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以来我国省际入境旅游相对优势演变的空间特征分析_区位商论文

1995年来中国省际入境旅游相对优势演化的空间特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特征论文,年来论文,优势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3-2398(2010)01-0148-07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旅游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部门,被确定为国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1]。入境旅游在旅游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赚取外汇和解决就业的主要途径。旅游业被国际上公认为是缩小区域差异的有效手段,鼓励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国际旅游以缩小国际差距[2],2005年,入境旅游收入占中国GDP的1.31%,并具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说明入境旅游在区域经济发展运行中已经起到愈益重要的作用[3]。探讨入境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差异的时空,对制定该地区的旅游和经济政策,确定区域旅游发展重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国外对入境旅游的差异研究早于国内,开始于70年代,主要探讨差异的形成,演化及其对前后产业的影响[4-10],研究表明国际旅游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往往还能导致区域差异加剧,主要是由空间条件的差异和旅游供需分布不均造成,差异还对就业、公共部门收入等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国内学者对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研究相对较晚,始于90年代末,周玉翠[11]、陆林[12]从旅游总人次数、总收入的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研究我国入境旅游的省际静态差异,陈秀琼采用可以多层次分解的Theil系数测量1990-2004年我国入境旅游时间尺度上的地带间、地带内和省际差异变化状况[13]。马耀峰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法研究入境旅游流空间分布区域差异[14];汪德根从不同角度构建省域国际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国各省份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差异[15]。靳诚以长三角16个市1991年以来入境游人数为基础,分析了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之间存在的差异[16]。

上述对中国入境旅游的研究大多集中空间结构的静态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多以绝对差异为主,很少关注各个地区入境旅游相对优势差异时空的动态演化过程。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中国入境旅游发展迅速,但区域差异却很大,1980年仅有16个省市发展入境旅游,如今入境旅游已在中国“全面开花”[13]。在发展过程中,各个区域的相对优势演化的过程如何呢?不同空间环境又是如何影响这种演化过程的呢?本文将从区位商入手,以省际空间为研究对象,探求省与省之间相对优势的演化过程,并引入演化概率矩阵,表述相对优势不同区域的演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引入空间分解的演化概率矩阵,研究空间环境对相对优势演化的影响。希望通过上述分析,使我们能较为全面把握中国入境旅游相对优势差异的时空变化态势,以期对各个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和大区域旅游投资政策的制定等宏观决策提供理论层面的参考。

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2.1.1 区位商

区位商法是经典的经济基础研究方法,其在空间经济分析中常用来衡量某一个地理区域中某部门或行业在更高层地理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或某部门、行业在区域经济中的相对优势。本文采用区位商指标来识别和分析1995年来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入境旅游相对优势的演化过程。

区位商衡量研究区域某经济部门是否具有相对优势的重要指标,区位商大于1表明该部门是地区经济的相对优势部门,区位商值越大,该部门的职能越强;反之,如果区位商小于则相对优势较差。区位商计算式如下[17]:

2.1.2 演化概率矩阵及其空间分解

(1)演化概率矩阵

由于区域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区域的区位商是动态的,因此可以假设区位商在某一个时期服从某种概率分布,这种分布的动态变化是入境旅游发展的一种过程,它会随着时间变化从一种状态转换成另一种状态。为了更好地研究入境旅游相对优势的演化情况,笔者构建入境旅游演化概率矩阵,首先将连续的区域区位商离散化为i种类型,然后在将以该年为基础的区位上的增长率离散化为j种类型,而不同年份区域区位商之间的变化可以用一个i×j的演化概率矩阵M表示(表1)。计算相应类型的概率分布及其年际变化,近似逼近区域演变的整个过程。表1中,

元素表示t年份属于类型i的区域增长为j类型的概率,并采用下式估计:

(2)演化概率矩阵的空间分解

空间自相关是空间数据的重要特征[18],为了能够更好地反映空间,特别是中国传统的三大地带对不同省与省之间相对优势演化的影响,有必要对演化概率矩阵进行空间分解,笔者将其表述为空间演化概率矩阵。空间演化概率矩阵是将演化概率矩阵和空间相结合的产物,空间演化概率矩阵以区域i在初始年份的空间类型,将原有的演化概率矩阵分解为k个i×j演化概率矩阵,对第k个空间矩阵而言,元素表示以区域在t年份的空间类型k为条件,该年份属于类型i而增长类型为j的演化概率。

