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间魂魄信仰——湄潭过关仪式研究之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湄潭论文,贵州论文,魂魄论文,仪式论文,民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魂魄信仰亦即鬼神信仰,是根深蒂固于中国传统文化信仰里的东西,它构成了中国人对生与死、神与鬼、疾病与健康、吉凶与祸福、现世(阳间、人世)与他界(阴间、地狱或天堂)的认识。
贵州湄潭县的汉人认为,人是有灵魂的,人的生死疾病皆与灵魂有关,疾病与死亡是灵魂走失的结果。人死即为鬼,而鬼也是有差别的,善终者死后变成善鬼、变成神,其魂将升入天堂,会降福于人;而凶死者、夭亡者或死后没有被超度的正常死亡者却变成了恶鬼、孤魂与野鬼,其魂不但降入阴间地狱,而且还常常作崇于人,人的疾病与不祥就是“闯到鬼”造成的。
神与鬼,在湄潭人的魂魄信仰体系中构成了相互对立和相互转换的两个系统,由于其对人的祸福不一,所以,对于神与鬼,湄潭汉人有着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处置方法。具体表现在丧葬、超度、冲傩还愿、祭祖、过关、追魂招魂、打替身等民俗活动之中。
过关是湄潭人为六岁儿童举行的人生成长仪式。我们所选择并解读的这个个案,向我们揭示了湄潭汉人对于儿童的疾病与灵魂走失、与夭亡之鬼的作崇的关系,揭示了仪式人——端公在仪式中所营造的庞杂的鬼神世界及其请神、役神、拘鬼、制鬼的法术,从而比较深刻地揭示了湄潭汉人的生死观、他界信念与魂魄观。(注:本文所依据的材料是笔者于1996年10月赴湄潭县实地进行田野调查的结果。)
一、仪式脉络及背景材料
(一)仪式脉络及在社区中的位置
湄潭地处黔北腹地,为黔北之粮仓,属于贵州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县份。其民间信仰儒道释杂揉,巫道之风尤盛,相应的俗信活动有做道场与冲傩还愿。前者的仪式人被称为“道士”,专为死者开路超度亡魂,自称“文教”;后者的仪式人被民间称为“端公”,专为生者酬还良愿,驱鬼治病,降福免灾,自称“武教”。在仪式分工上,道士“做死不做生”,端公“做生不做死”,前者是引亡者之魂灵顺利进入阴间,后者是千方百计阻止生者之魄迷失或误入“歧途”,从而达到灾难消除,诸事完美之目的。因而由于功能和事主心愿目的的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种类的冲傩活动。
湄潭的冲傩有平安傩、了愿傩、急救傩之属,被认为具有治病、驱邪、降福、免灾、延生诸功能。
平安傩是事主为祈保家人一生平安健康、诸事如愿而举行的冲傩活动。又有“过关傩”、“送小菩萨”、“寿傩”之分。过关傩、送小菩萨是为儿童驱除病灾举行的仪式,寿傩则是为70岁以上老人举办的冲傩庆寿仪式。
过关在湄潭傩仪的分类中,属于平安傩之系列,其功用是驱除病灾,保佑儿童顺利成长,因其所施之对象是儿童,因此与成人仪式相别,又为“儿童仪式”,是为人生仪式之“成长仪式”。
湄潭为儿童举行的仪式有送小菩萨、拴胎、喊茅叫魂、戴百家锁、穿千疤衣和过关。它们的功用都是为患病儿童驱赶病灾,挽回被鬼勾住或“迷路”的灵魂以使其健康、顺利成长。但因仪式对象患病程度的不同、年龄的不同而在规模、时间的繁简程度上有所不同。
