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南北差距的变化_国民生产总值论文

当前南北差距的变化_国民生产总值论文

当前南北差距的变化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差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通常所说的南北差距,指的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乃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在历史上,少数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落后国家,分别在迥然不同的条件下发展。特别是前者对后者进行了长期的殖民统治和掠夺,造成了二者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不平衡,贫困与富有、先进与落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旧殖民体系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先后获得政治独立,走上了发展的道路;但是,迄今已近半年世纪,巨大的南北差距依然存在。

南北差距是世界性的重大问题,与当代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息息相关,必须加以充分重视。

一、南北差距的表现

南北差距,从根本上说,是二者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差距。发达国家生产力高度发达,科学技术先进,它们处于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领先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生产力水平低,科学技术落后,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艰苦的过渡时期。目前发达国家的经济正在转变为信息化经济,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尚处于工业化过程之中,有些还是落后的农业国或矿业国;发达国家的经济已是成熟的经济,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还是“成长中”的经济。无论怎样看,都必须承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处于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因此,南北差距首先是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别,这是“质”的差异。

南北之间的“质”的差异,是难以简单地用数字来表示的。但也有许多重要方面,可以量化,用一些指标来衡量。这些指标主要是:经济规模和经济水平。经济规模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来表示。经济规模与国家的大小有重要关系。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的经济规模可能比一个发达的小国更大,因此,经济规模的对比,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南北差距的大小。但是二者经济规模对比的变动,却可以反映它们经济力量的强弱消长。与此有关的是,二者经济规模在整个世界经济(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也可以反映它们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高下。经济水平通常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表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方面反映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也反映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高低,因此,这个指标可以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的尺度。

但是,应该指出,无论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国际比较,都只能是十分粗略的,只有相对意义。它们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各国间差距的实际情况。这是因为各国的统计数字口径不同,而且将各国货币换算成一种通用单位(习惯上采用美元)时所采用的汇率各异。

尽管如此,人们仍使用这两个指标的统计数字,加以对比,来考察南北差距及其变化情况,因为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更适宜的办法了。

除以上两个指标外,南北差距还表现在其他许多方面,如出口额、国家在科技研究和开发方面的拨款,每万人中科技人员数,人口中文盲的比例和高等学校毕业生的比例等。

南北差距并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南北双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世界的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也是世界发展的绝对规律。发展不平衡的突出表现是先进国家往往前进缓慢,甚至处于相对停滞状态;而后进国家则加快步伐,甚至跳跃式前进,逐步接近,赶上,以至超过先进国家。发展不平衡的这种表现,近代史上已多次发生过,但那些都是发生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也是最先进、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力量的逐步削弱和相对落后的国家日本、德国的迅速崛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能不能也加快步伐,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呢?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虽然,如上所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有发展阶段的不同,它们要赶上来,必须完成阶段的跨越,而这当然是更艰巨的,但并不是不可能的。不能认为发展中国家注定落后,永远落后。发展中国家的落后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造成的,也要在历史的发展中得到解决。事实上,亚洲“四小龙”就是长期快速发展,大步跨越工业经济发展的阶段,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的实例。

当然,发展中国家的加快发展和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需要一定的条件,没有这样的条件,它们只能愈益落后。一般说来,这些条件是国内有快速发展的较强大的动力,国外有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

二、南北差距的变化

现在让我们看看南北差距的变化情况。

第二次大战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获得独立的初期,它们的经济发展虽然起点很低,但增长较快,南北差距有缩小的迹象。到了70年代,发达国家经济陷入“滞胀”的困境,而发展中国家继续以较快速度增长,南北差距进一步缩小。进入80年代,情况发生逆转。在1980-1989年的10年间,发展中国家发生债务危机,当时它们出口的初级产品价格猛跌,出口收入锐减,大量资金外流,发展受到重大挫折。这10年,发展中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仅为2.8%,而发达国家为2.9%,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下降。考虑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各为2%和0.6%,二者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分别为0.9%和2.3%,相差更大。结果,二者在经济水平方面的差距迅速扩大,发展中国家愈益落后,人民愈益贫困。总之,80年代是南北差距全面扩大的10年。

进入90年代,冷战结束,世界历史翻开新的一页,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情况出现转机,增长加快,南北差距扩大的趋势开始得到扭转。