2.2 数据的选择和来源

由于我国对入境旅游收入的统计一直保持着较好的连续性,这是因为入境游客是经过严格记录的,且历年都有详细的记载和备案。相对于国内游客收入而言,外国游客被重复记录的几率大为减小,准确性大大提高,从而有助于减少因数据问题而带来的误差[19]。考虑到统计资料的可靠性性与连续性,本文选取中国省际入境旅游收入作为研究数据。中国各省区入境旅游收入数据和第三产业收入数据来源于1995-2005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为了研究各省相对优势演化受不同空间的影响而产生的演化差异,本文按照传统方法并结合旅游发展的实际状况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带,东部地带包括北京、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13省区;中部地带包括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和广西八省区;西部地带包括新疆、宁夏、甘肃、陕西、青海、西藏、四川、重庆、贵州和云南10省区。

3 入境旅游相对优势演化特征

3.1 入境旅游相对优势总体描述

经过20多年发展,中国国际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世界国际旅游市场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无论是入境旅游人次数还是旅游外汇收入,中国均已进入世界旅游大国行列。然而中国入境旅游的差异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并处于不断的演化过程之中。通过对相对优势的演化的研究,一方面可以看出不同区域之间的变化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区域内部入境旅游产业发展的变化过程。

从省际层面来看,如图1所示,北京、上海、广东的入境旅游相对优势较大,这三个省市分别为中国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区的核心地区,区位商在1995-2005年间都处于1.5以上,但这三个地区的演化过程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广东,上海都是在波动中平稳的演化,而北京却在近十年的演化过程中相对优势不断的下降,从1995年7.5690下降到2005年的2.3107。陕西、西藏、四川、海南、福建、天津六省区区位商都在1附近,具有一定的相对优势;江苏、浙江两省的入境旅游相对优势发展较为迅速,分别从1995年的0.3833、0.4995发展到2005年的1.0589、0.9700。西部的宁夏、青海的相对优势最弱,宁夏在1995-2005年间区位商都处于0.1以下,并且大部分年份处于0.05以下,最低为2003年的0.0220。

图1 1995年和2005年入境旅游区位商

我国实行以沿海地区为优先发展对象的宏观区域发展战略,再加上口岸政策,使东部地带入境旅游获得优先发展,远远领先于中西部地带,致使中国入境旅游地带间差异很大。口岸是发展入境旅游的基本前提,口岸因素对入境旅游流集聚起很大作用,东部地带内的北京、广东、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三大传统入境旅游航空口岸,口岸在发展入境旅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计算的数据上也可以反映出来,北京、广东、上海三省市的区位商基本上高居全国前三位。此外,边界省区的相对优势也普遍高于内陆地区,这主要是由于边境省区的开放口岸所引起的。

3.2 入境旅游相对优势差异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中国省际入境旅游的相对优势发展的差异较大,1995年区位商最大的北京为7.5690,而同期最小的宁夏只有0.0366,前者为后者的206.71倍,差距之大,可想而知。1995年相对优势前五位的是北京(7.5690)、广东(3.0075)、上海(2.1271)、福建(1.4920)、西藏(1.1516);2005年相对优势前五位的是上海(2.3397)、北京(2.3107)、广东(2.0454)、福建(1.5699)、云南(1.1715),相对优势较高的区域多集中在东部地区,相对优势的程度明显下降。1995年区位商高于1的地区只有6个,处于0.5—1之间的省份也只有6个,其他省份都处于0.5以下,相对优势较为其中,2005年区位商高于1的省份达到了8个,处于0.5—1之间的省份更是达到了11个,0.5以下的省份明显减少,可见入境旅游相对优势再这10年的演化过程中趋于分散。