男孩长到六岁,若是多病体弱或是半岁时已戴了百家锁的,其家长必请端公于家设坛做法事,请神、清宅、退病拴胎、设置“关隘”——刀梯,引导儿童顺利渡过刀关,同时解除半岁起一直戴着的百家锁,以期冲破困其身体的重重关煞,从此以后一生顺利成长。整个仪式一般需端公3~5人,时间一天,祭品为猪、鸡、羊(或猪、鸡、鱼)三牲。
从上述仪式来看,过关在湄潭儿童仪式中是最为隆重的一种,它往往包容了其他单项仪式的内容,所需时间、人力、财力亦最大。能够比较典型地折射和反映出仪式操作者和参与者对待儿童疾病、生死、魂灵的态度。而湄江乡东南村萧姓家庭于1996年10月为其孙举办的过关仪式即是典型的个案。
(二)湄江乡东南村过关仪式的相关背景材料
1.湄江乡东南村的住户
湄江乡地处湄潭县境腹地的湄江水系流域之内,是全县稻麦油茶桑的主要生产区,领属潼水、高山、东南、观音洞、湄江、康乐六个村民委员会,五十八个自然村民组,其住户有一千六百九十六户,人口有七千八百三十二人。东南村距县城三公里,有三十二家住户,人口为一百九十七人,其居民均为汉族,他们的祖先是明末清初时陆续从四川迁移到湄潭境内的,落居在湄江乡东南村大约有十五、六辈人了。东南村人以农业为基本生计,农闲时有在县城做人力车夫或客货运输者,女子有在饮食行业做工者。
东南村的家庭结构以父系为主,大多为三世同堂,亦有二世同堂的核心家庭。
事主萧老伯居住地为东南村竹江村民组,共有五户居民,人口为二十四人,分别为萧老伯的兄弟和叔伯兄弟家。萧老伯六十二岁,其家庭成员有妻子、儿子、儿媳及孙子、孙女,共六口人。萧氏夫妇及儿媳务农,儿子开农用车搞货运,孙子、孙女在东南小学读书。全家居住在一栋建筑面积约两百平方米的二层楼房,属于湄江乡比较富裕的家庭。
2.湄江乡东南村做过关仪式的家户数
近十年来,湄江乡东南村为小孩做过关仪式的有四户人家,为住户总数的12.5%,竹江村仅萧老伯一家,比例为20%。但半数以上有小孩的家庭都曾为使自己的小孩顺利成长而请端公来送小菩萨或拴胎,有男孩的家庭基本上都为男孩戴上了百家锁。而在上述四户做过过关仪式的人家中,每次都由家长带着自己的小孩来“搭关”。对男孩的如此珍视,除了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外,更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使得家家只有一个男孩(多数家庭为一男一女两个小孩),因此,人们就更加珍视男孩。
3.仪式的起因
事主萧老伯原来有两个孙子,长孙在三岁时不慎坠入湄江夭亡,萧老伯按习俗用小匣子悄悄把长孙掩埋了。一年以后,其家又添了幺孙萧生力。不料生力出生时是豁唇,虽然手术后仅留下不甚起眼的疤痕,但在性格上却一直比较胆小惊梦,而且多病。萧老伯认为是家中有鬼魂作崇,于是年年都请端公来家送小菩萨,清宅推邪,可是起色却不大。萧老伯便疑心是长孙阴魂没有归处,所以时时来打扰他的弟弟,萧老伯为此专门访问了端公,端公们认为是萧生力犯了“将军诫”,“八字不合”,一致建议要给生力行过关仪式。而萧生力时年六岁,正是乡间为儿童举行过关仪式的年龄,所以萧老伯决定择农历九月十四(公历96年10月25日)吉日为其过关,并且为他纳茅、叫魂、打替身,重新安顿长孙的阴魂,以断绝死者对生者的缠绕。
4.仪式操作者
为萧生力掐算过关吉日的端公名叫安法兴,与萧家是姨表亲,也是此次仪式的掌坛师,共率领由七个端公组成的“赶赶坛”来为萧家做过关仪式,安法兴和这七个端公是师兄弟关系,他们分别住在离东南村十公里以外的抄乐乡和联合片区。(注:成员情况详见杨兰、张业强:《贵州湄潭儿童过关仪式》,载《民俗曲艺》1997年第106期。)