90年代头3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在1%上下徘徊,这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发生衰退。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1990年为2.4%,1991年0.6%,1992年1.6%,1993年1.3%。这几年,它们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而发展中国家这几年平均每年增长3%。1994年,发达国家摆脱衰退,开始全面复苏,这一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达2.7%,而发展中国家则增长更快,达5.5%。这样,从1990年以来的5年间,在经济规模方面,南北差距趋于缩小。这几年,南北双方人口增长率与80年代大体相同,分别为2.0%和0.6%,因而南北方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1.5%和1%,结果,南北方在经济水平方面的差距也趋于缩小。虽然,在这方面,由于南方只略高于北方,因此,经济水平差距缩小的趋势并不明显。但无论如何,80年代那种差距持续扩大的情况开始得到扭转。展望未来,南方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仍将继续高于北方。这就是说,从1990年开始的南北差距的缩小不是一时的,而是长期的趋势。

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

1974-1993年1994-2003年

发达国家 2.92.7

发展中国家3.04.8

东亚

7.5

7.6

南亚

4.8

5.3

拉美

2.6

3.4

东欧和前苏联

1.0

2.7

撒哈拉南部非洲 2.0

3.9

中东和北非 1.2

3.8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上表中的发展中国家,把东欧和前苏联也包括在内,如果把它们除外,则今后10年内,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将在5.0%以上。据另一估计,这一增长率可达5.5%。据此,世界舆论认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势头已经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

如果按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今后年平均增长率为2.7%,发展中国家为5.5%计算,则二者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所占比重,将从1994年的73%和20%,到2000年分别为70.8%和22.8%,到2010年进一步变为65.5%和27.8%。再根据这个计算结果,并假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今后人口增长率各为0.5%和1.9%,则二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从1994年的15.7∶1,缩小到2000年的14.6∶1,到2010年再缩小到13.0∶1。从对这两个指标计算的结果看,今后南北差距无论在经济规模上或经济水平上,都趋于缩小,其中在经济规模上的缩小比较明显,而在经济水平上的缩小不很明显。

应该指出,上面所说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是按汇价计算的。如果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结果就会大不相同。按后一种方法计算,1994年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就不是73.0%,而只是56%,发展中国家所占的比重也不是20.0%,而是35.0%,在此基数上计算,今后二者差距缩小的幅度也要大得多。虽然目前出现的南北差距的变化,只是一种迹象,即使今后15年的变化也是有限的,远不能根本改变现在南北力量对比的格局,但它也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已引起西方有些观察家和经济学家的注意。例如英国《经济学家》周刊载文指出:“在今后25年里,世界将在经济实力方面经历一个多世纪以来最大的变化”①。但是,南北差距的大大缩小和最后消除,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认为发展中国家走上高速发展的轨道后,不久就会成为发达国家,南北差距很快就会消除,是过于乐观的。

发展中国家从90年代开始经济发展加快,南北差距开始缩小,是因为这时它们具有了上面提到过的落后国家快速发展的那些条件,即国内有了加快发展的推动力,国际条件比较有利。具体地说,当前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的原因是:

1.具有快速发展的基础。本来,早在六七十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就曾先后“起飞”,但除少数国家(地区),如亚洲“四小龙”之外,对大多数国家来说,经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遭到过重大挫折。特别是80年代陷入危机。虽然如此,它们并没有退回到“起飞”前的状态。事实上,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仍在逐步提高,资本积累仍在进行,市场仍在扩大,产业结构仍在逐步完善,新的产业仍在较快发展,一旦危机和困难缓解,发展自然会重新加快。

2.发展中国家从过去的发展中,特别是80年代的挫折中,吸取了经验教训,着手进行经济改革和调整:改变过去国家对经济干预和管制过多过死的做法,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对长期亏损的国有企业实行民营化;鼓励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发展;进一步面向世界市场,大力推动出口和引进外资;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的多样化等等。这些方面的改革和调整,可以概括为自由化、市场化、民营化、外向化和多样化。发展中国家选择这样的改革方向,有西方发达国家的“引导”作用,也有前苏联的瓦解和东欧剧变的影响,但从根本上说,还是它们吸取了本身历史的经验教训后,作出的选择。虽然,它们进行改革和调整的道路,并不是没有阻力和曲折的,它们通过改革和调整,真正形成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还有很长的道路,但现在,这种改革和调整,在一些国家已初见成效,成为它们经济振兴的动力。