为了更好地分析入境旅游相对优势差异的演化过程,笔者计算了1995-2005年11年的不同省份区位商的变差系数,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1995年省份之间差异较大,变差系数达到了1.7359,但在随后10年的演化过程中,中国入境旅游相对优势的差异在波动中不断的减少,从1995年的1.7359下降到2005年的0.9286,下降了46.51%,可以看出这十年来省际间入境旅游相对优势的差异在不断的减小,相对优势从集中走向分散。10年间只有1998年和2003年两个年份变差系数出现上升,出现这两次异动情况主要是由于洪涝灾害和“非典”的影响,说明了不利的外部事件会阻碍入境旅游相对优势的自然演化。虽然十年内变差系数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在不同的年份,下降的速度却不尽相同,经历了一个先快速下降,后平稳下降,再快速下降的过程,三个阶段的分界点恰为两次异动上升年份。1996年和1997年相对上一年分别下降了15.11%、9.04%;1998-2002年为平稳下降阶段,这一时期每年变差系数相对上一年的下降百分比都在4%—6%之间;“非典”以后,下降速度明显加快,特别是2005年,相对2004年下降了15.68%,为10年来的最大降幅。

3.3 入境旅游相对优势差异的事件解释

从1996年开始,中西部地带入境旅游发展速度加快,1996年中国度假休闲游推出14条专线,除江西和青海没有涉及外,其余省区全部涵盖在内,入境旅游相对差异快速缩小。1997年中国旅游年推出14条专线,全国各省区都涵盖在内,入境旅游相对优势差异持续下降。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的影响,再加上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在1998年全面凸显,中国入境旅游遭受严重创伤,省际入境旅游的相对优势差异有所放大。1999年中国生态环境游推出十条专线,相比较而言,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再加上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相对优势差异持续缩小。2000年国家旅游局提出的三区联动战略,旅游扶贫示范区重点放在投资环境最为薄弱的西部地区,生态旅游示范区重点放在生态景观资源富集的西南部以及东部地区,而国家旅游度假区重点放在景观资源优势突出的东部沿海地区,省际相对优势差异进一步缩小。从2000年开始,国家首次将旅游业列入国债投资计划,当年安排13亿元国债资金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其中70%用于中西部,解决中西部地带发展入境旅游所面临的交通瓶颈问题,大大促进中西部旅游业发展,这也是2000年来入境旅游相对优势差异明显缩小的一个重要原因。2003年入境旅游相对优势差异出现小幅上升,主要是由于SARS在广东、北京、山西等地爆发,扩大了相对优势的差异。由于受SARS影响,人们更热衷于中西部生态旅游,2004、2005年西部宁夏、新疆、陕西、四川、贵州、西藏以及中部湖南和内蒙古等入境旅游均取得突破性发展,相对优势差异继续走低。

图2 入境旅游相对优势变差系数演化

4 入境旅游相对优势演化的概率矩阵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省际入境旅游相对优势演化存在一种有集中走向分散的现象,为了更好地分析这一现象,并理解其内部的演化过程,本文使用中国1995-2005年入境旅游区位商的分布状态,利用演化概率矩阵和空间演化概率矩阵分析入境旅游相对优势演化特征及其发展态势。

4.1 演化概率矩阵分析

本文计算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1995-2005年入境旅游区位商,共318个数据(重庆1995、1996无数据),考虑到演化的特征,2005年数据作为2004年的参考,而不作为基期研究,所以本文研究数据为308个。为了更好地研究不同相对优势地区的演化情况,将区位商划分为5个区间,依次为(0,0.25),(0.25,0.5)、(0.5,1)、(1,1.5)、(1.5,7.6)。选择这样的划分一方面遵循了划分的普适性,另一方面又考虑到区位商偏小的省份居多,兼顾了各个区间内样本的数量。此外,将各个地区相对优势相对上一年的变化情况也划分为5个区间,分别为小于-25%,-25%—0,0—25%,25%—50%,大于50%。此外,笔者还根据变化幅度的大小划分了演化类型,将-25%—0,0—25%的变化称为温和演化,小于-25%,25%—50%,大于50%三种变化称为突变演化;将大于0的演化称为增长演化,将小于0的演化称为衰退演化。

将308个数据按照上面的划分方法进行组合,可以得到各个类型的样本数量,结构如表3所示,通过公式2的计算,就可以得到中国入境旅游相对优势演化的概率矩阵,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从两个表中可以看出,入境旅游相对优势的变化存在以下特点:

