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消费与拉动需求的实证分析_居民消费支出论文

我国居民消费及刺激需求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居民消费论文,需求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要继续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 好势头,也为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消费是需求的重要方面。在消费需求中, 居民消费又占有主体地位,同时这也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指标。研究扩大内需,不能 不对居民消费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拟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因 素作一实证分析,并就扩大消费需求的可行途径进行探讨。

一、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幅度明显下降

近年来我国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特别是农民的消费 需求不足。用《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平均每人生活 消费支出这两个指标来衡量,扣除物价变动因素(按1980年不变价格测算),1991—1994年城 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年实际增长幅度均在8-10%之间,而1995年下降到6%,1996年进一 步下降到2%,1997年和1998年略有回升,也只达到4%。在国家扩大内需措施的拉动下,1999 年回升较多,达到8%,相当于90年代前期的水平(见表1)。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年增长幅 度,与农产品价格的涨跌密切相关,1991—1993年处于低谷,不到3%;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上 扬,1994年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幅上升到6%,1995年和1996年达到10%和11%;1997年急速下 降到0,1998年更转为-1%,尽管1999年略有回升,也只有1%(见表2)。加权平均计算,1997 —1998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实际增长幅度均在2-3%之间,1999年为5%,远低于1993—1996年 平均7-8%的增幅,也低于8%左右的经济增长水平。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支出 特别是农民消费支出增长速度明显放慢。消费增长缓慢,不仅直接制约着消费市场的扩大和 消费品的生产与流通,而且通过对资本预期收益前景的影响,也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和积极 性, 制约着投资的扩大。积极采取措施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必须作为当前启动市场、扩大内需和 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

二、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若干指标处理方法

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因素很多,不仅包括居民收入、物价水平、财富等经济因素,也包括 时尚、气候等非经济因素。但为便于把握和进行政策研究,本文主要分析居民收入等经济因 素。

1、居民收入。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收入对消费的影响也是持久的,某一 时期的收入可能对以后若干时期的消费都产生影响。一般说来,当期收入对当期消费的影响 比较大,对以后各期消费需求的影响则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步缩减。现只选取当年居民人均 收入作为收入变量,其中城镇居民收入取“可支配收入”这一指标,农村居民收入取“纯收 入”这一指标。

2、财富。居民财富包括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实物资产有的用于生产,有的已经处于消费 之中。对以货币购买力体现的居民消费水平具有重大影响的,主要是居民金融资产。居民金 融资产包括居民储蓄存款、居民手持现金和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由于居民手持现金、债 券等方面的资料难以收集,故本文只选取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和股票市值作为影响居民消费的 财富变量。某一年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按照年初(上年末)与当年末二者数值平均计算。

居民金融资产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居民金融资产增加,财富增多 ,则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愿望也会相应扩大。因此二者之间存在正向联系。另一方面, 在收入和财产一定的情况下,居民用于购买金融资产的部分增加,可用于当期消费的部分就 会相应减少,有可能进一步压缩消费,因此二者之间也可能存在负向联系。

3、过去消费水平。过去消费水平对当期消费的影响也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从消费心理和 消费习惯上讲,居民消费具有一定的刚性,过去消费水平高,会促使人们在当期也保持较高 的消费水平,即二者之间存在着正向联系。另一方面,由于对消费的度量是按照体现在市场 上的居民购买情况来测定的。对于家电等耐用消费品而言,购买一次,可以用若干年,去年 买了,今年就不会再买,这样上年的较大支出又可能意味着当年的较小支出,因此二者之间 也存在着负向联系。过去各期消费对当期消费都有一定影响。但距离当期越远,其影响一般 也越小。在此我们只选取上年消费水平作为一个自变量。

4、物价水平。物价变动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比较复杂。本文通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把 居民收入、金融资产存量和消费水平等指标都折算为按1980年不变价格来衡量,这样就可以 比较清楚地看到各指标实际水平的变化。物价水平的变动,对居民消费心理,从而对其消费 行为也会有一定影响。这样,居民消费水平既可能与价格变动程度正相关,也可能与价格变 动程度负相关。为反映这种联系,现把居民消费价格环比指数也作为一个自变量。

5、城乡差别。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财产、消费乃至物 价都有明显差别,如果按平均数来计算,一方面体现不出城乡收入分配格局等因素对于消费 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回归出来的消费函数精确度也会比较差。因此,本文对城镇居民消费 水平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分别进行回归分析。

上述因素与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联系形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为了分析的方便,本文采取 线性回归法,即设定函数形式为:

C=α[,0]+ α[,1]Y+α[,2]S+α[,3]G+α[,4]C[,-1]+ α[,5]P+μ

上式中,C、Y、S、G、C[,-1]、P分别代表居民消费支出、居民当期收入、居民家庭人均储蓄 存款平均余额、人均股票市价总值、居民上期消费支出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α为相应参数 ,μ为随机扰动项。

三、有关数据整理及回归结果

笔者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按照1980年不变价格,对有关资料进行了整理,形成了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及相关资料表》(表1)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及相关资料表》(表2)。