3.从外部条件看,90年代以来,国际环境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较为有利。首先是冷战结束,由两个超级大国插手而形成的许多地区热点逐渐降温或消逝,多数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有可能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其次,当前发达国家经济正在向信息化经济转变,它们也在进行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和新的升级,有一些产业要进一步转移到生产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再次,发达国家的经济日益成熟,市场日益饱和,它们也日益迫切地需要开拓发展中的市场,向发展中国家扩大投资;最后,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有所缓解。这是由于它们自身的努力和发达国家实行某种调整措施的结果。虽然现在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总额仍然十分巨大,但再度发生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上面说明了90年代发展中国家发展加快的国内外条件。这绝不是说,今后它们已不再有任何阻力和困难了。无论国内和国外,都仍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些国家国内政治和社会的不稳,甚至动荡不定;社会分配的不公平和贫困人口的增多;产业结构的失衡和农业的衰落;财政的困难和通货膨胀的威胁;债务仍然过于沉重;不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依然存在;国际货币金融的激烈动荡等等。这一切,使发展中国家今后的发展道路也并非平坦、笔直。新的曲折和问题不可避免。但是,由于具备了上述种种条件,它们的发展将比过去加快,也是无可置疑的,从而南北差距的逐步缩小,也是自然的。

前面所说的只是南北经济差距的变化情况。如果看一看科学技术和教育,则情况有所不同。在科学技术和教育方面,南北双方的差距比它们在经济方面的差距更大。而且当前发达国家的科技革命正在迅猛发展,一日千里,发展中国家的科学技术和教育基础薄弱,难以与之相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世界科学报告》指出:科学成果只不过是几个国家的特权。世界科研活动80%以上是掌握在几个工业化国家手中,它们的科研经费占它们国内生产总值的2.9%,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科研经费只及上述百分数的1/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费德里科·马约尔说:“今天,富国和穷国之间的差距是知识差距”。该报告还指出:一个国家的强大也取决于人力资源。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日本居于首位,其次是以色列,它们平均1000人有4.4个科学家,而第三世界平均每5000人才有1个科学家或工程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题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指导文件》的报告指出:18至23岁青年的入学率在发达国家高达42%,在发展中国家只达14.1%;发达国家每10万人中有大学生2500至5000人,在多数发展中国家却不足100人。看来,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同步,前者更加滞后。因此,即使在经济方面,南北差距开始趋于缩小,在科技和教育方面,南北差距仍将继续扩大。而南北在科技和教育方面差距的扩大,最终也表现在经济上,集中表现为高新产业差距和生产技术水平差距的扩大。也许需要经过相当时期后,这种情况才能改变。到那时,南北差距的缩小,才是全面缩小。

三、不同发展中国家的动向

上面是把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在考察南北差距的变动时,把南北方国家分别作为相对应的整体,是理所应当的。但是,不论南方或北方内部,各国具体情况都很不相同。特别是130多个发展中国家,更有极大的多样性。当然,我们不能把各个国家都拿来与发达国家逐一进行比较,但是,为了比较具体和深入地研究南北差距的变动问题,把发展中国家按其经济规模的大小和发展水平的高低分成若干组,分别进行考察,是很必要的。

第一组是经济规模大,且在加快发展的大国,如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巴西、墨西哥等。这些大国人口众多。上述六国人口总计约26亿人,占全部发展中国家人口的3/5,国民生产总值在全部发展中国家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国家的市场潜力巨大,且都已具有较雄厚的工业基础。近些年来,它们的经济都在程度不同地加快增长。中国自不必说,印度、巴基斯坦近两年来增长率在4-5%,印尼为6%,巴西和墨西哥增长不稳定,但从长期看,也会有较快增长。因此,这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规模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缩小。但因它们人口众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尚较低,其中亚洲的四个大国,按世界银行的分类标准,尚属“低收入国家”(199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675美元以下)。拉美两个大国也是中等收入国家中水平较低者。因此,它们在经济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虽也呈缩小趋势,但并不明显。即使在下世纪的某个时期,它们在经济规模上接近或赶上某些发达国家,成为经济大国,在世界经济中排列的次序上升到前10名以内,它们的经济水平仍然不高,也仍然不是富国。