(1)不同相对优势基础的变化概率都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倒U型结构,概率多集中在(-25%,0)、(0,25%)这两个区间内,发生概率都在0.7以上,最小的为相对优势基础为(0—0.25)的地区,发生概率为0.7033,最高的为相对优势基础为(1.5—7.6)的地区,发生概率高达0.9231。而两端的变化区间内的数值较小,都在0.15以下,这一现象说明各个地区的入境相对优势的演化都为温和的演化,发生突变性增长或下跌的概率远小于温和演变的概率。

(2)入境旅游相对优势的突变性增长多发生在相对优势基础较差的地区,突变性增长50%以上的有8个,其中7个为相对优势基础在(0—0.25)区间内,占87.5%;突变性增长在25%—50%之间的有29个,都分布在相对优势基础较低的3个区间内,其中(0—0.25)区间内数量最多,占51.72%。突变性衰退的分布相对突变性增长较为均匀,其中相对优势基础在(0.25—0.5)区间突变性衰退的概率最大,为0.1324;相对优势基础在(0.5—1)区间突变性衰退的概率最小,为0.274。

(3)相对优势基础较差的区域向上增长演化的概率大于相对优势基础交好的区域向上演化的概率,相对优势基础的五个区间向上增长演化的发生的概率分别为0.7033、0.6912、0.6849、0.4324、0.2308,发生概率随着相对优势基础的增加而降低;另一方面,相对优势基础较差的区域向下衰退演化的概率小于相对优势基础交好的区域向下衰退演化的概率,相对优势基础的五个区间向下衰退演化的发生的概率分别为0.2967、0.3088、0.3151、0.5676、0.7692,发生概率随着相对优势基础的增加而增加。

通过上面特点的分析,笔者发现相对优势演化差异和相对优势基础存在联系,而这种联系是否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需要通过假设检验进行说明。原假设为1995-2005年相对优势的变化和相对优势基础相互独立的随机分布,相对优势的变化不存在显著差异;备择假设为1995-2005年相对优势的变化和相对优势基础相互关联,相对优势的变化在不同的相对优势基础上存在显著差异。本文采用卡方检验对原假设条件进行独立性检验,检验公式如下所示:

根据公式计算出=66.05,在α=0.005的显著性水平下,(16)=34.27,拒绝了1995-2005年相对优势的变化和相对优势基础相互独立的随机分布,相对优势的变化不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假设,从而认为相对优势的变化和相对优势基础相互关联,相对优势的变化在不同的相对优势基础上存在显著差异。以上的分析从一个侧面说明自身的相对优势基础对该地区入境旅游相对优势的演化存在着重要的影响,高相对优势基础的地区趋向于相对优势的衰退演化;相反,低相对优势的地区趋向于相对优势的增长演化,从而导致了中国省际入境旅游相对差异在不断的减小,变差系数不断的降低,趋向于均衡的状态。

4.2 演化概率矩阵的空间分解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环境和区位条件的差异,中国的经济发展并不平衡,一直存在着区域差异,东、中、西三大传统区域格局的划分,也基本上反映个中国经济差异现状。旅游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势必存在这种差异。任何经济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必然的受到自己所处空间的影响,在入境旅游相对优势演化的过程中,这种空间力量如何影响这种演变过程的呢?东、中、西三个区域内入境旅游相对优势的演化是否存在差异呢?本文将演化概率矩阵进行空间分解,分解为东、中、西三个部分,分别用1、2、3来表示,其分解结果如表5所示。

从表5中可以看出,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入境旅游相对优势的演化过程和全国的入境旅游相对优势的演化过程既有相同之处,又各自呈现出自身的一些特点,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入境旅游相对优势基础的分布情况来看,在三大区域内,东部区域的相对优势较好的样本最多,所占的比例也最高,(1—1.5)、(1.5—7.6)两个区间总的样本数量为49个,占东部区域样本数量的37.69%;中部区域相对优势较好的样本最少,所占的比例也最低,(1—1.5)、(1.5—7.6)两个区间总的样本数量为1个,占中部区域样本数量的比例仅为1.25%;西部区域在三个区域中居于中间地位,(1—1.5)、(1.5—7.6)两个区间总的样本数量为24个,占西部区域样本数量的比例为24.49%。中西部地区相对优势低的样本比例远大于东部地区,可见三者相对优势在连续的空间上呈现高、低、中的格局,在入境旅游的相对优势上,东部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