二、过关仪式的程序、结构、内容
(一)仪式前期活动
从仪式日之择定始,仪式的过程实际上便已开始。仪式的前期活动分别由事主及端公进行。前者准备三牲祭品和香烛纸钱,后者即在仪式当天进驻事主家,书写事主全家人的生辰名帖,墨印“关茅疏文”、“勾愿疏文”、“度关疏文”,做“统兵神旗”,悬挂神案,布置傩堂。
(二)过关仪式的程序
仪式从25日下午18时30分起,次日早晨6时30分结束,历时十二个小时,共计十三个仪式单元。其程序有:开坛、申文、立楼、搭桥、迎兵接圣、开洞、排曹、领牲、开路、差兵、纳茅、退病、招魂、发阴丧、劝茅、送船、回熟、赞灯、过关、勾愿、送神、安香火、扫坛。
开坛含请神、辞席、发诀、打卦问师、招兵、敬灶、谢师七项内容。意为请祖师神灵护佑过关仪式,设置神域。申文含拜神、祭文祭神、诵文、功曹送文、谢师。祭拜华山神并文书通告法事缘由和预做仪式的过程。立楼含拜神、立楼、点岗布哨、报楼、谢师。为傩堂诸神立五方城楼,招五方兵马守护坛场。搭桥含造桥、亮桥、祭桥,为神灵搭天地水桥,沟通神界与凡界的道路。迎兵接圣含迎兵接圣、拆桥谢师、迎接祖师、地傩神及其兵马过桥进驻傩堂。
开洞含唱史、扯白笑谈、开洞。打开桃源洞,请出仪式所有面具。排曹为戏剧表演,内容为四界功曹戴面具,领受都官分配的任务,为事主家过关仪式传送文书至天庭。领牲亦为仪式性表演,戴面具的圣公、圣母、四界功曹领受主人酒肉酬谢。开路为开路将军、土地、灵官分别为事主驱五方路上的鬼邪、厌秽,镇守宅场。
差兵含差兵、祭小山神、宣文书、发文。差兵出坛招五方魂,请小山神点动五方兵马回坛为事主招魂过关并诵发度关疏文、关茅贴文。纳茅含开光、请神观师、藏身、放孤魂、祭茅,为扎好的茅人茅船开光,使其具有神效,藏好生人三魂七魄,到门外放孤魂(异常死亡之鬼)。退病含观师、造法水、退病、拴胎、谢师。以法水给患儿萧生力治病,用棉线拴其四肢及颈部以免其三魂走失危险之处并驱赶屋内鬼邪出门。招魂包括搭桥、开路、送替身、招魂。修通兵马送魂回坛的五方桥路,请五猖兵马将茅人替身送至阴曹地府,招请地傩、小山的兵马前往丰都、地府、城隍追拿信人三魂七魄回坛来。
发阴丧含做替身、入柩、开路、发丧。用鸡蛋画人脸、柴桑扎人形、小孩衣盖玉皇印并裹住小人形,代表事主夭折的长孙,将其置入两尺见方的小“棺木”移至院外,院设一方桌祭奠,端公念唱咒语为夭亡者的替身打开通向阴曹地府的五方路,然后将“棺木”埋到距事主住宅一百米以外的江边。
劝茅含祭茅、送茅。茅人替代主家幺孙萧生力的生魂前往地府,并将其走失的生魂替转回来,主人以酒盏糕粑供祭。烧纸钱后将茅人提至江边烧化。送船含祭船、制挡箭牌、送船。以酒盏糕粑香烛祭祀装载事主家人、小孩病瘟和一切灾难的“瘟火神船”(将“沿江引”疏文交给本境土地)放入江水中送行,将木制的两块“长生富贵挡箭牌”钉在距事主家三里地外的桥头、十字路口,牌上书写“上走漩塘下走湄潭”、“左走山岗右下柏杨”字样,所书写的地名距事主所居东南村民组五至八里,表示将鬼邪病魔均挡在上述地方以外。
回熟是用做熟的刀头、鸡、菜饭供祭祖师、三清、圣公圣母、地傩、小山人马及郎君、开路等面具神。
赞灯含唱牌、请神送文、化文。念诵还愿事主生辰姓名,请二十八宿神、十二功曹将主家星辰牌送达天庭,以祈神佑其全家延年益寿。
