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海,有黑金
综合报道/本刊记者 徐姝静
里海,因盛产石油和天然气,几个世纪以来,各种斗争和博弈在这里轮番上演。华盛顿安全政策中心分析师阿列克谢耶夫说,这个能源储量丰富地区的未来发展,可能会改变世界的权力平衡。
经过预处理后,缺陷已被清晰地呈现出来。为了识别出缺陷,需要对缺陷的特征进行提取,提取的特征量能否准确地描述缺陷,这对后续的识别具有关键作用。
里海,被称为‘第二个中东’。‘谁控制了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谁就会掌握极大的经济权力,而这毫无疑问会改变权力平衡。’因为这个原因,多方力量在这里汇聚,多种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在这里博弈,外部国际环境也因这里的风吹草动而风起云涌。
早在13 世纪,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克·波罗就在书中提到了里海。“在靠近格鲁吉亚边缘的地方,有一口神奇的泉,它汩汩地冒着油,这些油足以承载100 艘船只。这里的油很怪,它不能吃,但却是很好的燃料,还可以作为药膏治疗人畜身上的瘙痒和疮痂。人们从很远的地方来此取油,因为临近地区都没有如此好用的燃油。”
在里海的西面是阿塞拜疆,其首都巴库位于阿普歇伦半岛南部,人口200 多万,是里海第一大城市。以巴库为中心的阿普歇伦半岛以及附近海底成为闻名世界的产油区已经有100 多年的历史,而奥利拉克斯,这个名满天下的近海石油开发地,正是巴库油田的一部分。
高职院校的学生营养素摄入少、三餐不合理、进食快、活动量少、经常熬夜,从而造成营养不良、肥胖发生率较高。调查发现,由于学生的营养知识的匮乏与营养意识的淡薄,普遍存在着膳食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并且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数不注意奶制品的摄入,这与他们从小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4]。
第一次在每节管道安装完成后,随即进行接头打压,打压合格后才能安装下一管节。第二次每安装3节PCCPL后,对之前安装的第一根PCCPL接头进行第二次打压,这是对第一次打压检验的复验。打压合格后,具备了接头处外缝灌浆和土方回填条件。第三次在管顶以上土方回填50 cm后进行,检验管道在初步变形后是否仍符合要求,接头打压合格后,可进行内缝勾嵌。
奥利拉克斯距离海岸45 千米,从巴库出发,需要乘坐三个半小时的船。根据一些阿拉伯和波斯作者手稿的记载,石油交易早在三四世纪就开始了。
陈重穆和宋乃庆[15]曾说:“‘淡化概念’不是不重视概念.而是如何使之产生更好地掌握整个知识,真正理解概念.”即是指“淡化”概念中繁琐的纯文字叙述的教与学,并不是“淡化”史宁中教授讲的概念形成过程中的“第二次抽象”即“符号表达”,因为概念形成过程中的“第二次抽象”即“符号表达”是数学的实质或本质.在陈重穆、宋乃庆看来,数学的实质不能“淡化”,而应是“注重实质”,也可以说,对数学的实质应适当“强化”.
