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学习,不仅仅是单轨道论文_刘卉

小学音乐学习,不仅仅是单轨道论文_刘卉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小学 737200

摘 要:新的课程视角下,小学音乐课堂应该构建多样化的学习轨道:课初,不仅仅是理论灌输;课中,不仅仅是范唱,课末,不仅仅是拘囿文本。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引领孩子们在摇曳生姿的多轨道上渐行渐深,以此丰富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情境引入 多元互动 探究延伸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这表明,音乐学习之路,并非单轨道。在新课引入方面,不仅仅是理论灌输,也应该是情境介入;在课中推进方面,不仅仅是单纯的范唱,也应该是多种音乐活动的综合;在处理教材方面,不仅仅是拘囿人文,也应该是多形式的探究延伸。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引领孩子们在摇曳生姿的多轨道上渐行渐深,以此丰富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养。

一、课初,不仅仅是理论灌输

曾有专家言:“所有关于教育的技术、模式、方法的改良都是有限的,除非它能把站在讲台上的人彻底唤醒,彻底激活,否则便没有意义。”的确,好的课堂,应该活泼泼地唤醒学生,小学音乐的学习亦然。特别是新课伊始,教师不能沉陷在理论的单向灌输中,而应通过新颖活泼的形式吸引孩子们的眼球,以此达到以境取胜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音乐《美丽的夏牧场》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1.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同时出示歌词,追问:我们一起看看这首歌曲的歌词,唱到了什么山?什么河?哪些景色?你觉得这是哪个地方?结合这些景致,你觉得是我国的哪个民族?

2.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些实物如冬不拉、胡布兹、斯布孜合、手鼓等,以此介绍新疆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脚下,以游牧为生,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乐器都便于携带、易于演奏。可以发现,结合民族音乐文化(手鼓等演奏),让学生走进哈萨克族的神奇土地,活泼泼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对于成长中的小学生而言,越是新颖的、陌生的(比如冬不拉)、民族的,就越能聚焦他们的热情和注意力。自然,孩子们的所学所得也是扎实的,能够长久地贮存在他们的记忆库中。音乐教师,应该是这种细节资源的开掘者,应该活用这些课外活水滋补于课堂教学,使之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课中,不仅仅是范唱 

好的音乐课堂,不仅仅范唱,也应该是节拍理解、难点突破、相关音乐知识的介绍等综合音乐活动。想想,孩子们仅仅在教师范唱的圈圈里“打转转”,显然,这样的课堂只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这样的课与《标准》所倡导的“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的要求相去甚远。优秀的音乐教师,总是构建一种融歌唱、理解和音画同步于一体的音乐课堂,引领孩子们在音乐的百花园中走得更远,收获得更多。

可以发现,通过范唱、分析旋律、朗读歌词、音画同步等方法,介绍哈萨克族民族文化,帮助学生理解或表现歌曲,并且运用图、文、声、色并茂的效果启发学生,层层深入,逐步展开,为学生唱好歌曲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孩子们学得有滋有味,有情有义,不仅理解了本首曲子,也理解了相关音乐,洞开了孩子们的多重视域。师生何乐而不为呢?

三、课末,不仅仅是拘囿文本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的确,好的教学,不能仅仅拘囿现有文本,而应超越文本,在更广的层面上进行探究延伸。就《美丽的夏牧场》而言,应该由歌曲本身而延伸到新疆的各种民族乐器,应该由单纯的歌唱到多形式的聆听、演奏、音乐创编等来拓宽学习的渠道,创造出精彩、博大、灵动的音乐新时空。仍然以《美丽的夏牧场》的学习为例,可以进行以下拓展:

1.用铃鼓伴奏。师:我们知道,新疆是由多民族汇集的歌舞之乡。因为有了多民族历史与文化的交融,使新疆这块神秘的热土上滋生出丰富多彩的民族乐器。如冬不拉、手鼓等(出示图片)。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手鼓。

(1)介绍手鼓典型的伴奏音型:ХХХ ХХ。

(2)用ХХ ХХ ХХХХХ为歌曲前半段伴奏。“啊……”处晃手。没有乐器的同学徒手表现。

2.设计演唱形式。师:这首歌曲除了齐唱还可以有其他的演唱形式吗?学生设计独唱、接唱、领唱与齐唱等形式演唱歌曲。

3.舞蹈创编表现。师:大家的歌声真美!新疆是个歌舞之乡,除了歌唱,我们还可以 用舞蹈来表现美丽的夏牧场。我们班有没有同学会跳新疆舞蹈?老师教大家几个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吧。师生随音乐舞蹈律动。

在这样的教学中,孩子们或独唱、或舞动、或探究、或延伸,学习的空间不断拓展,学习的触角不断延伸,这彰显着我们对学生的信任,也彰显着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中,孩子们听觉艺术的提高、音乐感受力的提升、音乐综合素养的累加,才是我们更加需要的境界,当然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所需要的境界,音乐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沉浸在这样的境界中走得更远,当然也收获得更多。

参考文献

[1]张硕果 编织一张“夏洛的网”[J].教师月刊,2017,(1):26。

[2]陈俊一 程晓云 窦桂梅 站在课堂上的校长[J].教师月刊,2015,(2):27。

论文作者:刘卉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3月总第26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9

标签:;  ;  ;  ;  ;  ;  ;  ;  

小学音乐学习,不仅仅是单轨道论文_刘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