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汉日语“超~”的语法化对比研究论文

基于语料库的汉日语“超~”的语法化对比研究

查雁豪,王 忻

(杭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摘 要: 近几年来,汉语和日语中“超~”的副词性前缀用法在日常生活会话以及网络中出现频率很高,利用“CHJ语料库”、“BCCWJ语料库”、“BCC语料库”、“CCL语料库”等语料库用历时的研究方法对汉日双语中“超~”的语法化过程进行调查和比较,最终得出结论认为汉日语“超~”的语法化过程中既存在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具体概括如下,相同点:一、整个语法化路径过程相似;二、副词性前缀用法普及时间均是进入现代之后。不同点:一、动词用法、形容词用法以及副词性前缀用法的出现汉语早于日语;二、副词性前缀用法的普及时间日语更早;三、“超~”在汉语中的义项多于日语。

关键词: 汉日语;超~;语法化;副词性前缀;历时

一、引言

近几年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经常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以及网络上听到“超酷”、“超喜欢”、“超可爱”和「超むずかしい」、「超可愛い」、「超人気」等用语。“超~”最早作为动词被使用,但随着社会以及语言的不断发展,如上述这样的副词性前缀用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变高,导致“超~”最终完成语法化转变,由动词用法扩展到副词性前缀用法。这种现象不仅在汉语,同时在日语中也有出现。那么,“超~”是如何分别在汉日语中完成语法化的?二者的语法化过程是否有相同以及不同之处?针对这两个问题,本文拟通过分析语料库资料(1) 本文所用语料库中,“CHJ语料库”全名为日语历史语料库,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制作;“BCCWJ语料库”全名为现代日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制作;“BCC语料库”全名为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制作;“CCL语料库”全名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料库,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制作。 ,对汉日语“超~”的语法化过程进行调查和比较,明确其异同点。

二、文献综述

汉语中有许多关于“超~”的副词性前缀用法的先行研究。彭小川、严丽明对广东话中“超~”的程度副词用法进行了研究。但其内容主要是以广东话为主,其例句大部分为广东话,且对于副词用法过程的演变较为简单。[1]葛荣、徐丽萍认为“超~”的副词性前缀用法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形成,现在的副词性前缀用法是对古代汉语用法的继承与创新。但对于南北朝这一时间界定并未进行证明。[2]耿庆强通过共时方法从类词缀角度对“超~”的用法进行了考察,并未涉及历时形成过程。[3]吕桂宁、海柳文对“超~”产生的新用法进行了调查,就“超~”作为动词及形容词的用法时,对新产生的用例进行了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只是通过现象说明了新用法出现。[4]顾铭从历时以及共时角度分析了“超~”的语法化过程,并提及了语法化产生的原因。[5]

先行研究中对于“超~”的语法化过程分析均有相似之处,如语法化过程中“超~”的词性转换过程。但汉语的先行研究均是针对汉语“超~”的研究,没有对于日语「超~」的研究。其次,日语中有许多关于语法化的研究,但关于「超~」的语法化的先行研究几乎没有。本文将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汉语“超~”的语法化过程

现代汉语中经常听到“超~”这样的词。虽然从形式上看具有类似性,但“超~”后面所跟词的词性又有不同。例如:

(1)超 地域、超 时代的汉字可以贯通古今。(CCL语料库)

与中国相同,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以及电视中经常可以听到「超可愛い」「超ムカつく」「超人気」这样的词。

(3)外星人又教会人类制造超 智能机器人的技术。(《圈套》1993年,引自BCC语料库)

(4)很喜欢这款绿色,功能强大,超 喜欢。(BCC语料库)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正读着《昆虫记》,几个孩子凑到我身旁,竟你一言我一语地自发讨论了起来。那一刻,久不得法的我猛然间意识到,生硬地要求孩子独自去读一本书只是我们成人的一厢情愿,孩子们的阅读离不开有效的指导、实时的监督,甚至志趣相投的同伴。看来,让阅读真正住进孩子的心房,不能强迫,只能顺势而导。于是我开始了这样的实践:

(5)心情超 不爽。(BCC语料库)

(6)能够把几十年来形成的超 稳定的经济结构一成不变地维持到现在这样的水平,实属不易。(《人民日报》1995年,引自CCL语料库)

