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源资本化问题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思考论文,资本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市场化配置资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在实践中,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过程,实际上就是资源转化为资本或曰资源的资本化过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际上就是要进一步加快和加大资源资本化的进程和力度,进一步增强社会经济活力和效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体制保障。
一、资源资本化的内涵
一般来讲,资源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按照经济学的一般原理,资源是资本的基础和载体,但正如货币本身不是资本一样,资源本身也不是资本,资源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变为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动力,必须要转化为资本。而资源资本化就是指通过系统的政策、制度和措施等将市场机制作用于资源,使资源从一般意义的无差别(或差别不大)的有用物(包括自然物和社会物),转化为具有商品性性能带来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特殊意义上的有差别的有用物。真正“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动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二、资源资本化的前提、条件和制约因素
(一)资源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资源要从一般意义上的无差别的自然物转化成能增值自我,体现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社会物,我认为至少必须具备四大前提,这就是:确定性前提、安全性前提、自由性前提和平等性前提。
1.从确定性前提看。资源要转化为资本,首先就有一个资源是谁的?由谁来转?由谁来承担责权利问题?这就是说,首先就对资源的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让度权等有一个确定的前提,这样才能确保资源在转化为资本的过程中做到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流畅。
2.从安全性前提看。资源要转化为资本并发挥效能,一是必须要有国家的法律规定性,为国家、政府法律法规所认定,成为一定程度上的国家意志;二是要有社会、民众的接受性,为广大社会各界民众、各集团、各阶层所认同。没有国家法律与社会民众对资源与资本本身及其拥有者性质、地位、作用和权利义务等的共同认同并施予保护,资源转化为资本就没有安全,没有安全也就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
3.从自由性前提看。资源要发挥资本物的作用和效能,其自由性前提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资源配置也好,还是资本流动也好,如果没有在时间空间上、方式形式上、此地彼地上、此业彼业上、大小多少上的自主和自由,一切由有形的计划行政之手调控,而置无形的市场价值之手于不顾,那么资源永远只能是一般的自然物。
4.从平等性前提看。不仅资源与资源、资本与资本本身之间应是平等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拥有者即资本者之间也应是平等的。这就是说作为资本品来讲,在同地同时同质同量上,其价值应是同等的,作为资本者来讲,同股也应同责同权同利,没有任何人为的限制和歧视,只有这样,资源也才真正成其为资本。
总之,确定性、安全性、自由性、平等性四大要素紧密联系,互为补充,缺一不可。没有确定,谈不上转化;没有安全,谈不上自由,也谈不上平等;而没有自由平等,安全也没有意义。四者共同作用,构成资源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二)资源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1.从市场经济机制看。市场机制是市场经济体系中各种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及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功能,是价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主要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首先,作为市场机制核心的竞争性市场具有较高的资源配置率。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指出:在社会资源和技术既定时,即使是最有能力的计划者,使用最高级的计算机,制定最天才的重新配置计划,他也无法找出比竞争市场更好的解决方案。其次市场机制是分散决策有效的调节手段,可以充分显现资本的功能。具体说来,市场机制的基本功能和优点是:调节的灵活性和自动性;激励创新,促进增长;相对价格反映相对成本,只有将价格压低到平均成本水平的倾向;非均衡的自我纠正;分散权力,减少对个人专制;市场机制的基本功能和优点作用于资源,通过聚合反应,形成资本的基本特点,这就是:
(1)催化功能。能把各种潜在的生产要素变成现实的生产要素。
(2)自乘功能。能通过资源的资本化提升各种生产要素的效益。
(3)整合功能。能把各种现实的生产要素整合起来,实现最优有机结合,寻求最大化增值。
(4)激活功能。能通过刺激存量资源的盘活实现财富的价值。
(5)防险功能。能自动调节组合与进退,防御和承担市场风险。从上述资本五大基本效能不难看出,资源转化为资本并产生裂变和聚变效能的环境和条件,关键就在于市场经济的机制和与之相适应的体制。这就是说资本的效能是靠市场机制的功能来赋予和实现的,也就是在市场机制的环境和条件下实现的,反过来讲,没有市场机制和环境条件,资本就不可能完全充分实现其上述功能,资源也就不可能转化为资本。
