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京津协调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协调发展论文,京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京津协调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1.1 协调发展的意义
北京、天津分别为中国第二和第三大城市,而相距仅120km, 这种情形在世界上也委实罕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各方面都有重大意义。在现今全球各地均进行全方位开放的背景下,各自为战已不是京、津的选择,而必须走协调发展的道路。首先,协调发展对两个城市本身都有好处,互通有无、扬长避短、合作竞争有利于地方经济的繁荣,增强北京作为首都的向心凝聚力,也提高天津的知名度。第二,有助于活跃京津唐区域经济,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相呼应,由点及面地带动全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国民经济总体水平,也有利于国家安全目标的实现。第三,首都及周围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会从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提高国家的声望,在风起云涌的世界气候中立足根基,更具国际竞争力。
1.2 协调发展的历史地理基础
地理区位的相邻使得京津在历史上就分工明确、相辅相成。北京自作为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天津利用其区位优势(尤其是港口)一直是京师的通海门户,集散转运各种物资。天津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迅速发展了对外贸易并随之发展加工业,成为北方工商业中心,全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并是北京的重要出海通道。建国后,由于“将北京建设为生产性城市”思想的引导,使北京上了很多不适合在首都发展的工业项目,造成京津产业各成体系,产业结构趋同,大量的重复生产、重复建设,分工不明确,影响了二者及整体经济的发展。所以现阶段正需要利用已有的历史基础、地理优势,纠正偏差,协调好二者关系,在新一轮改革大潮中把握机遇。
1.3 增强区域竞争优势,建立一体化发展格局
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程度取决于其所具有的竞争优势。京津协调发展,建立一体化格局,就能籍此获得竞争优势。
1.3.1 资源禀赋
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多种资源要素。京津在资源禀赋方面具有较大的互补性。相对而言,天津在经济发展的初级生产要素上比较丰富,而北京的高级要素较有优势。具体地说,北京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高级人才荟萃,这是当今区域竞争中最活跃、最珍贵的要素。相应的,高科技、新技术在北京大量聚集,有利于更高一层次的创新产生。作为首都,金融供给相对充足而及时,能满足投资的资本需求。北京又是全国最大的交通枢纽和通讯枢纽,计算机网络发达,信息传递快,为产业结构的迅速升级换代、经济的飞跃发展创造了优越的环境。而天津大量拥有较原始、基本的生产要素,其非技术劳动力相对富余,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可予以充分地利用。当然,天津作为全国第三大城市整体资源要素结构仍然是高级化的。北京目前的发展目标是要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而港口资源是现代化国际城市的一个必备要件。因此,天津的港口就会成为京津协调发展好的最大贡献因素。北京要向世界开放,与全球交流,天津是其窗口和门户。
1.3.2 市场需求
北京和天津都是千万人口的大都市,拥有一批高素质、挑剔性很强的消费者,又由于具体文化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消费偏好。兼顾好二者的消费群体,创造出领导潮流的需求,刺激需求创新,扩大本地需求规模,并且由于京津各阶层消费者频繁的流动性,很容易带来消费习惯扩散和普及至更广地域,从而从需求角度来提高区域竞争力,需指出的是,北京作为首都,有其特殊的安全要求,对于股票、期货、证券等风险性较大的市场,虽然面临着庞大的需求,却不能过分地放开,只能在天津搞活,由天津承担风险,以便于稳定局面,同时共同担负北方金融证券中心的职责。从实践上,京津两市人们的消费行为也说明了市场的联合倾向。北京人越来越多地去天津购物,天津人也越来越多地到北京做生意。
1.3.3 经济结构
京津要协调发展,必须明晰两城市的产业现状。笔者利用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及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以经过劳动生产率修正后的区位商方法为基础,进行了严密的比较论证分析。1990年和1995年京津沪职能部门的职能规模和职能度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京、津、沪工业大类职能规模对比(修正值) 单位:千人
1990年
项目 天津 北京上海
(津/京) (津/沪)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采盐业) 20.275
食品制造业
纺织业 219.15
服装及纤维制品制造业 6.45236.72
44.956
(0.176)(0.144)
皮革、毛皮羽绒及制品业12.372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 39.79
