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对肠道菌群及循环炎症因子的影响论文_刘乾

(平昌县中医医院 四川巴中 636400)

【摘要】目的:本文就红霉素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对肠道菌群及循环炎症因子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84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采用莫沙必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霉素治疗。结果:实验组的肠球菌菌落少于参照组,拟杆菌菌落多于参照组,P<0.05,两组的肠杆菌、乳酸杆菌以及双歧杆菌的菌群数量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TNF-α、INF-γ、IL-1β以及IL-6等炎性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对比参照组的83.33%更高,P<0.05。结论:应用红霉素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效果理想,治疗期间不会对肠道益生菌产生显著影响,且对炎性症状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红霉素;糖尿病胃轻瘫;肠道菌群;循环炎症因子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3-0147-02

糖尿病胃轻瘫(DGP)是糖尿病的一种慢性并发症,患者会出现渐进性胃动力低下与胃排空延迟情况,进而引发早饱、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与胃肠道激素分泌功能紊乱有密切关联,常在治疗后易反复发作,有研究发现大环內酯类抗菌药物具有一定的促胃动素受体激动药活性,对治疗胃轻瘫具有一定帮助[1]。为提高临床疗效,对部分DGP患者采用红霉素治疗,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1.基线资料及方法

1.1 基线资料数据

选取2016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4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经胃肠钡餐、胃镜等检查被诊断为胃轻瘫。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45例、39例;年龄集中在41~75岁之间,平均(54.2±5.1)岁;1型糖尿病11例,2型糖尿病73例;病程在3~19年之间不等。采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2例;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P>0.05。

1.2 方法

参照组:为患者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15)治疗,餐前半小时口服用药,5mg/次,3次/d。

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用红霉素肠溶片(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2407)治疗,餐前半小时口服用药,0.25g/次,3次/d。

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4周后比较疗效,在用药期间要注意合理饮食,积极降糖。

1.3 观察指标

(1)肠道菌群:对比两组的肠球菌、拟杆菌、肠杆菌、乳酸杆菌以及双歧杆菌的菌落数量。(2)炎性因子:在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样,测定TNF-α、INF-γ、IL-1β以及IL-6等炎性指标。(3)疗效评定标准[2]: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肠钡餐、胃镜等复查结果恢复正常,则为显效;症状有所减轻,复查结果有所好转,则为有效;症状、复查结果未见明显变化,或加重,则为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中所出现的数据均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检验,计量资料(x-±s)的比较结果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n,%)的比较结果采用χ2值检验;当检验结果P值<0.05时说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2.研究结果

2.1 两组肠道菌群数量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中的肠球菌、拟杆菌数量与参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肠杆菌、乳酸杆菌以及双歧杆菌的菌群数量与参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详见表1。

2.3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中显效32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2%(41/42); 参照组中显效23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3.33%(35/42);组间比较P<0.05。

3.讨论

糖尿病患者因长期高血糖、微血管病变、胃肠迷走神经病变以及胃肠激素改变等多种因素,较易并发胃轻瘫[3]。其中胃动素与胃铋素分泌异常是导致胃轻瘫的主要原因,胃动素是由小肠所分泌,对促进胃肠道蠕动及胃排空具有重要作用。对于DGP的治疗,要积极控制血糖,且要对胃动素与胃铋素分泌功能进行调节。文中参照组所用的莫沙必利为5-HT3受体激动剂,但糖尿病患者的末梢神经、胃肠道黏膜下神经丛等均有一定病变,因此导致患者使用胃动力药物的效果不够理想。我院主张加用红霉素治疗,该药物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种较强的胃动素受体激动剂,能够使血中的胃动素水平上升,促进胃内液体及固体食物排空。

肠道菌群与肠道微生态与消化吸收、分泌以及肠神经系统调节与反射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因此在DGP治疗时,也将肠道菌群的改变情况视为一项观察指标。研究结果2.1显示:实验组患者加用红霉素治疗后,在肠杆菌、乳酸杆菌以及双歧杆菌数量方面与参照组无差异(P>0.05),这说明红霉素未对患者的肠道益生菌产生显著影响。结果2.2中显示:实验组患者的TNF-α、INF-γ、IL-1β以及IL-6等炎性指标均低于参照组(P<0.05),这说明红霉素可降低DGP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这些炎性因子会对胃动素、胃铋素等的分泌及释放产生影响,炎性因子水平过高也会引发胃肠功能异常肌内脏感觉障碍等病症,故当炎性因子水平下降时对DGP治疗具有一定帮助。研究结果2.3显示: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参照组的83.33%,P<0.05;这一结果与范丽[4]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也充分体现了红霉素在DGP治疗的应用效果及优势。

综上所述,应用红霉素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可获得显著效果,且不会对肠道益生菌产生显著影响,还可使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下降,利于患者病情康复。

【参考文献】

[1]石英,裴薇.红霉素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59-60.

[2]邹瑞政,刘畅,王俊等.红霉素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对肠道菌群及循环炎症因子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6,45(4):478-480.

[3]王佳.红霉素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动素胃泌素及肠道菌群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5):723-725.

[4]范丽.红霉素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9):1193-1194.

论文作者:刘乾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  ;  ;  ;  ;  ;  ;  ;  

红霉素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对肠道菌群及循环炎症因子的影响论文_刘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