在对改性沥青新材料进行制备之前,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就是要进行原材料的准备工作,原材料可以划分为三种,细集料、粗集料以及填充料。在对粗集料进行收集的时候,要对大石料进行破碎。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沥青材料的粘附力,在进行石料破碎的时候,要选择最为恰当的方式,以此来保证破碎面能够符合要求。在对细集料进行选择的时候,采取的最为普遍的方式就是运用天然砂石以及人工砂石,从而保证它的纯度。在填充料的选取中主要是使用亲水系数小于1的憎水性石料,确保它的干燥度、清洁度等因素,精细度要符合专业标准。
俄油,发源地
由于石油产量的增加,石油运输建设的发展和石油工业技术的进步,阿塞拜疆的石油输出量迅速增加,石油外送量占到了本国石油年产量的70%之多。凭借着质量和价格优势,阿塞拜疆把美国的石油挤出了本地和俄罗斯市场,同时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参与国际石油竞争。
真正的工业采油始于19 世纪70 年代。1871 年,拥有石油开采特权的米尔诺耶夫修建了第一个木质结构的石油钻井架,但钻探技术仍然十分原始,主要利用平衡杆和人工泵,在石油开采上也没有产量的要求,十分随意。1872 年,俄国政府废除了传统的石油专卖制度和油田包税制,对油田进行招标,出让使用权,同时大力引入资本和技术。这种有组织的石油开采大大促进了巴库地区石油的勘探、开采、冶炼和运输,自此,石油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1873 年,已探明的阿塞拜疆的石油可开采量约为5 亿吨,挖油井的数量从1865 年的317 口增加到了1882 年的3900 口,翻了十倍之多。钻油井的数量也从1870 年的15 口激增到1875 年的255 口。1882 年时,俄国的石油产量仅为5000 万普特(1 普特加约为16.38 千克)。而八年后,这一数字就增加到了6 亿普特。其中,仅仅巴库一个地区的石油开采量就占全俄国石油开采总量的95.1%。短短20 年内,巴库的石油开采量增加了20 倍。20 世纪初,阿塞拜疆的石油产量占了世界石油总产量的近50%。
1991 年,随着前苏联的彻底解体,阿塞拜疆正式成为独立的国家,从此,奥利拉克斯的发展也不再受前苏联的控制。为了迅速发展经济,阿塞拜疆确立了“石油立国”的方针,着手经济改革,大手笔投入资金到石油工业。
石油产量的增加让人们看到了其中巨大的利润,也促进了阿塞拜疆石油运输建设的发展。1878 年,从巴拉哈尼到巴库的石油管道修建成功,全长12 千米,直径75 毫米。此后的20 年,通向巴库的石油管道不断被修建起来。1880 年,为了把阿塞拜疆的石油运输到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石油竞争,D.I.门捷列夫提出将巴库的石油运送到巴统的计划。1883 年,阿塞拜疆建设铁路,而送石油的管道于1897 年正式付诸于建设,1907 年最终建成,全长833 千米,年输油量高达90 万吨。
因为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备,巴库从一个破败的小镇发展为繁荣的现代化国家
同时,巴库地区的石油工业技术也在突飞猛进的进步,手工生产大规模的向机械生产转变。在石油开采上。钻井法取代了原来的挖井法,成为了开采的主要方式。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1873 年,它被用于钻探驱动上,替代了原来的原始动力——畜力,这样节约了成本,提高了驱动力。接着,对石油的抽油法取代了皮囊捞油法。冶炼和运输上,石油冶炼企业普遍使用圆柱形蒸馏器和蒸馏器组。截止到19 世纪80 年代中期,阿塞拜疆石油工业已经基本迈入了机械化生产阶段。
1847 年,比比·埃巴特第一口商业性油井开始产油,标志着阿塞拜疆石油工业正式诞生。阿塞拜疆采用了新的油井开采技术后,油田深度增加,石油产量迅速增加,同时,包括石油生产、冶炼和销售的相关产业也迅速发展。19 世纪60 年代时,巴库地区最深的油井深度已经达到了12 米。1860-1870 年间,阿普歇伦半岛已有218 口油井。1863 年,贾瓦德·梅里科夫在巴库建立起了第一个从原油中炼取煤油的炼油厂。1866 年,巴库建立起了第一个石油储存和买卖的交易中心。1847-1871 年间,尽管巴库地区的石油工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石油开采技术并没有明显的进步,生产效率与原始相比依旧没有多少提高。
进入20 世纪后,阿塞拜疆的石油工业面临的状况迅速恶化,俄国的政治和经济局势动荡,阶级矛盾激化,国际石油巨头排挤阿塞拜疆的石油产品,因此阿塞拜疆的石油工业由盛转衰。在危机的冲击下,巴库的许多石油公司被迫关闭,石油产量随之大幅下滑。为了应对危机,俄国政府和石油资本家决定集中有限的资本和技术,推动建立大型石油垄断组织。在资本家的操作下,1913 年,阿塞拜疆的石油全部被垄断。