例句(1)(2)中的“超~”为动词用法,表示超越(地域、时代、自然力)的意思。例句(3)中的“超~”与“智能”组成词组,“超智能”作为修饰机器人的形容词使用,强调机器人的智能性,此处“超~”为超级的意思。例句(4)中的“超~”则是作为副词前缀用法,修饰后面的动词“喜欢”,“超喜欢”表示非常喜欢的意思。例句(5)中的“超~”亦是副词性前缀用法,修饰后面的形容词“不爽”,表示心情不好。例句(6)中的“超~”的用法与例句(5)相同,均是修饰形容词,表示程度非常。但例句(5)后跟否定含义的词,此处稍有不同。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超~”拥有动词、形容词以及副词性前缀用法三个词性。作为副词性前缀时其后面所跟词的词性亦有不同。为了厘清其演变进程,以下将从历时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一)字典中“超”的义项分析

“超”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有4个义项,分别是:①一跃而上;②超过,胜过;③遥远;④通“怊”,惆怅。[6](P.168)

《说文解字系传》中的定义为“跳也”。[7](P.30)

《康熙字典》中有9个义项,分别是:①《说文》:“跳也。”②《扬子方言》:“超,远也。”③《博雅》:“渡也。”④《释名》:“超,卓也。”⑤《玉篇》:“出前也。”⑥《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超乘者三百乘。”⑦《孟子》:“挟泰山以超北海。”⑧《楚辞·卜居》:“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⑨姓。《广韵》:“汉有太仆超喜。” [8](P.1629)

从古文字典可知,“超”的原型义项为“跳,跃”。随着语言的发展,慢慢扩展出其他用法。从古、现代字典义项比较可知,现代汉语“超~”的义项较之古代有所减少,且大部分以固定词组的形式存在,例如“超越”、“超凡”、“超然”、“超前”等。

《现代汉语大词典》中列有:①跳跃;②提拔,擢升;③超过;④出色,高超;⑤惆怅;⑥方言,指两手在胸前交互地插在袖筒里。[10]

《现代汉语词典》中为:①超过;②超出(一定的程度或范围);③在某个范围以外,不受限制;④跳跃,跨过;⑤〈口〉表示程度极高;⑥姓。[11](P.152)

《古汉语常用词词典》中为:①〈动〉跃上,跳上;②〈动〉跃过,跳过;③〈动〉越级,破格;④〈动〉超出,胜过;⑤〈形〉遥远;⑥〈形〉惆怅。[9](P.86)

本文将“超~”的所有义项进行整合,作出如下总结。

实验教学是统计软件SPSS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完善,必须在以下几点上下足功夫:

<动词>

①跳上,跃上。《国语》(春秋):“左右免胄而下,超 乘者三百乘。”

②越过,跳过。《墨子》(春秋):“挈泰山以超 江河。”

⑤ 超出(一定的程度或范围)。(当代·CCL语料库)“超 地域、超 时代的汉字既可以贯通古今,也可以联系各地区的人们的思想交流。”

④超过,胜过。《韩非子》(战国):“超 五帝侔三王者,必此法也。”

③提拔,擢升。越级,破格。《管子》(战国):“莫敢超 等逾官。”

虽然环境问题依然日益严峻,但主流方向的生态保护肯定已然建立。主流理论的确定为下一步的社会转型稳定了发展方向,扫除了发展与保护冲突中的决策性障碍。人与自然的关系可望再次达到天人合一的契合,但这一次不是人向自然的皈依,凭借的是自然对人类的施恩,这一次是人类掌权后主动保护自然所力求达到的生态和谐。虽然依然存在理论上的难题,生态美学的声势壮大已成既定事实。

⑥ 在某个范围以外;不受限制。(当代·CCL语料库)“在阶级社会中,‘超 阶级’、‘超 政治’的教育是根本不存在的。”

<形容词>

①超脱,超凡。《老子》(春秋):“虽有荣观,燕处超 然。”

②惆怅。《庄子》(战国):“武侯超 然不对。”

③遥远。《楚辞》(战国):“平原忽兮路超 远。”

进家门后,乔振宇举双手投降:“老婆,我错了,有比较才有高下,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同学们的经验教训让我明白了,娶了你是我这辈子最英明伟大的壮举!”我打掉他高举的双手:“两口子之间没有一枝独秀的,齐头并进才是双赢!刚才的菜有点辣,我想喝果汁。”乔振宇一个箭步冲向厨房……

<副词>

①〈口〉表示程度极高。《现代汉语词典》:“超强;超爽;这部电影超 好看。”

