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素质的研究_数学论文

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生字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字论文,小学数学论文,新课程标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教学较难开展。这时,学生的识字量极其有限,没有掌握拼音识字和查字典,遇到生字无法自行解决。此外,《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这种对学生生活的关注既是本次课改的一大亮点,也导致数学教材用字量的增加,学生遇到生字的概率随之增大。生字问题,成为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拦路虎!

一、说明

本研究选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由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版。

因为实际的教学进度参差不齐,所以用页码替代教学进度进行统计。范围包括课本“目录”以后,“后记”以前的所有汉字。根据总页数,分别以30、37页为基本跨度把课本划分为四段。为保证每一教学单元完整,在遵循基本跨度的基础上适当微调,最大差额5页。详见表1。

表1 数学、语文课本分段及页数

数学 第2-31页

第32-63页

第64-90页

第91-121页

(共120页) (共30页)

(共32页) (共27页) (共31页)

语文 第2-39页

第40-77页

第78-116页

第117-148页

(共147页) (共38页)

(共38页) (共39页) (共32页)

字汇的比较包括:

第一,数学课本各段相异字与语文课本相应段上要求“认识”的字;

第二,数学课本第31、63、90、121页之前的相异字与前期语文课本要求“认识”的字;

第三,数学全书用字与语文全书做出识字要求的字。

二、基本情况

1.字汇分布基本情况

数学全书共120页进入统计,涉及汉字2348个,其中相异字在各段的分布,如下表:

表2 数学各段宇汇分布

数学

各段总字数

相异字数

新增的相异字数量

第一段:p2-31

338  94

94

第二段:p32-63  578 155

87

第三段:p64-90  632 170

59

第四段:p91-121 800 201

50

 2348 290

290

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在识字教学上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对识字提出高低两种层次的学习要求:“认识”是指在本课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不默,不考;“学会”是指会读,会写,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第一册语文课本中做出“认识”要求的汉字有400个,其中有100个字要求“学会”。具体分布见下表:

表3 语文各段宇汇分布

  累计要求

累计要求

各段要求

语文 “学会”

“认识”

“认识”

第一段:p2-39

   0

 

70   

70

第二段:p40-77 

41

   197

127

第三段:p78-116

 84

   345

   148

第四段:p117-148

100

   400

   55

比较表2、表3可见:不排除前后段的重复,数学课本除第一段外,各段“相异字数”均少于相应时期语文“累计要求‘认识’”的字数。去除重复的字以后,除第一段外,各段“新增的相异字数量”也都少于同期语文“各段要求‘认识’”的字数。即除第一段外,数学在每一部分新应用的相异字,都少于同期语文课本,这种趋势持续到书末,使数学全书的用字数少于语文要求认识的量。

2.数学所用、语文所学字汇不同范围的比较

以各段起止为标记,数学全书形成四个分界点。分别是第31、63、90、121页。分别考察各点之前的用字有多少在前期语文课本中做出了要求。详见下表:

表4 数学所用、语文所学字汇不同范围的比较

附图

可见,除第一部分以外,语文课本要求学习的字,都少于数学课本应用的。但是,数学课本在某一部分所用的字,仍有很大比例在同期语文课本中不作要求,平均达到61.2%。该比例由第一部分到第四部分,随着考察范围的不断扩大,缓慢减小,由80.9%降至44.5%。这表明,学生在数学课本的前端遇到生字的可能性更大。

3.数学全书相异字汇与语文全书做出要求的字的比较

数学课本的用字非常集中。全书共计2348字,仅包含相异字290个,平均出现8.1次。这290个字中,有161个在语文课本中要求“认识”,其余44.5%在语文课本中未做要求,它们累计在数学课本中出现670次,占数学全书汉字总量的28.5%。

数学全书字频最高的100个字,累计出现1890次,占全书的80.5%。这100个字中有72个在语文课本中要求“认识”。也就是说,即使是数学课本使用频率最高的100个字,仍然有28个在语文课本中未做任何要求,占数学课本总字数的18.2%。

从语文课本的角度来看,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有239个没有在第一册数学课本中出现,比例达到59.8%。

三、分析

1.从字汇量来看,数学课本用字有可能包含于语文要求学习的字汇

数学全书用到相异字290个,少于语文要求“认识”的字数。分段来看,除第一段外,各段“相异字数”均少于同期语文“累计要求‘认识’”的字数;数学在每一段新应用的相异字也少于语文课本在相应部分增加的,这种趋势持续到书末。第一段的异常是由于语文识字教学刚刚起步,大部分要求“认识”的字还未出现。

数学全书、各段相异字总量、各段新增相异字总量,都少于语文的同期指标。所以,仅从字汇量的角度看,有可能在不增加现有语文识字量及进度安排的情况下,让数学课本的用字限于语文要求学习的那部分。

2.数学与语文在字汇上存在一定的配合,但尚有进一步加强的空间

就第一册而言,数学与语文在字汇上存在配合:数学全书用到290个相异字,有161个属于语文“认识”的范围。然而,语文、数学在字汇上的附合仍有待加强:从语文来看,400个要求“认识”的字有239个没有机会在数学课本中出现,数学中也有44.5%的相异字超出了语文的学习范围。如果认定学生在数学课本中的用字需要达到“认识”水平,那么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实际要求学生“认识”的汉字就不止400个,而是增加到529个。学生的识字负担加重了。加强语文数学在字汇上的配合,以识字教学服务数学教学,以数学教学巩固识字成果,才能最终达到双赢。

四、结论和建议

1.灵活调整,根据实际教学进度更新本研究数据

实际上,语文课本要求学习的汉字与实际教学中学生“认识”的汉字、数学课本中运用的汉字与学生阅读课本时需要的汉字,都可能有出入。本研究创设了一种理想的前提,即:相等关系成立;语文、数学教学严格按照页码同步推进;语文做出的要求被保质保量完成,没有添加也没有缺漏;学生学习用字只在语文教学中获得。实际上,这些假设很难同时成立。语文、数学教学进度的多样,决定了本研究无法准确描述。因此本研究的实际应用者有必要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灵活调整,以准确把握数学、语文课本在汉字字汇上的对比关系。

2.凸显盲区,关照数学要用而语文不做要求的字

对现有情况而言,识字教学对数学课本用字中的一部分未提出学习要求,由此形成的学生识字盲区是教师应该特别注意的。数学老师如果忽视了这类字的大量存在,往往会想当然的以为课本中出现的汉字学生能够认识。这种想法的后果要么是不从学生实际的识字水平出发,要么是对同期语文教学的效果产生微辞。因此,把这类在语文课本中始终未做要求的字找出来,并给予特殊的关照是必要的。

3.语数配合,突破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文字障碍

数学课本用字与语文要求学习的字很不一致,这意味着学生迫切需要用的字,往往不是语文识字教学的重点。在这个意义上,语、数两门学科的力量还没有充分整合。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而不是少数识字水平高的学生的数学,使所有学生在字汇量的角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有必要集中语、数两科的力量,突破数学课本中的常用字,使学生学习数学不再为生字所累。

4.分层要求,确立数学课本用字要求的学习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对新课程的教材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学习要求,“认识”和“学会”。对照实际数学教学中对字汇的要求,我们很难将数学用字要求纳入其中。笔者认为数学用字也存在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比如“多”“少”“大”“小”这些字,学生必须准确掌握它们的意义,才可能正确理解某些数量关系。而另外一些字,例如“整”“复”“练”等,要求相对较低。分层确立数学用字的标准,才能使语文识字教学对数学教学的配合更具针对性。

标签:;  ;  ;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生素质的研究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