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眼中的父母吵架现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眼中论文,现象论文,父母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Oh my god!不要忘了我还在旁边,我不是隐形人好不好!你们别总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好吗?弄得大家都不高兴!”(桑田 15岁 四川)
“爸爸妈妈,你们是一起生活的,如果生活在一起就是为了争吵,还生活在一起干什么呢?”(周祥 14岁 江苏)
“由于你们的争吵,近在咫尺的人却似有远隔天涯的心。”(ZL 15岁 四川)
“爸爸,你要让着点妈妈,男人要有点绅士风度,都结婚十多年了,怎么还像个孩子一样吵架啊。”(潘朵 14岁 江苏)
“别吵架了,我们一起去旅游吧。放过那些让人不开心的事情吧,让它过去!”(蒋小刚 16岁 甘肃)
“爸爸妈妈,你们有什么不愉快的事能大过自己的爱情呢?”(云龙 16岁 甘肃)
“爸爸:请原谅妈妈吧;妈妈:请原谅爸爸吧!”(正伟14岁江苏)
……
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一对夫妻不吵架的,哪怕他们的婚姻再美满,这是所有“过来人”的经验。吵架这件事,除了夫妻双方都感同身受之外,作为家庭中的另一位重要成员,孩子应当算是最有发言权的旁观者了。
本调查就以“当父母争吵时”为主题,调查对象来自甘肃、江苏、北京、河北、四川等地的789位中学生。
“你见过爸爸妈妈吵架吗?”、“爸爸妈妈之间不愉快时通常是怎样的状态?”、“通常谁先让步?”“爸爸妈妈吵架时,你会感到害怕吗?”……当一系列围绕父母吵架的问题摆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究竟有哪些不吐不快的心里话要说?他们的答案又会给父母们带来哪些新的思考和收获?
超九成中学生遭遇过父母争吵
◆两成以上孩子认为父母吵架很正常,从来不吵架才不正常
◆六成以上孩子对父母吵架持不理解,不接受态度
“哪有勺把儿不碰锅沿儿的?”遇到夫妻吵架,成年人总会见怪不怪地这样评论。“吵架”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究竟有多普遍,仅从对孩子的调查数据中也可见一斑。调查显示,82.30%的中学生表示曾目睹过父母争吵,另有11.12%的中学生表示父母背着自己争吵过,但被自己发现,只有6.58%的中学生表示从没见过父母争吵。
以上这组数据告诉我们两个信息:第一,绝大多数中学生都曾是父母争吵的见证者;第二,八成以上的父母在争吵时,并不会主动回避孩子。不回避的原因有可能是父母在主观上认为这样的争吵很正常,对孩子并无不良影响,另一种可能则是,父母在吵架时自顾不暇,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
既然绝大多数孩子都遭遇过父母争吵的场面,那么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呢?
调查中我们发现,22.05%的中学生认为“父母吵架很正常,从来不吵架才不正常”;43.48%的中学生对父母吵架不太理解,认为“有什么事情应该好好说,没有必要吵架”;而22.05%的中学生则明确表示“接受不了父母吵架,一想到他们争吵的画面,就会很难受”;剩下6.21%的中学生认为“自己的评价没有什么意义,他们该吵架还是会吵架的”。
其实,父母也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一旦遇到意见分歧,个体差异难免导致碰撞甚至不快。父母吵架正常吗?很显然,答案是肯定的。选择认为“很正常”的这22.05%的孩子能够抱着一颗平常心来看待此事,在心态上来讲是积极可取的,这样的心态也更有助于保护自己在父母吵架时减少伤害和不良影响。
可是,为什么还会有六成以上的孩子对父母吵架持不理解和不接受态度呢?
在不断推进的调查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让孩子感到不接受和不理解的关键问题其实来自于父母在争吵时所表现的状态,以及他们解决争端的方式。
小心吵架引发的“精神暴力”会伤到孩子
◆孩子眼中,父母吵架时最常见的状态:大声争吵、冷战、摔东西……
◆超半数孩子在父母吵架时感到害怕:怕家庭破裂、怕被抛弃
当吵架发生时,父母往往全情投入两个人之间的“战争”,而将这一切尽收眼底的就是孩子。在孩子眼里,父母吵架时的状态绝不仅限于口角那么简单。我们根据孩子的选择做出了统计,排名次序如下:
(注:孩子的选择并不是单一的,题目设置中允许孩子最多可选两项):
1.两个人会大声争吵37.2%
2.两个人都不怎么说话,家里气氛紧张56.82%
3.争吵,有时候气急了会摔东西25.82%
4.争吵,最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动手 18.22%
5.拿我当出气筒,看我干什么都不顺眼15.48%
6.其中一个人不说话(或者哭),另一个人追着吵7.52%
7.其他4.02%
显然,大声争吵、冷战、摔东西成为了孩子眼中父母吵架时最常见的三种状态;紧随其后的则是争吵严重时可能动手、拿孩子当出气筒。由此可见,吵架极有可能被升级为一场由坏情绪主导一切的“家庭战争”,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可能在“战争”中“负伤”。如果这样的状态是父母吵架时的常态,那么孩子们又有什么理由理解和接受父母的吵架行为呢?这也就难怪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孩子对父母吵架持不理解、不接受态度了。
调查中,我们问孩子:父母吵架时,你会感到害怕吗?并请说明害怕的理由。经过统计,30.59%的孩子表示不会感到害怕,理由是已经习以为常或是觉得父母的争吵对未来构不成影响;51.54%的孩子在父母吵架时会感到害怕;另有17.87%的孩子有其他的感受,如心酸、无奈、愤怒、伤心、压抑、不知所措等负面情绪。