这个人举枪上肩,把枪举起一半,就记起来。他放下枪,从屁般后面的镶珠刀鞘里拔出猎刀。他面前是肉和生命。他用大拇指试试刀刃。刀刃很锋利。刀尖也很锋利。

从以上整合结果来看,动词用法、形容词用法以及副词用法均被收录进字典中,但副词用法只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被收录,且时间为2016年,说明也就是最近才被收录进来。

(二)从历时角度 对“超~”的语法化过程的考察

1.古代汉语“超”的考察

大堀寿夫对语法化进行重新定义,认为语法化即脱词汇化(delexicalization), 即词汇要素(如动词、名词等)含义的抽象化转变成语法要素(尤其是词缀/屈折形态)的过程。[12](P.30)具体到“超”上,是由具体词义向抽象词义转变,从客观发展到主观,最后引申出新的用法,即由动词用法扩展出形容词性用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超”的形容词性用法再次得到转移,形容词性含义淡化,主要词义转移到“超”后面的形容词上,而“超”向副词性前缀用法进行转变。

根据语料库调查所知,“超”最早的书面记录可以追溯春秋时期,为动词用法。

(7)左右皆免胄而下拜,超 乘者三百乘。[《国语》,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引自CCL语料库]

(8)曰:“挟太山以超 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战国中期(公元前250年-前150年),引自CCL语料库]

开学初,针对班级实际情况,进行一次关于班规制定的班会课。班会课前由学生自己寻找每个细节。班会课上汇报班级出现的问题,接着四人小组认领两方面内容,要求每个组员参与制定班规,全班学生献计献策,共商班级规则,最后成文将其张贴到班级公约栏。因是全班同学智慧的结晶,这些规则并非冷酷无情,相反它也是温情四溢的,因为它的建立并非干枯生硬,而是建立在师生共同成长需要基础上的顺势而为。每位学生心存班规,合乎规则的行为,将会受到班级成员的一致好评,而违反和无视规则的行为将会受到大家的批评与指责。这样一来,学生更加自律了,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班级学生形成了向心力,不断为班级树立良好的形象。

我们看到,例句(7)中的“超”为动词用法,其含义为“跳上,跃上”的意思。“超”后面的“乘”为名词,“车辆”义。两个词结合在一起以“超乘”的形式被固定下来。一直到清朝,“超乘”的用法依旧存在,但其含义由最初的“跳跃”扩展至勇猛的样子、勇者等:

2017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为3.67万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高于前10年平均2.3%的增速。北美地区天然气消费量首次出现负增长,但仍占全球天然气消费量的25.7%;中国消费大幅增长,拉动亚太地区消费量强劲增长,达到全球天然气消费量的21%;欧洲、中东、非洲、中亚-俄罗斯地区天然气消费量稳定增长;中南美洲地区天然气消费量持续下降。主要天然气消费国呈“一大、三中、六小”特点:“一大”为美国,天然气消费量超过7000亿立方米;“三中”为俄罗斯、中国、伊朗,各国天然气消费量超过2000亿立方米;“六小”为日本、加拿大、沙特阿拉伯等6国,每个国家的天然气消费量超过700亿立方米。

我们认为,这实际是一个词汇化过程。因为“超”与“乘”二词已融合在一起,词义已不可从构成部分推测。此外,例句(8)中的“超”同样是动词用法,意为“越过”,但与例句(7)不同之处在于与后面所跟名词关系松懈,未能像(7)那样词汇化。

(10)一曰简精锐。窃见首领既降,部曲渐多,概遣,恐鼓舞非宜;全留,又刍粟难给,莫若十中选一,千中选百,择其超 乘,按名补伍。[《上三省督府剿抚议》,清朝侯方域(1618年-1655年),《汉语大词典》电子版]

(9)至如超乘之士,莫匪百金,彀骑之才,岂惟七萃。[《册府元龟》,北宋(1005年-1013年),引自CCL语料库]

从以上可见,“超”从最初的动作动词“跳跃”慢慢扩展出表示超越空间上的远距离的含义。形式上也从动词出发分别向两条线发展:一条是与后词结合紧密充当语素走上词汇化进程;另一条是与后词结合松懈成为构成述宾词组的成分。此后,在内容意义淡化过程中,通过隐喻等方式,进一步扩展至强调程度高低的意义,功能上为形容性用法:

