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地区体育特长生学情分析及培养论文_刘涛

论民族地区体育特长生学情分析及培养论文_刘涛

凉山州美姑县中学(西昌校区) 四川凉山州 615000

摘要:结合民族地区体育特长生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从自身的教育经验出发,多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民族地区体育特长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希望对于今后深化民族地区体育特长生教育改革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民族地区,体育特长生,学情分析,培养对策

当前,针对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管理和教育问题则是高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高中、高校的教学质量以及办学水平,特别是对于教育水平相对较为滞后的民族地区来说更是如此。对于民族地区体育特长生的教育以及管理来说,应坚持可持续化发展理念,重视因材施教的方式,结合高中体育特长生的现状,并提出有针对性体育教学对策,希望对培养民族地区体育特长生有所帮助。

1 我校体育特长生现状

结合民族地区的发展特点,这里针对体育特长学生开展学情问卷调查工作,其中,超过八成的学生的文化成绩往往位于班级的中下游水平,另外,超过一半的学生反映,部分教师存在着对于体育特长生的偏见以及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忽视的问题;最后,超过九成的学生表示,他们非常在乎教师对于自身的评价,大部分学生由于受到教师的冷落后而变得对于文化学习难以激发兴趣。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于今后的学习以及考学、就业存在着较为悲观的态度,并没有对于自己发展前途有着清晰的认识。结合上述情况,体育特长生的现状以及问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2]。

第一,体育特长生在文化学习方面来看,在调查过程中,大部分体育特长生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选择体育加试这条道路则是为了自身能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其中,68%的学生选择体育加试则是由于自身文化学习成绩差,仅凭文化考试难以满足升学要求。这样就造成体育特长生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学习方面的困难较多,存在严重的偏科问题;

第二,在思想品德方面。大部分体育特长生由于较为频繁的体育活动、相对宽松的管理环境,他们的纪律意识往往较为淡薄,而且具有较为张扬的个性以及主张自由的思想意识,他们往往比普通学生更加复杂。由于较为明显的情绪变化,容易造成体育特长生的情绪剧烈变化而出现打架等后果。

第三,体育特长生的专业成绩方面,结合相关的统计调研数据,在本省的近三年的体育高考中发现,体育专业招生的本科分数线往往较低。这主要是由于选材不太合理、高考扩招影响、专业训练方面并没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连续性。

第四,考虑到体育特长生的心理情况,在相应的体育训练环节耗费了很大的精力,造成大脑皮层机能有所下降,总成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往往比较低,存在着课堂注意力难以集中,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文化课成绩,从而造成这部分学生往往存在着偏激、自卑、焦虑以及易紧张的心理情绪问题。

2 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2.1 重视和任课教师沟通交流,多角度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全面提升文化学习水平

一是,加强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体育特长生在学习遇到困难和瓶颈时,造成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情绪不高的问题,则应重点从他们的“闪光点”深入思考,力求从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是,积极和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交流,选择符合体育特长生的教学方式。特别是考虑到体育特长生在学习习惯、文化基础等方面的现实困难,积极为他们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从他们的实际心理特点出发来因材施教,积极为他们学习搭建表现的平台,以便更好促进其全面发展。

2.2 积极构建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不断提升体育特长生的思想道德

一是,结合体育训练以及比赛等形式,进一步加强体育特长生在荣誉感、责任感、集体意识以及认同感等方面的培养,利用多样化的主题班级活动、互帮互助小组等形式,让体育特长生切实感受到师生的关爱,能进一步体会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从而具有强烈的集体归属感;

二是,结合青少年体育特长生的情绪发展特点,构建合理的情绪教育体系,为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构建合适的情感表达渠道,从而进一步深入开展自我感知、性别差异以及个性等方面的探索,积极有效处理体育特长生的负面情绪;

三是,结合有效的活动来开展挫折教育,培养体育特长生良好的品质。利用家庭和学校相互的沟通交流,努力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互动,积极构建良好的培养体育特长生的品质教育环境。

2.3 重视构建科学的训练计划,明确发展培养计划,全面提升体育特长生的素质能力

一是,从体育院校选拔新生的标准出发,明确体育人才的质量要求。高中体育特长生选材范围一定要考虑到文化成绩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学生在思想品质、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保证学生能完全投入有效的训练以及学习活动中。

二是,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全方位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以及文化课成绩。利用多样化的思想教育活动,增强他们对于学习训练的认识高度,从而全面激发他们的积极向上、刻苦训练。

三是,结合学生的实际出发落实科学的训练计划。在因材施教的指引下,提出科学实用的训练计划方案,能进一步保证训练目的性得到明确,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创新使用的训练方法,以期实现预期的效果。

2.4 重视心理疏导,提高体育特长生心理素质

第一,结合群体特征角度来关注到个体化差异。考虑到民族地区的体育特长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他们的心理特点,其主要表现为,一是,他们往往具有较为内向的性格特点,民族认同感比较强;二是,他们更为关注于符合自身民族发展特点的体育竞技活动。所以,一方面则应该重视和其民族擅长的专项训练,另一方面,还应该重视如何有效增强凝聚力、培养民族团结意识。结合民族体育特长生好胜斗勇的心理特点,不仅要鼓励他们的进取和拼搏,还应该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正确合理的世界观。

第二,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发展存在的问题,构建多样化的心理宣泄途径。考虑到体育特长生心理、生理特征情况,应明确在进行自我不良情绪宣泄的过程中,应注意宣泄不等于可以任意发泄,否则则会造成很大的问题,而应积极寻找正确途径来进行不良情绪的排解。

3 结语

结合上述的调研分析,体育特长生往往在文化学习、品德修养、心理健康以及学习成绩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我们则应该充分重视体育特长生的发展情况,并结合实际来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保障体育特长生的健康且可持续化发展,符合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龚秋荣. 农村高中体育特长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 考试周刊, 2019年42期.

[2] 田小兰. 高中体育教学中提高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的方法[J]. 考试周刊, 2019年30期.

论文作者:刘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  ;  ;  ;  ;  ;  ;  ;  

论民族地区体育特长生学情分析及培养论文_刘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