4.031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6.5798.526
87.922
(0.772)(0.075)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3.4674.057
4.852
(0.855)(0.715)
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制造 113.75
295.6
(0.385)
医药制造业25.97
化学纤维制造业43.929
223.84
(0.196)
橡胶制品业14.714
54.903
(0.268)
黑色金属冶炼压延业 288.4 165.93
金属制品业45.209
66.57
(0.679)
机械工业 46.441
301.6
(0.15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711 80.96 53.409
(0.021)(0.032)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28.842
85.035
(0.339)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30.688108.5 101.05
(0.283) (0.304)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 4.426 8.359 58.378
制造业 (0.529) (0.076)
1995年
项目 天津北京上海
(津/京)
(津/沪)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36.29
非金属矿采选业(采盐业)
1.153
食品制造业
36.68
纺织业30.88
服装及纤维制品制造业0.634 74.01
皮革、毛皮羽绒及制品业
20.38 6.756 45.12
(3.017) (0.452)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 33.1 19.79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36.63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25.8
157.7
(0.164)
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制造
医药制造业 23.84 4.99
(4.778)
化学纤维制造业316.0
橡胶制品业37.35
黑色金属冶炼压延业 344.8 486.9
金属制品业 9.84 68.48
(0.144)
机械工业53.26
33.39 350.3
(1.595)
(0.152)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80.21
106
384.3
(0.757)
(0.209)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57.16
40.52 297.6
(1.41)(0.192)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316.6
148.8 194.8
(2.128)
(1.625)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6.7528.74 64.5
机械制造业 (0.235)
(0.105)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第二册)》、《1995年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汇编综合行业卷》、《1996上海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局、天津市统计局提供的资料整理计算。说明:与1995年全国工业大类划分相比,1990年工业大类划分中采盐业独立与非金属矿采选业、炼焦业和石油加工业分别计算,普通机械制造业和专业设备制造业合称机械工业,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合称食品制造业,为了便于对比,在此表中将1995年的普通机械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合并。空白处表示非职能部门。
综合考虑区位商、职能规模、职能度可以得到表2:
表2 1990年、1995年京津工业相对优势部门
1990年
北京天津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采盐业)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化学纤维制造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机械工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橡胶制品业
1995年
北京天津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非金属矿采选业(采盐业)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 机械工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注:资料来源同上
比较1990年和1995年的数据可以看出,京津的工业相对优势部门比较稳定。北京偏重于原材料工业、城市型工业及知识密集型的工业,但北京在重污染、高耗水的石油加工、黑色冶金工业上比重过高,不适合大都市的发展,与其职能不相称,而这些工业又是城市财政的主要来源。要解决北京市的工业问题,就必须将北京与天津联合起来考虑,借地理位置的邻近从广域上进行合理的工业布局及利益协调。天津的加工工业比较突出,而且到1995年,天津的产业结构等级上升趋势明显,表现为知识密集型的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缩小了与北京的差距,甚至远远超过北京(电子方面)。而上海各部门的职能规模几乎都超过了北京和天津,整体工业结构也优于二者。京津有必要携手以避免盲目地重复建设,提高效益,扬长避短,缩小差距,其不同产业部门的互补与合作正为协调发展打下了基础。