2.从市场经济的体制看。一般意义上人们通常把经济体制看作由三个互相联系的组成部分——决策结构、信息结构和动力结构构成。“新左派”经济学家阿萨·林德贝克进一步把经济体制的构造分解成经济决策、信息传递、财产关系、动力机制、开放程度、竞争程度等八个方面来分析体制差异。相对于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结构,为简便讲,我们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看到市场经济体制对资本发挥效能的决定作用。
(1)从产权结构看。市场经济体制独立的产权结构特点,使各个相互独立的企业与个人分别掌握资源和财产,产权边界、利益边界清晰。
(2)从动力结构看。市场经济体制结构利益和物质刺激的特点,使经济行为主体的收入与生产成本密切相连。
(3)从决策结构看。市场体制分散性特点,使一切投资生产经营活动决定由企业自主决定,并完全由自己负责。
(4)从信息结构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信息主要由市场来横向传播和接收,企业自主筛选和采纳。总之,市场经济体制由于承认了个体的独立利益及其灵活的市场地位,每个经济行为主体都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各种体制规则均与市场机制作为运行中介这一共同遵循的游戏规则相一致,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企业和各种微观经济组织的创新行为,资本在这种体制下,也只有这种体制才能尽情地显示出其神奇的效能。
(三)影响和制约资源转化为资本及其效能发挥的因素
资源转化为资本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联动过程,除了前提、条件等决定性因素之外,还有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着资源向资本的转化。主要是:区位因素。区位的优劣与资源的转化通常成正比关系;生态因素。资源本身的禀赋及其生态状况也影响转化;政治因素。政治诉求、政治环境。政治局面如何,直接影响有时甚至决定着资源的转化和资本效能的发挥;制度因素。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及其相容性程度;社会人文因素。是指文明积累水平和社会进步程度、人文环境状况、民风世俗、舆论治安等因素。这些因素都直接间接地、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着资源转化为资本,影响和制约着资本效能的发挥。
综上所述,确定、安全、自由、平等是资源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市场经济机制和市场经济体制是资源转化为资本并产生效能的环境和条件。区位、生态、政治、制度、社会等因素直接间接地影响和制约着资源转化为资本及其效能的发挥。具备了前提,有了相应的环境和条件,并解决好了影响制约因素,资源才能转化为资本。
三、资源资本化的实现途径和对策建议
(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切实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和资本观念
我们应从三个层面采取多种形式入手。首先在领导决策层面,即在体制内从中央到地方,从党委到政府,从班子集体到领导者个人采取集中的、行政的方式学习、宣传灌输确立起资源资本化观念;其次在系统条条和地方块块的执行者层面,采取强制的形式和方式,通过学习培训,树立起资源资本化的观念;再次是在广大的社会受众层面,即在社会各个阶层,采取多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宣染、倡导、引导培育起资本的观念。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树立的仅是资源资本化的观念,决不与任何主义相关联。
(二)必须要深化改革,加快立法和制度建设进程,充分确立起资本的地位
有名才能有位,有位才能有为。要将资源转变为资本并发挥效能,必须确立起资本应有的地位。具体来讲,就是要从“两个主体”、“两个层面”、“四大内容”上确立起资本的地位。
“两个主体”就是要通过国家立法和政策规定制度等形式和程序,确立资本品和资本者两个主体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使资本品与资本者能有正式的名份和恰当地位,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活动。
“两个层面”就是既要从正式制度层面确立资本品和资本者的地位,同时又要从非正式制度层面,确立起资本品和资本者的地位。按照制度经济学的相容性原理,制度是能够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制度由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所构成。它们共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而只有在二者相容的情况下,制度才能发挥作用。这就是说我们既要从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方面,又要从价值观、伦理观、习惯和意识形态等方面来确立起资本品和资本者的地位。
“四大内容”就是要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角度,对资本品和资本者从性质、地位、权利和义务四个方面,通过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度契约等方式作出具体的、清晰的、准确的、权威的界定和规范,并千方百计采取多种形式,使全社会各个层面都清楚明白,以便该遵守的遵守,该作为的作为,该保护的保护。通过“两个层面”对“两个主体”、对“四大内容”的界定规范和诉求主张,从而确立起资本的地位。
(三)必须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资源资本化提供良好的环境
1.公正的法制环境。核心是要为资本品和资本者建立起法律保障。首先是要有法可依,解决立法滞后的问题。要通过系统全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对资本品和资本者的确定、安全、自由、平等作出质量界定和运作规范。其次是要有法必依。资本品和资本者的极利义务一旦形成国家政府意志,任何政党、部门、个人都必须严格依法行事,包括资本品和资本者个人。再次就是违法必究,关键是要确保作到司法公正,从根本上保障资本品和资本者的利益。
2.成熟的市场环境。就是要着力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系的环境,这既包括资本全要素市场体系的建立健全,也包括市场体系本身的运作、监管、调控体系的建立健全;既包括国内市场的培养和完善,也包括同国际市场的对接和磨合,不断增强市场的成熟度。