经过对表1和表2的回归处理,我们得到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回归方程,以下标u 和 r分别代表城镇和农村,两个方程可分别写为:

C[,u]=-120.952+0.801Y[,u]-0.211G+2.012P+μ

判定系数R[2]=0.996

C[,r]=-60.690+0.738Y[,r]+0.219S[,r]-0.171G+0.708P+μ

判定系数R[2]=0.987

以上方程中各项参数,均通过了α=0.05的显著性检验。城乡居民上年消费支出对当期消费 的偏回归系数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对消费支出的偏回归系数也没有 通过检验。

城乡居民当期消费支出与上期消费支出之间的偏回归系数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在统 计上二者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居民消费不存在刚性或年度间的替代关 系,而很可能是因为,在从温饱到小康这一过渡期内,消费刚性和替代效应这两种方向相反 的影响大体相互抵消,因此在统计结果上得不到明确反映。实际上,从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的偏回归系数来看,农村居民当期消费支出与上期消费支出存在比较弱的正相关,而城镇居 民当期消费支出与上期消费支出存在比较弱的负相关。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居民生活基本处 于温饱阶段,新增加的消费主要体现为衣食消费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因而消费刚性的 影响略大于年度间替代效应。而城镇居民生活多处于小康水平,新增加的消费相当一部分用 于耐用消费品,因此其购买行为的年度间替代效应略大于消费刚性的影响。

四、关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若干看法

根据上述回归结果,可以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若干措施的可能效果进行一定探讨,并提出 相应建议。

1、增加居民收入对于扩大居民消费支出具有显著作用。不论城镇或农村居民消费倾向都在 70%以上,可见居民消费支出与当期收入密切相关。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每增加100 元,当期生活消费支出可分别增加80元和74元。增加居民收入可以成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有效途径。

2、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与人均股票市价总值负相关,人均股票市价总值每增加100元,城镇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减少21元。这表明,我国股票市值的增加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股价上扬而 造成的,市值增加也就意味着投资股票的盈利水平提高,其对居民投资欲望的刺激程度比较 强烈,由此而产生的城镇居民股市投资对即期消费的替代效应远大于股票增值对居民消费支 出的财富效应。因此,至少从近期来看,“人为托市”并不能使人们感到手中有钱而扩大消 费支出,反而会吸引人们把更多的资金投入股市以谋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需求的扩大 。

3、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与价格上升幅度正相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上升1个百分点,城乡 居民消费水平分别提高2元和0.7元,表明城乡居民均存在一定的“买涨不买落”心理,促使 物价水平适度回升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但在温和的通货膨胀范围内,物价上升对居民消费 的影响并不太大,居民消费价格上升10%,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按1980年币值)也就分别增加2 0元和7元,即分别增长1.7%和1.8%。

4、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其储蓄存款余额之间的偏回归系数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储蓄存 款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没有明显影响。联系当前实际进行分析,可以认为,这是因为城镇居 民消费正在面临着新一轮的升级换代,在当前消费档次上,大多数居民的消费欲望已基本得 到满足,因而表现在统计关系上,储蓄余额的增加并不能带来消费支出的有效扩大。扩大城 镇居民消费支出,关键在于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使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跨台阶、上档次,努 力实现“供给创造需求”效应。

5、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存在明显区别。当期居民收入对城镇居民的即期消费支 出影响较大,对农村居民的即期消费支出影响较小;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则对农村居民的消费 支出影响较大,对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基本没有影响。这表明,由于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 市场风险比较大,单个农民家庭所面临的收入不稳定性大于城镇居民,所以农民在安排消费 时要更多地通过调节储蓄存款来补偿即期收入的波动。这也说明,要扩大农民消费、开拓农 村市场,主要着力点不应放在一次性补助等短期收入调节措施,而应通过适当的结构调整和 制度创新以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并使农民具有比较稳定的收入预期。

6、从扩大当期消费需求来看,增加城镇居民收入一般来说要比增加农民收入更为有效,同 样增加100元收入,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增加80元而农民消费支出只增加74元,前者比后者多 增加6元。但考虑到收入节余大多转化为储蓄存款,而储蓄存款对下期及以后的农民消费支 出具有显著影响,对城镇居民消费基本无影响。因此从长期性和综合性来看,增加农民收入 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更大。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更有利于促进国内消费需求的持续扩 大 。

7、从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率来看,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推动,近年来城镇居民消费 需求已逐步开始回升;而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则仍持续疲软。这主要因为,在大多数农产品供 过于求、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至今还没有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从长远来看, 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增 长方式真正从数量型转到质量效益型的轨道上来,同时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剩余 劳动力的转移。从近期来看,一是要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减轻了农民负担, 减少了农民在税费等方面的支出,也就增加了农民可用来自主安排生活以及增加农业生产投 入的支出。二是要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增加国家对农业生产的投入来替代农民 的一部分生产性投入,从而间接地增加农民消费需求。

标签:;  ;  

我国居民消费与拉动需求的实证分析_居民消费支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