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块油藏注采耦合模式下降本增效的经验探索论文_高爱华,林功,胡俊叶,李冬梅

断块油藏注采耦合模式下降本增效的经验探索论文_高爱华,林功,胡俊叶,李冬梅

山东东营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 257231

富112块位于垦利大断层下降盘,主体为低序级断层切割复杂化的低幅度隆起,整体构造形态较完整,构造趋势为西高东低。主要含油层系为下第三系沙三下亚段,下伏为中生界不整合面,上覆是沙三中大套油泥岩,初步判断为近岸水下扇沉积,储层呈现出非油即干的特征,最边部井未钻遇油水界面,油藏类型为低渗透、低饱和、稀油、构造岩性油藏。目前该块存在的三大类问题,即注入水窜严重,供液能力明显下降,边部油井供液能力低。为改善区块开发效果、提高水驱动用程度,提升区块开发效益,对该块整体实行注采耦合综合调整。主要技术手段有通过开关井避免注采井直接沟通,油藏压力波动能改变油藏内流场分布并扩大其水驱波及范围。

一、耦合注采的适用性及意义

1、断块油藏概况

孤岛断块油藏主要分布在垦利、垦西、河滩、孤南4个外围油田,共探明含油面积33.7Km2,地质储量7456×104t(不含合作),占采油厂总储量的15%,占采油厂总产量的10%左右。

特点1:断层多、断块小。垦利油田垦12断块区整体解释66条断层,切割成几十个小断块,可划分成8个大断块。孤岛采油厂4个外围油田合计发育43个断块,其中含油面积小于0.5km2的有24个断块,占断块油田总储量的4.7%;含有面积大于1.0km2的有10个断块,占断块油田总储量的70.9%,也是断块油田主产区。

特点2:纵向含油小层多。垦利油田纵向上有5套(Ng~Ob)含油气层段,19个砂层组100多个含油小层,造成平面注采井组更多。

2、断块注采特点

2.1常规断块“淹”。受断块形态及分层开发利用的影响,分小层注采井网大多不完善,利用低部位油井转注,造成注采单向对应、注采井距不合理,平面矛盾突出,极易造成油井快速水淹。对垦利油田断块进行统计,只采不注的断块有23个,占总断块数的58.1%,占断块油田总储量的15.7%,此类断块往往较小,建立完善井网的空间太小;双向注采对应的断块仅有7个,占总断块数的17%,占断块油田总储量的11.6%;存在情况最多的就是单向注采对应,此类断块共有有13个,占总断块数的31%,占断块油田总储量的72.7%,是开发主产区,也是我们工作的主阵地。

由于注采方向少,多数井组存在不注不供液、一注就水淹的状况,给稳产带来较大困扰。这是断块油藏继解决“注上水、注足水”之后,遇到的又一个挑战--如何“注好水”。以KLK153-5井组为例。该井组在不注水的情况下,KLK153井液面在1600米左右,接近泵挂深度,日液只有6.2t/d左右,供液严重不足。但是在按照配注30m3/d实施注水后,液面迅速上升,供液能力显著增强,自2009年10月到2011年10月,含水由53%上升至91%,水淹迅速,日产油量也由原来的6.2t/d下降至2.0左右。

2.2低渗断块“窜 ”。垦利油田富112断块属低渗透油藏,发育在沙三下亚段,平均渗透率10.8×10-3μm2,平均油层厚度34.5m,油层段集中,无边底水,探明含油面积3.1km2,地质储量519.7×104t。

本块井均采用大型仿水平井压裂投产,初期增油效果明显,但生产递减大,逐渐不供液。陆续对方案规划水井转注,注水后迅速出现水窜现象,显示注水受裂缝控制较严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以KLF112X1井为例,该井在压裂前液量只有6 t/d左右,压裂后自喷生产2周后改为低参数生产,日液由峰值的20.5 t/d下降至0.8 t/d,日油也由峰值的18.3 t/d下降至0.5 t/d。2013年10月实施注水后,仅2个多月的时间含水迅速由30%上升至99%,后期注水井关停后,含水没有明显下降趋势。

2.3 低渗断块“危 ”。KLF112X18油井,在2015年4月4日关井后,油井的套压持续增加,由于富112井区属于低孔低渗油藏,油井关井后,压力集中在井筒附近,因此关井后压力高,对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当压力高时,开溢流,压力恢复到0.1mpa.

为控制油井含水,2014.5对水井KLF112X20实施了关停。结果相邻油井KLF112X10、KLF112X11含水逐渐下降,效益略有恢复,但液量持续下降,产量下降。

二、技术改进与创新

1、分析问题

人工裂缝方向存在一定不可控性,并且存在数条支缝,油水井间裂缝存在连通或接近。富112块的裂缝主要是东北-西南向,由于裂缝的存在,导致注水推进严重不均匀,沿裂缝方向水窜严重,因此采用耦合注采的方式,来实现注与采的不见面。

首先是耦合周期确定。每口油井都有自己的控制储量和极限泄油半径,在此之外的油是不受本井控制。

当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为0.9时,由下列公式可以算出,易流半径范围内弹性采收率按照常规的3%计算,射开井段为10~30m,单井可产液量为67.5~202.5m3,相当于该块油井的月产液量,故油水井间开周期为一个月较为合理。

低渗透压裂后油藏渗流机理。多相流体在低渗透岩层中渗流时,由于周围岩层致密,在裂缝中渗流阻力远远小于在岩层中的渗流阻力,因此多相流体沿裂缝流窜速度较快,而周围岩层多数都未曾波及到。低渗透压裂后油藏渗流机理在注采井组中的表现主要是,注水后油井迅速水淹,停注后油井很快不供液,油水井曾在裂缝沟通,是造成水窜的主要原因。

2、治理对策:注采耦合

注采耦合是一种油水井交替注采模式,是周期注水方式的延伸,即在某个区块内,对注水井进行注水时,将对应油井停产,当注水达到一定程度后,该层段注水井停止,对应的油井生产。该方法可以避免注入水沿裂缝或优势通道流动,从而实现油藏的均匀水驱。

第一阶段油井停水井开,随着注入水充满裂缝,地层憋压导致压力升高,注入水逐渐渗析进入低渗透岩层,提高水驱波及体积;在注入一段时间后,油井开水井关,耦合模式进入第二阶段,前期注入水在油井附近找到压力释放点,携带原油举升至地面,既达到水驱提高供液能力的目的,又通过注采不见面达到抑制水窜的效果。

3、技术路线

通过注采耦合试验以及详细的资料对比分析,确定注采耦合技术的三大核心问题,即注水时机的选择,注采耦合周期的确定,注采比的确定,通过不断的优化耦合参数,达到最佳的注采开发效果。

三、注采耦合的应用效果

采油管理区通过在富112块耦合注采试验的探索,将取得的成果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了在富112块继续实施外,根据油藏特点和注采对应关系,通过全区摸排,在KLK153-5井组、垦1块井组、KLK95-10井组、KLK12-4井组和HTGN24-73井组实施推广应用,各个井组均有不同程度向好趋势。

论文作者:高爱华,林功,胡俊叶,李冬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2

标签:;  ;  ;  ;  ;  ;  ;  ;  

断块油藏注采耦合模式下降本增效的经验探索论文_高爱华,林功,胡俊叶,李冬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