(11)虽有荣观,燕处超 然。[《老子》,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引自CCL语料库]

(12)若是者,超 轶绝尘,不知其所。[《庄子》,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引自CCL语料库]

(13)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 远。[《楚辞》,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引自CCL语料库]

(14)心悇憛而烦冤兮,蹇超 摇而无冀。[《楚辞》,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引自CCL语料库]

(15)林公云:“王敬仁是超 悟人。”[《世说新语》,六朝刘义庆(403年-444年),引自CCL语料库]

(16)散骑常侍尚书左仆射西丰县开国侯新除镇军将军沈文季,业宇流正,鉴识超 凡,秉兹恭恪,诚著匪躬。[《全梁文》,六朝(499年),引自CCL语料库]

④出色,高超。《楚辞》(战国):“宁超 然高举,以保真乎。”

(17)夫麟风与麏雉悬绝,珠玉与砾石超 殊。[《文心雕龙》,六朝(501年-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引自CCL语料库](2) 意为“犹迥异”,见搜韵网 https://sou-yun.cn/QueryAllusion.aspx。

(18)泡花,南人或名柚花。春末开,蕊圆白如大珠,既拆则似茶花,气极清芳,与茉莉素馨相逼。番人采以蒸香,风味超 胜。[《桂海虞衡志·志花》,宋朝(1175年),引自CCL语料库]

以上例句出处的成书具体时间学界有些尚无定说,但以朝代时间排列的顺序应无问题。例句(11)中的“超”作为语素与“然”一起构成复合词“超然”,词性为形容词,表示“超凡,超脱”的意思,它是语料库中形容词用法最早的例句,并一直沿用至今。在此后出现的例句(12)(13)(14)(16)中的“超”也均为形容词性用法,以语素身份和其他语素构成“超轶绝尘”“超远”“超摇”“超凡”等词。这些词汇中“超”的含义均与后面所跟形容词的词义相同。如“超轶绝尘”表示超脱、超凡之意,“超远”表示遥远之意,“超摇”表示不安的样子,“超凡”就是现代语的超凡之意等。“超轶绝尘”“超摇”这样的词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语言的发展,使用率逐渐下降,有的甚至变成死语不再使用;而“超远”“超凡”这样的词因使用率较高,便一直沿用至今。特别要提请注意的是例句(15),它是我们发现的最早的副词性前缀的用例,以“超悟”的形式出现,意为“极其聪明”。经查“北大古汉语语料库”,应该说在古代汉语里这种用法并非普遍。另外,从例句出处可以推断形容词性的用法出现稍晚于动词用法。

2.现代汉语“超”的考察

首先,我们来看看以下例句:

(19) 8种机型的空中客车飞机,座位从124个到335个,航程分短、中、远和超 远。(《人民日报》,1994年,引自CCL语料库)

饲料和粪便中常规成分分析依据《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7]。采用范氏[8]洗涤纤维分析法测定ADF和NDF。

(20)精神领袖必须具备超 凡的意志力,纵使困难如泰山压顶也不会有丝毫动摇。(《史玉柱传奇》,2008年,引自CCL语料库)

(21)给自己一点压力,适时让自己绽放一次,你会发现其实自己很优秀,很超 凡。(BCC语料库)

(22)虽然在离家超 远的地方,可是和大家一起过节,还是好开心。(BCC语料库)

例句(19)中“超远”为形容词性用法,表示更远处。例句(22)中的“超~”为副词性前缀用法,表示非常地,其后的“远”则是形容词,“超远”则为非常远的意思。而例句(20)(21)中的“超凡”均为形容词性用法。例句(21)的“超凡”前面有副词“很”修饰,说明“超凡”为单纯的形容词用法。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以下几点:首先,“超”的形容词用法贯穿古今,如(19)的“超远”和(20)(21)中的“超凡”这样始终保持最初用法的词的存在就是证据。其次,“超~”的语法化进程也在推进中。(22)中的“超远”已由一个不可拆分的词汇向“超”+“远”的词组发展,这时的“超~”已经可以脱离后接词语独立出来,而且完成了“从‘非能产的’到‘半能产的’到‘能产的’”的“对应从词汇到语法”的过程。[13](P.26)它的能产性表现为几乎可以和所有形容词连接构成词组。这其中一部分原因还在于这两类中“超”含义的不同所导致。“超远”中的“超”拥有跟“远”相同的含义,两者组合表示远的意思,两个词词性一致。而(22)中的“超远”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超~”的形容词性含义渐渐淡化,语义向“非常”“极其”转移,从而完成脱词汇化向语法化的转变。而“超凡”中的“超”表示超越的意思,带有动词性用法,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无法完成语义的转移,只能以最初形式保留下来。