过关包括架关修楼、请神证明、藏身、度关、过关、搭关。在堂屋内搭起一座“关楼”,在“关门”与宝台之间架起二十把刃口向上的“刀关”,向神禀告过关原因并请神为之作证,端公观请入口传度师、度关先师藏其身,然后先赤足从刀关上走过,表示引度过关小孩度过关隘,其后萧生力在端公牵引下由刀架走向关楼,掌坛师则为其打卦解除七十二关煞,打开关门上的铁锁,让萧生力通过,事主同时在一旁交“解关钱”。如此反复三次,象征萧生力已获通过,今后的人生关隘也将顺利通过,健康成长。其后,事主外孙(八岁)及亲家外孙(十一个月)分别在其父的牵引和怀抱下从刀关上走过,亦反复三次,谓之“搭关”。
勾愿。事主为其孙过关的愿信已了,祭品亦清,由判官为之勾销文簿上的愿信。
送神即是在全程法事圆满结束后,送傩堂诸神、兵马、祖师回神界,拆坛收装神案。安香火是因为法事动了事主五方龙脉香火,故给主家祖宗香火神龛复位。扫坛即端公们收装仪式用法器、道具、神像、服装、清扫场地,外出焚烧扎坛的材料。
(三)过关仪式的结构分解
1.一般性仪式结构
一般性仪式结构,指湄潭各类冲傩仪式所必需的结构,它们是:开坛(请神)、申文、立楼、搭桥、迎兵接圣、开洞、排曹、领牲、开路、差兵、送船、回熟、赞灯、勾愿、送神、安香火、扫坛。其中开洞、排曹、领牲、开路为仪式性表演,佩戴面具进行。完成上述程序一般需费时一天以上,而在小型仪式(指需时间半天以内的,如送小菩萨)中,可省略排曹的表演性仪式。其他仪式也可简略些,如搭桥不一定非铺桥图,一条长凳即可代表,开洞亦不必讲笑太多,甚至可视主家的要求而省略有关内容,领牲亦可不截面具作表演,祭品一只鸡则可,仪式表演点到为止。
2.过关的核心仪式
核心仪式指湄潭平安傩、了愿傩、急救傩所具有的“功能仪式”部分。如了愿傩突出戏剧成分;急救傩突出追魂赎命、解救病者的部分。此次萧生力过关的核心仪式则是:纳茅、退病、招魂、劝茅、过关。
上述仪式均围绕过关儿童萧生力几年来体弱多病,虽曾送小菩萨,清宅驱赶屋中鬼邪但仍不奏效,最终被端公确认为萧生力灵魂走失,被鬼魂——主要是被其兄夭亡之灵魂缠绕这一“事实”而进行。因而除了以法水治病拴胎外,必须做茅人替身,作为其灵魂的替身,到阴间去陪伴他的哥哥,并把他的三魂七魄从阴曹地府招回来,最后祈望通过过关,解除所有关煞,使其能够在今后的人生岁月中顺利成长。假若没有萧生力过关的历史背景,而是一个健康的孩童过关的话,通常的情况是该孩童在半岁时就已戴了百家锁,按习俗到六岁时要举行过关仪式,但此时的主要内容是解除百家锁,同时祈望解除今后可能妨碍他顺利成长的关隘,而不必做纳茅、退病、招魂、劝茅这些仪式了。
3.过关的特殊仪式
此次为萧生力过关的深层原因是萧老伯认为没有安顿好长孙的灵魂,因此愧对长孙。其长孙夭亡后只是按乡间习俗用小木匣子将尸体装盛,于夜间悄悄“藏”了起来,而没有专门为其长孙做道场(按乡间习俗成人死亡方做道场),也没有为他举行开路仪式(即由道士为死者打开通往阴曹地府之路),所以其长孙的灵魂没能进入阴间,必然经常在梦中作崇于幺孙。因此,此次过关,也乃萧老伯为其长孙补办发阴丧之仪式,意在为其长孙开路,将他的灵魂安顿在阴间,从此隔断与阳间的联系,从而使幺孙萧生力健康顺利地成长。
透过过关仪式的文化背景起因和仪式本身,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超度的仪式还是祈禳的仪式,无不围绕着魂魄与神鬼进行,魂魄观支撑着、规范着、制约着仪式人的行为,成为上述仪式的主要依据,而连接着生与死的魂魄观以及对生与死的终极关怀又构成了中国传统魂魄信仰的重要支柱。
标签:湄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