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家庭支持系统对儿童癔症患儿护理中的作用。方法:从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选取40例儿童癔症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使用就诊留观检查,观察组采用家庭支持系统进行干预,以两组患儿在护理效果作为主要评价标准进行评估。结果:在观察组,使用家庭支持系统后,各项数值与对照组相比,呈现较为优异的状况,而且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家庭支持系统护理干预在护理儿童癔症患儿时具有更高的护理效果,提高患儿的康复情况,可以被推广应用。
【关键词】家庭支持系统;儿童癔症患儿;护理过程;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6-0296-02
儿童癔症是一种精神类疾病,又被称为歇斯底里,是由个人情绪状况、日常事件以及自我暗示等原因产生的,精神障碍分为两种,分别外分离性障碍以及转换性障碍,具有集体发作的特点,主要的特征为情绪较强,经常会出现大哭大闹的现象,面色苍白或者呈现青紫色,大小便容易失控,年龄较大的患儿会出现烦躁、哭闹以及冲动等现象,发作的时间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人多的地点,持续时间较长。也有一部分患儿,以痉挛以及瘫痪为主,临床特征以昏迷或者四肢僵硬为主,患儿会突然无法出声或者声音异常,多与暗示影响有关。癔症在发作时,具有变化快,反复发作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对儿童今后的成长产生一定的阻碍。儿童最为亲近的角色便是家长,因此家长的各项举措对儿童产生的影响较大,与患儿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治疗效果也会产生促进的作用,在治疗此类患儿时进行常规的护理以及治疗的效果有限,缺少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所以为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我院对40例儿童癔症患儿采用就诊留观检查以及家庭支持系统干预,对两种方式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并在研究过程中取得一定的成效[1]。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在本院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内的儿童癔症患儿总计40例,将40例儿童癔症患儿以计算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其中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15例,年龄分布在8岁到14岁之间。其中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8例,最大年龄14岁,最小年龄8岁,中位年龄在(11.22±2.78)岁,对照组,男性患儿13例,女性7例,最大年龄13岁,最小年龄9岁,中位年龄(9.56±1.25)岁。两组患儿,其中单亲家庭19例,双亲家庭21例;独生子女的家庭为29例。在各项指标上P值>0.05,数据从统计结果分析,不具有意义,具有比较价值。
1.2 纳入标准
在选取的40例儿童癔症患儿中,主要的选择标准为:
(1)患儿均满足癔症判断标准。
(2)签署知情同意书。
(3)患儿没有其他精神类疾病。
1.3 护理方法
在对照组使用的护理方式为就诊留观检查,对患儿家属进行常规的指导。
观察组使用的护理方式为,家庭支持系统护理,首先对患儿家属、家庭情况进行分析,建立相关的支持体系。
(1)健康知识情况分析,为详细了解患儿家属对病症的了解情况,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归纳,问卷内容可自行设计,其中内容需要具有实际意义。
(2)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后,对患儿家属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建立相符的家庭教育手册,根据家属不同的文化程度,制定不同的家庭干预方案,然后由患儿家属准确落实,并且及时反馈落实情况[2]。
(3)随访体系的建立,对患儿在就诊留观后,需要定期对其进行随访,对患儿病情改善情况进行处理,然后针对患儿实际情况改变干预方案。
(4)首先,患儿与家长应该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安抚患儿的情绪,对患儿癔症不同的表现形式需要开展不同的心理干预方式,在暗示干预中,需要对患儿曾经的病史进行了解,然后采取相应的紧急应对措施。了解患儿的兴趣爱好,使患儿可以主动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各类课外活动,而且也需要保证患儿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采取劳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家长,需要引导家长改正自身的教育方式,禁止过分宠溺子女,养成患儿扭曲的性格,对于不合理的要求需要立刻拒绝,指导患儿养成正当的生活关系[3]。
(5)应急处理,在癔症发病后,需要对患儿进行心理上的安慰,增加彼此之间信任程度的同时,需要使患儿可以主动倾诉内心的情绪,提供发泄的机会,以痉挛瘫痪为主要发病形式的患儿,需要使用心理暗示,将患儿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中,使患儿脱离当前的心理环境,家长在患儿发病后要镇静自若,避免由于过分关心导致自身行为不恰当,需要正确面对疾病[4]。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各项数据进行归纳处理,根据护理效果数据进行类比分析,并以此作为护理价值评价的指标。将护理有效程度分为三个等级,显效、有效以及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40例儿童癔症患儿的研究数据均输入至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有效处理,护理总有效例数以率作为表现形式,以χ2检验,结果显示,P<0.05,便形成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儿的最终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显效例数为10例,有效例数为9例,无效例数为1例,护理总有效率为95.00%,在对照组,显效例数为7例,有效例数为5例,护理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呈现较为优异的护理效果,并且P<0.05,进而令统计学意义产生。两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程度如下表所示。
表 两组患儿的护理有效情况对比
3.讨论
儿童癔症隶属于精神类疾病的一种,引发原因为心理因素,从解剖学上来看,并没有异常,在心理刺激中以家庭刺激、学校刺激为主,患儿在受到刺激后,情绪处于负面状态,最后导致病发,在发病时,呈现反复发作的特点,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有关,儿童幼年阶段,身体素质、心理状态以及是非观等都处于成长期,一旦在家庭、教育以及社会出现问题,那么便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影响。例如,学校的课业压力,社会的竞争压力以及家长的溺爱等,都会对儿童心理产生诱导。为及时治疗此病症,单一治疗的效果不高,需要家长参与进治疗活动中,建立家庭支持系统,对儿童的情商进行培养,提高儿童的独立性[5]。
此项试验中,根据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其统计结果具有参考意义,根据上述材料,在儿童癔症患儿护理时,使用家庭支持系统干预,有助于患儿的康复,改善患儿机体情况[6],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付建云,周玲,马群华,等.家庭支持对暗示疗法治疗儿童癔症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45-846.
[2]沈丽英,邹晓月.儿童癔症患儿家庭支持系统的建立与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2):101-104.
[3]李荐中,黄爱国,吴海英,等.中国社区中的心理健康案例研究(五)--儿童癔症[J].中国全科医学,2014(10):1097-1098.
[4]崔红霞.家属参与护理模式在儿童癔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3):21-22.
[5]姚素华,李江婵,谢秀东,等.家庭治疗对儿童癔症患儿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院,2014,14(6):71-72.DOI:
[6]胡君,蒋莉,洪思琪,等.重庆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癔症的发生及干预[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2):138-140.
论文作者:黄丽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8
标签:患儿论文; 癔症论文; 儿童论文; 家庭论文; 效果论文; 例数论文; 支持系统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6期论文;