通过进一步的考察可以看到,副词性前缀的用法现在已经非常成熟,如:

(23)《口技》的故事基本就是在讲一场骗局,骗子超 厉害,没有其他的托儿,自己跟自己玩儿。(CCL语料库)

(24)帕恩这个人超 会指使人做有的没的,而且跟他在一起的话就算有几条命都不够……(《罗德岛战记》,1990年,引自CCL语料库)

杨先生瞄着手中的烟盒,一时无语。沉吟半晌,他抬头说:“这样吧,大梁先去黄州,问问慢成,看政府能不能出面。我写个信,你拿着信去找他。他现在的身份是省党部驻黄州特派员。”

(25)比尔博注意到了他们的身影,虽然极少遇到他们,但他超 喜欢精灵的。(《魔戒》,2001年,引自BCC语料库)

例句(23)至(25)中的“超~”均为副词性前缀用法,词义为非常地,表示程度高。例句(23)中的“超~”用来修饰形容词“厉害”,表示非常厉害的意思。例句(24)则是用来修饰能愿动词“会指示”,表示很会指挥别人做事。而例句(25)修饰心理动词“喜欢”,表示非常喜欢。从例句中可以看出,“超~”的副词性前缀用法既可后接形容词也可连接动词。从文体上看多用于口语,如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也一般存在于对话之中。布林顿和特劳戈特认为,类频率的增长是语法化特征之一。[13](P.47)一个词项的词类频率(タイプの頻度)出现越高,它就越语法化。进入现代以后,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言论更加随意,促进了许多新词以及语法化现象的产生。“超~”作为这样一个语法化现象,其副词性前缀用法的使用频率不断提高,甚至进入流行语行列,导致例频率(トークンの頻度)的增加,加速了其语法化进程。

3.小结

综上,根据语料库资料可知,春秋时期(《国语》)第一次出现动词用法,随着时间变迁以及语言的发展,在春秋时期(《老子》),“超”由原来的动作动词“跳跃”向抽象词义扩展,出现了形容词性的用法。随后形容词性的“超”的词义被淡化,词义继续发生引申,形容词词义均转移到后接形容词上,“超”完成脱词汇化,进入语法化过程。在六朝,发现了副词性前缀用法,但在古代汉语中这种用法还属罕见,特别是未有口语中的高频使用(语法化特征之一)。进入当代以后“超”的副词性词缀用法得到进一步的普及,甚至一度成为流行语程度,即其例频率的增加,加速了其语法化进程。

另外,使用频率爆发性增长、完美地完成语法化的时间经初步调查确定在21世纪初期左右。得出这个结论除了上述语料库及辞典的证据以外,还有对复数的操本族语者问卷采访的结果。(3) 本研究过程中对三组以汉语为母语者做了问卷调查,得出结论均支持此说。

政策效应正在显现。《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近期广晟有色(600259.SH)、熊猫金控(600599.SH)等上市公司虽然筹划资产重组,但并未选择停牌。

四、日语「超~」的语法化过程

(2)术数在放弃了对于超 自然力的信仰并且试图只用自然力解释宇宙的时候,就变成科学。(《中国哲学简史》2004年,引自CCL语料库)

(一)辞典中「超」的义项分析

《广辞苑》中有4个义项,分别为:①越过,超过,超过程度,「超過」「超越」;②出众,出类拔萃,「超然」「超人」;③(前缀)超过最大限度,「超満員」「超特急」ultra,super的译文。「超現実主義」「超関数」;④俗指大大超出所指内容之意,非常,「超忙しい」「超愉快」。[14]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低保),2007年国家为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生活问题在全国建立农村农村最低生活最低保障制度。

《明镜国语辞典》中的义项为:①超过某个程度、限度,「超過」「超満員」;②出众,出类拔萃,「超人」「超絶」。[15]