超过半数的孩子会在父母吵架时感到害怕,这个数据不免让人有些担忧。仔细翻阅每张问卷,我们发现孩子害怕的原因都非常相似。大多数孩子害怕的不是父母争吵本身,而是害怕争吵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如:父母关系破裂,家庭破裂;自己被抛弃,成为无父或无母的单亲孩子。父母感情变淡、身心受伤等等。可见,吵架会传递给一部分孩子强烈的不安全感。曾有一项调查表明,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的孩子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2%,离婚家庭的为30%,和睦家庭的为19%。主持此项调查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授王丽敏说,经常面对家庭“战火”的孩子,更容易陷入人际交往障碍,对未来生活缺乏信心,尤其易对婚姻产生恐惧感。王丽敏教授表示,与离婚相比,孩子对父母吵架的直接心理体验更为明显,受到的直接伤害更大。
有社会学者这样说,家庭是除军队以外的第二大暴力群体。这样的说法确实不无道理,然而军队的暴力在明处,家庭的暴力却往往被长久地隐藏着,伤害是更深远的。家庭中的暴力既包括我们都了解的躯体暴力,还包括精神暴力。所有在精神上给家庭成员造成重创的行为,都应当属于精神暴力的范畴。父母可能没有意识到,频繁争吵、摔东西,频繁冷战,频繁拿孩子当出气筒……这些吵架时的过激行为都在无形中带给孩子精神上的伤害,让他们感到害怕和无助,甚至产生一些极端行为。
据新华网报道,2010年3月15日,21岁的青年韩明(化名)手持一把菜刀,疯了一般地冲出家门,拦住遛狗的无辜妇女张国纯,说了一句“阿姨,对不起”后便劈头乱砍。这起“不可思议”的案件背后隐藏着的深层原因竟然就缘于长期生活在父母吵架阴影下的一次彻底发泄。案发当天,韩明的父母又一次发生了激烈争吵,并且当着韩明同事的面。韩明在百般劝阻无效之下,突然萌生了想要采取极端方式制止父母的念头,他朝父母怒吼道:“这个家是不是就我多余?我坐牢了你们是不是就不吵了?”说完拿起菜刀就冲了出去。韩明在接受采访时说:“从我小时候起,父亲就爱喝酒,每次都喝很多。父母经常吵架,哪怕为了一点小事,双方都会动武。在我们农村,父母吵架很常见。我放学回家,经常能看到家里面锅碗瓢盆扔满地……我真是害怕父母吵架,每次听到他们吵架,就感觉精神快崩溃了。”
韩明故意伤人事件的背后,让人看到了父母频繁争吵,忽略孩子感受后所遭到的最极端、最疯狂的反抗。可以说,韩明从小到大就一直生长在父母置若罔闻的“精神暴力”之下,心理伤害是非常巨大的。虽然我们不能将所有罪责都归结于父母的争吵,但父母对韩明砍杀无辜事件上确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回避不如面对,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化解争端的动力来自爱与尊重
◆四成孩子认为父母吵架后无人让步,是时间让矛盾不了了之
◆变“争吵”为“争论”,良性争吵有益于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员
据英国最新的一项调查表明,如果善用吵架“秘笈”,架吵得好,也许可以成为夫妻感情的催化剂,使夫妻的感情在经历“冲突”之后,比以前更加稳固和坚实。可见,不好的事情发生后,如果能够把握好契机,恰当处理,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在孩子面对父母吵架的问题上,这个道理是同样适用的。
对孩子来讲,看到父母任性、失去理智、做错事,未必是一件坏事。只要孩子能看到他们又彼此相爱,对孩子也会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当他们看到父母从吵架状态中摆脱出来,能够彼此尊重地倾听对方的意见,孩子会懂得人与人之间也是可以有不同意见的。看到父母在谈彼此的感受,他们也同样会学习到与人分享、交换生命体验的方式。
然而,究竟有多少孩子能够看到父母化干戈为玉帛的场面呢?
当问到孩子们,父母吵架后是谁先让步时,44.49%的孩子表示没有人让步,不知不觉就过去了,18.87%的孩子表示不清楚,也没有注意过这个问题;24.38%的孩子表示是爸爸先让步;10.26%的孩子表示,父母吵架后是妈妈先让步。由此可见,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父母吵架似乎像是定格画面一样停留在他们的记忆中,而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却往往不得而知。
因此,我们也建议父母:当孩子亲眼看到你们吵架时,与其把问题隐藏起来,不如在孩子面前承认这个事实,“我和你爸爸(或你妈妈)现在都在为这件事非常生气,等我们都冷静下来,一切就都过去了。”此后,还可以将你们是如何协商、如何和解的过程展现在孩子眼前,让孩子懂得,争吵只是你们解决问题的一个环节,通过双方的努力,矛盾终将化解,你们仍旧是相亲相爱的伴侣。
这样的争吵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良性的过程。争吵的目的不是为了发泄情绪,或是指责和伤害,而是为让对方更了解自己,让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达到互相理解的状态。此外,当彼此意见不统一时,要允许争论,是争论而不是争吵,这样的交流会更理性也更平等,也更适合让孩子观察和学习,让他们懂得在良性的争论中学会面对矛盾并且懂得处理矛盾。毫无疑问,如果我们真的能将吵架变成一种沟通,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将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