在俄国时期,以奥利拉克斯为代表的巴库是俄国石油的发源地,也是俄国最重要的石油工业中心。阿塞拜疆石油工业为俄国石油工业积累立下赫赫战功,同时,它与美国共同开创了世界石油工业,带动了世界其他地区石油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战火,烧不尽
二战改变了阿塞拜疆在前苏联石油工业上的地位,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前苏联决定在其他地方积极寻找石油,因此,前苏联对阿塞拜疆石油工业的投入大幅度的减少,直接导致奥利拉克斯现有地区的石油开采趋于下降,于是,人们开始探索近海勘探。
当地民众把石油作为燃料使用,或者在举行一些东正教仪式时使用。公元10 世纪,这里已经出现了人工开采的石油油井。这时,开采石油还是手工开采的方式,开采的深度小、规模小,生产能力低,根据里海议会国土资产部1842 年的数据,当时的阿普歇伦半岛大约有136 口油井,然而日油产量只有64桶,这些油被运往波斯,主要用于照明、医疗和武器。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政局频频更迭的影响,阿塞拜疆石油工业遭受了严重打击。加入前苏联后,前苏联政府决定举全国之力支持阿塞拜疆的石油工业发展。前苏联政府的措施使得阿塞拜疆石油工业在二战前又一次繁荣了起来。
1921 年阿塞拜疆的石油产量只有246 万吨,减产到俄国1872 年的产量,但到了1941 年,石油产量达到2360 万吨,占当年前苏联石油总产量的76%。由于阿塞拜疆自身的石油需求量较小而产量巨大,这些石油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前苏联其他地区,来支援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二战爆发前,阿塞拜疆是前苏联和世界石油工业的科技中心。
积极创造条件,放开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城市园林绿化等领域的资本市场、经营市场和作业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越商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参与绍兴公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同时,还要完善规划和支持引导,吸引越商企业参与绍兴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保障性住房等社会事业及民生领域建设。针对涉及垄断型企业的新项目,市政府要鼓励越商企业以资本或者技术合作的方式参与项目建设。
1945 年,石油工程专家奥陆杰夫和萨法洛夫提出了一种用于近海海底的桶形轴环式结构,这一结构可以在情况复杂的海域快速修建石油钻塔。为了使不同产区的通讯可以通过栈架桥来传输,1947 年,连接式井架和处理装置被架构了起来。一系列的地质勘探、井架钻探和初步钻井为近海钻石油打下了基础,1949 年,奥利拉克斯第一个近海钻井出现了。
1934 年,在这里又成立了专门研究离岸地质和钻探的研究机构。旋转钻探技术的成熟使得它被广泛应用于石油钻井,钻井的动力由蒸汽机向电动机转变。截止到1941 年,奥利拉克斯的钻井深度达到三千多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战之时,为了防止德国占领阿塞拜疆的石油资源,前苏联堵塞油井,炸毁输油线路,烧掉了所有石油相关设施,同时,将大部分石油专家从阿塞拜疆转移到前苏联后方。这些措施使得阿塞拜疆石油工业大幅度退步。
1917 年,阿塞拜疆建立苏维埃政权——巴库公社。1920 年成立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成立联邦共和国,同年的12 月30日,该联邦共和国加入前苏联。从此,阿塞拜疆石油工业的发展被纳入到前苏联经济发展计划中。
1920 年,阿塞拜疆理工专科学校建立,重点研究石油相关理论体系,培养石油相关的人才。
11 月7 日,夜晚,高耸的奥利拉克斯的栈架桥上挤满了人,却又一片沉寂。如果一切没有出问题,那么接下来就是近海石油勘探的历史性一幕。
石油从里海深处1100米的地方喷涌而出,每一个人都尖叫着、呐喊着,冲上去用手感受这来自海底的黑金,他们让这黑色的液体流遍手臂,互相拥抱着、亲吻着,庆祝着这来之不易的成功。经估算,1 号井口可日产700 桶原油。1951 年,第一艘载满原油的船只驶离此地。而充当这个桥头堡堤道基石的,是七艘弃置的轮船,因此,人们又称“奥利拉克斯”为“七船之岛”。
长久以来,奥利拉克斯一直依靠船只来运输石油,这也是它的石油从开采到售出过程中最为薄弱的一环,因为天气原因常常影响船只出海,为了摆脱天气和海上飓风的影响,在石油专家撒比特·奥陆杰夫的推动下,1979 年开始铺设从奥利拉克斯到杜班迪的石油管道,这项工程1983 年彻底竣工,从此,奥利拉克斯摆脱了依靠船只的历史。
未来,路漫漫