果醋发酵工艺分为固态发酵法和液态发酵法,前者成品香气浓郁、口感醇厚,但发酵周期长、产量不高;后者原料利用率高、生产周期短,但对菌种和发酵技术要求高、设备投资大、风味相对较低。生产果醋大多采用液态发酵法,因此如何改善果醋风味、提高品质也是果醋产业化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新明解国语辞典》中的义项为:①超过某个限度,「超越」「超過」;②出众,出类拔萃,「超然」「超俗」;③(ultra,super的译文)无法与其相比,「超特急」「超満員」。[16]

《三省堂スーパー大辞林》中的义项为:(1)(名)置于数字之后,表示超过某一数值,「一万超」「60キログラム超」;(2)(接头)①后接名词,表示程度极端,「超満員」「超高層ビル」。表示极端脱离某物,「超現実主義」「超心理学」;②后接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表示程度很,甚。现代年轻人用语,非常,很,「超むかつく」「超うまい」。[17]

参照各辞典解说将「超」的含义做如下总结:

1.2 试验分组及治疗方案 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平均年龄(29.4±2.8)岁,平均孕周(31.3±1.8)周,接受拉贝洛尔治疗(100 mg,1次/12 h,连续7 d)。试验组55例,平均年龄(28.9±1.7)岁,平均孕周(30.6±1.5)周,接受拉贝洛尔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10 mg,1次/12 h,连续7 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持续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①表超过某种限度、程度之意。

动词词组「超過·超越」。

(前缀)「超高層ビル·超音波·超満員」。

②表出众,出类拔萃之意。

(人)(动词)「超然·超人·超俗」。

③ (前缀)「ウルトラ(ultra)」「スーパー(super)」等的译文,表超级之意,「超国家主義·超特急·超現実主義」。

④(前缀)后接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等,表程度很、非常之意,现代年轻人用语,「超むかつく·超うまい·超忙しい·超愉快」。

⑤(后缀) 表示超过某一数值,「1万人超·60キログラム超」。

综上所述,「超」的用法共有五种,其中两种里面有动词用法,三种里面有前缀用法,一种里面有后缀用法。前缀中副词性前缀的用法最多,且主要与名词及形容词等一起搭配使用。另外,还包括作为名词的用法,主要是以后缀的形式出现,表示超过某一数值。

然而,根据各辞典中对于「超」的定义可知,副词性前缀用法只在《广辞苑》以及《三省堂スーパー大辞林》中出现,在其他几本辞典中并未涉及。故可以推测副词性前缀用法的普及时间是进入现代以后。

(二)从历时角度对「超」的语法化过程的考察

1.古代日语「超」的考察

经考察,在古代,日语中的「超」作为语素构成汉语词汇。用法及语义有:

a.动词用法“超越”义:

(26)あまつさへ又数のほかの四宮に超 越せられ、遺恨のいたり(金刀比羅本保元‐上,1220年,『国語大辞典』电子版)

b. 动词用法“超群”义:

(27)殊勝にして、諸人に超 過せり(私聚百因縁集‐一·一六,1257年,『国語大辞典』电子版)

c. 动词用法形容词语义“程度之甚、非常”义:

(28)悪行超 過し給へるによて(平家‐三,13世纪初,『国語大辞典』电子版)

d. 形容词用法“过分”义:

(29)当家超 涯の面目なり。(太平記·二十,1370年,『国語大辞典』电子版)

如上所示,在古代「超」随着时代以及语言的发展,出现了动词、形容词性的用法。

此外,根据CHJ语料库即日语历史语料库检索结果可知,「超」只以「超える」的形式出现于《今昔物语集》(1120年),之后再次出现则是在明治时期。虽然不能排除语料库资源缺陷的因素,但至少可以推断,「超」以独立形式存在的情况在古语里非常少见,而较多见到的与其他词组成动词词组以及形容词词组是进入明治时期之后。上面a.-d.的考察中的出典时间也证明了这一点。并且从古今词典中「超」以及「超える」的义项可以看出,现代语「超」的含义与古代语中「超える」的含义相差不大。因此可以认为动词「超える」和汉语词语素「超~」同源。且根据CCL语料库可知,在中国六朝时期就出现了“超越”“超过”的用法,《新唐书》中出现“超涯”的用法,可以推测日语中「超」的这些词组的出现是受到汉语的影响。

2.现代日语「超」的考察

鉴于上节所说理由,并且也兼有以上汉语考察的“频次”的原因,本节主要考察明治时期之后「超」的语法化过程。

(30)若し政府は一個人に超 異したる強大の權力を有する。(『国民之友』,1888年,引自CHJ语料库)

