程开展过程出现因责任问题导致的监测不到位等问题,必然要实施严惩机制,以提高工作效率。
结束语
总之,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效率,要重视加强生态修复技术的运用,通过生态修复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不仅提高了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同时也保证了生态环境质量,作为相关工作人员,在有效的研究相关技术过程,要不断加强实践能力,从而才能确保相关工作有效开展。进一步为生态建设和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远洋.浅析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的有效运用[J].民营科技,2018(11):99.
[2]廖承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45(7):136-137.
论文作者:肖辅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生态系统论文; 生态论文; 水土保持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体系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