(2)三个区域的不同相对优势基础的变化概率和全国一样,都整体上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倒U型结构,但又存在很多差异。从温和演化和突变演化的概率来看,东部地区温和演化的概率普遍较高,除相对优势基础(0—0.25)以外的区间,温和演化的概率都在0.9以上;中西部地区温和演化的明显的小于东部地区,最少的概率低至0.5862,大多在0.6—0.9之间。相反,可以看出中西部突变演化的概率明显地高于东部地区,东部最低的突变演化概率仅为0.0323,最高的不过0.1667,而中西部地区突变演化的概率多在0.15以上,最高的达到了0.4138。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从整体看东中西区域的入境旅游相对优势演化大部分为温和的演化,但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对优势相对于东部来说更容易发生突变性演化,即爆发性增长或衰退,相对优势演化具有不稳定性,从分解的演化概率矩阵也可以看出中西部在-25%,25%—50%两个变化区间上的概率明显的大于东部。

(3)从增长演化和衰退演化的角度来看,三个区域内低相对优势基础的增长演化概率高于高相对优势基础的增长演化概率的格局没有改变,但是东中西三个区域内增长的概率却不尽相同,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东部地区低相对优势基础的增长概率总体上大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在(0—0.25)、(0.25—0.5)、(0.5—1)三个区间内的增长概率分别为0.7222、0.8462、0.7838,而中部同样区间内的增长概率为0.7556、0.6000、0.5263,西部这三个区间内的增长演化概率也只有0.5862、0.5926、0.6111。上述研究现象说明,东部地区低相对优势基础地区更容易发生相对优势的增长演化,中西部地区的低相对优势地区较东部地区更容易产生衰退现象。

(4)从和演化概率矩阵比较的角度来看,无论相对优势基础如何,东部地区温和演化的概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呈现相对优势基础越低,差距越大的趋势,其中相差最大的达到了0.1968;西部地区的温和演化概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样呈现是相对优势基础越低,差距越大的趋势,相差最大的比全国低0.1171。同样,突变性演化和温和性演化呈现相反的特点。东部地区低相对优势基础的增长演化概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最高相差0.1550;中西部地区低相对优势基础的增长演化概率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最大的比全国低0.1586。

5 结论和讨论

本文从区位商的角度,通过引入演化概率矩阵,定量的探讨了1995年来中国省际入境旅游相对优势差异的演化情况,并通过对演化概率矩阵的空间分解,分析了空间背景对入境旅游相对优势演化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

(1)中国省际入境旅游相对优势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在10年的演化过程中呈现不断下降的态势,变差系数从1995年的1.7359下降到2005年的0.9286,下降了46.51%。这种差异的变化和国家的政策密切相关,并且突发事件也对入境旅游相对优势的演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2)自身的相对优势基础对该地区入境旅游相对优势的演化存在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高相对优势基础的地区趋向于相对优势的衰退演化;相反,低相对优势的地区趋向于相对优势的增长演化。并且低相对优势基础地区发生突变演化的概率明显地高于高相对优势基础地区。

(3)相对优势演化概率在空间上并不独立,东部区域中低相对优势基础地区的增长演化概率高于中西部地区,也就是说东部区域中低相对优势基础地区入境旅游的发展好于中西部地区;并且东部地区的相对优势的演化相对中西部来说,更加的趋于平稳,而中西部地区更容易发生突变演化。

造成中国入境旅游相对优势演化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区域间合作的不断深入、区域的可进入性的变化以及区域内旅游资源的开发。省域间合作的开展,有利于优势互补,实现共赢,是的相对优势的差异不断缩小;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中西部地区的可进入性加强,也使得该地区旅游发展加快,差异缩小;一个地区入境旅游的重要影响因素是该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势程度,中西部地区高品位旅游资源的开发,也促进了该区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这三个方面如何影响以及影响大小,将是本文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标签:;  ;  ;  ;  ;  ;  ;  ;  ;  

1995年以来我国省际入境旅游相对优势演变的空间特征分析_区位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