第二组是新兴工业化国家。目前公认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是亚洲的韩国、新加坡、香港和我国的台湾省。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规模较小,但经济长期以来快速发展,如韩国1980-1993年间,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新加坡和香港也都达6.7%。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它们已完成工业化,经济水平正在接近和赶上发达国家。其中新加坡和香港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赶上或超过像英国和意大利这样的发达国家。今后一定时期内,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仍可保持在7%上下的水平。因为,它们的经济水平与德、法、美、日等国的差距也将逐步缩小。

此外,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正在增加对科学和教育的投入。目前,它们的科研经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平均达1.6%,虽仍低于美、日和欧洲国家,但已超过加拿大(1.4%)、澳大利亚和新西兰(1.2%),今后,它们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将不断缩小。

第三组是一些中等收入且在加快发展的国家,它们为数不少,亚、非、拉美各大洲都有,如非洲的埃及、摩洛哥、突尼斯、加纳和南非;亚洲的泰国、马来西亚;南美的智利、阿根廷、秘鲁、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等。这类国家从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看,都是中小国家,但它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低,除埃及属低收入国家外,其他都属中等收入国家。它们之中,有的从80年代以来,就已开始加快发展,如泰国、马来西亚、智利等国,90年代,仍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特别是泰国和马来西亚,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在8%以上。有些国家,主要是拉丁美洲国家,则是在渡过80年代的困难时期之后,90年代开始重又加快发展,年平均增长率为4-6%;非洲的一些国家,多年来保持着3-5%的年增长率;南非消除种族隔离制度和成立民选政府之后,国际制裁解除,经济潜力开始得到发挥,经济出现加速发展的趋势。这类国家的经济各具不同优势,大都具有一定工业基础,在下世纪初的20年内,可望会先后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在经济规模和经济水平上,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第四组是石油输出国。这类国家中,印度尼西亚和委内瑞拉已分别列入以上各组,这里主要包括中东石油输出国。80年代,由于油价大跌,石油输出国遭到重大损失,中东持续不断的战争,使它们的经济受到破坏。1990-1991年海湾危机和海湾战争,又对它们的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但是在这之后,这个地区的和平进程有了突破性进展,油价趋于平稳。这种局面,今后有可能维持下去。这将有利于它们经济的发展。据世界银行的预测,未来10年,中东和北非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3.8%,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因这个地区人口增长率很高(将近30%),因此,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不会高于发达国家。石油输出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已很高,有的国家与发达国家一样,属高收入国家。但这个高收入水平的来源主要不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的现代化,而是来自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个高收入水平今后仍可能保持下去,但要进一步提高是有限度的。

第五组是最不发达国家,或低收入国家。这类国家为数不少。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199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675美元以下),则这类国家有42个,占发展中国家的1/3。它们集中在撒哈拉南部非洲,亚洲的阿富汗、孟加拉、缅甸、尼泊尔、蒙古、南太平洋岛国,加勒比海地区也属这类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落后,且长期处于停滞或半停滞状态。其中不少国家由于人口增长率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连年下降;有些国家天灾人祸频仍,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大批居民沦为难民。因此,人们普遍对这些国家的前景不抱乐观。但是,冷战结束后,这类国家中的多数,经济状况也开始有了一些起色。据世界银行预测,1994—2003年,撒哈拉南部非洲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9%,比过去20年约高1倍。但因这些国家人口增长率过高(也约为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仍将低于发达国家(分别为0.9%和2.1%)。这就是说,在经济水平方面,它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会缩小,而只能继续扩大。

从以上各不同组别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看,尽管它们有种种差异,但冷战结束后,普遍在加快发展,而且这种趋势很有可能保持下去。在以上五组发展中国家中,前三组国家又占有绝大比重,它们的快速发展和它们与发达国家差距的趋于缩小,对整个南北差距的变动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他两组,尽管在经济水平方面(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方面),差距仍可能继续扩大,但由于它们的经济增长率也比过去提高,因此,经济水平的差距扩大将趋缓,不足以影响南北差距变动的总趋势。