从第三产业看,二者也可以恰当协调。根据《北京统计年鉴1996》、《天津统计年鉴1996》的数据计算整理,天津的地质勘探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业(指公路运输、水上运输和交通运输辅助业)、仓储业及批发业的区位商与职能规模基本都高于北京,而北京在其它第三产业上(包括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等)都具有绝对明显优势。实际情况也说明了京津的潜在合作。天津的水上运输弥补了北京的不足,大宗货物均出入天津港,而客运多通过北京的铁路和航空来运转。北京仓储业区位商远低于铁路和航空运输业,而天津仓储业区位商远高于其它运输业,可以认为天津的仓储业远不是只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很大程度上为北京服务。天津的批发业也同时贡献于北京,而北京的零售业对外服务功能强大。正是由于交通运输业、商业等行业的互补协作,使北京能更好地完成作为一个首都的政治、经济、文化使命,也带动了天津的繁荣。
表3 京津两市交通运输仓储比较
铁路运输业公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
区位商天津 2.82 2.36
1.77
LQ*
北京 4.66 1.640
津-京 -1.84 0.72
1.77
职能规天津 22.6 54.0
11.6
模(千 北京 62.0 34.70
人) 津/京 0.36 1.56
—
航空运输业交通运输辅助业 仓储业
区位商
天津
1.69 2.81
7.15
LQ* 北京
10.85 1.68
1.66
津-京 -9.16 1.13
5.49
职能规
天津
0.4
44.3
42.1
模(千北京
8.0
22.9
6.2
人) 津/京
0.05 1.93
6.79
注:根据统计年鉴有关数据计算。
综合来看,北京应大力发展生产者服务行业和城市型工业,以自身强大的人才、信息、技术、交通等优势吸引外地外国大企业、跨国公司驻京,使北京成为企业的决策地,即“头脑”所在。天津在工业、贸易领域可以独树一帜,与“手脚”部门服务好首都北京的同时也打响自己的牌子,成为北方经济中心。
1.3.4 企业行为
影响企业创立、组织和经营的环境背景及本地竞争的特点对地方竞争优势的形成与维持有相当的作用。不同地方组织企业的目标、战略和方式可能区别很大。在任何行业中,只有将这些形式的选取与创造竞争优势的基本源动力(企业)合理组合,才能获得优势。本地的竞争模式对企业创新活动及整个行业的升级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京津虽相距甚近,但毕竟一直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大城市,因此人们的观念、性格特点、行为方式有很大差异。京津企业间的交流协作会有助于双方取长补短。例如高科技电子产业方面,天津的电子行业近几年发展极快,其主要动力来自三资企业,而北京电子行业的企业多靠民办,如联想、北大方正等。双方在保存自己特色的同时,不妨放开眼界,借鉴对方的管理经营方式、组织制度,并且可以展开激烈的竞争,加速创新,不断发展完善自己,提高世界知名度,为各自地方财政多做贡献。
2 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障碍
一切经济主体行动的核心点在于利益。能否在利益的天平上调准砝码,是协调二者关系的关键所在。
2.1
京津政治地位的不平等在一定程度上有碍经济地位的平等性
北京贵为一国之都,因此对其建设可谓不遗余力。守着中央,在任何事情上均有“近水楼台”之便。建国后全国鼎力建设北京为工业城市就证明了这一点,而此举正使天津处于“首都阴影效应”之下,失去了其本来的工业基地优势,造成京津两城市盲目地争项目,搞重复建设,产业结构不合理地趋同化,经济上大量浪费。同时,本来水源就不足的北京缺水问题日益严重,亟需升级的产业结构徘徊不前,阻碍了北京向国际城市迈进的步伐。在二者共同进行的经济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冲突,不能一味地以经济来服从政治,以首都的优越感排挤天津,而不顾行为的合理性、正确性。
2.2 经济区与行政区划的冲突
经济区要与行政区划相一致的观念是错误的。经济区从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区的大小范围是受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制约的,不是人为的产物。而行政区划则是政府为了便于对领土的管理而进行的分块区划,是权力的产物。虽然不同城市由于组织、管理、政策、行为方式的不同容易各自形成较独立的经济上内在的一致性,但与其周围地区的不断接触交流使它们纳入一个经济体系。尤其北京和天津两个大城市相距仅120km,城市的经济辐射使二者相互影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广义的经济区意义上说,二者只有协调融合在一起,才是一个相对的经济整体。一定要摒弃浓厚的地方保护主义思想,行政过度干预经济,势必成为京津经济协调发展的绊脚石。
2.3 北京工业整体产业结构相对不利