(31)併しながら彫刻術は畫術を超 駕して。(『国民之友』,1888年,引自CHJ语料库)

(32)と共に特絶超 卓の英智を以て。(『国民之友』,1888年,引自CHJ语料库)

(33)人これを觀て超 自然の奇跡とせり。(『女学雑誌』,1894年,引自CHJ语料库)

(34)といへる如き直に是れ超 妙の詩なり。(『太陽』,1895年,引自CHJ语料库)

(35)此の世の外の活地獄、超 悲慘のどん底生活に。(『太陽』,1895年,引自CHJ语料库)

上述例句(30)(31)中的「超」为动词用法,与其他词组成新的词组保留着动词用法。其原型义项为“超过某种程度,限度”。之后通过隐喻等比喻手段,其含义从原型义项引申到出众、出类拔萃等义项。在这个过程中,与形容词结合产生出新的用法,例句(32)即该用法。明治时期是一个日本跟西方国家频繁交流、积极接受西方文化的特殊时期。“民主”“政治”等很多汉字译词就出现在这时。例句(33)中「超自然」就是“supernature”这样的科学用语的翻译词。在这个词中,「超」是动词,是“超出、超过”的意思。与(30)(31)仅能作语素的情况相比向前推进了一步,可以独立出来修饰后面的名词,生产性也大大提高。这些翻译词同样作为新的用语在日语中固定下来。而例句(34)(35)中的「超」分别修饰形容词「妙」和「悲惨」表示程度“很,非常”的意思。这可以认为是「超」较为早期的副词性前缀用法,但因为使用频率较低,影响力不是非常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方便,人们能够自由地在互联网上发表自己的言论,导致语言发展进入高速期。「超」的副词性前缀用法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得到广泛使用与传播。

(36)どうしてこのような超 ビッグプロジェクトを完成させたのか?(『翔べ!そごう』,1994年,引自BCCWJ语料库)

(37)でも、ホントは、愛きょうをふりまくのは超 ニガテなのよ。(『悪魔のいたずら心理ゲーム』,1994年,引自BCCWJ语料库)

(38)すごいバカってことに超 自信があるっ!!(『PATi-PATi』,2001年,引自BCCWJ语料库)

(39)関西で超 人気のダンス·ユニットの新曲が到着!(『Weeklyぴあ』,2001年,引自BCCWJ语料库)

例句(36)至(39)均为「超」的副词性前缀用法,分别修饰形容词、动词以及形容动词,表示程度“高、很、非常”之意。张谊生指出:“结构关系的变化会引起词义的变化,从而导致实词的虚化;其实,词义的抽象泛化也会引起词语结构关系的变化,从而导致副词的产生。” [18](P.351)「超」从形容词性含义经过词义分化由具体变抽象,导致适用范围扩大,向副词含义转变,最后作为前缀用法被固定下来。含有「超」的形容词词义的重心从「超」转移到后面的词上,「超」的形容词词义被淡化,词性转变为副词,之后进一步语法化成前缀。含义也由最初的“超过某种限度,程度”引申为“程度极大”。

另外,使用频率爆发性增长,完美地完成语法化的时间经初步调查确定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除了以上语料库考察外,还有对复数的操本族语者采访(4) 本研究过程中对我校2名外教和1名日本人留学研究生做了问卷调查,得出结论均支持此说。 ,以及被收入辞典的时间的证明。

3、小结

综上所述,日语中早期的「超」与动词「超える」同义,「超」的动词用法是镰仓时代(1185-1333)出现的,然后通过隐喻等方式完成语义扩展,最后以动词词组以及形容词词组的方式固定下来。后来形容词词组中「超」的含义由具体转向抽象,其形容词词性淡化,形容词词义转移到后项词上,最后形成副词性前缀用法,表程度大之意。随着副词性前缀用法使用频率的提高,其能产性扩大到可以修饰任何形容词的程度。语法化的完成时间大致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

五、汉日语“超~”的语法化过程比较

首先,汉语中“超~”最初是由动词用法扩展到形容词用法,最后由形容词用法演变至副词性前缀用法。其次,“超~”的动词性用法以及形容词性用法均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而前缀用法在六朝发现使用例句,但整个古代汉语漫长历程中用例很少;而到现代才较多出现,并且到了当代甚至成为流行语。在这个语法化过程中,“超~”由最初表示“跳跃”含义的动词用法,逐渐含义抽象化,动词词性淡化,向形容词用法转变,以词组的形式发挥形容词的作用。随着时间以及语言的发展,“超~”在形容词中的含义慢慢抽象化,形容词含义转移到后项词上,词性亦向后转移,最终完成语法化转变,副词性前缀用法被固定下来。