3.开明的政治环境。就是要按照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在各个层面和各个空间上,倍加珍视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开明开放、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形成言畅其流、人畅其才、物畅其用、政通人和的良好环境,让一切资本品和资本者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4.权威的行政环境。核心是建立强势政府,形成“刚性规范”的行政环境,从根本上解决“软政府约束”问题。从目前在行政环节上存在的若干弊端的问题看,表现是在我们的体制、制度和队伍素质上,但从根本上讲,关键是在于政府太软。由于政府太软,就有了政出多门,就有了朝令夕改,就有了政企难分,也就有了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个人化。同时也就有了诚信失缺、制假售假、偷税漏税,也就有了权责不清,效率低下、政令不畅、设租寻租、腐败堕落。资本品和资本者包括政府本身始终在一种“柔性规范”中生存,根本无法产生聚变裂变效能。
5.和谐的社会环境。就是要着力营造健康、文明、进取的社会心理氛围和舆论环境,包括兼容宽容的舆论环境、包括以创造财富、奉献社会为人生追求的价值取向、包括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意志和崇尚文明的社会风貌。同时也要致力于创建优美自然、和谐愉悦的生态环境,使人们既能乐业,也能安居。
(四)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和科学技术教育,千方百计提高资本者队伍素质
1.提高资产资本者队伍素质。资产资本者主要是指各种混合经济的资产拥有者和广大的民营企业家、个体私营业主。提高他们的素质就是帮助他们树立志存高远、爱国报国思想,不断开拓创新、诚信守法,既发展自己,又回报社会。
2.提高技术资本者队伍素质。技术资本者主要是指广大的科学技术人才队伍。提高他们的素质,就是要用精神与物质、经济与行政的措施为动力,激励他们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不断地创新和挑战新的领域,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人才分布高密度、人才素质高水准、人才结构高对应、人才流动高活力、人才产出高效率的人才资本格局。
3.提高政治资本者队伍素质。政治资本者主要是指各级党政干部队伍。这里把政治、行政权力作为一种资本,把各级党政干部视为政治资本者,这是因为从理论和广义上讲,政治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资本,这种特殊资本的所有权是国家的、是人民的,它追求和实现的是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而在实践和狭义上,具体的使用权又是在各级党政干部队伍手中,各级党政干部的作用和行为犹如国家和人民的“牧童”,用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资本在放牧着社会资本的羊群。显而易见,国家和人民要追求社会资本的最大增值,必须建立和培养起高素质的国家政治权力和政治资本的“牧童”队伍。
4.提高经济资本者队伍素质。经济资本者主要是指各行各业的厂长经理和中层管理者队伍。经验即经历和体验,泛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和技能。经验资本既包括正面经验,也包括反而经验;既包括后天已取得的经验,也包括先天禀赋和智力。经验资本者队伍是靠知识和经验来履行职责的,而知识和经验往往是与阅历有着不可分隔的联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人们把阅历经验当作是一种财富,当作为一种资本。
5.提高人力资本者队伍素质。人力资本者主要是指各行各业的务工从业人员。这是资源转变为资本,资本转变为财富最直接与最终的环节和力量。他们作为具体劳动者和简单劳动者,无疑也是一种资本者;提高他们身体、技能、道德、文化知识等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的创造和实现。
(五)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力度,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新中国建国几十年来,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使我们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让资本、市场作为重要的动力源推动经济社会进步,但这决不意味我们就可以忽视资本、市场的天生缺陷。因此,资源资本化也必须要在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和范围内活动,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目前来看,仅以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资本化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为例,加大调控力度,我认为我们关键就是要控死一级市场。按照市场经济一般原理,一级市场是资源资本化的起始环节。这既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最前沿,也是资源转化为资本实现其巨大价值的第一站。回顾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历程,如果要说从二十世纪初就开始了的资源资本化改革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忽略和放松了对一级市场的调控。在这一时期,政治家的政治意志、各级政府的功利冲动、部分人实现自我利益的企图,以及社会大众对进一步改革的期待,形成了巨大的合力,把土地和人力资源推上了资本化的快车。每一宗土地的征用,都同时意味一笔巨大财富的产生和一部分农民失去生产资料成为特殊的劳动力商品和人力资本。也正是由于在这期间,我们忽略和放松了对一级市场的调控,才造成了今天国家财富大量流失和社会财富的畸形分布,最终形成了“圈地”运动屡禁不止和亿万人力资本补偿严重不足的恶果。因此,国家必须控死一级市场,只有这样,国家才能在资源转化为资本的第一站掌握巨大的、足够的财力,才有能力运用二次分配手段补偿人力资本的“透支”调节社会收入差距等等,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