四、南北关系的变化

南北经济差距,是南北关系的基础,南北经济差距的趋于缩小,也将引起南北关系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首先,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将有所提高,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也将加强。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在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和支配地位的仍然是发达国家。不合理、不公正的世界经济秩序仍将存在,不会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旧的世界经济秩序,是相当牢固的。其所以是这样,说到底,就是因为它们的实力强大。少数发达国家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3/4。这种情况,在战后半个世纪内,并没有改变。今后,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加快发展,发达国家所占的分额将有所下降,但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发达国家的这种巨大优势地位将不会动摇。

发展中国家为打破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争取发展权,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七八十年代斗争的焦点在石油和其他初级产品价格以及债务问题,曾发生震撼世界的石油危机和债务危机。90年代,南北矛盾的焦点转移到国际资金分配、贸易摩擦、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等更多领域。在这些方面,南方国家虽然处境不佳,但它们为维护自身权益而提出的合理主张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其次,战后半个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有了巨大发展,国际分工体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初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仍然是加工制造与原材料供应的分工,即仍然保留着长期殖民统治时期所形成的“垂直分工”。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都是只依靠一两种农矿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从发达国家换取制成品。但是,今天情况已大有改观。许多发展中国家已逐步改变了只生产和出口原材料的情况,发展了自己的多种制造业,且制成品出口日渐增多。现在,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中,制成品所占比重已从1954年的5%增加到60%;它们在世界制成品出口总额中所占的分额已从1970年的5%猛增到1993年的22%。特别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工业化有较大进展的国家,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正在大力发展某些中等技术产业和某些高技术产业。当然,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也正在进行新的升级,它们正在推进新科技革命,实现经济的全面信息化。这样,目前的国际劳动分工,发生了新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在向世界市场供应原材料的同时,大量供应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传统技术和中等技术产品以及某些高技术产品的零部件;而发达国家则着重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南北劳动分工中,垂直分工的成分在减少,水平分工则在扩大。

在新的国际分工条件下,南北之间的新的相互依赖关系也在加强。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正在开拓,它将吸引来自发达国家的大量资金;大量增加来自发达国家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进口,将成为跨国公司驰骋的新天地;而发达国家则将不仅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原材料和能源,而且越来越多地进口它们已不再生产的传统产品和中级技术产品。

西方国家已经意识到在新的条件下,它们对发展中国家依赖将加强的趋势,并正在制订相应的战略。如美国商务部把包括中国、印度、印尼、巴西等10个发展中大国看作是“新兴大市场”,把它们作为“新的工作重点”,认为推行“新兴大市场”政策有利于美国的繁荣与安全。今后南北双方新的相互依赖关系,将比过去更加密切。南北双方谁也离不开谁,一方发展成为另一方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也就为南北方加强合作和协商提供了基础。当然,如上所说,发达国家总想凭借其巨大实力,对发展中国家施加种种压力和限制,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有时也会是十分激烈的,但南北双方在相互依赖中共同发展,也是必然的。

最后,目前经济地区化正日益加强。全世界已建立大大小小地区性一体化组织或集团近30个。其中最大的是欧洲联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虽然还不能说是一个机制化的经济组织,但自去年茂物会议之后,也开始朝着建成一个自由贸易区的方向起步。这三个大经济区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80%以上。它们都以主要发达国家为中心,力求扩大其范围。欧盟以德法为中心,将向东欧、地中海、北非地区扩张;北美自由贸易区以美国为中心,并正准备把南美囊括进来,成为美洲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以美、日为中心,其余多为发展中国家(地区),并仍将继续吸收南美、印支等地区的一些国家。这三大经济区,把世界经济一分为三。每个经济区中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因此,南北经济差距和南北关系的变化,既应从世界层次上来考察,也可以从三大地区的角度来考察。

从地区角度来考察,应该看到,由于各大地区经济组织内部,实行商品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这一方面,对发展中国家向本地区发达国家的出口有利,对它们吸引外资也有利。但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实力弱得多,经济水平低得多,它们的发展受发达国家的制约也势必加强。

各大经济区内的南北关系的态势,究竟如何,发展中国家在其中的地位和所受到的影响如何,归根到底,还是要看南北方的力量对比,以及南方国家是否加强团结,为争取更有利的经济地位和更大的经济权益而努力。如果南方国家力量相对较强,且能团结一致,则它们的境遇自当有利些;反之,就更为不利。

注释:

① [英]《经济学家》周刊1994年10月1日。

标签:;  ;  ;  ;  ;  ;  ;  

当前南北差距的变化_国民生产总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