古代日语中「超」作为语素可构成合成词,语义有“超越”“超群”“程度之甚、非常”和“过分”等义。进入明治时期以后,「超~」跟其他词搭配组成词组在句中发挥动词以及形容词作用。其副词性前缀用法则是由形容词用法转变而来。它是作为形容词的「超」语义抽象化,含义发生转移,最终实现词性虚化,并且发生类频率及例频率的增长,完成语法化转变而形成的。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汉语中“超~”的语法化过程,是从动词用法经由形容词用法最后转变成副词性前缀用法的。日语中「超~」的动词用法以及形容词用法是同一时期(镰仓时代)出现,再由形容词用法向副词性前缀用法进行转变的。且现代语中前缀用法的爆发性增长出现时间日本早于中国。日本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中国是进入21世纪后开始流行的。

六、总结

汉日语“超~”的语法化过程中既存在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具体概括如下。相同点:(一)整个语法化路径过程相似;(二)副词性前缀用法普及时间均是进入现代之后。不同点:(一)动词用法、形容词用法以及副词性前缀用法的出现汉语早于日语;(二)副词性前缀用法的流行普及时间日语更早;(三)“超~”在汉语中的义项多于日语。为更直观地表示,在此将上述内容总结到下表1中。

表 1汉日语“超~”的语法化过程对照表

“超~”本为汉语词汇,日语中的汉语词汇最初都是从中文接受的,但“超~”的流行普及日语在前,汉语在后,其中有无汉语受日语影响的情况?证据何在?都是有待于下一个课题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彭小川、严丽明:《广州话形成中的程度副词“超”探微》,《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2] 葛荣、徐丽萍:《“超X”类词的来源初探》,《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3] 耿庆强:《“超”字新用法初探》,《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

[4] 吕桂宁、海柳文:《“超”的新用法调查》,《河池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5] 顾铭:《现代汉语“超”的多角度研究》,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4月。

[6] 《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编:《古代汉语词典(大字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7]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第2版),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

[8] 张玉书等编:《康熙字典》(第1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9] 汉语大字典编纂处编著:《古汉语常用词词典》(第1版),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8年。

[10] 《现代汉语大词典》编委会编:《现代汉语大词典》(CASIO:E-SF300版),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

[12] 大堀寿夫:《文法化の広がりと問題点(1999)》,《言语》,2004年第33卷第4期。

[13] 布林顿、特劳戈特:《词汇化与语言演变》,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

[14] 新村出:《广辞苑》(CASIO:E-SF300版),东京:岩波书店,1998年。

[15] 北原保雄:《明镜国语辞典》(EBWin版),东京:大修馆书店,2010年。

[16] 山田忠雄等:《新明解国语辞典》(第6版),东京:三省堂,2005年。

[17] 松山明:《三省堂スーパー大辞林》(EBWin版),东京:三省堂,1995年。

[18] 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

A Contrastive Study on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 “Super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Based on Corpus

ZHA Yan-hao, WANG Xi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1121,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high frequency of the adverbial prefix “super~” in both Chinese and Japanese in daily conversations and networks. On the basis of the corpora of “CHJ”, “BCCWJ”, “BCC”, “CCL”, etc., this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and compare diachronically the grammaticalization process of “super~”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are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process of grammaticalization of “super~” in two languages, which is to be specifically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whole process of grammaticalization of two languages is similar; (2)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popularized adverbial prefix is the entry to the modern times;(3) the use of verbs, adjectives and adverbial prefixes is earlier in Chinese than in Japanese; (4) the popularized point of the adverbial prefix is much earlier in Japanese; (5) Chinese has more meanings of “super~” than in Japanese.

Key words: Chinese and Japanese; super~; grammaticalization; adverbial prefix; diachronically

中图分类号: H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2338(2019)06-0101-09

DOI: 10.3969/j.issn.1674-2338.2019.06.010

收稿日期: 2019-09-17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语法化与词汇化界面的汉日对比研究”(19BYY19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查雁豪,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忻,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日语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研究。

标签:;  ;  ;  ;  ;  ;  

基于语料库的汉日语“超~”的语法化对比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