1872 年开始,各种石油企业在阿塞拜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石油加工业的生产集中过程加快,相关企业减少,但生产能力提高。1885 年此后的十五年间,巴库的石油加工厂数量减少,煤油的生产量却增加了四倍之多。这一时期,由于石油生产逐渐正规化、集中化,石油的垄断化进程也开始了。截止到1890 年,97 家煤油厂中,前六家大企业的煤油生产份额占到了63%。
网络编辑作为信息受众利益的维护者,肩负服务群众的社会责任,理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核实信息的基本事实及其新闻要素,确保所发信息准确无误。因此,确保信息的“真实性”是作为信息传播媒体“把关人”理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媒介素养。2018年5月中国经济网因引用政府通告报道败诉而向企业道歉事件,给媒体坚守真实性原则、确保信源准确无误敲响了警钟。
《教师法》从法律上明确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为教师维护自己的权利提供了法律途径,有效地保护了教师合的法权益。此外《教师法》肯定了教师的法律地位,在人民意识方面意识到尊重教师的权利的重要性,从而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
1992 年,阿塞拜疆政府成立阿塞拜疆石油公司,专门负责国内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采和销售。同时,政府积极开展“石油外交”,陆续签订了四个“世纪合同”。阿塞拜疆石油公司引入外国资本,聘请国外技术专家,增强石油工业开发和加工能力,公司还联合其他国家和资本家,修建石油运输管道,增强出口。其中,在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土耳其之间修建“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简称BTC)输油管道以方便将里海原油输出到地中海各国。长度上,它是世界排名第二的输油管道。这条管道的修建,代表着东欧和西欧之间可以实现石油交易,减少了欧洲对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同时,阿塞拜疆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俄罗斯对其控制的旧格局。
早在俄国时期,巴库的油田开采就缓慢的发展了起来
在一系列举措下,以巴库为中心的阿塞拜疆又一次成为了世界重要的石油中心。2011 年底,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到了70 亿吨,在独联体国家中位于第三位。
源源不断的石油为奥利拉克斯带来了生机,常住在这里的人有大概五千人,他们住在这个填海而起的地方,为这里付出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守护着这一片祖祖辈辈生存的土地。巨大的石油开采设施为这里增加了工业感和神秘感,詹姆斯·邦德主演的系列电影《007·纵横天下》就在这里取景。
一年又一年,从奥利拉克斯萃取的石油多达一亿五百八十万吨。然而当前的奥利拉克斯面临着巨大的难题,海平面不断升高,即将淹没电站,为此,政府作出决议在不远处更高的地方重新修建一个电站。此外,很多设施已经建成几十年,破败不已,600 口油井中的三分之一已经无法抽出石油。
这里的石油为整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阿塞拜疆依靠于此摆脱了刚刚独立时的窘迫和贫困。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里海又被称为“第二个中东”。“谁控制了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谁就掌握了极大的经济权力”。因为这个原因,多方力量在奥利拉克斯汇聚,多种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在这里博弈,外部国际环境也因这里的风吹草动而风起云涌。各个国家纷纷涉足这里石油及其相关的上下游行业链,世界大国和阿塞拜疆的关系日益紧密,又十分微妙。
今后它将走向何方,仍然让人充满疑窦。
作为一种全新的生命哲学,“非线性”是数码照片的最重要优势和特性之一。里奇认为,由于超文本数码环境下的非线性特征,摄影师与观者都是照片的生产者,也是合作者。
巴库是里海最大的城市,被西方视为前苏联野心勃勃的标志,是斯大林的水上乌托邦。以巴库为中心的阿塞拜疆如今已成为世界重要的石油中心。
标签:里海论文; 黑金论文; 阿列克谢耶夫论文; 安全政策论文; 能源储量论文; 权力平衡论文; 天然气论文; 分析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