从上文的产业结构分析中看出,北京工业结构与津、沪相对而言在下滑,表现为污染重、耗水量大的黑色金属冶炼压延、石油化工等产业在产值中占的比重不断上升,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体现大都市特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例如电子行业,在该行业最重要的资源——人才方面仅北京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却没有充分加以利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上虽然拥有门庭若市的繁华场景,但大部分公司仅限于该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贸易,很少考虑产业的生命源泉——创新。长此以往,当目前的繁荣兴旺完成了其向大众普及高科技产品(尤指电脑)的使命后,必将日趋衰退。即使由于国外新产品的诞生与市场开拓能再度给予其一轮生命力,也注定永远为别人所主宰。北京这种工业结构的相对不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北京在京津协调发展中本应起到的产业先导作用,不利于整体经济结构的优化。我们的民族企业应该广开思路,走到产业链条前锋的竞争行列中去。
3 实现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渠道
3.1 完善市场机制,转变政府观念
在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运行的领域中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干预,靠市场的作用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扩大地方政府的经济事权与财权,不滥用首都特权,从平等的经济利益主体的角度出发,靠内在的利益驱动来推动京津经济的协调发展。京津之间的经济发展关系是以互惠互利为前提的合作关系,在相互依赖的基础上平等竞争。把更多的权利和义务放给企业,企业为了长期或短期的利益目标能最精明、准确地作出成本——效益分析,以进行决策。例如对于北京一些重污染、高耗水的企业,政府不应过分干预,靠市场调节各种资源要素成本价格,由企业自负盈亏,从而自主决定其区位选择、经营策略等,同时也将区域的劳动生产力分工、经济发展格局调整至最优。在市场无力调节时再给予外力协助。政府部门要积极扭转过度地方保护主义,明确发展别人也是发展自己的思想,同心协力,头脑与手脚并用才能振兴城市和区域经济。
3.2 从组织管理层面作好京津的协调工作
为合理利用资源,必须在兼顾京津两市各自利益的前提下,从组织管理角度有效地服务于协调发展。可以考虑成立京津规划协调委员会,以处理好利益冲突,最大程度上发挥各自的优势,解决市场经济下难以克服的问题。在基础设施方面进行统筹规划与建设。例如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北京可以充分利用天津港口和天津机场。制订明确的运作章程、管理办法,使两个城市的责、权、利分明,才能更好地调动天津港的积极性,实现天津机场对北京机场的分流。天津的海关政策可以适当地延伸到北京,允许客户直接在北京报关,办理手续,减少不必要的周折,提高行政效率乃至经济效率。另外,鉴于游客的心理因素,可以考虑将天津机场直接命名为“北京机场”,以便有效地吸引客流。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更应该有良好的组织和机制保障其运行。根据各自的资源条件和优势,按不同方法制定对不同产业或相同产业内部不同领域的鼓励措施,以引导两地的企业最小成本地进行交流与合作。
3.3 发展统一市场,注意技术、人才、就业、 资金等市场的融通与合作
鉴于京津两市自身的优劣和双核城市带的特殊模式,市场方面,互通有无,发展统一市场。北京的人才、技术优势得天独厚,且本土自生自长的部分力量强大;天津技术经济开发区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海外企业落户,提供了或有条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二者要加强借鉴和流通。北京的资金基础比较雄厚,可提供条件给京津资金、资本市场上的拆借和融通等。考虑天津建立北方金融和证券市场,以在不影响首都稳定的基础上活跃北方经济。打破僵化的户籍制度,保证两地人力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在就业方面为劳动力提供契机,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各尽所能,互通有无,同时也为两地消费市场的扩大和深化奠定基础。
3.4 将塘沽建成北方的浦东
天津要发展,重点在于塘沽区的建设。塘沽区具有显著的港口优势,是北京物资的出海口。蒸蒸日上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座落在塘沽区,已成为其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天津市的工业结构升级,关键在于开发区的带动力。经过12年的飞速发展,开发区的支柱产业已初见雏形。普查结果表示,电子、机械、生物医药、食品、化工五大产业群的产值之和占全区总产值的比重高达91%,工业发展良性运转,对全市经济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头迅猛。良好的经济基础为金融、股票证券市场的开辟作好了铺垫。开发区企业的主要技术来源在于技术引进。调查数据表明,90%的三资企业的技术从海外总部引进,只有10%企业的技术来自自我开发或再开发。这一方面说明了本地创新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塘沽区发展信息产业的可行性和潜力。浦东的发展模式对塘沽区大有可借鉴之处。京津塘高速公路将三者连成一体。塘沽可以以北京、天津市区为依托,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同时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努力把塘沽区建设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提高天津经济的总体水平,加强与北京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协作,为促进京津城市一体化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